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晚清言情小说的主题模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晚清言情小说上承明清人情小说之传统,下启民初言情小说之高潮,是二十世纪之初文化转型期一种不可忽视的文学现象.晚清特殊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对小说家的创作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得晚清言情小说形成了"借儿女言家国"、"借儿女言节义"、"借儿女言自由"等三种最具代表性的主外模式. 相似文献
2.
陈辽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5)
台湾著名作家高阳的长篇小说《胡雪岩全传》,先是为台港和海外华文文学界所倾倒,继而又受到中国大陆读者的热烈欢迎。作为成功的历史小说,它的创作经验应该很好地总结。写历史人物的长篇,若要做到雅俗共赏,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要对这一人物的历史地位作准确的定位,写出该人物为历史提供的新东西。而且,这样的历史定位,这样的为历史提供的新东西,又是以往小说作者以至历史学家所不曾做过的,这也就是对该历史人物的新发现。高阳的《胡雪岩全传》正是这样。为胡雪岩(1823—1885)写小说,过去的作家不是没有人做过;对胡雪岩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唐蕾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59-61
《假人》延续了桑塔格有关逃离和隐遁的主题。从自我复制、身份消解和看客的姿态三个层面来解读,小说体现了现代工业社会背景之下人的自由意愿与社会规训之间矛盾对立的关系。逃离作为现代人探寻自由之路的有效方式,其背后蕴藏着作者对于现代工业文明去艺术化生活方式的批判和否定。 相似文献
4.
5.
稿本《南旋日记》与胡雪岩籍贯之争的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振忠先生现为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专职教授,兼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明清社会文化史方向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研究员。兼职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徽学》学术集刊编委、安徽师范大学皖南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是日本创价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客员研究员、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相似文献
6.
在薇拉·凯瑟小说《我的安东妮亚》第四卷结尾处,主人公吉姆.波顿出人意料地离弃了他的恋人安东妮亚,20年后又返回西部大草原看望她。吉姆的这一离一回/归,多年来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许多学者纷纷从各种视角,如女性主义、酷儿理论或生态文学解读吉姆的回归。但是,综观国内外学者对该作品的研究,笔者发现他们只是从单一视角去研究分析该作品的回归主题,因此,本文将从精神分析、文化研究、女性主义和生态批评等视角对该主题进行多重分析。 相似文献
7.
对于茅盾流亡日本时期创作的短篇小说,以往的阐释往往强调其阶级意识而遮蔽了其主题的多重性。事实上,这些作品内涵深邃:一方面,延续了“五四”启蒙传统,对封建文化、国民性、个性解放等命题做出了具有时代色彩的反思;一方面,以形而上的思索超越现实羁绊,对虚无主义的哲学问题予以探索。正确地评价这些作品,将有助于我们重新估定茅盾在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8.
古今乡愁主题诗歌在持久、大量的写作过程中,形成了一些沿续使用的表现模式,本文将其归纳为登高思乡思亲等六种,并对这六种模式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对"底层文学"的批评聚焦于其苦难化、模式化的单一主题倾向.但从大量的文本事实出发,可以发现,"底层文学"的主题从不单一,而是呈现出多重主题的意蕴追求.主要有六个方面:现代语境下的社会批判性;温善性情的诗意表达;民间精神的发掘倡扬;宗教信仰的艰难旨归;生态失衡的焦灼呐喊;失落情怀后的理想寓言. 相似文献
10.
《西厢记》具有持久魅力的原因之一 ,是其主题首次明确提出了婚恋的唯一基础在于“有情” ,即男女的相互爱慕 ,排除了“一切派生的经济考虑”。而剧中“有情”不仅是外貌的“体之欲” ,还具有“心之欲”、“智之欲” ,是“三欲之和的理想之爱。”因而在未来的人类婚恋中 ,它仍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 相似文献
11.
汪顺来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142-144
谭恩美是当代美国文坛的一颗耀眼的华裔明星,一位知名的畅销书作家。她作品中的中国故事既真实,又虚构,反映了美国华人独特的族裔体验。《接骨师之女》是谭恩美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家族史和母女关系为线索,揭示了露丝·杨家三代女性的婚姻悲剧。文章拟根据女权主义理论和福柯的话语理论,论述小说中的婚姻主题,旨在探索华裔女性艰难的婚姻历程。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沈从文小说《边城》一直被认为是抒情小说的代表作,实际上这部小说的主题是丰富而隐匿的,应该说《边城》主题具有对话的多样性,即小说从东西方文明的对话角度,从东西方宗教精神,从隐秘的中国现代精神的角度揭示了《边城》主题对话的价值和意义,从而使《边城》主题隐秘的对话走向敞开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隐喻是构成悲剧的关键成分,决定着一出悲剧的情节发展和情感升格,表征主题的隐喻意象则明晰化了隐喻的这一重要作用.以某一意象为主隐喻的隐喻系统反映了其所表征主题的语言内部结构.以此为观照,考察学界长期争论的<哈姆雷特>主题归属问题,通过分析"悲"主题的"疾病"意象主隐喻系统和"仇"次主题的"狩猎"意象主隐喻系统,分析<哈姆雷特>主题误读的原因,从而有力地证明了<哈姆雷特>主题的悲剧性本质. 相似文献
17.
《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但它幻中有理,这个理就是宋明两代已经佛学化了的心学。作者的创作意图就是通过唐僧一行的形象尤其是孙悟空的形象来宣扬佛化的心学,宣扬佛教的“明心见性”、“自度成佛”,即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和对人性完美的追求。因此《西游记》是一部昭示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真谛的文化小说。 相似文献
18.
在《蝇王》中,戈尔丁在揭示人性恶主题的同时,也将赎救的主题隐含其中。同时,由于赎救主题的存在,人性恶主题的揭示又在辩证的意义上逆向地指明了人性趋向至善、人类精神获得拯救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山海经》神话所表现的主题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是原始先民以隐喻的形式较为曲折地表现了他们的宇宙观。作为原始先民们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它的文化取向和价值认同已经深深植根于我们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之中,通过历史积淀,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后世,研究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前有关<水浒传>主题的几种主要观点有农民革命史诗说、宣传投降主义反面教材说、为市井细民写心说、忠奸斗争说等.这几种说法虽有一定道理,然并未能抓住问题的实质.笔者认为<水浒传>的主题应当是<水浒传>通过梁山好汉们轰轰烈烈的斗争故事,极大地宣扬了"尽忠报国"思想,并指出"功成身退"才是粱山好汉们应取的态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