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龚荫教授从事民族教学和研究几十年,成绩斐然.先后出版了<明清云南土司通纂>、<明史云南土司传笺注>、<中国土司制度>、<中国民族政策史>和<民族史考辨>等学术专著,这些著述均获国家民委、西南民族大学社会科学和优秀成果奖.现已75岁高龄的龚荫先生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的支持下,写出了中国历代民族政策研究系列著作(约计190余万字),<中国历代民族政策概要>就是其中的一部.  相似文献   

2.
西南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副教授龚荫,前后经过11个省(区)历史上2500多个土司情况的调查,翻阅数千种史籍、方志、谱牒、档案和调查报告,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写出120余万字巨著《中国土司制度》一书,最近已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 该书系统地阐述了土司制度的起源、形成、发展和哀落。作者认为,我国封建王朝对西、南少数民族的治理,自秦迄宋推行的是“羁縻政策”,元明清则实行的是“土司制度”。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10多年时间中,关于南方民族史研究的专著不少,但主要是对南方民族史、西南民族史、中南民族史的专著性研究,关于南方民族历史文化研究的专题不多,具有权威和影响力的成果更是凤毛麟角。2005年10月由民族出版社出版的胡绍华所著《中国南方民族历史文化探索》一书,40余万字,是近年来关于南方民族史、民族文化研究的著作,也是作者自1994年以来10多年间对于南方民族历史文化研究的专著和论文选编。胡绍华先生长期从事南方民族史研究,近些年殚精竭虑,在自己的研究领域辛勤耕耘着。本书中,他对研究中具有新见解和新观点的代表…  相似文献   

4.
土司政治文化是中国民族政治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成臻铭先生最近出版的专著<清代土司研究--一种政治文化的历史人类学观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6月版,以下简称<清代土司研究>),填补了清代土司研究的此项空白.通过研读全书,笔者发现,虽然书中有些结论未必就是定论,但全书的研究方法、诸多见解颇多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5.
云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尤中先生,是国内外知名的中国民族史专家、学者。他从1954年执教云南大学,从事中国民族史的教学与研究,至今已52度春秋。他培养了大批的民族史教学与科研人才,其中14位博士、20多位硕士都已成为高等院校或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骨干力量。真可谓桃李满天下,广厦多有栋梁材!同时,尤中先生在中国民族史科研领域内,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自1957年8月以来,已先后出版《南诏史话》、《僰古通记浅述校注》、《云南民族史》、《云南地方沿革史》、《中国西南的古代民族》及其《续编》、《中国西南民族史》、《西南民族…  相似文献   

6.
土司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出现的,主要存在于民族地区的社会制度,它是汉民族的封建制度与苗、彝、布依等民族固有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典章制度相结合的产物,关于贵州土司的研究,不仅是贵州地方史和贵州民族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我国历代封建王朝对民族地区的统治及华南、西南民族史不可缺少的部分。1986年,田玉隆同志经多年努力,在广泛搜集资料的基础上,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求实精神,经过大量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订(讠为)钻研,撰写成长达72万字的巨著——《贵州土司史稿》。这部巨著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和阐述了贵州土司制度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其学本意义和价值已得到有关专家的充分肯定。为大力支持思玉隆同志这一开拓性的研究,本刊将选择该书中部分重要章节予以发表。本文即《贵州土司史稿》第四章的第六节。  相似文献   

7.
为了促进 2 1世纪我国民族史、民族关系史的研究发展 ,中国民族史学会和新疆社会科学院两家单位于 2 0 0 2年 8月 1 9日至 2 1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召开了中国民族史学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出席这次会议的有关专家、学者 90余人 ,收到会议论文提要 70余篇。在大会上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所长郝时远做了题为《中国民族史研究的历史、现状、未来》的报告。对中国民族史研究的历史、现状、未来作了回顾、评论、展望。现按照大会议题的主要内容 ,对主要代表的发言和会议论文提要加以整理。一、古代中国疆域与近现代中国的边界…  相似文献   

8.
土司制度的重大历史作用,在于自元代施行土司制度以后,边疆民族地区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分裂割据政权。自是后,边疆民族地区边防巩固、社会安定和生产发展。因此,元、明、清王朝及民国对边疆民族地区得以有效统治和长治久安。笔者从事土司制度研究五十余年,初步建立起了土司制度的理论体系与元、明、清王朝先后设置的土司三千一百零八家二万余人进行了整理、研究、考订和编纂。今后,对土司制度的研究,除了继续深入地进行土司制度理论与土司三千一百零八家二万人研究之外,当是着重(或言优先)如下三个方面的若干问题更加深入地进行研究:(一)土司制度的重大历史意义;(二)历代土司的重要奉献;(三)土司制度的如何"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9.
盘顺司小识     
我国自宋元以来,中央王朝治理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一项重要政策即实行土司制度。鄂西民族地区在土司制度大盛的明代设立了些什么土司衙门?其事载在《明史·湖广土司》,《明史·地理五》对鄂西土司衙门还作了整理排列,细读《元史》和《明实录》,深觉《明史·湖广土司》略盘顺司不书是重大疏漏,《明史·地理五》排列盘顺司之地位亦欠准确。现就所蒐集之盘顺司史实及吾人对该司认识作如下论述。  相似文献   

10.
黄念田先生在《文心雕龙札记·后记》中说:“先君以公元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一九年间任教于北京大学,用《文心雕龙》等书课及门诸子,所为《札记》三十一篇,即成于是时。”据此,已故著名“龙学”家牟世金先生指出:“把《文心雕龙》作为一门学科搬上大学讲坛,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这说明从黄侃开始,《文心雕龙》研究就是一门独立的学科:龙学。”。因此,具有现代意义的“龙学”已有了近八十年的历史。八十年“龙学”的发展,结出了颇为丰硕的果实。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大陆已出版《文心雕龙》研究专著70余部(种),发表研究文章1600余篇;香港、台湾已出版专著50余部(种),  相似文献   

11.
土司制度是元明及清前期封建王朝对我国西南、西北等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一种管理制度,是从历代"羁縻政策"发展而来。历史时期重庆民族地区土司主要包括石砫马氏土司,酉阳冉氏土司,秀山平茶、邑梅、石耶和地坝四个杨氏土司。重庆土司制度包括职衔制度、承袭制度、升迁制度、惩罚制度、贡赋制度、土兵制度和教育制度等七个方面的内容。探讨历史时期重庆民族地区土司制度,有助于专家学者们更加深入地研究我国元明清时期的土司制度。  相似文献   

12.
历史l招9年民族史研究回顾宋德金《中国史 研究动态》第5期第7一13页试论北方少数民族五统中原的历史因素孟 荔荔《牡丹江师院学报》第3期第82 一83页《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一书正式出版工 淑玲《民族研究》第4期第111一112 页评《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周用宜《中 国史研究动态》第12期第27一2。页《中国民族史人物辞典》评介齐心《民 族研究动态》第l期第71一72页中国民族史研究的重要成果—评《中国民 族史人物辞典》周用宜《中国史研究 动态》第3期第27一28页舞阳韩儒林年谱邱树森《西北第二民族 学院学报》第1期第62一71页韩儒林传略邱…  相似文献   

13.
清代是藏族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对清代藏族历史的研究不但是藏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民族社会发展史研究的重点之一。多年来,曾国庆先生将学术研究的主要精力投入清代藏族史,不断有新的成果问世,继《清代驻藏大臣传略》、《清朝驻藏大臣制度的建立与沿革》等书之后,又将近些年刊发于国内多家刊物的探讨清代藏族历史的论文辑为一书,以《清代藏史研究》为题公开出版,为读者了解和研究清代藏族历史提供了可贵的参考。此书共22万余字,收入作者论文21篇,书后附有《清代驻藏大臣一览表》。论文的重点是作者多年来用力甚勤的清代藏…  相似文献   

14.
1997年 6月,北京民族出版社出版了原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张声震主编的三卷本《壮族通史》,是迄今国内外最完整系统的壮族历史专著。体例新颖、结构完整是该书的特点之一。 王朝发展史是中国古代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王朝变化史这条线索,对探求统一的中华民族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中国各民族自身的发展是不可缺少的。近年来,国内一些民族史学工作者,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勇于探索,摈弃了传统的体例,根据民族自身的发展规律来叙述民族史,给民族史学园地吹来了一股清新之风。这部壮族通史的编者认为,壮族作为岭南一…  相似文献   

15.
崔明德教授是一位非常勤奋也很有思想的民族史学与民族理论研究的专家。他在国内外发表的相关论文,以及已出版的《先秦政治婚姻史》、《两汉民族关系思想史》和《中国古代和亲通史》等多部专著,都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我在自己的论著中也引用过他的学术观点,在为硕士、  相似文献   

16.
两翼制度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统治制度之一,由于资料缺乏,很少有人涉足这一研究领域。《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两翼制度研究》一书是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力作。该书内容丰富,新意迭出,填补了北方民族史和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领域的空白。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族史研究是白寿彝先生学术生涯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部分,为推动中国民族史研究发展,白先生一贯追求并倡导理论的突破与创新.他身体力行,在民族史学科的理论建设上,始终强调民族史研究的重要地位,指明民族史研究的历史任务,提出民族史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为学科健康、科学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少数民族的历史地位、民族关系、民族英雄的评价等专题研究上也不断从理论上推陈出新.在民族史研究的理论创新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堪为后人典范.本文除对白先生在中国民族史研究的理论贡献作一综述性考察外,还进一步阐明该贡献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史学优良传统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四裔"是中国传统史学中少数民族史书写的特定术语,亦是吕思勉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在吕著特别是《中国民族史》一书中浸染着中国传统史学的"四裔"观。吕思勉更以纯粹的史学精神、翔实而系统地考证了中国"四裔"诸族的源流、演变和相互关系,较为客观地揭示了古代中国各民族的基本历史面貌,为中国民族史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文化学原本是社会学家研究的对象,但早在四十年前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罗常培先生就已开创性地运用语言学的方法研究文化,出版了《语言与文化》专论,形成了我国第一部文化语言学专著。马振亚、张振兴两先生所著的《中国古代文化概说》(吉林大学出版社1988年11月版)一书可说是继《语言与文化》之后的又一部重要文化语言学著作。《中国古代文化概说》(以下简称《概说》)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族史研究成果的展现——《中国民族史论著总目(1874-1992)》介评罗东山当今中国的56个民族,是历史上中国各个不同民族发展演化而来的。这56个民族的祖先,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管是在物质文明方面,还是在精神文明方面,都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