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2 毫秒
1.
给予     
罗西 《百姓生活》2012,(12):21-21
给予,对某些人来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比如一次无偿献血,就能让顾虑重重的他们在爱心面前止步。而对很多人来说,给予,已经成了一种习惯。  相似文献   

2.
儿时,老师告诉我,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要我们像海绵一样如饥似渴地读书,吸取知识;大学时代.作为中文系的一名学子,教授告诉我,读书是一个有知识人做学问的基本功.是一个文化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步人工作岗位后。长者告诉我,知识不屈从于财富.也不屈从于权势.拥有知识的人却能让人由衷折服。读书,能使人通晓古今,高瞻远瞩:读书。能使人洞明世事,虚怀若谷。  相似文献   

3.
书中日月长     
胡洪侠 《社区》2014,(35):13-13
书籍,可以是生活中的太阳,也可以是生活中的月亮。这样一想,我们就很容易分清两类读书人。将书籍当做太阳的人。大都在白天读书。他们希望有了书的照耀,生存道路上的艰难可以像冰一样迅速融化,前进的障碍、陷阱可以一一跃过或者躲开。有了书的帮助,他们能看见自己想看的,得到自己想要的,明白自己还想看什么,还想要什么。他们歌颂太阳。只是因为太阳给他们光明;他们喜欢书籍,只是因为书籍帮他们走路。太阳不是闲来无事挂在天上玩的.白天读书的人也不大会读闲书或无用的书。他们只要阳光,只要书中有用的东西。不如此,就感到自己年华虚度。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相似文献   

4.
读书也休闲     
课本学习绝不是,也不应是学生学习的全部。我们的学生,如果能够利用闲暇时间捧起自己感兴趣的书尽情地细细品味阅读,如果从小就养成了爱读书、好读书、常读书的习惯,甚至能够把读书作为自己的一种休闲方式,那么对于他们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将具有多么重大的意义啊!  相似文献   

5.
叶曼 《社区》2011,(26):4-4
谈到读书的乐趣,读书可以增长知识见闻.很多我们无法亲眼目睹、亲身经历的事物,书本都能告诉我们,所以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读一本书,就算其中只有一两句对我有帮助的话.也是值得的。读到一句我们真正想说而说不出来的话,那种心里的快乐.只有喜欢读书的人才能体会到。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为什么读书?或者问中国人的读书动机是什么? 就这一问题,某个机构曾经在一些大中专院校做过调查,多数人的回答是:读书是为了考大学,毕业后能找份好工作,多挣些钱。这样的回答就好像是工厂流水线上从一个模子里生产出来的产品。但是,除此之外,难道就没有别的了吗?我们不禁要问,中国人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相似文献   

7.
散木 《社区》2012,(35):4-5
“延安五老”都是德高望重的老一辈革命家,由于时代的关系.他们都曾经历过传统的教育.又领受了“西学东渐”的过程,而热爱读书是他们共同的兴趣,通过他们的著作和日记,我们可以领略他们读书的经历,以及他们的学风,甚至是读书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李铁成 《新少年》2010,(10):9-9
辽阳县首山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都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他们期待着自己的班级能够成为“书香班级”,每个人也都希望自己能当选为“读书之星”。他们要展出自己的读书笔记,让其他人看到自己读了哪些课外书,读过之后有什么感悟……学校就是通过读书笔记,评选出“书香班级”和“读书之星”。  相似文献   

9.
读书联欣赏     
重视读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往今来.有许多关于读书的对联,令人喜爱。撰写读书联的人本身就是志在书山探宝,心向学海寻珠之人。他们撰写的读书联或谈志向,或谈情趣,或谈读书甘苦,或谈心得体会,或谈读书之益,或谈学习态度,都是肺腑心声,甚至是毕生苦读的经验,但总是意关爱书,指明读书的作用.指导读书、强调读书与实践并重,为人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正朱永新教授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读书水平。教师,这种特殊的职业就必须将读书伴随一生。因为读书,可以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读书能改善我们的专业结构,生成我们的专业智慧,构建我们的职业精神,读书给我们的人生以智慧的启迪。读书成就了教师具有充实的灵魂和不断生长的职业生命。早在2007年,还是新梅小学的时候我校  相似文献   

11.
陕西城固县鲜家庙乡龚家堡村,有一位名叫李本善的百岁长寿老人,其长寿秘诀就是两个字:读书。他一生书不离身,手不释卷,不仅读了大量古典小说、诗词、杂记和史料,而且读了大量的报刊,并摘录了许多范文和警句。他说:“读书使人聪明、坦荡,即使有了烦恼,也会云消雾散。”可见读书不仅可以长知识、明事理,而且可以益寿延年,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养生之道。读书能使人知识渊博,明辨是非,达观向上、趋利避害,不仅是一种艺术享受,更是一剂保健良药。据《韩诗外传》记载,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个名叫闵子骞的人,去拜孔子为师。开始时,…  相似文献   

12.
读书的甜度     
马未都 《社区》2012,(20):5-5
我们知道读书一定是一个先苦后甜的过程,当你真正能够把书读进去的时候,真正获得这种精神享受的时候,你才知道读书的这个乐趣。我们人生有两种乐趣。一种是物质,一种是精神。物质的乐趣呢,很容易填满,对不对,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物质生活得以改善,但是物质生活的改善一定是有边界的,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这种边界在哪儿。  相似文献   

13.
史飞翔 《社区》2011,(17):8-8
世间有一种人,他们嗜书如命,为书而生也因书而死。 早些时候有一位书呆子,人到暮年还不断买书。不仅如此,他还与书店老板约定。打算预留一笔钱在书店。委托老板待其死后,隔些日子就焚点新书给他,以便他在阴间也能照读不误。生前爱书死后仍不忘读书,这样的书虫可谓少见。  相似文献   

14.
周广玲 《社区》2014,(5):10-10
读书可以感知社会,了解自我。读书可以给人智慧,使人勇敢,让人温暖。读书是最好的学习手段,作家们读书如恒,笔耕不辍,正是因为读书,他们才有了更多的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他们的思想和对生活的感悟,离不开书籍的滋养。对于读书,他们都有着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相似文献   

15.
于丹 《社区》2009,(17):6-6
读书到底给我们什么?大家还会记得在今年2月底的时候.温总理第一次和网民互动的时候最后正好说了这么一段话,他说,读书不仅给人力量,而且给人安全感和幸福感。他说,我很希望有一天看见地铁里面人人都捧着一本书。我看到这段话的时候.心里真是充满了感动。因为我们平时说读书给人知识、给人力量.似乎已经是一个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6.
周慧虹 《社区》2008,(32):17-17
现实当中,有人为了满足一己私利,将网络当作了随心所欲的利用工具。就连读书这等雅事,也不幸被这类人瞄准,他们受雇于出版方,专以撰写注水书评为能事,当他们所吹捧的出版物被跟风读者拥趸着扶摇直上时,这伙人则早已毫不脸红地怀揣不菲的佣金,积极厕身于另一场出版物的网上吹捧游戏当中了。  相似文献   

17.
苗振亚 《社区》2011,(14):7-7
谈到读书,我最佩服20世纪前半叶那一代文化名人,他们读书多,读得精,动不动一部大厚书就能背下来,真是了不得的功夫。  相似文献   

18.
读书妙养生     
吴盛涛 《社区》2009,(27):38-38
俗话说:“养心莫如静心,静心莫如读书。”一本好书就是一剂悦心的良药,能启迪智慧,净化心灵;一本好书又是一位多情的密友,能使人洁身自爱,做一个高尚的人。能抽闲捧卷是人生的一大快事,好书对于我们,可借用苏东坡的一句名言:“不可一日无此君。”  相似文献   

19.
大军 《社区》2012,(12):44-45
这是一对六旬夫妇,他们相濡以沫,他们喜欢自驾。 他们夫唱妇随、生死相依,他们有一种执著,用4天4夜的时间,徒步穿越中国最难走的路线——140公里的无人区,沿途经历了雪山、沼泽、大峡谷、原始森林、蚂蟥区……当历经艰险一路相伴走来,他们用行动诠释了相濡以沫这个词汇,他们更收获了前所未见的美丽。对于冒险的旅程,老人说,人一定要有一种精神,一种给予人力量、克服困难的精神……  相似文献   

20.
叶履森 《社区》2014,(17):5-5
古往今来,或许是因为读书人多,所以做有关读书文章的人也多。谈到读书,有人称其乐,如古人所说的“一卷陶然”,而“红袖添香夜读书”简直就是一种浪漫了,如钱谦益、王闽运等皆是;也有人称其苦,如称读书为“苦读”或“十年寒窗”。宋人黄庭坚称读书既不言苦,也不言乐,说是“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他的意思是说读书是人生的一种需要,譬如人需要吃饭穿衣一样,是须臾不可离的事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