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独秀等人1925年底代表中国共产党,与动摇于广州国民政府和北京西山会议派之间的国民党人孙科等在上海进行了一次改善国共关系的谈判,这次谈判多年来被认为是对国民党右派的一次大让步.实际上上海谈判并非完全是消极的大让步,而有着诸多的积极意义.首先,从当时的历史背景看,谈判有它的必要性,从谈判的内容上看,并无什么大的让步,有些方面还有对过去既定目标的前进;其次,上海谈判中的某些消极方面,显然受到共产国际的影响,在处理国共关系中陈独秀既作过争取独立自主的努力,也无可奈何地执行了共产国际的命令;再次,从当时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各派的认识和政策来看,孙科等人应属国民党中派,陈独秀在上海谈判中争取他们回广州参加国民党“二大”以团结中派,也就不是什么让步问题了;最后,从谈判的结果来看,通过上海谈判,团结了大多数,维护了国共团结与合作,促进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迎来了大革命运动浪潮的蓬勃兴起.  相似文献   

2.
张小满 《南都学坛》2007,27(4):32-35
重庆谈判期间,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同中国共产党保持了密切合作的态度。他呼吁和平民主,抨击国民党专制独裁统治,督促国民党做出让步,力促和谈成功,同毛泽东密切交往,默契配合,在政治上、舆论上给共产党以明确支持,为推动谈判发挥了积极作用。他由亲共逐渐走向了联共。新中国建立,张澜当选为国家副主席,应当说他这一政治地位奠定于重庆谈判时期。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逝世以后 ,国民党内部分化严重 ,右派活动猖獗。对此 ,共产国际及其代表维经斯基、国民党政治顾问鲍罗廷和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之间意见不一。具体表现为 :陈独秀先争后让 ,让中有争 ;鲍罗廷先让后争 ,争中有让 ;共产国际及其代表维经斯基则始终主张让步。三者之间我中有你 ,你中有我。最后 ,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 ,让步策略占据上风 ,从而形成了 1 92 6年初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第一次大让步 ,即政治上的大让步。  相似文献   

4.
“九一八”事变以后,由于日寇的步步进逼,民族矛盾日益取代国内阶级矛盾而上升为主要矛盾。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推动和全国人民抗日热潮的影响下,国民政府被迫从内政、外交、军事、财经和教育等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准备与民族敌人作战,为日后全面抗战奠定了基础。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爆发的卢沟桥事变,点燃了中华民族的抗日烽火。国民政府为发动、组织和指挥全国抗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挥了重大作用。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5.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侵略军突然向北平西南的芦沟桥发动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揭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伟大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所进行的一场殊死的搏斗,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国民党当局的响应,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相似文献   

6.
抗战爆发后,中国出现了反抗日本侵略者的两个战场,即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的敌后战场。抗战初期,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是主要战场。“从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芦沟桥事变到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汉失守这一个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重大历史意义──为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而作郎佩芬第二次国共合作,是指1937年至1945年之间,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为了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挽救中华民族危机,在政治上,军事上的合作。第二次国共合作,无论对共产党和国民党来说,...  相似文献   

8.
一九三六年,中国共产党为了拯救民族的危亡,团结一切力量,发动全民抗日,在西安市七贤庄设立了红军联络处。一九三七年改为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当时八路军西安办事处除了供应前后方的物质,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爱国青年,护送他们到革命圣地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参加抗日斗争外,主要是不断地揭露和打击国民党反动派亲日反共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阴谋活动,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各方面进步力量共同抗日。另外,也大力进行抗日救亡的宣传工作。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在党中央和毛主席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为解决其物质困难,提高工作效率,增强部队战斗力,首先实行了精兵简政的政策。今天正当我们国家进行机构调整、减缩兵员之际,深入研究陕甘宁边区精兵简政的历史是有益的。本文拟作些粗浅的探讨。(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中国共产党为适应形势需要,经与国民党协商,于一九三七年九月将原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苏维埃政府改名为陕甘宁边区。边区及其首府延安  相似文献   

10.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芦沟桥事变,发动了以灭亡中国为目标的全面侵华战争。独占中国,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是当年日本帝国主义的既定国策,是它妄图称霸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全部侵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侵华战争初期,日本帝国主义采用速战速决的战略进攻方针。“在一九三七年和一九三八年,日本军阀重视国民党,轻视共产党,故用其主要力量向国民党战线进攻,对它  相似文献   

11.
1923年6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这次代表大会作出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重大决策.在党的"三大"前后,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作为国共两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积极探索者,与国民党建立党内合作的决策者和在统一战线中争取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实行者,为这次大会取得成功并推进中国革命事业作了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风景谈》写于一九四○年十二月,发表于一九四一年一月的《文艺阵地》六卷一期。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国民党被迫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主张,形成了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出现了抗战初期的生气蓬勃的新气象。这时,新疆军阀盛世才伪装进步,邀请进步人士杜重远去新疆,建立新疆学院。茅盾应杜重远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经历了与国民党的战争博弈、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型、从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到改革开放的三次重大转型,每一次转型都是一次适应性的实践,每一次实践都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为中国共产党的适应性提供了思想资源,中国共产党的适应性实践则丰富和发展了传统政治文化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14.
开端与转变     
从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与转变是一个历史过程,它不是以某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为标志便完成的。在中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国民党一大及其通过的新三民主义等重大历史事件则成为这一转变过程的共同标志。转变可分为三个阶段:俄国十月革命至五四运动为准备阶段,五四运动至中国共产党诞生为转变阶段,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国民党一大为完成阶段。  相似文献   

15.
国民党左派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的积极作用宋代祥70年前,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这是在共产国际和苏联的帮助下,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人的真诚合作,对于推动大革命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而国民党左派人士在推动国共合作的建立和发展方...  相似文献   

16.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寇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难,在全国人民抗日高潮的影响下,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推动下,国民党内部发生了分化。尤其“八·一三”事变后,日寇的侵略直接威胁了蒋介石国民党的腹心地区,代表美英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蒋介石被迫抗战,于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由于统一战线内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不同,因而,对抗日的态度也就不同。这种不同,集中地表现为:以蒋介  相似文献   

17.
1946年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是当时执政党国民党内和平民主势力与国内外反战要求相结合的产物;蒋介石在政协期间的言行与国民党代表的妥协、让步,是会议通过五项决议的重要原因,正因此,国民党蒋介石受到各方面的一致称赞。国民党顽固派撕毁政协决议,破坏民主工程,恢复独裁、专制,则是蒋介石国民党统治中国在政治失信于民,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8.
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徐特立在南昌起义前策反姜济寰,对起义的成功具有极大的意义。在中国共产党党史的南昌起义这一节,应该有徐特立、姜济寰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9.
一九三七年间,陈毅奉中央指示到湘赣边区游击根据地找省委和谭余保,传达中共中央关于围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共同打击民族敌人日本帝国主义,动员和收编湘赣边区游击队开赴抗日斗争前线。这一重大活动,党史说法不一,争议较大,至今尚未定论。争议的问题主要有: (一)关于会面的时间:一说是一九三七年  相似文献   

20.
同盟会,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创建的,是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1912年,同盟会改组后又改名为国民党;随着辛亥革命形势的深入发展,又改为中华革命党;后又复名为国民党。先后三次改组,其成效甚微。只有1924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对国民党进行了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改组。这次改组尽管也未达到预期目的,但是建立了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制订了新三民主义纲领,使国民党开始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迈进了一步,成效较前显著。国民党的不断改组,充分表现了孙中山“天下为公”,一心一意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坚定不移的进取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