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童示同志在《社会科学研究》1985年第2期发表对拙文《“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不能否定》①的《质疑》,有助于我们对事物发展动力问题的进一步思考。现拟作以下几点答辩。(一)《质疑》认为,拙文仅仅肯定同一性相对、斗争性绝对,而否定“同一性和斗争性都是相对和绝对的矛盾”,“会导致形而上学的僵化”。相反,《质疑》肯定“同一性和斗争性都是相对和绝对的矛盾”,倒“会导致形而上学的僵化”。  相似文献   

2.
近来有不少同志认为,事物发展的动力是矛盾,而不是斗争性。 我认为,把矛盾和斗争性对立起来,是不妥当的. 一 在这些同志看来,“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的否定。  相似文献   

3.
<正> 我在《齐鲁学刊》一九八○年第一期上发表了《试论矛盾同一性中的绝对性和斗争性中的相对性》的文章,引起了不少争论。持不同观点的同志认为,否定同一性的相对性和斗争性的绝对性,就是否认矛盾,否认对立统一规律,否认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的,对立统一规律是不能否认的,因为这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并直接决定、支配、影响着辩证法的其它规律。但是,坚持矛盾同一性中也有绝对性和斗争性中也有相对性,同“否定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的观点,不是同一个命题,而是根本不同的两个命题。  相似文献   

4.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还是矛盾的某一属性——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有些同志认为,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并且是“根本的动力。” 我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任何一种属性——同一性或斗争性——都不能单独存在、单独起作用,单独成为事物发展的动力。只有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结合,互相节制,共同作用,才构成  相似文献   

5.
1981年第6期《社会科学辑刊》上发表的王正萍同志的《矛盾斗争的绝对性和矛盾同一的相对性原理不容否定》一文,对我在同期《社会科学辑刊》发表的对王正萍同志的《对〈如何正确理解矛盾斗争的绝对性和矛盾同一的相对性〉一文的商榷》作了回答。王正萍同志的答文用《矛盾斗争的绝对性和矛盾同一的相对性原理不容否定》为标题。这个标题说明,在王正萍同志看来,我的商榷文有否定“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和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原理”的意思。果真如此吗? 现在,着重就事物发展的动力问题与王正萍同志再商榷,以就教于王正萍同志。究竟什么是事物发展和运动的根本动力?王正萍同志在《答文》中说:“如何理解矛盾斗争的绝对性,矛盾同一的相对性呢?列宁的原话是讲得很清楚的。列宁说:‘相  相似文献   

6.
矛盾相对的同一性和绝对的斗争性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毛泽东同志根据列宁的论述,在《矛盾论》中进一步阐发了这一原理。怎样理解矛盾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理论界众说不一,有的同志坚持这一论点,但却把相对和绝对的关系,说成是个性和共性的关系,有的同志则根本否定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的相对、绝对关系。这些同志的失误都在于没有从事物矛盾运动过程中去考察,研究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一 列宁在《谈谈辩证法》一文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事物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原理。他指出:“对立面的统一(一致、同一、均势)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相对的。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毛泽东同志对此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把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看作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从事物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过程来考察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对和绝对的关系。认为对立面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正> “矛盾斗争性是绝对的、统一性是相对的”这个命题,是由列宁明确提出来的,并由毛泽东同志作了说明和发挥。这个问题就这样解决了。近年来这个问题又重新提起,有些同志干脆否认了矛盾斗争性和统一性之间是绝对和相对的关系。这说明对这一众所熟知的命题还应该进一步讨论。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个命题提出的历史。在哲学史上,第一个深入地触及到矛盾斗争性和统一性的关系问题的是黑格尔。他从“肯定自身的同一”,“否定是具有非同一规定的差别”,否定之否定则是同一与差别的统一入手(参见《小逻辑》第256页),把矛盾内部的否定性看作是辩证法的灵魂,是一切活动的内在源泉,是矛盾的本质。他所说的否定性,在一定意义上相当于斗争性,并通过肯定与否定关系的探讨,深入到矛盾内部结构中去研究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有这样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矛盾论》中关于事物发展的动力问题强调的是斗争性,就据以断定,只有矛盾的斗争性才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我认为这种看法不符合毛泽东同志的原意。 第一,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是为从思想理论上清算左、右倾错误,特别是王明的左倾错误而写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和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在认识和处理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问题上,从两个极端把同一性和斗争性形而上学地割裂开来了。陈独秀提出的“一切联合,否认斗争”,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外因究竟怎样通过内因起作用》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由《争鸣》一九八二年第二期节录发表。 毛泽东同志说:“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矛盾性包括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斗争性说的是对立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否定;同一性说的是矛盾双方互相联结、互相贯通、互相渗透、互相依赖,以及一致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我认为,单一的斗争性或同一性都不能引起事物的运动发展,只有斗争性与同一性的有机结合才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指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统一物之分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以及它们之间的互相关联)".(《列宁全集》第三十八卷408页)这里显然指的是整个对立统一规律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说明只有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有机结合,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毛泽东同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关于矛盾法则的探讨中,一些同志从不同的角度分别对"内在矛盾"和"内外矛盾"这两个命题提出了批评.一种批评针对"内在矛盾"说.有的认为,事物内在矛盾推动事物的运动发展这一命题没能说明事物的发展动力的复杂性、综合性(参见孙凯飞《系统规律深化发展了唯物辩证法规律》,《哲学研究》1984年第12期);有的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事物内外在矛盾即内外因交互运动的结果,事物根本不可能脱离外因单凭自己的力量而发展,"事物自己发展自己"说陷入了形而上学的企图(参见张瑞甫《两个哲学观点质疑》,《齐鲁学刊》1986年第1期).另一种批评则针对"内外矛盾"说.有的提出,作为揭示事物自己运动的动力和源泉的矛盾范畴,由于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划分,不仅没有能够说明事物的自己运动,反而暗含了这样一个可导性命题:因为事物处于普遍的联系之中,  相似文献   

12.
在目前的讨论中,有同志提出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否也是“对立的统一”的问题。这个问题很有讨论的必要。有的同志在这方面已经作了许多论述,在这些论述中有一种倾向很值得注意,即在论述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的“相互统一、相互制约”和“相互否定、相互排斥”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时,有以同一性和斗争性来代替事物矛盾的具体对立面的倾向,即把作为事物矛盾属性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事物矛盾自身分割开来,离开事物矛盾的诸方面而抽象地谈论同  相似文献   

13.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问题是我国哲学界长期讨论的一个问题。近年来,通过批判林、江反革命集团的“斗争哲学”,又使这一问题的讨论有了新的进展。但至今在下述问题上仍有分歧:同一性的含义问题,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问题,以及同一性和斗争性作为事物发展的动力问题。我认为,事物的矛盾运动有  相似文献   

14.
<正> 在关于矛盾斗争性和同一性相互关系的讨论中有一种观点认为:斗争是和事物的运动相联系的,而同一是和静止相联系的。因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所以斗争就是绝对的,同一就是相对的,并说这是“辩证法的一条原理”,不容否定。(见《社会科学辑刊》1981年第6期王正萍《矛盾斗争的绝对性和矛盾同一的相对性原理不容否定》)我认为这种解释是极其牵强而不能令人信服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是矛盾内部两种根本属性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事物具体状态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既是对立的,又是互相依存、互相包含,不可分离的。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成其为矛盾。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的,这就等于说斗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林彪、“四人帮”大肆鼓吹所谓“斗争就是一切”、“不斗则退,不斗则修,不斗则垮”的“斗争哲学”,以此冒充革命的辩证法,到处宣传套用,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恶果。今天,为了促进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做好经济调整工作,搞好四个现代化建设,在理论上弄清楚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进一步批判林彪、“四人帮”的“斗争哲学”是很有必要的。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一文中指出:“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换言之,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的矛盾运动,促进事物的发展,就必须坚持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的观点,从同一中去把握斗争,又从斗争中去把握同一。  相似文献   

16.
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明确地提出了“发展是对立面的‘斗争’”这一命题。究竟如何按照列宁主义的本意来理解这一点,这是我们认真探讨和合理解决事物发展的动力问题必须搞清楚的一个关键问题。多少年来,我国哲学界大凡论述矛盾斗争是事物发展动力的文章,都引述了列宁这一命题作为依据。刘锋、张传芳同志发表的《矛  相似文献   

17.
《新建设》1960年6期及《学术月刊》9期先后发表了薛靖同志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辩证法还是形而上学?”的论文,文章中许多论点是值得商榷的。薛靖同志写道:“从斗争性寓于统一性之中,或统一性包含斗争性说,统一性是相对的,即辩证法所理解的统一性是相对的统一性、具体的统一性。”“而另一方面从斗争性不能离开统一性,没有统一性就没有斗争性说,斗争性也是相对的。”在《学术月刊》9期上,薛靖同志仍坚持自己的观点,并强调指出,矛盾的斗争一方面是绝对的,另一方面又是相对的并认为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所肯定了的。问题真是这样吗?让我们与薛靖同志商讨一下。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讲对立范畴之间的内在关系的,不是孤立地讲各个范畴本身的特性。矛盾斗争的绝对性和矛盾同一的相对性原理,是讲事物内部斗争性和同一性之间的内在关系的,不是讲两个范畴各自的特性。弄清这一点对深入讨论是有益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讲事物发展的内在的根本动力的,不是讲一切动力的。对立面的同一和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内在的根本动力。在讨论中对这一原理的理解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有的认为:斗争性和同一性都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但它们的地位和作用是有差别的。对差别的认识又有分歧:有的认为:斗争性是手段,同一性是目的,因此,同一性是更根本的动力;有的认为: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由斗争性引起的,同一性只是斗争的场所,因此,斗争性是更根本动力。有的不同意上述观点,认为:对立面之间又斗争又同一的相互作用才是动力,任何一方都不能单独成为动力。究竟什么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讨论斗争性和同一性关系问题的主要分歧所在,也是这一讨论的主要目的,通过讨论,弄清什么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拨乱反正的需要,也是坚持和发展唯物辩证法的需要。希望紧紧抓住这个主要的分歧所在和讨论的主要目的,更深入地讨论下去。对同一性的涵意,特别是对互相转化是不是同一性的基本涵意,分歧很大,也希进一步展开讨论。我们认为,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既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也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们读了池超波同志《也论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一文(载《哲学研究》1979年第5期),很受启发。作者就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这个唯物辩证法的重要问题,在同杨超同志商榷的过程中,阐明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十分难能可贵。文章还指出了那种认为绝对的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相对的同一性则是事物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的观点,实质上是把同一性和斗争性割裂开来。我们同意这种看法。但是,对于贯穿池文的一些主要观点,我们与池超波同志的看法却又不一致了,在这里提出来共同探讨,以期对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體这个重要问题,有一个比较正确的理解。讨论的问题集中在怎样理解精髖?核心中是否还有精髓?这就涉及到在精髓问题中如何认识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关系;在唯物辩证法中如何认识核心和精髓的关系。正是在这两个重要问题上,我们和池超波同志有着不同的看法,现在就摆出我们的观点,以就教于池超波同志。  相似文献   

20.
关于矛盾斗争的绝对性和矛盾同一的相对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一个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源泉和动力,然而矛盾是如何引起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呢?矛盾发展、运动的实在过程是怎样的呢?这就要求我们从更深的一个层次、深入一步地分析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分析它们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