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马克思创立新世界观的过程中,费尔巴哈对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变化发展有过深刻的影响,但不能由此推断青年马克思曾是费尔巴哈式的人本主义者。因为青年马克思哲学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内在线索,同时两者的哲学性质不同,追求的个人与社会生活的目标不同,关注问题的角度不同,考察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亦不同。  相似文献   

2.
在《因唯一者及其所有物而论基督教的本质》一文中,费尔巴哈将自己称为共产主义者,他的根据在于他承认每一个人只能占有人的全部本质的一个方面,而只有一切个人的总体才能占有人的全部本质。费尔巴哈的共产主义在本质上是小资产阶级的。承认每一个人只能占有人的一种特殊本质是对小资产阶级生产工具私人占有制的确认。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把握到自动化体系,并且将自动化体系理解为生产工具唯一全体。生产工具唯一全体是人的全部本质的个体化表现,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生产工具唯一全体而直接占有人的任何特殊本质。马克思由此决定性地超越了费尔巴哈的小资产阶级视野。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和费尔巴哈关系问题的研究,自从马克思决定性地超越费尔巴哈、对整个德国古典哲学行之真正批判的那一刻起,有着伴随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长达一个半世纪多的追问历程。对此问题的研究中,“二阶段论”和“三阶段论”最具代表性。“三阶段论”者确认马克思哲学变革中有一个所谓的“费尔巴哈派”阶段的存在,夸大了费尔巴哈哲学在马克思唯物主义观形成中的地位和意义;与之相反,“二阶段论”者则极力贬低马克思哲学变革中费尔巴哈哲学的意义,消解费尔巴哈的一般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对马克思思想转变所起到的积极影响。对此问题所作的各种探究之间内涵着的巨大差异,仅仅预示着针对这一问题所作的研究远远没有达到问题本身所包含的深度。  相似文献   

4.
批判与超越费尔巴哈的类哲学,构成了马克思与赫斯1844年的思想交集。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笔记本Ⅰ》中,马克思遭遇无法从先验的类本质推导出人与人现实的交往关系的理论危机,赫斯在《论货币的本质》中以共同活动(Zusammenwirken)将外在性、生成性和历史引入有关人的本质的论述之中,构成了马克思在1844年解决其思想危机的理论先导,使他发现了社会关系在分工和交换中经验生成的现实机制。但马克思此时期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系统研究和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重新评述,又使他进一步深入到交换背后的对象化劳动,揭示对象世界不仅是人格的感性存在形式,同时也是人类历史生成的经验中介,回答了人的历史生成何以可能的问题,为彻底清理费尔巴哈的类哲学影响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赫斯却拒斥私有财产和货币这种特殊性的中介,造成他只能通过爱的情感和意识的觉醒实现社会主义,无法真正克服费尔巴哈的影响,最终与马克思分道扬镳,走向真正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费尔巴哈试图颠覆中世纪以来的整个哲学史,并在接续古希腊质料概念的基础上重建哲学,但由于对社会这一关键因素的看法不同,马克思对费尔巴哈提出了尖锐的批判,这一批判主要集中在非历史性和唯心主义这两种倾向上,如果不了解这个思想史背景,便很难弄清马克思思想的起点。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 当我们对马克思哲学进行探讨时,费尔巴哈哲学与马克思哲学之间的关系问题,会随着我们的研究深入,愈益显示出其重要性,但这一问题长期以来未受到理论界的应有重视。实际上,如果我们不首先澄清这一理论问题,我们就不可能搞清楚马克思哲学与一切旧唯物主义哲学之间的本质区别,不能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  相似文献   

7.
共同体是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对理论来源的探究是理解马克思共同体思想超越近代意识哲学重大理论意义的关键所在。费尔巴哈通过提出感性对象性原则,将意识哲学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马克思则在继承超越费尔巴哈的基础上,彻底变革了旧的思辨哲学传统,将费尔巴哈的感性对象性原则转变为感性实践活动,发现了人类通往真正共同体的现实道路。  相似文献   

8.
把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前提归结为费尔巴哈哲学“合理内核”的吸收的传统观点不能不是一大误解。诚然,从基于对宗教神学为核心的唯心主义的批判来说,马克思哲学的确受到费尔巴哈唯物主义思想的一定影响,但是费尔巴哈的唯物思想是直观的,而马克思的唯物思想是以实践活动为基本特征的;马克思在世界观上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转变主要在历史观而并非在自然观上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和费尔巴哈关系问题研究,与马克思哲学本质的界定直接关联。针对这一问题的传统研究范式变革的内在性在于:把问题研究内含的马克思、费尔巴哈两相间的关系放到马克思、黑格尔、费尔巴哈三相关系中去考察,摈弃前提、结论倒置的循环论证法,从内涵、外延两个层面把握一手材料的使用来源,并由纯粹的单向路径转变为复合的双向路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在从自然→人→社会的思想发展过程中,只是走对了第一步,即只坚持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而后两步都走错了,形成人本主义唯物主义。马克思既不是以主体性来批判和超越费尔巴哈的客体性,也不是以实践唯物主义来批判和超越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唯物主义,而是以主体性与客体性的结合、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结合、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结合来批判和超越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唯物主义的。因此,唯物主义在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由机械唯物主义、人本主义唯物主义、庸俗进化论构成的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发展阶段之后,必然出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而不是实践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本质上仍是人本主义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1.
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唯物主义,是由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向马克思主义实践唯物主义转化的中介环节。费尔巴哈为马克思的思想解放和哲学转换提供了一个唯物主义人本学的立场和方法,即从自然的、感性的、经验事实为基础的“现实的人”出发。但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没有真正领会实践的真正含意。以至在对人的本质的理解上马克思和费尔巴哈有着很大的差异,更重要的是马克思的实践思维方式对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雏方式有着巨大的超越。  相似文献   

12.
三十年代以来,关于“青年马克思”的世界性热情有增无减,“青年马克思”与“成年马克思”之间的关系,成了当代马克思主义论争中的一个主要问题,围绕这一问题所展开的论争,也越来越超出青年马克思思想本身,而日渐渗透到范围广泛的政治、思想背景之中。针对西方资产阶级学者在世界范围内向马克思主义发起的理论挑战,法共党员、“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著名哲学家路易·阿尔都塞也于六十年代初把自己的研究重心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马克思在写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还受着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的较多影响。因此,他也接受并使用了费尔巴哈的许多哲学范畴,如异化、人本主义等等。但是,随着马克思世界观的。进一步发展,他在1845年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就越来越深刻、全面地批判和扬弃了费尔巴哈的哲学人本主义观点,并且基本上不再使用“异化”这个概念了。  相似文献   

14.
在有关社会发展问题的早期研究中,青年恩格斯而非青年马克思,扮演了思想启发者的角色。正如早期新闻作品所展示的,青年马克思更加关注农民和小手工业者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窘境,而青年恩格斯更早地注意到挣扎在“工业化”中的产业工人。不仅如此,青年恩格斯在《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揭示出资本逻辑的起点是私有制,这一发现对青年马克思同时期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后期的《资本论》都产生过深刻影响,尤其是强化了青年马克思以政治经济学批判来回应资本主义社会问题的分析路径。此外,青年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侧重“社会观察”和“经验分析”批判资本主义的方式,为当时侧重以抽象论证针砭时弊的青年马克思带来新视角,从而使二人共同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炼出社会发展理论的“现实前提”。  相似文献   

15.
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唯物主义,是由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向马克思主义实践唯物主义转化的中介环节。费尔巴哈给马克思的思想解放和哲学转换首先提供了一个唯物主义人本学的立场和方法,即从自然的、感性的、经验事实为基础的"现实的人"出发。但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没有真正领会实践的真正含意。以至在对人的本质的理解上马克思和费尔巴哈有着很大的差异,更重要的是马克思的实践思维方式对费尔巴哈的人本思维方式有着巨大的超越。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理解,涉及到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当我们按历史的本来面目去研究马克思早期思想时,就会看到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经历了一个接受其影响、逐步超越到完成超越的过程,因而也就会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费尔巴哈哲学,特别是与人本  相似文献   

17.
在谈论费尔巴哈和马克思的关系时,我们往往忽略了施蒂纳在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我们常常根据《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对施蒂纳的批判来给施蒂纳定性,认为施蒂纳的思想完全是荒谬的和可笑的。然而实际上,正是通过施蒂纳对费尔巴哈的批判,马克思才最终超越了费尔巴哈,马克思的"现实的人"的思想的提出和施蒂纳的"惟一者"也有莫大的关系。因此,本文试图重新还原施蒂纳在马克思超越费尔巴哈过程中起到的中介作用,重新考察施蒂纳在马克思思想形成中起到的革命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将青年马克思的思想中的人本主义唯物主义与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进行比较,分析二者的不同,并从中揭示青年马克思在自己的思想转变中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基本原则的认同和超越过程,说明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创立并不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与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进行简单的结合,而是在自己的理论研究中不断改造与超越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历程中,费尔巴哈起到了纽带和桥梁作用。作为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哲学之间的“中间环节”,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加速了马克思走向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进程。但是,犹如一直都不是纯粹的黑格尔派一样,马克思从来也不是纯粹的费尔巴哈主义。马克思不仅依据费尔巴哈的宗教理论展开了对黑格尔宗教观的批判,而且他还进一步指出费尔巴哈脱离现实,忽视政治,这正是他对宗教批判的致命缺陷。  相似文献   

20.
列宁把马克思世界观的形成过程,概括为离开黑格尔走向费尔巴哈,又进一步从费尔巴哈走向历史(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的每一阶段、每一次思想发展的升华,都包含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组成部分的内容。但无论是在马克思的世界观转变时期,或者是创立科学的思想体系时期,都没有给自己规定首先创立(或解决)什么,然后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