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薇 《经理人》2008,(4):48-50
面对有着悠久历史和本土优势的中资银行,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还是初生牛犊,但中国加入WTO的短短几年里,外资银行资产总额已实现大幅激增。2007年在华外资银行的存款总额已达到334亿美元,贷款余额为549亿美元,本外币资产总额达到1051亿美元。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展现如此活力?他们的本土化策略具体是如何开展的?  相似文献   

2.
2010年,面对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宏观调控政策以及银行业客户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新形势,重庆三峡银行大力实施三化(差异化发展、特色化经营、品牌化建设)战略,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快推进经营结构调整转型,在银行同质化环境条件下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以"大力开拓负债业务市场为前提条件、以传统贷款业务为发展基础,以理财产品、资金营运、小企业及后三峡工程建设金融服务为经营特色,以支持城乡统筹发展为主攻方向、以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建设为最终目标"的经营结构调整转型之路,实现了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搞活自身业务经营的"双赢"成绩.截止2010年6月末,该行资产总额403.15亿元,同比增长177.54%;各项存款总额200亿元,同比增长84.30%;各项贷款余额90亿元,同比增长47.60%,超过全市平均增幅26.7个百分点,其中小企业贷款余额49.55亿元,同比增长86.74%;实现利润总额2.76亿元,同比增长100%;实现税收10248万元,同比增长14.9%.  相似文献   

3.
我国金融业开放5年多来,外资金融机构已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截止2005年末,共有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254家,在华外资银行资产总额877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中的40多家境外保险公司,已有27家在我国设立了营业机构,使外资保险公司在我国的数量达41家.  相似文献   

4.
李英 《经营与管理》2004,(11):24-25
我国入世后,中资银行在存贷业务的竞争上不敌外资银行,特别是在对少数优质客户的竞争上,劣势尤为明显。2002年3月南京爱立信公司突然作出惊人之举,凑足巨资提前还完陆京工商银行、交通银行19.9亿元贷款,转而再向花旗银行上海分行贷回同样数额的巨款。随后而来的是摩托罗拉公司倒戈大通银行。一系列这类事件的发生,恰恰是这些不到20%的优质客户给银行带来80%的利润,而优质客户的流失给国内商业银行带来不小的损失。在存贷业务市场已被分割殆尽之时,中间业务在我国则是尚待开发的领域。中间业务是指银行以中间人的身份,利用其在机构、技术、信…  相似文献   

5.
刘新芬 《决策探索》2002,(10):34-35
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如何有效化解不良资产一直是国际银行界遇到的不容回避的世界性金融难题,对正处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我国银行业也不例外.尽管自1999年起国有独资银行先后成立了信达、东方、长城、华融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一共接受了13939亿元银行不良资产,使国有银行不良资产比率下降9%之多,但与国际银行同业先进水平比较,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仍居高难下,已到了需要下大力气解决的地步了.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我国中小企业海外投资经营虽然发展迅速,但是长期以来主要是以中央企业为主的国有企业。截至2009年底,我国企业海外投资总额达2200亿美元,境外资产总额约1.2万亿美元,其中绝大部分是由国家大型企业完成的,投资目标主要集中在能源、矿产等资源行业。而中小企业投资较少,  相似文献   

7.
重庆银行业的战略地位取决于重庆在全国经济体系中的战略地位。银行业是重庆金融行业的支柱,牵系着重庆的经济命脉。然而,其不良资产的问题严重阻碍了重庆市银行业的发展,削弱了竞争力。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资产质量是银行的生命线,不良资产问题成为威胁金融系统安全运行的主要风险,该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本文通过分析重庆市银行业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并结合重庆市银行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具有可行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截至2006年底,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海外总资产已达到2268亿美元,海外总资产占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产总额的1%左右。国有商业银行在日本、英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巴西、韩国等29  相似文献   

9.
数据     
《领导文萃》2010,(5):11-11
银行业总资产超78万亿 截至2009年12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本外币资产总额为78.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3%;负债总额为74.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8%。  相似文献   

10.
<正>一、金融对外开放的目的不明确我国银行业改革已证明,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仅仅依靠注资、不良贷款处置,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1998年财政部发行2700亿特别国债用来补充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1999年四大银行向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剥离1.4万亿元不良资产。  相似文献   

11.
蒋逸逸 《决策导刊》2004,(10):32-32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比率高达20%,总值接近2万亿人民币。华融、东方、信达、长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去年共处理不良资产逾5000亿元,回收现金则只有994亿元。银行不良资产中,约30%来自各级政府直接的行政命令级行政干预,30%是因支持国企造成,只有20%是和银行自身的经营管理有关。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目前主要采  相似文献   

12.
谭昵  庞冲 《决策与信息》2010,(7):109-109
通过对外资银行与中国银行的竞合关系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本文指出当前二者合作的现实意义,从实证的角度对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经营效率的影响进行分析,外资银行进入有利于我国银行业经营效率的提高。但是随着外资银行战略投资的减持,也意味着中外资银行的竞合关系向着争趋势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13.
林洵 《经理人》2008,(4):58-58
银行业的开放往往被看成是本地和外资银行的竞争,但是我们并不这样看,竞争当然存在,通过竞争,本地客户和外资银行博弈,但是任何一家外资银行都不可能竞争过中国的国有银行甚至主要的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希望和中国本地金融机构拥有同样的渗透率是不现实的,因为需要太多的资源投入。另外,在大众零售市场中,除了庞大的网络优势以外,本地银行正在改善风险管理系统和管理水平,对外资银行来说,市场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提供更多元化的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经济     
《领导文萃》2013,(20):133-135
中国成沙特头号战略贸易伙伴中国正在努力加强同沙特的经济战略伙伴关系,独揽了大批新的发展项目,估计项目总额约为760亿美元,双方的贸易互换额约为750亿美元。中国决定扩大在沙特的发展项目,特别是在建筑业。沙特商会秘书长哈利德·阿提比强调说,在进出口方面,中国是沙特第一战略贸易伙伴,两国之间的贸易互换额达750亿美元。(沙特阿拉伯《中东报》)中国大米进口将跃居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15.
《领导决策信息》2011,(2):28-29
“走出去”战略已实施十周年.无数中国企业“走出去”.为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贡献了一份力量。截至2009年底.中国1.2万家境内投资者在全球177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境外直接投资企业1.3万家.投资覆盖率为72.8%.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2457.5亿美元.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入世的过渡期的结束,我国金融业全面开放,将对国内银行业带来诸多影响。一方面,外资银行进入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有利于促进我国银行体制的完善,有利于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进入我国商业银行,有利于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外资银行进入也使我国商业银行面临严峻的挑战和巨大的冲击,比如市场份额难免会在和外资银行的竞争中有所减少,还有中间业务丧失、专业人才流失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沈伟民 《经理人》2008,(4):57-59
70多家外资银行去年的总收益仅为10亿美元左右。依据该数据,外资银行的市场占有率不过是2%,这个数据令貌似强大的外资银行极为尴尬。看起来,外资银行欲在中国逐鹿中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  相似文献   

18.
3月21日,花旗银行在上海宣布对其存款余额在5000美元以下的客户收取6美元的账户管理费,引起社会极大关注。4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一份通知,对去年公布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作出解释、对商业银行在开办中间业务  相似文献   

19.
一舟 《决策与信息》2007,(10):65-67
近年来,农业银行在中间业务实现了量和质的双飞跃,但是一方面农行中间业务还存在产品结构单一、发展明显缺乏后劲,收入结构极不平衡,组织体系尚未健全,营销渠道不畅、人员素质不齐等突出矛盾。另一方面,全面开放银行业将使农业银行不仅面临国内同行,而且面临外资银行从资本到业务、从技术到人才的巨大挑战和全方位竞争,这个竞争首先就在“敌强我弱”的中间业务上反映出来。因此,进一步加快农行中间业务发展已迫在眉睫。[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地方特色规划《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十二五"规划》市场流通规模。全市商品销售总额突破87万亿元,年均增长达到1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万亿元以上,年均增长达到13%左右;电子商务交易额12万亿元,占全市商品销售总额比重达到13.8%。贸易总量规模。上海地方进出口总额5400亿美元,年均增长达到8%左右;上海关区进出口总额1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达到1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