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公共领域最先概念化,是哈贝马斯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提出的。但哈氏认为,大众传媒公共性的消解使得公共领域走向了衰落。而学界对于公共领域在中国是否存在的讨论,一直争论不休。本文以民国时期《大公报》为例,结合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探究大众传媒构建公共领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主要是指一种不受政府干预的社会成员自由批判、参与政治活动、商讨公共事务的公共交往场所."公共领域"的核心内容应是公众在公开讨论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典型批判性特征的公众舆论.本文从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开始,以新华网、天涯论坛为例浅析网络社区在扮演"公共领域"特质的现实意义和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潘晓静 《社会学》2009,(2):12-20
本文从功能论角度,结合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关于公共领域的理论论述,通过博客的出现到网络空间的环境构建的分析,以寻求博客发生、存在、发展的公众意义,并求证哈贝马斯“乌托邦式的公共领域”通过博客领域实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杨志芳 《职业时空》2008,4(4):48-48
在大众传播研究领域最富争议的主题之一就是大众传媒与民主政治及公共领域的关系。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是欧洲资产阶级在对抗封建时代的意识形态与绝对君权时发展出来的概念,它指国家和社会之间的一个公共空间。在这个公共空间中,市民们假定可以自由言论,不受国家的干涉。在19世纪的资本主义社会,自由主义者要求确保代议的权利、言论与集会结社的自由,以及对民意的尊重,于是他们就借助公共领域,通过报纸和期刊引发的辩论为自己争取到了更多的权益。传媒运作的空间之一就是公共领域——大众传媒有力地参与营造了大众文化得以生成并在其中发挥作用的社会公共领域,这种公共领域可以突破统治者的话语霸权垄断而实现自由信息的传输与制造。  相似文献   

5.
自恋与公共人的衰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阅读阿伦特和哈贝马斯著作的时候,我就经常想,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应该怎样区分,何时我们将它认为“私人”,何时认为“公共”?一直读到桑内特的《公共人的衰落》[(美)理查德·桑内特:《公共人的衰落》,李继宏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版],我才找到答案。我已将这本书读了三遍,真诚地邀请各位读者也来翻一翻。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青年网民对于网络公共事务的参与热情为公共领域的形成提供了可能,然而这一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稳定性因素的干扰。文章以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概念为视角,论述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为网络青年公共领域的形成提供了媒体平台、参与主体以及理性批判的精神。然而,从当前网络的发展现状来看,网络公共领域的发展道路上仍然还有许多问题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7.
对小孩来说,大街是不能随便去的,街上人多车乱,碰着就伤。街上岔路多,走着走着就回不来了。还有,大街上可能有坏人,把小孩拐走卖了也说不定。所以,家长向孩子们讲大街时,多将其渲染为一处充满危险的地方。然而随着年纪增大,在孩子眼里,大街日渐成为一处充满诱惑的地方,那里“没见过”的东西很多。对都市里的孩子来说,从家里长大,冲出家门走入世界的第一个“场所”,是大街。  相似文献   

8.
周华 《现代妇女》2011,(3):23-25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概念从构建之初就有着强烈的“父权”特征,把女性排除到了公共领域之外,这引起了女性主义的强烈不满和批判。但是,把女性从公共领域排除出去并不是从哈贝马斯开始的,有着极深的西方哲学思想背景。现代女性新媒体以其在大众文化中积极作用,在支持女性公共领域方面做出了努力。  相似文献   

9.
10.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概念从构建之初就有着强烈的“父权”特征,把女性排除到了公共领域之外,这引起了女性主义的强烈不满和批判。但是,把女性从公共领域排除出去并不是从哈贝马斯开始的,有着极深的西方哲学思想背景,尽管许多女性主义者从理论、新媒体的支持等方面做出了女性公共领域的构建努力,但目前来说这样的努力依然是苍白的。  相似文献   

11.
社会学中存在着不同学派、范式和发展策略之间的相互竞争、论战、甚至隔阂和对抗,但这一学科也有着共有的话语场域、共同关注的论题、共享性的概念、理论和方法体系。这是一种复杂的学科品性:它是论战与共识、自由发挥与兼容共存、多重体系与共同遗产的结合。这一品性之中必然有社会学成为一门学科的基点,这需要从中剥离出最具共性的意涵和实质性的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的滥觞、发展和普及昭示着信息化时代的带来,信息时代呼唤外语教学的变革。回顾历史,外语教学的改革,总是伴随着理论的创新和科技的进步。本文简要描述外语教学的发展历史,力图追踪理论创新和科技进步对外语教学发展的促进,着重阐述移动互联网时代引发或即将引发的外语教学的改革,并就外语教学的改革思路和前景提出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社会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城乡结构、就业结构、社会阶层结构和社会组织形态都发生着深刻变化,如何加强社会建设、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已成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社会观察:许教授,您好。《社会观察》是国内第一本社会科学普及类杂志。封面上的那句“社会科学家如何解读我们周围的事物”就是我们的办刊宗旨。我们感觉刊物的定位与您所研究的“公共知识分子”问题有相通之处。“公共知识分子”是近一二十年国际知识界讨论得很热的一个话题,它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许纪霖:这要从“知识分子”的概念谈起。知识分子(intelligentsia)一词最  相似文献   

15.
北岛作为中国当代著名的代表诗人,创作了许多经典的诗歌作品,如《回答》等。《回答》发表之前有一个前身《告诉你吧,世界》,北岛几经改稿,终于把这篇震荡人心的作品公之于众,让更多的读者看到了他那一阶段的情绪和同一时期同类人的感受。这是一种由私人话语场向公共话语场的转换。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管理的手段之一,是对社会意识形态进行管理的特殊公共管理活动。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除了要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和科学性以外,也要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服务性。这既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体现,也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与实效性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社会初具雏形,同时新媒体以强势的姿态进入人们生活中。一方面,公众借助新媒体进行个人表达、参与公共生活,提升了自身的政治功效感和社区认同感,从而促进了公民社会的成长和发展;另一方面,公民社会的发展、公民意识的提高使公众参与网络表达的积极性提高,对新媒体的需求也随之增强。文章试图探究新媒体与公民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中国公民社会的建构提供一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清代苏州的四种慈善组织——育婴堂、普济堂、广仁堂和丰备义仓为例,梳理其在清代前期和后期的管理方式及收入来源,并进行对比,发现:清代前期苏州的慈善组织中存在着一种"官民合作"模式,民办慈善组织往往能够得到官府的支持和资助,官办救助机构也同样能得到来自民间的捐助。而在这种"官民合作"模式中,官府无疑处于强势的地位,民办的慈善组织接受官方资助后,便开始染上浓厚的官营色彩;而官办的救助组织虽然得到民间的大力捐助,但管理权仍然牢牢掌握在官府手中。在太平天国战争之后,苏州的地方绅士在慈善组织中的作用有所增强,地位有所提高,但这些慈善组织依然离不开官府的支持和资助,管理上也同样受到官府的监督和干预,并没有溢出"官民合作"的范畴。这就说明,晚清时期的"社会"并没有真正独立于"国家",强国家、弱社会的基本格局并没有改变。所以,慈善组织并不能被视作近代中国所谓的"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19.
绿色社区建设是当前中国城市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绿色社区建设工程的政策框架及作为"绿色社区建设"前沿的广州市区两个个案实践过程的分析,指出绿色社区建设不仅带来社区环境的变化,而且其整个创制过程帮助重组了社区的公共空间,这一社区公共空间并非西方意义上的市民空间,其建设仍然依赖于社会主义时期的群众动员技术,但是其对社区参与的鼓励也为社区自我组织以及NGO进入社区居民的公共空间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20.
《社会学家茶座》2006,(3):158-159
多维网最近刊载署名管见的文章《改革争议,出现“公共品”论述的意义》。文章说,改革本身正在遭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对改革的批评在相当程度上集中于改革的市场化方向。质疑国有企业产权改革,质疑教育、医疗及房地产改革,往往都使得批评矛头指向市场化。改革触动到经济中的存量,市场规则对非经济领域广泛地产生影响,于是,出现严重的、普遍化的贪污腐败以及分配不公,似乎都成为经济市场化的必然后果。当此之际,出现了一种新的动向,其中,一是杨鹏等人的“公共品”论述,一是孙立平的“利益博弈”论述。或许可以说,前者或多或少地是以另一套术语来论述政治改革;而后者,则是在现实政治环境下做了相应的社会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