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作文解愁"与"作赋言情",是陆云最重要的文学思想与辞赋观念。而遥承楚辞"发愤以抒情""忧与愁其相接"的抒情传统,且与晋人"深情"的文学风尚及陆云兄弟坎坷悲凄的人生经历相联系,陆云所谓"作赋以言情"之"情",更偏重于"生于愁思"的哀怨"愁情"。这种"言情""解愁忘忧"的文学观念体现在《九愍》等辞赋创作中,又普遍表现出既哀悯屈子又充满个人迁逝之感与生命之悲的悲愁情绪,从而具有浓郁的楚骚余韵。  相似文献   

2.
李纲是南北宋之际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它的辞赋存世达30余篇,这在宋人别集中是不多见的。李纲辞赋众体兼备,题材广泛。古赋富艳清便;文赋议论生花;骚体赋情深志长,兼有理感;律赋典正充实,这些正是宋赋趋于成熟、定型的表现,因此李纲的辞赋作品应该给予应有的重视和评价。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学者们更多关注的是李纲在政治、军事上的才能,对其文学成就少有涉及。直到上世纪80年代以后,学界诸多人士才开始关注李纲的文学创作,陆续有学者撰文探讨李纲的诗、词、文、赋,对李纲的文学成就予以较为客观和公正的评价。本文就近30年来对李纲的思想和生平、诗文、辞赋这三方面的研究情况作一个简单的梳理和述评。  相似文献   

4.
东晋南朝望族琅邪王氏作家大多博学能文、多才多艺,善于运用辞赋的形式表现作家的艺术体验;受家族文化传统的影响,不少作家具有主动献赋、润色鸿业的赋颂意识;琅邪王氏辞赋创作具有渐趋整炼、益事妍华、丽而不淫的发展趋向.琅邪王氏的辞赋创作显示出东晋南朝时期望族心目中对辞赋文学正宗地位的重视及对辞赋文学唯美之风的追求.  相似文献   

5.
魏代文坛,辞赋虽然失去了在两汉时期的显赫地位,但基本保持着与五言诗并驾齐驱的发展势态,从“文学转篷”的建安之初到“名士少有全者”的易代之际,文人才士普遍重视、喜爱辞赋,创作、评论辞赋的风气仍旧盛行,题材不断开拓,内容日趋丰富,艺术表现多彩多姿,为两晋南北朝辞赋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社会背景、作家聚散及文学传统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魏赋的发展呈现比较清晰的阶段性。一些中古文学论著涉及这个时期的辞赋,一般划分为建安与正始两个阶段。我认为,这种划分略嫌笼统,魏赋的演变大致以分为五个阶段为宜。兹作论述,以求指正。  相似文献   

6.
李纲以屈原为榜样,创作了大量骚体作品来倾诉亡国之痛、思乡之情;揭露黑暗、针砭时弊,表现出了李纲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以及对现实的批判精神。李纲创作出了大量饱含深情的壮美诗篇,他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7.
悼亡主题在古代文学的发展史上一直都是引人关注的.潘岳以文人身份首次用诗歌形式直白地表露自己对亡妻的哀思,在文学史上首创悼亡诗之先河,进而在行文结构和艺术手法上都树立了一个典范.苏轼继承了潘岳悼亡诗的行文和艺术,创新性地将悼亡主题引入词中,使得悼亡文学又获得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代不同时代与文化语境中,传统艺术观念中"雅"与"俗"的关系极为复杂:二者既对立又统一,既相互渗透又相互转换,既彼此互动又相互消长,不断规正着传统艺术发展的走向。在儒道观念影响下,传统艺术理论均尚雅抑俗、以雅为正,但其贬抑之"俗"绝非民间艺术中质朴淳厚、直白率真的"质""野"风格,实质上乃是直接表现人的感官欲望、放纵无节制、恣肆恶俗的艺术形式。在求"雅"的追求中,传统艺术理论总是在寻求不同于世俗感官表现的艺术方式,试图突破"人欲"的束缚,达到具有超越性的雅化境界,并由此产生一套独特的艺术理论,作用于画论、琴论、曲论等各个门类艺术。  相似文献   

9.
老舍小说的传奇性既表现在他对故事性的注重上,也表现在其它因素的"合力"上.其艺术来源既有着对康拉德叙事艺术的深刻领会,又有着对中国传统传奇文学叙事艺术的无意识承传.这种艺术取向无疑昭示了老舍的某种文化构成,并因而给其创作带来了某种浪漫主义的美学色彩.  相似文献   

10.
汉魏六朝辞赋与志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魏六朝辞赋的叙事性和虚构性,决定了其与同时代志怪的必然关联。这种关联主要以意象、情节和题材为典型,表现为辞赋作品描绘神祗鬼怪、虚构人神同游、幻想神仙意趣、伪托人鬼交通等。而上述表现,特别是以神女为中心意象的传统主题及其表达模式的文学嬗变,客观上证明:其一,汉魏六朝辞赋是早期辞赋在新时代的拓展;其二,汉魏六朝辞赋在吸收志怪叙事特定信息的同时,又对志怪叙事产生积极作用,以致影响着文言小说的时代走向。  相似文献   

11.
语言具有一定的传承性,流行语言更是如此。有些流行语言会消失,有些流行语言会被保存下来,并延伸到以后的社会文化活动中去,甚至被收录进新改版的词典、辞书中去。流行语言是一部活的社会文化变迁的史书。  相似文献   

12.
教育需求变化--大众选择受教育行为的一种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不论国家、集体、还是个人对教育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 ,个体选择受教育行为亦是变化的 ,影响个体选择受教育行为的因素多且复杂 ,但最本质的是个体和社会教育需求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张继的农村题材小说可分为三类 :四平村长系列小说、农村基层官场小说和乡村世情小说 ,阐释了由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期间 ,中国农村中的“变”与“恒” ,即其凸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无论是大学职能还是高等教育属性的变化,在根本上所反映的都是高等教育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高等教育属性的变化与大学职能的变化密切相关,前者往往随着后者而变化,但两者之间不存在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即大学职能的变化并不必然引起高等教育属性的变化,大学职能没有发生变化,但由于大学对外服务方式的改变而引起高等教育属性发生变化。大学职能与高等教育属性的变化都比较复杂,它们能否获得释放与彰显主要取决于它们与外部环境系统之间的双向选择。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变迁的视角下,人格变迁,特别是个人现代性(心理现代性)的研究,强调的是探讨分别对应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人格特征,即将人格作为一种社会变迁的后果来看待,而不是对社会变迁具有建构意义的因素来看待.变迁人格是个体在应对社会变迁这一重要社会情境而形成的心理特质,是个体知觉和应对变迁的较为稳定的取向.这一新概念,将丰富社会变迁视角下的人格研究.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涉及面广,影响大,如何制定一部适应紧迫形势需要,又符合我国国情的气候变化法已经成了当务之急.气候变化国际立法经历了20多年发展,适应了以法律形式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形成了先易后难循序推进、环境发展统筹兼顾和价值认同与技术应对有效衔接等特点.我国应根据气候变化的特点,吸收国际立法的先进经验,包含国际社会已经普遍认同的理念和制度,结合我国国情,采用引导性的专门法加强制性的行政条例的模式推进气候变化立法.  相似文献   

17.
社会秩序的变迁与制度结构的变迁紧密关联,制度结构的变迁括约了社会秩序变迁的过程。制度结构中的正式规则是根本性的,但非正式规则同样参与了社会交易。非正式规则的产生和变迁主要由传承、派生和重复博弈三种途径构成,但其局限在于自身的不自足性。非正式规则作为社会秩序的隐性调节力量,其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性正是非正式规则得以生成与演化的内在根据,也是其获得制度生命的根源所在。其中,价值系统是非正式规则的核心,引导着社会主体的行动方向和社会秩序的变迁,使得社会秩序的变迁具有深刻的内驱动力。社会变迁就是寻求一种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的平衡,形成一种体制性的博弈均衡和相互调和。  相似文献   

18.
《俄狄浦斯王》、《儿子与情人》和《海边的卡夫卡》这三部作品是"俄狄浦斯母题"在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的典型范式的演变,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民族特色。从人的成长角度对俄狄浦斯故事及其现代嬗变进行探索,思考人类的成长必须建立在对父辈和母辈的超越之中,杀父、娶母、流亡就是文学作品表现人成长所经历的三次蜕皮式质的飞跃,"俄狄浦斯母题"在后工业社会背景下促使我们思考人类的成长和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9.
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新的历史时期 ,必须变革与市场经济运行规律不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具体地说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变被动式思维为主动式思维 ;变封闭型思维为开放型思维 ;变静态性思维为动态性思维  相似文献   

20.
生育文化转变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育文化可采用不同的分类标志进行研究。研究生育文化转变的意义 :1 .可以推进计划生育工作深入开展 ;2 .有利于妇女生殖健康 ;3.能促进妇女自身发展和文明家庭建设。如何实现生育文化的转变 :1 .大力发展生产力 ,形成雄厚的物质基础 ;2 .加强舆论宣传 ,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强化生育管理 ,形成有力的外在推力 ;4.加强法制建设 ,构建完善的保障体系 ;5 .发展社会养老 ,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