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忠 《兰州学刊》2006,(11):191-192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人权保障已成为刑事诉讼追求的重要价值目标之一,而侦查程序在人权保障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刑事侦查程序是否完善直接关系到人权保障目的实现程度。本文着重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保障问题进行探讨,对现行侦查程序的不足作粗略分析,以及对其完善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由于历史、文化不同,政治思想和经济状况各异,各国对人权的理解与保障是有差异的,从来没有建立起被各国接受的人权保障的统一标准。考察人类为实现人权所进行的斗争的历史及各个国家人权保障的实践,我们可以发现人权保障的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有一些应共同遵循的基本的保障路径即人权立法、人权司法化、建立法律统治、限制权力、建立人权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3.
李行 《天府新论》2004,2(Z1):151-152
人权是宪法的核心内容,对人权的确认和保障是宪法价值的集中体现.人权保障是法定人权向实有人权转化的关键,我们应采取措施加强人权的保障.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宪法诉讼,以司法方式进行救济是人权保障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是尊重和保护人权的社会.基本人权的实现和保障离不开宪法.中国社会主义宪法人权保护巳取得较大成绩,但离国际人权宪章尚有一定的差距.要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进一步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宪法人权保护,发展并巩固基本人权的宪政观念,积极、开放地对待国际人权宪章,拓展并充实宪法基本人权保护内容.  相似文献   

5.
论弱势群体的基本人权及其保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建军 《兰州学刊》2003,(6):160-161
目前我国存在着规模庞大的弱势群体。在当前社会经济条件下 ,弱势群体的基本人权主要是生存权、劳动权、平等权。笔者认为 ,国家应从下述方面来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人权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切实解决弱势群体的生存权 ;构建就业援助法律体系 ,保障弱势群体的劳动权 ;立法上创造公平的社会环境 ,加强对基本人权的具体界定和保障 ;贯彻落实法律援助制度 ,保障弱势群体获得法律救济的权利。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社会主义人权思想主要内容 :人权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国权重于人权 ;社会稳定是实现人权的基本前提 ;走共同富裕道路是实现人权的根本方向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是实现人权的保证 ;平等享有发展权利是普遍实现人权的保障 ;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是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在其短暂的存在期间,颁布了一系列人权法令和政策,确认和保障了人民的广泛人权,为中国人权保障做出了历史性贡献。然而,由于中国传统社会环境的阻碍、人权主体的人权意识淡薄以及资产阶级人权理论的内在缺陷,南京临时政府人权保障终归失败。  相似文献   

8.
人权宪法保障的层次结构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世豹 《学术研究》2004,(10):66-69
宪法是人权保障书。人权宪法保障包括价值宣示、制度构建与权利救济三个层次结构。新的宪法修正案确立了基本人权保障的宪法原则 ,拓展了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 ,拓宽了基本人权救济方式 ,使我国人权宪法保障制度趋于完善。宪法修正案在完善我国人权保障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9.
依法治国和建设法治国家的实质就是要从法律和制度上保障人权。这要求我国要牢固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使现有法律框架之下的人权保障内容能够充分、及时地得以实现,并以此为依凭,将刑事人权保障渗透到立法、执法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之中。人权保障观念的养成和信仰,是刑事人权保障的先导和基础;刑事立法的科学与完善,是刑事人权保障的法律依托和前提;人权保障的司法实现,是刑事人权保障的途径和关键。  相似文献   

10.
论人权的普遍性与人权主体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权以其普遍性区别于特权。人权的普遍性首先是人权主体的普遍性,不仅要求形式上的普遍性,更要求人权理论揭示存在殊异的人权主体各自的独特性,承认并尊重其对人权的特殊和特定要求。自由主义的人权主体被塑造为理性的、抽象的精英形象,与之相对应的是自由权本位的人权体系,这样的人权体系使大量真实的人受到形而上学的人的压迫。20世纪人权主体向真实的具体的经验的人的转型,带来了人权内容的扩张和人权体系的重构。历史上的人权主体经历了形式上的从有限主体到普遍主体的演变,人权的正当性要求着人权主体继续进行实质上的从有限主体到普遍主体的演变,也即从抽象的人向具体的人的演变。能与普遍的、多样的和具体的人相契合的人权才能真实保障每一个人的尊严,才称得上是普遍人权。  相似文献   

11.
孙祥生  孙寅生 《理论界》2006,2(6):22-2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人权保障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人权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目标与基本前提,和谐社会是人权保障的社会基础与必要条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该把尊重与保障人权作为其核心任务,在人权保障过程中实现和谐社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白冬 《理论与现代化》2006,1(1):104-108
从利益的角度把握高度意识形态化的人权,使我们认识到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的性质只能是个体性。追究与保障的矛盾,决定了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的主要内容集中于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实体性权利与程序性权利。虽然刑事诉讼人权保障国际标准为刑事诉讼人权设置提供了标准与参考,但是各国有义务避免将人权作为手段,制造猜疑和混乱。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人权的角度叙述了中国人权的发展特点、少数民族人权发展与保障,并用事实说明西藏地方人权发展的成就,以此戳穿达赖对西藏人权的污蔑。  相似文献   

14.
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的人权及其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视和保障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的人权,不仅充分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社会文明程度,顺应了国际人权发展的理念,同时也有利于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的健康发展,促使其早日复归社会。我国社区矫正试点至今,未成年社区矫正工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日益突显,尤其是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的人权方面存在权利无保障、救济途径匮乏等诸多问题,致使未成年社区矫正工作遭遇不少困境。建议通过建立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教育基地、对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进行心理矫正、公权机关进行监督及保障等举措来保障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的人权。  相似文献   

15.
梁卫军 《学术论坛》2003,(6):131-134
宪法以根本大法形式对人权确认和保护,需要行政法治的全面细化和实施。探讨行政法具体制度对人权的保障,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人类的生命本质是对遗传信息和文化信息的获得、拥有、复制、表达、利用、创造和处置的过程。人权就是人类能动的信息学习和展示的条件、机会、方式和结晶。因此 ,是学赋人权而不是神赋、天赋、商赋、法赋、制赋、或教赋人权。历史上 ,信息的匮乏、垄断、扭曲和虚假 ,导致人类对物质和信息的双重依附、人类信息本质的异化和人权的扭曲以至丧失 ;在社会全面信息化的今天 ,信息的丰富化、优质化和开放化 ,为现代人真正回归和成为信息主体、全面保障和实现人权提供了充分的可能 ,把这种可能转化为现实的基本条件、方式和途径就是全面建设与形成学习化社会和全员开展终身学习运动。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人权立法的缺陷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权具有国际性 ,人权立法也必然要求具有国际视野。笔者结合学界多年我国人权立法的研讨 ,略览了我国人权保障的悲喜历程 ,就我国人权立法的缺陷作一些归纳性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少许见解。  相似文献   

18.
完善我国人权保障的制度构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人权保障是宪政的终极价值取向,2004年3月14日,"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实现了近代以来我国宪政价值追求的历史性改变,揭开了我国人权保障和发展事业的新的篇章。但价值取向的改变仅仅是我国人权保障建设的良好的起点,我们要通过完善宪法、政治制度等各方面,实现对人权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王琨 《理论界》2009,(8):121-122
人权监察专员制度.是一种非司法的权利保障机制.它是对其他的权利保护机制的一个补充性的制度.一些国家宪法中都体现出将人的自由与尊严作为最高价值的宪政精神.人权监察专员制度也许就是其宪政精神在制度上最好的体现.人权监察专员制度已经从一个抽象的宪法条文,建立起来一个活生生的制度.各国实践证明,人权监察专员制度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在人的权利和自由的保障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理解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有其特殊的语境限制,即必须限于刑事诉讼领域,并且与惩罚犯罪相对应.理论界对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的含义存在着三种语义上的解释,即终极意义上、实体意义上和程序意义上的人权保障.其中,只有程序意义上的人权保障完全符合语境要求,其他两种语义都不同程度地背离了语境的限定.对语义的误用或混用,会严重影响刑事诉讼领域人权问题的研究价值.应当坚持在程序意义上解释人权保障的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