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休闲旅游发展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前,旅游业发展正步入产品的转型期,由传统的观光逐渐转为休闲旅游,休闲旅游已呈现出国内化、家庭化、大众化、多元化、郊区化和高品位化发展态势.促进人们对休闲旅游的认识转变,并科学设计休闲旅游产品结构,注意科学规划、加强与休闲相关的各种旅游新产品的开发,加强休闲旅游与度假、观光、文化、生态等旅游的互动,完善休闲旅游产品的配套设施,准确定位休闲旅游客源的市场,走集团化发展,品牌化经营的道路,休闲旅游将大有发展.  相似文献   

2.
如何全面推进怀化旅游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怀化旅游发展关键:因地制宜怀化古称五溪之地,2.7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森林覆盖率达68%,是全国9大生态良好区域之一。怀化历史和民俗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以洪江古商城、芷江受降城、黔城古镇、荆坪古村、高椅古民居、通道古侗寨等为代表  相似文献   

3.
民俗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已成为各国旅游开发的重点之一。民俗旅游有其自身的特点,它的开发模式、开发特点和资源选择,都应遵守一定的原则。黔东南州黎平县是全国最大的侗族聚居地,也是贵州省原生态民俗文化的集大成者。因此,对黎平民俗旅游进行环境分析和战略定位,对侗族地区的民俗旅游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由于民族民俗旅游真实性感知源于人们的时间观,因而民族民俗旅游的时间维度取决于民俗时间与旅游时间的冲突与消解,其可能路径是多方协商目的地社会传统节庆民俗的文化展演时间和内容,并预测和评估民族民俗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旅游开发实践和大量游客的到来,会变动民族民俗的空间范围。民族民俗旅游空间的有效维系,需要在就地式的生态模式和变迁式的异地开发模式中抉择。总之,民族民俗旅游无法逾越自身的时空维度和文化场域。  相似文献   

5.
青海民俗文化的发掘与青海旅游业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海拥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尤其是民俗旅游资源种类繁多、民族个性鲜明,是青海旅游业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对青海民俗旅游资源进行了简单的分类,提出了开发中的一些思路,旨在说明,促进青海旅游业健康发展,必须挖掘青海旅游文化之内涵。  相似文献   

6.
怀化古称五溪之地,2.7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森林覆盖率达68%,是全国9大生态良好区域之一。怀化历史和民俗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以洪江古商城、芷江受降城、黔城古镇、荆坪古村、高椅古民居、通道古侗寨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集中连片的古城古镇古村群落。做好古城古镇古村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有利于提升怀化旅游的知名度,确立怀化——中国第一古城古镇古村群落的形象定位,有利于发掘怀化市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7.
田贵周 《中国民族》2010,(12):64-65
近年来,湖北省恩施市把旅游产业发展作为全市"四大工作重心"之一,以打造"恩施大峡谷"旅游名片为载体,加快龙头景区和乡村生态休闲旅游建设,不断完善旅游配套服务体系,成功创建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促进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关于民族地区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俗具有地域性差异、观赏性别具一格、可参与性强、资源的非替代性等特点,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在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对发展民族地区经济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创汇增收的重要渠道以及当地居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民俗旅游的开发可以保护民族文化和当地的生态环境与资源。同时,民族地区开发民俗旅游资源应注意处理好相关的问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西部民族地区自然、民俗旅游资源丰富,为提升旅游专业化程度打下了坚实基础.本文对旅游专业化对经济增长的收入效应与旅游专业化提高对经济要素的资源转移效应均衡性进行分析,论证得出旅游专业化程度与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增长为倒U型曲线关系,即在旅游专业化程度小于拐点值0.41时,表现为祝福效应,当大于0.41时表现为诅咒效应.  相似文献   

10.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的秀水村在生态旅游开发中所面临的情形为例,试图阐明现代生态旅游给地方"家园生态"纽带可能造成断裂的后果.并以此反思现代旅游在乡土社会中所遇到的矛盾和挑战:对于游客来说,生态旅游意味着到一个生态良好的环境中去休闲;纵使游客具有很好的生态保护意识,也只能说明旅游行为一个方面.而对于旅游目的地,特别是东道主社会,他们在生态旅游方面的准备,包括知识、意识、行为、规划等都可能存在问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情形会更严重.这种不对衬的交流,通过金钱和权力所实现的现代旅游,可能会给"自然生态"带去"人为生态"的异化.  相似文献   

11.
对旅游体验及相关研究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分析旅游体验与休闲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介绍国内外学术界对旅游体验的研究概况,并就此对相关理论作出客观评述,以期待更多研究者深入到旅游体验的研究中来。  相似文献   

12.
旅游社会的存在使得个体与地方性社会在转变为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的时候变得越来越容易.旅游成为个体建构休闲情境的一种方式,亦成为地方性社会发展的一种方式.旅游社会改变了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交往方式,旅游者休闲情境的建构满足的是个体的非物质性需求与感官体验,旅游目的地民族文化再生产是地方性社会彰显自我文化价值的手段.旅游社会使得旅游者休闲情境建构与旅游目的地民族文化再生产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在现代性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旅游者休闲情境建构是个体对自我体闲权力重视的结果,旅游目的地民族文化再生产是地方性社会对自我发展权力重视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民俗文化成为旅游经济的内涵,原生态民俗成为旅游经济的新亮点,差异民俗成为拉动旅游经济的法宝,参与性为旅游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生命力,充分显示出民俗文化对旅游经济的推动作用。为了进一步发挥民俗文化作用力,要加强宏观设计,制定旅游开发战略规划,丰富旅游项目,开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加强区域整合,合理规划旅游线路,注重次生经济,开发民俗旅游商品,做好宣传、交通、人才培养等配套工作,构建系统的旅游体系。  相似文献   

14.
开发桂北、桂中民俗旅游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型旅游,它的欣赏对象主要是各民族的民俗风情。近年来,桂林市和柳州市等旅游部门对开辟民俗旅游项目进行了一些尝试。如桂林市旅游局推出的“漓江民俗风情游”、“桂西北少数民族风情游”,柳州市旅游局推出的“少数民族节日游”等专项旅游项目,受到中外游客的欢迎。但是,这些已开发的民俗旅游的规模程度和提炼的深度,不论是与桂北桂中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作比较,还是与桂林市旅游发展,与桂北桂中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客观需要来比,都是远远不够的。桂北民俗旅游仍然是一个十分薄弱、亟待开发的领域。  相似文献   

15.
201由5年7月中旬,笔者随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武陵山生态保护联合会、巴文化研究会及宣恩县部分文化专家组成的考察组,对宣恩县高罗镇古珍州、埃山土司城遗址等土司文化及李白流放地相关传说,巴盐古道“板寮老街”等土家族、苗族民俗旅游资源,麻阳寨、马家寨及清水塘自然山水资源等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走访,并就高罗镇政府围绕“高罗镇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命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民族文化村寨旅游是贵州旅游业的重要支柱,它给当地社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在对贵州民族村寨进行文化旅游开发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诸如缺乏科学规划、品牌意识不强、旅游产品不能充分彰显民族文化内涵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该省民族文化村寨旅游业的稳健发展.为此,本文以民俗文化的地域特色为切入点,从旅游者的心理、民族文化村寨旅游产品、民俗旅游商品、旅游管理与经营四个方面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相关措施和发展对策,以实现贵州民族文化村寨旅游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高度和谐,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张波 《中国民族》2014,(12):52-53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地处武陵山区,居乌江下游,素有“渝东南门户”之称,是重庆市唯一的苗族聚居自治县。近年来,地处重庆市“一心三带”的彭水县围绕“建设民族特色旅游中等城市”的目标,把生态保护发展区的功能定位与特色民族文化旅游有机结合,已成为重庆民俗生态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重庆最具魅力旅游区县、“重庆非去不可”创新案例前三甲、中国最佳文化休闲旅游县、中国特色旅游休闲度假胜地、美丽中国·生态旅游十佳示范县、亚洲金旅奖·大中华区十大民族(民俗)特色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18.
打造武陵山片区民族特色生态文化旅游支柱产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特色生态文化旅游是推进武陵山片区全面小康建设的重要支柱产业,进一步盘活武陵山片区民族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推进旅游精准扶贫,对于片区脱贫和全面建成小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推进武陵山片区民族特色生态文化旅游提质升级,要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实现民族生态文化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要优化民族特色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的区域空间,加强对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的有效地保护与利用,拓展民族特色生态文化旅游的内外市场,强化以政府推动、精英带动和市场拉动为核心的民族特色生态文化旅游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少数民族发展民俗旅游具有很大的资源优势,其民俗旅游资源具有类型多样、分布集中、文化内涵独特等特征,是发展民俗旅游的重要资源条件。由于黑龙江省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针对各民族民俗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开发模式、有效利用民俗旅游资源是黑龙江省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推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在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必须遵循突出重点、市场导向和点线结合等原则。  相似文献   

20.
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对武陵山片区旅游发展的战略定位是建设国际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区。从湖北、湖南两省的旅游发展战略以及张家界市旅游资源丰度和旅游发展趋势看,张家界市作为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是大湘西和鄂西两大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协作连接关键点,在推进湖北、湖南两省生态文化旅游圈协作,促进旅游产品、产业转型升级,建成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生态文化旅游地处于先行位置。张家界市旅游综合改革先试先行的突破口就是在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前提下,打造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带动武陵山片区国际知名生态文化旅游区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