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一、从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业机制 到新疆劳动就业形势问题研究1 .关于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就业机制的必然性改革开放特别是体制转轨过程的实践告诉我们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国有企业作为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进入市场 ,就必须按照市场机制要求运行 ,必须按照配置生产力要素要求投入物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这就要求国有企业走减员增效之路。从按计划体制配置劳动力转到按市场体制要求配置劳动力的轨道上来。然而 ,按照市场体制要求配置劳动力 ,就意味着必须承认劳动力是商品 ,必须按照商品经济的基本法则———价值规律进行劳动力交…  相似文献   

2.
劳动力商品化是社会主义劳动力配置的必然选择李锋党的十四大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劳动制度改革,要逐步建立劳动力市场,形成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向选择、合理流动的就业机制。这就意味着我国劳动力资源配置将采取劳动力商品化即市场配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通货膨胀的初步治理,失业、半失业人口的剧增,就业问题则日益突出。于是,为正确认识、有效解决就业问题,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业机制,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业观念,也就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这对整个社会,无论是企业乃至每个劳动者,都是十分必要的。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竞争就业机制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就业机制发挥作用的必然性。改革以来,我们的国有企业经历了放权让利、承包经营、转变经营机制等改革举措,但收效甚微,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滑坡。近两年,国有企业进入了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进行公…  相似文献   

4.
争鸣与信息     
劳动价值学说就是劳动力创造价值的学说卓炯在《南方经济》今年第二期著文指出:由于只有劳动力才能提供劳动,所以劳动价值学说就是劳动力创造价值的学说。在论述劳动力价值和劳动力商品问题时,他表示不同意孙尚清关于“不能把劳动力——生产资料的主人商品化”的观点。认为劳动力价值作为经济范畴具有客观必然性,不承认劳动力价值,实质上就是否认劳动价值学说。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人民虽已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但  相似文献   

5.
关于内部劳动力市场运作机制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劳动力市场并非是一个完全统一的市场 ,而是被分成两个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市场 ,即外部劳动力市场和内部劳动力市场。外部劳动力市场由劳动力的供求关系决定雇佣量和劳动力的均衡价格水平 ,劳动力的流动性非常大。内部劳动力市场是不同于外部劳动力市场的一种就业制度安排 ,它具有独特的运行机制和效应 ,对于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建立内部劳动力市场要求具备一系列条件 ,只有强化企业内外部制度环境建设 ,才能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内部劳动力市场就业制度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这就意味着我国的一切经济关系都应以市场经济为准则,依据市场经济的机制进行运行。否则市场经济体制是建立不起来的。生产资料、劳动力、资金是任何一个企业进行生产所需要的三大最基本的生产要素,缺一企业的生产不能正常进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所需要的生产要素不再由政府部门之间调拨和供给,完全由市场来获取。如果其中生产资料、资金都成为  相似文献   

7.
改革的实践证明,市场经济必须要求有较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劳动力是否是商品一直是个疑虑重重的问题,似乎它与按劳分配是冰炭不能同炉。但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我们必须面对劳动力市场与按劳分配这个问题。一、只有劳动力市场机制的完善,才能真正实现按劳分配1、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平均主义、大锅饭并没有真正实现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核心目标是确立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使国有企业摆脱行政隶属地位,成为自主决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只有确立了国有企业独立自主的市场主体地位,才可以有在全社会范围内发挥作用的市场机制,也只有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上,才可以建立起我们设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句话,能否确立国有企业市场主体地位的问题是能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那么,如何确立国有企业市场主体,确立过程中所遇到的理论的和实践的难题又如何解决,都是改革必须回答的问题。一、确…  相似文献   

9.
开放劳动力市场不是一般的人才交流,也不是为了解决当前的就业问题。开放劳动力市场是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内容之一,是合理地分配劳动力资源的客观要求。第一、开放劳动力市场是企业合理使用劳动力的客观要求。在商品经济中,企业总是力图用最小成本获取最大利润。企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数量比例关系,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生产资料价格的变化,和该企业生产的产品价格的变化都必然引起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比例关系的改变。而生产技术的变化则从根本上改变这种  相似文献   

10.
刍议妇女劳动力商品化和妇女商品化刘文孝我国已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每个社会成员都必然直接或间接地进入市场,妇女也不例外。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妇女进入市场的形式,除了跟男性一样使自己的劳动力商品化以外,还有另一种,就是以自己的身...  相似文献   

11.
在决定劳动收入的分配原则中 ,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激励绩效优于平均分配的激励绩效。然而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不能单独解决劳动收入的分配问题 ,二者只有相互配合共同作用 ,才能充分发挥各自的激励绩效 ,科学地解决劳动收入的分配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国劳动制度的改革已由对旧体制的单方面突破转入了总体配套建设新体制的阶段。劳动力资源的分配应当充分引入市场机制,形成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用工行为的劳动管理体制。培育和建设我国劳务市场是建立新的劳动管理体制的必要条件。一劳务市场并不是作为一项劳动制度改革的措施出现的。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我们可以从劳动力资源的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分析劳务市场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文章针对目前河南省劳动力市场的特点,分析了我省劳动力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速劳动力市场形成的政策选择和对策:1.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2.深化用工制度的改革,真正落实劳动者择业和企业择人的自主权;3.加快工资制度的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4.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户籍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抑制城乡劳动力隔离的弊端;5.进一步加强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形成覆盖全社会的就业网络;6.提高对劳动力市场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一、解决什么问题房产税是以房屋为课税对象的税收。任何一个家庭或任何一个人都必须拥有或占用房屋。因此,房产税与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中国正在进行住房制度改革,这是中国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住房制度,实现住房商品化、社会化、货币化,停止住房实物分配,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住房需求。中国居民住房私有化、市场化是住房制度改革的必然结果。这就为房产税提供了稳固而可靠的税源。然而,中国现行房产税制度仍然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  相似文献   

15.
在深化改革、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今天,劳动力商品问题又形成一个热点问题。本文拟就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商品产生的必然性、劳动力商品化同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关系以及我国劳动制度改革的实质与发展方向等问题,谈谈我们不成熟的看法。 一、商品生产和劳动力买卖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在要求 大家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生产社会化,一方面决定了劳动者和生产经营者之间相互依赖、彼此需要对方的产品,需要交换。另一方面,决定了劳动力、生产资料等生产要素必须通过一定形式,在全社会范围内合理流动和组合。这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劳动力作为商品买卖的一般社会前提。社会主义条件下特殊的生产要素所有制形式,包括劳动力所有制和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特殊物质利益关系,则是物质产品和劳动力采取商品买卖形式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中国保障性住房制度与房地产业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发展的,1998年中央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规定从1998年开始停止以前住房分配的体制,建立"住房分配货币化、住房供给商品化"的新制度.通过扩大房地产投资和商品房市场交易一方面可以带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可以使住房的供给市场化,这与当时进行的企业制度和劳动力市场制度的改革相配套.  相似文献   

17.
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国有企业的传统就业体制改《已取得重大突破,而新体制的建立则尚未体现整体性和协调性。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体制是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我们认为,只有从劳动就业制度的整体入手,配套进行,实现制度创新,才能有效地避免种种矛盾和摩擦的产生,以最小的代阶取得最大的改革成就。一、就业体制改革必须综合配套1、外部配套。劳动就业所内含的三项制度(劳动、工资、保障)的改革,既是劳动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又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组成部分;既是微观层次企业机制的改革,又是宏观经济体制改革过程表现在企业改革上…  相似文献   

18.
论劳动力储备形式与就业制度改革常云昆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系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明确定位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意味着劳动力这一重要生产资源的配置方式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伴随着这种变化,劳动力的储备形式也将逐步从统包统配的企业内部储备转变...  相似文献   

19.
积极稳妥地加快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步伐,使各方面的经济要素尽快走上现代社会化市场经济轨道,对于跨世纪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特殊的全局意义:经济体制转型深刻影响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体制转型深刻影响着经济结构的优化;经济体制转型深刻影响着社会进步;经济体制转型深刻影响着社会主义文明进程。在当代中国,经济体制转型的实质是实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只有在以市场化为价值取向的深化改革中才能巩固和增长。在跨世纪发展时期,经济体制转型的关键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当前需要着重解决好五个关键问题: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切实解决好国有企业的运作机制问题;搞好大的,放开小的,切实解决好国有企业发展的结构和布局问题;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技术改造,切实解决好国有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问题;加强科学管理,切实解决好国有企业的素质问题;推进配套制度改革,切实解决好国有企业的外部环境和沉重负担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原有劳动就业制度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矛盾日益突出。怎样改革这一制度,能不能逐步取消国家对劳动力的统一分配和终身就业制,开放劳动力市场,让企业自主地招聘工人,让劳动者自由地选择职业?这个问题已经十分迫切地提上了改革的议事日程。但是,要实行这样重大的改革,在理论上必须有充分的准备,有许多问题需要加以论证。比如,让劳动者自由择业的理论根据是什么?开放劳动力市场是否意味着劳动力成了商品?劳动者不由国家分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