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暴力概念非暴力,正如它的术语历史和词源所示,其出发点是反对暴力,否定暴力。为了规定非暴力的质的界限和重要内容,应该弄清楚什么是暴力。这一问题并不象初看起来那样简单。学术界有两种对暴力下定义的方法——广义和狭义的。从广义上说,暴力的概念包括对人的 相似文献
2.
3.
张佩侠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3)
甘地是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著名领袖,非暴力主义是他的思想核心。对甘地的非暴力主义究竟如何评价,我国史学界一直争论不休,毁誉褒贬,莫衷一是。笔者拟就这个问题,试陈管见,以求教于史界同仁。一甘地的非暴力主义应该肯定在一些史学论著中,一提“非暴力”,就断然对其加以否定, 相似文献
4.
汤宜庄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2,(3)
光绪帝受禁,戊戌维新顿告夭折,维新派中坚谭嗣同决然地舍生就义,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有之请自嗣同始。”可是谁能料到,就在谭嗣同这位虔诚的改良者为原则而献身的二十余年以后,印度竞出现了一种以仁爱、非暴力为宗旨的不合作运动。这是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种“革命”,其倡导者就是甘地。 此位领袖劝人苦行,教人自我牺牲。他有一条箴言就是“爱你的仇敌”。诚然,古时候有过许多圣贤、教主和改革家们,都曾劝世人以忍受来抵御邪恶,但甘地的举动与前人有所不同。他不仅以非暴力作为个人道德的规范,而且还拿它当作政治运动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佟延春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38-39
非暴力不台作思想做为印度争取民族独立过程中的核心思想,一直为史学界所关注争议,本文试从历史根源及思想根源上寻找产生这种思想的历史根据. 相似文献
6.
汪建达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6(6):113-119
哈弗罗斯是当代美国著名的基督教伦理学家,他提出了"激进的和平主义"的思想,其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1)他的非暴力思想具有纯粹性、彻底性.和平主义被定位为基督教伦理立场的核心所在.(2)其和平立场具有批判性、复杂性.既要超越一般的人道的和平主义,也提醒人们不要轻视战争对人的吸引力.(3)他坚持的是特殊的"末世论"的和平主义.这种坚定的反战立场对依旧随时受到暴力、战争威胁的现代社会很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8.
就"冲突传播"的形式而言,依照冲突双方能否相互直接感知到对方所传递的信息为标准,冲突传播可分为显性传播和隐性传播两种;如果按照冲突双方所使用的传播符号进行分类,则冲突传播有语词传播和非语词传播两类。冲突的本性是暴力的,但冲突传播的本性却并非如此。暴力和礼让犹如冲突传播的两级,充满着张力。冲突传播是暴力还是礼让,要视冲突双方采取的行动而定。人既能够基于现实的考量争取利益,同时也能够基于现实的考量,避免使自己的损失最大化。这一反一正,既反映了冲突传播的暴力的一面,同时也反映了在冲突传播中存在着以礼让化解冲突的可能方向。非暴力作为一种冲突传播的礼让逻辑,不仅是一种理念,同时它也是一种可操作、可学习、可应用的原则、策略和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9.
陈巍潘威黄家裕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0(1):077-084
非暴力是一种旨在通过影响他人来实现某一目的,同时排除了直接伤害那些妨碍实现该目的的反对者的行动。非暴力的心理学研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史,并伴随和平心理学的兴起而备受关注。目前具有影响力的非暴力的心理学理论模型主要包括:Kool的非暴力的三维模型、Teixeira的整体的非暴力模型以及Brenes的和平自我模型。未来研究应加强跨领域的整合,重视方法论多元主义,编制本土化的非暴力测量工具,将实证研究的结论更好地指导实践,并强调生态与文化批判意识。 相似文献
10.
范迎春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4,(4):1-5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力量,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力量是国家富强的前提,是民族振兴的关键;对此,必须坚持共同理想信念,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认同感,加强民族大团结. 相似文献
11.
对于死刑这一刑罚制度,特别是经济性犯罪适用死刑的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和理论界争议的热点,许多学者纷纷要求遵循世界趋势废除死刑制度,特别是废除经济性犯罪的死刑制度。从法经济学视角,分别结合贝克尔、波斯纳等学者的理论观点,运用理性人假设、刑罚边际威慑理论和成本收益分析,可以得出对于经济性犯罪适用死刑是缺乏效率的,而适用罚金刑更加合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13.
14.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