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平等权及其宪法保护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等权是一项基本人权,也是宪法所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平等权兴起于启蒙时代,于二战之后得到迅速发展。平等权的理论根源于人权的普遍性,其实质在于反对歧视,是国家权力正当化的基础。国家对公民进行区别对待需要有合理的理由,且采用一定的审查标准。平等权不仅是理论上的权利,也具有巨大的实践价值。保障公民的平等权,应当制定保障公民平等权的宪法性法律——《反歧视法》,以保障公民宪法平等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笔者认为法律援助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法律传播活动,本文从两个维度分析了它的法律传播特征,一是行为层面上的法律援助活动,是法律信息交流与沟通的过程;二是制度层面上的法律援助,是政府面对全体公民的法律理念传播活动.此外,本文还就法律援助如何从理念传播进展到行为传播,从可见的制度提升为可靠的救济,真正惠及广大社会弱势群体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单介绍了法律援助的定义及公民获得法律援助的条件、范围、形式 ,同时对我国法律援助制度进行分析 ,并在介绍其他国家和地区相关法律与制度的基础上 ,对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进行了思考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公立医院改革关系到公民健康权和平等权的保障,因而公立医院改革法治化被提上日程。目前,公立医院法治化面临法律定位不清、监管制度不顺、运营制度不畅、公立医院监管与运营法规范相对滞后等问题。若要实现法治化,则必须明确公立医院的法律定位,改革公立医院监管制度、运营制度,修改和完善相关的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5.
法律上所确认的权利能够得到司法上的实现,才更具有现实意义。宪法上的平等权在受教育领域具体化为受教育平等权。实践中,公民受教育平等权因法律适用不平等而受到严重侵害。目前出台司法解释的时机基本成熟,建议通过司法解释,将受教育权明确纳入司法审查范围,以此更好地解决受教育权法律适用不平等及受教育权可诉性之难题,使受教育权得到有力的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推进,法制的日臻完善,法律援助制度为凸显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法律"扶贫"应运而生.法律援助制度是法制观念发展的结果,是社会进步与文明的表现;是贫弱者的"诺亚方舟",是法律界的"希望工程".以法经济学为逻辑起点,突出法律援助制度的公共物品经济属性.以供给需求理论为基点理性考量法律援助制度,并从制度构建、程序诉求、机构支撑、监督保障多维度构建法律援助制度的发展渠道.  相似文献   

7.
"平等权"是公民重要的宪法权利,对于公民的生存和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当平等权受到侵犯时,目前的司法救济途径只有行政诉讼.但由于行政诉讼本身的缺陷,平等权并不能得到有效的救济.修改行政诉讼法是完善平等权保障的重要途径.建立宪法诉讼则是平等权得到保障的必由之路也是最根本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胡健 《南都学坛》2012,32(2):80-84
宪法平等权既包括法律适用上的平等也包括法律内容上的平等,即使是立法者也不能制定出违反宪法平等原理或者原则的法律规范。但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非三权分立制衡,因此,宪法平等权对中国立法者的拘束力,并不是通过西方国家司法审查的方式实现的,而是由中国立法者自身通过颇具"中国特色"的阐释技巧和政治智慧来避免违宪风险,平息社会争议的。这一点,从选举权平等的实现路径中得到清晰地展现。  相似文献   

9.
针对法律援助对象问题 ,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法律制度不同 ,各国的法律援助制度差异很大 ,法律援助对象也因此而不同 ,至今法律援助对象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尤其是在我国法律援助起步较晚 ,加之全国各地区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均衡 ,造成法律援助实施的不平衡 ,全国法律援助又没有统一的法律、法规 ,致使法律援助对象的确定成为争论的焦点。笔者认为我国法律援助对象应确定为我国公民 (包括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者、合伙组织等 )和准条件的外国人 ,而不包括法人  相似文献   

10.
法律援助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是法律健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完善以及广大公民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势在必行。在我国,法律援助作为一种新的制度,在实践运行中处于困境,需要在理论与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从而完善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  相似文献   

11.
农民政治平等权是指农民作为公民在政治生活方面所享有的与其他公民同等的权利,其实质是农民立基于公民身份而享有的在政治方面受到平等对待的权利。现实中,农民的政治平等权是极不充分的。应当立基于宪法角度采取措施保护农民的政治平等权,真正把农民当作公民来看待,尊重农民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实现农民到公民这一"从身份到契约"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2.
平等是人类文明的信条,现代平等权已经从形式性平等过渡到实质性平等,从要求适用法律平等到要求立法平等.作为新一代人权的社会权,苛以国家积极的作为义务,以保障公民实质性平等权利的实现.当前,这种平等的社会权利在中国广大农民身上仍极其欠缺,因而亟待法律对农民的社会平等权予以规范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法律援助制度与依法治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援助制度,又称法律救助或法律扶助制度,是国家以制度化、法律化的形式对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的当事人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减、免收费提供法律帮助,保证当事人合法权益得以实现的一项社会公益法律制度。迄今为止,英美等发达国家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相继建立了法律援助制度。作为一项新兴的法律救助制度,它是经济发展、社会文明、法制完善的必然产物,并已成为现代国家法律制度特别是诉讼法律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法律援助制度,是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重要举错。一、法律援助制度的历史沿革法律…  相似文献   

14.
法律援助,也称法律扶助,是国家对一些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给予减、免费提供法律服务,以保障其合法权益得以实现的一项法律制度。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才有条件建立法律援助制度。我国法律援助制度是从1990年开始  相似文献   

15.
张兆利 《社区》2022,(3):58-59
2022年1月1日,我国首部法律援助法生效施行,实现了以国家立法形式对法律援助制度的确认。该法的颁布与实施,必将驱散因缺失法律帮助而产生的维权阴霾。以下围绕该法要点进行解读,以方便人们更好地了解运用法律援助法。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发展态势及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以后,各国普遍建立了为经济困难者提供法律帮助为核心的法律援助制度,法律援助的制度化是国际潮流.本文简要分析法律援助域外的改革取向,然后从法律援助制度本身出发,分析了法律援助基金、政府、律师、受援人的定位和权益界定,从而对我国法律援助制度提出了构建对策.  相似文献   

17.
就业平等权作为基本人权的一项重要内容,已经成为国际人权法上普遍接受的原则.作为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我国批准、加入了一系列禁止歧视、保障就业平等权的国际公约,但由于种种原因,就业平等权在我国的实施并不尽如人意,就业歧视已成为我国当前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除了传统观念的更新、相关制度的变革外,主要还得从法律制度上着手,借鉴国际反歧视立法之成功经验,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8.
建立并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是当今世界上各民主国家法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与发达国家已成熟的制度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我们主要应通过制定科学的法律援助受援标准、充分挖掘社会组织在提供法律援助方面的潜能、拓宽法律援助经费来源渠道等途径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9.
1999年,以规定侵犯在外同胞的平等权为由,在韩中国朝鲜族公民对韩国《在外同胞法》提起违宪诉讼;2011年,以实施侵犯在外同胞的平等权为由,在韩中国朝鲜族公民再次提起违宪诉讼。《在外同胞法》无论从其规定,还是实施来看,都违背了历史事实和《韩国宪法》的平等权,韩国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一步重视和保障在外同胞的权益、法律地位和平等权。  相似文献   

20.
针对高等教育平等权实现问题,探析了高等教育平等权的含义,考察了高等教育平等权的实施现状,运用行政法的控权理论与分析框架,提出应建立行政程序和司法审查的机制,控制和监督高校制定招生计划的行为,实现公民高等教育的平等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