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陈慧娟 《江淮论坛》2005,(3):166-169
近年出现了一批打破传统叙事形式的追忆小说,这里称为"新追忆小说".新追忆小说表现出这样的叙事特征叙述者在场与不在场叙事的间杂叙述人称第一人称与第二人称的隐性转换;叙述视角从有限到无限的自然突破.这些叙事形式的实现的关键,在于叙述者的知情身份.  相似文献   

2.
刘荣林  梁俊仙 《云梦学刊》2008,29(2):98-104
叙述的视角、外视角、内视角是小说创作美学的重要内容,它们的发展为小说创作开拓了更为广阔的表现天地.<红楼梦>,尤其是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很好地运用了外视角、内视角叙述,进而凸现了小说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化艺术效果.运用外视角、内视角叙述应遵循它的美学原则,比如人称的选择、思想情感的对象化以及作家的气质和读者的制约等.  相似文献   

3.
论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人称叙事作品在叙述视角上,具有不同于其他人称叙事作品的特点。第一人称叙事作品的叙述者,是以与被叙述人物同一的特殊关系加入到叙述视角当中的。这一特点,使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在叙述时间与叙述视角的关系、叙述声音与叙述视角的关系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表现。这一特点在作品中所表现的浓重的追忆色彩和视角转换的自然性,也是使作品的叙述视角产生各种复杂关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传统小说的人称运用模式作背景 ,着重论述了新时期小说在人称用法上的变化和突破 ,以同一人物人称不同 ,不同人物人称不同和不同人物人称相同等论点 ,从不同角度、角色和侧面 ,逐层次的说明了人称在作品中的作用和协调力度 ,阐述了人称视角、人称转换的变异手法为作品增添的丰厚的审美意蕴 ,概括了新时期小说叙事中人称运用形式上的发展创新和我国新时期文学艺术的不断探索和进步。  相似文献   

5.
申洁玲 《学术研究》2012,(11):140-145,160
本文以中国现代小说的负面人物叙述为中心,探讨这些由"不可靠叙述者"进行叙述的小说如何实现意义的传达。文章分析认为,这些小说采用了转换人称、设置超叙述和复调双声等叙述策略。而这些叙述策略之所以能够实行,是由于第一人称叙述是人物叙述者与隐含作者的复合叙述,并且从根本上依赖隐含作者。因此,"不可靠叙述者"的不可靠性是相对的、局部的,隐含作者从根本上控制小说意义的传达,并赋予小说总体上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米歇尔·布托尔的小说理论以小说与现实的“象征性”关系为立足点,以小说的艺术形式革新为核心内容,要求小说必须从叙述结构、叙述人称、叙述视角诸方面进行创新探索,充分调动读者的参与意识,以适应当代社会纷繁复杂的现实,表现一个与传统小说迥异的、在本质上更加客观真实的世界,具有很强的创新实验性质。  相似文献   

7.
迟子建的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采用了第一人称回顾性叙事视角。第一人称回顾性叙事视角主要是指叙述者“我”在回顾性叙述中会交替使用“叙述自我”视角和“经验自我”视角。小说通过这两者在两个叙述层中的转换和交叉使用使整个故事在叙述自我和经验自我的相互补充中完成对于叙述者“我”的心灵成长史和鄂温克民族的百年兴衰史的叙述。双重聚焦的使用既使小说对于现代性弊端的反思得以强化,同时又丰富了该小说的审美形态。  相似文献   

8.
吕茹 《兰州学刊》2012,(6):102-105
古代白话短篇小说中的叙事角度是若干个角色视角与叙事者视角流动的组合,在戏曲叙事中,虽然只能表现剧中人物的视觉、听觉及其心理的活动,但是叙事者经常采取隐而不退的叙事谋略,自由灵活地实现从限知至全知的转换。由于二者艺术特质的不同,造成了叙述方式的差异。同一故事在白话短篇小说与戏曲的双向互动与渗透中,叙事者必须分别在叙事视角、叙事人称、叙事话语上实现一定的转换。  相似文献   

9.
严歌苓的小说《扶桑》令人注目的主要不在于作品的故事,而是它的叙事态度和叙述方式。严歌苓对叙事形式的兴趣和探索使这部小说的叙事呈现出独特的魅力。多种人称的复合叙事和对历史化叙事的刻意追求,是这部作品的重要叙事视角。  相似文献   

10.
中国白话小说的叙述传统集中体现在“说书人”叙述者身上。本文认为,“说书人”叙述者在人称上是第一人称,在视角上却属于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因此具有“两栖性”。一方面,白话小说在清末已经超越了完全模仿口头说书人的阶段而进入了文人书面化写作阶段,具有“个性化”的内在可能性;另一方面,清末民初大量译介的域外第一人称小说通过翻译实践和创作影响直接刺激了“说书人”叙述者个性化的实现即从只讲述他人的故事改变为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五四”之后,“说书人”叙述者完成其现代转型,即基本抛弃说书人的口吻与程式而成为充分个性化的“第一人称全知叙述者”。“第一人称全知叙述”是传统白话小说与中国现代小说的内在联系,是中国现代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