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货币市场利率在利率衍生品定价和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银行间市场拆借利率与回购利率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找出了拆借市场与回购市场的主导利率品种,通过实证检验得出其相关性,并揭示了银行间市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银行间和交易所1日、7日回购利率为研究对象,使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检验了4种利率间的"领先-滞后"关系,发现交易所回购利率的变动显著领先于银行间相应期限的回购品种,银行间回购利率没有起到应有的基准作用。在银行间市场内部,7日回购利率则对1日回购利率存在一定程度的引领性。本文随后检验了两个市场的流动性,认为可以把上交所回购利率的领先关系归因于交易活跃,反映市场真实利率的信息会更快的得以体现。这就有可能领先于虽然交易金额巨大但交易仍不够频繁的银行间回购市场。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了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的分类信息混合分布EGARcH模型,将对数交易量分解为进入市场的"正冲击"和"负冲击"两部分,作为分类信息流的代理,加入EGARcH模型的方差方程中,考察"正冲击"和"负冲击"对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类交易量能够解释分类信息引起的利率波动的不同效果.  相似文献   

4.
幸元源 《经营管理者》2009,(18):168-168
本文选取了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质押式债券回购利率作为中国金融市场的基准利率,以2005~2006年的银行间债券市场数据情况为样本,实证研究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债券收益率的影响以验证市场化改革带来的债券利率风险。由此本文得出结论,利率的市场化改革给银行间债券市场带来了极大的利率风险;同时针对当前国内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  相似文献   

5.
王春峰  李晔  房振明 《管理学报》2010,7(7):1097-1101
以二次幂变差的测量为理论基础,研究了银行间回购利率的跳跃风险.将已实现波动率分解为连续样本路径方差和离散跳跃方差.跳跃方差序列的统计特征表明,银行间短期利率的主要价格发现形式是跳跃.以此为基础,分析了银行间回购交易的动态行为.结果发现,跳跃行为在特征和成因上表现出了较之国外更为独特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刘晓蕾  马长宙  董博文  肖筱林 《管理世界》2024,(3):74-93+109-137
本文基于我国利率走廊体制,构建了包含央行数字货币和债券的基准模型,刻画了金融机构在银行间市场交易和获取央行常备借贷便利的微观基础,全方位探讨了付息的央行数字货币在利率走廊下可以发挥的作用。模型的结果显示,央行数字货币利率在上行和下行利率区间都能充分发挥作用,必要时可以成为走廊的下限利率,从而发挥引导市场利率的作用。在扩展模型中,通过引入实物资本,将研究视角从批发金融端延伸到实体经济,研究了央行数字货币利率和其他政策工具对银行间市场交易和实物资本投资的作用。本文对进一步推广数字人民币,完善我国利率走廊机制,提升货币政策传导效果,推动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通过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M2、M0等一系列月度数据的相互关系,估算了月度超额准备金率,估算方法有很强的稳健性。并进一步对超额准备金率和月度加权银行间市场拆借利率进行了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显示超额准备金率是引起银行间市场拆借利率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笔者分析了公开市场业务对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影响,通过梳理公开市场业务政策的传导机制途径,从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方面分析公开市场业务对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影响。直接影响是公开市场业务通过正、逆回购的方式直接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买卖优价证券,影响银行间债券市场走势;间接影响是公开市场业务通过控制基础货币投放量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水平、信贷投放规模,进一步导致市场利率变化,最终作用于银行间债券市场。  相似文献   

9.
崔海亮  徐枫 《管理评论》2007,19(11):3-10
本文利用ARIMA模型研究了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的长期影响因素,在考虑中国特殊情况的基础上,对可能的影响因素样本进行了筛选,最终采用时间序列金融的研究方法,从统计上找出了影响我国同业拆借市场利率的主要因素。结果发现,一年期人民币银行贷款利率和回购利率对我国的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存在长期的正的影响。这个结果还可以从Granger因果检验和他们的理论关系中得到验证。最后,本文还给出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
黄彪  黄晟 《经营管理者》2009,(15):43-43
2006年,中国人民银行推出了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并于2006年12月1日起在全国银行间市场开始大面积试运行。SHI-BOR是一套新的货币市场基准利率指标体系。以拆借利率为基础,根据多家大银行每日对各期限资金拆借品种的报价进行加权平均处理,公布各个期限的平均拆借利率即为SHIBOR利率,在形成机制上,更接近国际货币市场普遍被作为基准利率的伦敦同业拆借利率(LIBOR)。SHIBOR的诞生就被认为是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最重要的一步,SHIBOR也被认为最有可能成为中国金融市场的基础利率。经过几年的发展,根据笔者收集的数据和情况来看,SHIBOR的发展有喜有忧,但要担负起作为中  相似文献   

11.
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的复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复杂性理论对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的关联积分关于相空间维数的数值计算发现,当相空间维数大于9以后,关联维数趋于平稳,从而确定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的嵌入维数约为9,这时对应的关联维数约为3.64.通过对Kolmogorov熵的计算得出,我国7天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的可预测时间尺度约为7天.本文将H.E.Hurst提出的R/S分析法应用于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分析.测定了我国银行问同业拆借利率收益率的Hurst指数.运用消除趋势波动分析方法,计算了我国银行问同业拆借利率收益率的标度指数.结果表明: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显示为状态反持续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相空间重构的同业拆借利率混沌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业拆借利率在整个金融市场的利率结构中具有导向作用,因此对同业拆借利率波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相空间重构技术对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关联维数和Kolmogorov熵这两个指数来研究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的混沌特征.计算结果表明,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具有混沌特性,这使得对同业拆借利率的长期预测成为不可能.  相似文献   

13.
货币政策非对称性与惰性区域的识别和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小宇  刘金全 《管理科学》2012,25(2):98-104
在对货币当局政策偏好分析的基础上,构建更为一般的货币政策反应模型,用于识别名义利率对通胀缺口和产出缺口的非线性和非对称调整特征以及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和产出变化的惰性属性。采用7天期银行间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作为名义利率的代理变量,对上述货币政策反应模型进行广义矩估计,并对参数进行约束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调整存在明显的惰性区域,即当通货膨胀率在目标通货膨胀率的较小范围内波动时,利率并未针对通货膨胀与目标通货膨胀率的偏离做出调整,而当通货膨胀率与目标通货膨胀率的偏离(即通胀缺口)超过惰性区域时,货币当局开始针对通胀缺口调整利率,并且随着通胀缺口的增大,利率对通货膨胀的反应越来越强烈,存在明显的非线性调整特征。  相似文献   

14.
银行间交叉持有同业存款时,风险共担和传染是可能的。银行间市场结构的不同会对风险共担和传染产生影响,本文采用三阶段流动性偏好模型的一般分析框架,讨论了应对危机时银行微观层面的资产清算顺序的异同对于银行系统脆弱性的不同影响,并从合作博弈的视角探讨了"货币池"风险免疫的可能性。研究发现:在不存在银行资产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当问题银行流动性波动足够大(ε>ε) ,银行间风险传染可能难以避免,而当流动性短缺ε在区间[ε,ε]内,银行间的合作博弈效果最优,风险传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银行间市场的"货币池"免疫结构模式可以实现风险分担和防范银行间风险传染,从微观层面提供了一种银行间市场危机传染的内生免疫机制。  相似文献   

15.
央行公布自2013年7月20日起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实自1996年6月1日人民银行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开始,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大幕就已开启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启动以来,我国银行迅速实现了货币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以及外币存贷款利率、人民币协议存款利率的市场化;2004年形成央行直接确定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央行对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的格局,同时,非金融企业债务工具的快速发展和银行理财产品的大规模发行,极大地推动了企业筹资利率和个人存款利率的市场化,虽然利率管制没有解除,但利率市场化仍悄然前行。本文简要分析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基于VaR控制预留缺口的资产负债管理优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利率变化后的VaR风险限额约束条件,以资产组合的利息收入最大为目标函数,建立资产负债组合优化模型。本文的创新与特色一是通过预设持续期缺口使银行的资产组合在利率变动的有利条件下增加银行净值。这弥补了现有的零缺口免疫条件的资产组合不能使银行股东权益在利率变化中增加的缺陷。二是利用VaR技术建立约束条件控制预设的持续期缺口。在利率变动的不利条件下,通过在一定置信水平下的最大损失限额控制资本损失,把银行可能面临的利率风险限定在银行的净利息收入范围内。这种优化配给控制了资本损失,保护了股东权益,开辟了资产优化配置研究的新思路。三是利用银行间市场7天回购利率(R07D)的历史数据,估计了未来的市场利率波动量的概率分布,解决了由于影响因素多而难以刻画市场利率变动情况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企业获取信息存在粘性的DSGE模型,分析了信息当期宣布和提前宣布或预期到信息两种情况下,发生政府支出和货币供应2种冲击时,宏观经济变量的响应,进而研究主要变量间的共变性与先行滞后关系。结果表明,在基准信息粘性条件下,信息即期宣布,面对政府支出和货币供应冲击,通货膨胀的滞后性存在差异,货币供应冲击发生后的8个季度,通货膨胀达到最大,政府支出6个季度,通货膨胀达到最大,通货膨胀在这2种冲击下均存在惯性。名义利率能够对这2种冲击做出即期反应。信息提前宣布时,通货膨胀和名义利率能够做出即期反应,到信息实现时,在充分吸收信息基础上,反应达到最大,然后呈非连续性快速恢复。从频域和时域角度看,名义利率和通货膨胀2个变量均滞后于实际货币供应,因此,当前可以采用即期增加政府支出的积极财政政策和提前宣布增加货币供应的货币政策相结合的组合政策,达到"稳增长"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新常态下央行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的组合操作形成了不可观察的潜在驱动力,对不同特征企业的投资产生不同的组合效应和特质效应。基于此,本文扩展Bernanke等(2005)的FAVAR,使用面板数据货币组合FAVAR模型揭示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对特征企业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对不同特征企业的组合效应和特质效应具有显著差异,由此表明央行货币政策对特征企业具有定向调节效应。具体而言,1年期商业银行存款基准利率、支农再贷款利率对农业企业的调节效应较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SLF对民营企业的调节效应更为显著;银行间债券质押式7天回购利率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SLF对小型企业的调节效果明显;M0和1年期商业银行存款基准利率对房地产企业具有更好的调节效应;1年期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和M2对信息技术企业的调节效应更为显著;1年期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则对制造业企业的调节效应相对更好。新常态下央行为实现定向调控目标,应基于货币政策工具对特征企业组合效应和特质效应的差异而对货币政策工具进行选择性操作。  相似文献   

19.
在任何国家的经济运行中,利率变化的影响是巨大的,针对利率的情况变化各个国家会提出不同的经济政策。而在我国固定利率的时代已经不能满足我国当前经济情况的发展,那么利率市场化也就随之提到日程,当前我国已按照先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利率市场化、后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总体思路,逐步放开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已经驶入利率市场化的快车道。但利率市场体系的建立,这将会使目前的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发生很大的改变,将使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动,但是当前的市场利率化改革给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带来了诸多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面对这双重的影响,结合成都地区商业银行目前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姚辉  徐亚豪 《管理学报》2008,5(2):301-304
通过对只能投资于股票和只能投资于债券2种情况下的投资组合的机会成本的计算,研究了受限制情况下所产生效用损失和风险厌恶程度对机会成本的影响。计算中选用上证综合指数、深圳成分指数、中信国债指数、中信企债指数和银行间7日债券回购利率的5年期月度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的方法估计下期组合的期望收益和收益的联合概率分布,并运用Quasi-Newton最优化方法来求得最优投资组合,从而求出机会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