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马克思的费尔巴哈时期与人的本质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这篇论文里,我将集中研究马克思早期思想的发展过程,主要关注的是马克思最初接触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哲学,并把它作为进一步确立关于人的思想和理论的必然突破点的问题。在这里我特别注意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过程中从1843年至1845年这个阶段,也就是从马克思早期著作深受费尔巴哈哲学的影响到马克思《论费尔巴哈提纲》、诞生这一时期。我的研究本意在于揭示马克思在这一时期中提出的“人的本质”这一概念的基本含义。这一概念是马克思从费尔巴哈哲学借用来的术语。所谓本质  相似文献   

2.
费尔巴哈对马克思、恩格斯世界观转变的巨大影响,国内外理论界是公认的。但对费尔巴哈的重要著作《基督教的本质》对马克思、恩格斯世界观转变的影响,却存在颇大歧义。一种意见认为,《基督教的本质》对马克思、恩格斯“影响最大”;另一种意见认为,它对马克思、恩格斯“影响最小”。对这个问题的评价,直接关系到马克思、恩格斯世界观转变的动因和时间问题。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一些粗浅的分析。认为《基督教的本质》(1841年夏出版)一书对马克思的“影响最大”,具体地说,即认为马克思在这一著作的影响下,在1842年春以前,已经是一个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者了。持这种观点者往往援引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是从黑格尔出发,经过费尔巴哈走向新的世界观的。费尔巴哈是旧唯物主义在十九世纪的杰出代表,也是青年黑格尔派中的杰出代表,他的思想构成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共同思想前提,只有彻底批判和扬弃了费尔巴哈,才能最终清算黑格尔派,因此,对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的批判在新唯物主义的创立中具有关键性的意义。《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神圣家族》,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超出费尔巴哈过渡到研究现实的人及其历史的重要标志。但是,在这两部著作中,特别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还带有浓重的费尔巴哈抽象人本主…  相似文献   

4.
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的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卢梭、黑格尔、费尔巴哈和赫斯等人的异化思想,从而形成了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异化劳动理论。准确而全面地理解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将有助于我们理清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发展脉络,从而更加深刻地了解马克思早期丰富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5.
创作于1843年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早期法学思想转变的里程碑,该著作是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体系批判战役的第一枪,它撼动了黑格尔哲学的信仰根基.马克思采用费尔巴哈式的主宾颠倒思辩模式批判了黑格尔的国家理论,重新修正了法哲学的思想体系,并使法哲学开始从唯心主义转向了唯物主义.今年是这部著作诞生170周年,我们重温这部伟大作品,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在普遍意义上被理解为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而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中的人本主义理论并没有进行考察,更没有研究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与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的关联。理论研究表明,马克思在早年经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三部理论著作创作,实现了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扬弃与超越,形成了实践哲学这一科学的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思想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德意志意识形态》期间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肯定费尔巴哈到否定费尔巴哈,从人道主义向唯物史观的转变以及其“异化(劳动)”理论的变化.阿尔都塞所指认的马克思“认识论断裂”意指方法论的断裂,在两本著作中确实存在.但是方法论的“断裂”之外是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思想的延续和演进,并且在两部著作中是一种后者“超越”前者的状态.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马克思在写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还受着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的较多影响。因此,他也接受并使用了费尔巴哈的许多哲学范畴,如异化、人本主义等等。但是,随着马克思世界观的。进一步发展,他在1845年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就越来越深刻、全面地批判和扬弃了费尔巴哈的哲学人本主义观点,并且基本上不再使用“异化”这个概念了。  相似文献   

9.
作为马克思早期的重要哲学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自然概念的重新定义直接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其后的延伸和发展.马克思早期的生态思想在此著作中并没有体系化的明确阐发,但是通过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借鉴和批判,对形而上学的自然观的批判,以及对实践辩证法的论述,马克思将自然概念重新放置于社会关系和历史发展的范畴之中.因此,《手稿》中自然观的哲学论述,既说明了资本批判对于唯物史观构建的基础地位,同时也反映了马克思的生态观与共产主义理论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在他早期的著作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是青年马克思思想的核心部分。它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长期历史的过程,是在吸收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思想理论的基础性上创造性的提出了异化劳动的理论。这一理论对于科学认识当代社会的劳动异化现象依旧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的思想过渡期著作,既要看到它的变革功绩,也要看到它的理论局限.马克思世界观和美学观成熟期的拐点主要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视作马克思哲学和美学"诞生地",视作"历史唯物主义的真正开端",有失妥当.模糊马克思的思想"早期"和"成熟期"界限,容易将其美学观变成人本主义.应当坚持走与实际结合的科学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之路.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早期思想深受费尔巴哈的影响,但他对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观点并未完全认可。费尔巴哈由于立足于抽象人本主义和直观的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坚持自然的本质与人的理性本质的对立,而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立足于工业和实践却认为两者具有统一性。这种分歧源于费尔巴哈在人对自然的关系的理解上停留在感性直观的层面,而马克思则达到了人的感性的对象化活动的层面。这种分歧更为深刻的认识论根源在于两人对黑格尔辩证法的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13.
对象性活动·实践·生产劳动──论马克思唯物史观形成过程中的思维罗辑的转换杨生平,吴润《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分别简称为《手稿》、《提纲》和《形态》),是马克思唯物史观形成过程中的三部重要的著作。目...  相似文献   

14.
对劳动异化理论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的地位,学术界纵说纷纭。国际上有一股将青年马克思和老年马克思根本对立起来的思潮,认为晚年马克思的思想是青年马克思的衰退,特别是抬高马克思的早期劳动异化理论,认为异化思想是现代资产阶级哲学的最重要派别的源泉。国内主要存在着对异化劳动理论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的地位的不同估价,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从总体上否定劳动异化理论,认为劳动异化理论是马克思在不成熟的著作中提出来的,是从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出发的。马克思的异化思想没有  相似文献   

15.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早期著作之一。其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论思想为教学理论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提纲》阐明了人的能动的实践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对于正确认识和理解人与环境和教育的关系指明了方向。《提纲》揭示了人的社会性的本质特征,为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有效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关于异化的思想,在他早期一些未曾发表过的著作中短暂地但又令人眼花缭乱地一闪而过,而在他后期的著作里又象远处的闪电那样隐约出现。差不多一百年以来,他的这种思想一直不为人所知。直到1932年当马克思丢失的手稿被发现者出版,编入同年出版的马恩选集的权威版本第三卷时,他关于异化的思想才广泛流传,并引起了一场热烈的无休止的争论。  相似文献   

17.
人的本质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对人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科学的研究。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对马克思早期的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研究也曾经深受二者的影响,但马克思思想在不断成熟的过程中超越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为我们揭示了科学的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的早期著作,马克思在世时未发表,直到1932年才出版。从《手稿》的内容来看,它远不是一部完成著作的手稿,把它看作是一个写作提纲更为恰当。而且这个为写作准备材料的提纲也是不完整的,我们现在看到的几个部分大都是片断材料。但就是这样一个不完整的纲要式的手稿,自出版以来的半个世纪中,却引起了广泛的重视,不仅马克思主义者在研究它,而且很多资本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的反对派也在研究它。关于《手稿》是怎样一部著作,它在马克思思想发展中的意义、在马克思理论体系中的地位以及《手稿》与马克思后期著作的关系,特别是对《手稿》中提出的异化理论的评价问题,国内外理论界都在深入研究和探讨。资产阶级和一些马克思主义的反对派利用《手稿》来诋毁和攻击马克思主义。这说明我们学习和研究马克思的  相似文献   

19.
确认马克思思想进程中的“费尔巴哈派”阶段,对于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费尔巴哈派”阶段是马克思“从前的哲学信仰”之一,马克思此时崇拜费尔巴哈,深受其影响,其间的著作,虽有自己的创造,但总体上还是处于费尔巴哈的影响之下,还没有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确认马克思思想进程中的“费尔巴哈派”阶段,我们就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理解为辩证的唯物主义或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实践哲学或人道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20.
谈谈“类”与“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44年8月,大约就在马克思为他的“经济学哲学手稿”撰写序言的时候,他给费尔巴哈写了一封深表崇敬之意的信。信中说到他新近读过费尔巴哈的两部虽然篇幅不大但却极具深远意义的著作——“未来哲学”和“信仰的本质”,认为这些著作给社会主义提供了哲学基础。他说:“建立在人们的现实差别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从抽象概念的天上转到现实的人世来的人类这个概念,——如果不是社会的概念,那是什么呢?”这清楚地表明,至少到这时为止,马克思还仍然把费尔巴哈的人类概念当作社会概念来理解,或者说,他的社会概念还仍然是从费尔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