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一在宋代历史上,理学在北宋末年曾遭到统治者的禁锢,南宋时,随着时局的变化,统治者重新认识到理学在社会生活与伦理道德方面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其道统观念更对政治统治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因此而大力倡导新儒学,使得理学在南来才真正成为了占统治地位的哲学,并且对意识形态各个领域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表现为一股时代性的文化主潮。与理学本身的历程相似,理学词施也是在南宋真正确立,依倚着理学的强大影响,理学家的词学观念便逐渐由对词坛的渗透而被接受,由此而折射的理学思想甚至对整个家代词学产生重大影响。从词学的发展看…  相似文献   

2.
论魏了翁词谢桃坊中国儒家学说发展至北宋中期,在新的历史文化条件下形成了一个新的学派。这个新儒学派曾自称“正学”、“圣学”、”道学”,南宋后期终于以“理学”的名义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并确立为统治思想[’。理学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它在南宋时虽然数次遭到压抑与...  相似文献   

3.
王晓骊 《兰州学刊》2010,(6):162-166
北宋中期以后,随着理学的成熟,理学思想逐渐向宋词的创作和接受领域渗透,成为词学思想的重要哲学渊源。在理学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文人词学思想的核心逐渐从"合乐软媚"的本色论向醇雅中正的品格论转移。南渡之后,理学家积极参与宋词的评价和阐释,词学话语体系的建立或多或少地带上了理学的气息。理学以道德评价为旨归的美学思想更成为南宋后期词学理论的核心,并影响了词学思想在后代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南宋中期两位著名理学家张栻和朱熹关于理学基本观念——太极、理道、原性、中庸、知行的反复论辩,这在理学史上是一个典型的个案。他们之间存在深厚的情谊,由于穷理致知的论辩而将理学思辨达于精密细致的程度。他们虽然理学思想的渊源皆出自濂洛之学,基本观念一致,但某些具体问题又存在意见分歧,因此使理学思想丰富而深刻。他们表现的对宇宙自然与社会人生的认识,在本质上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故在南宋中期以后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  相似文献   

5.
宋元明时期的主流话语 ,是不同于佛教、道教而又吸取了佛道二教的儒学。此时代的儒学有了新的范式 ,与汉代至唐代的儒学在内容与形式上有很大的差别。北宋初期的宋学十分博大 ,中期的宋学即理学 ,理学是宋学的核心。理学随着造道运动的濂、洛、关、新、蜀诸派而大兴。南宋儒学即理学 ,是宋学发展的第三阶段 ,其中有在同一思想框架下运作的不同流派 ,如朱子闽学、胡张湖湘学、陆氏江西学、吕氏婺学和浙江陈叶功利学派等。在宋学特别是理学的发展过程中 ,长江流域孕育了不少卓越的思想家与学者。不少儒学群体在这里崛起。包括朱子学在内的理学的深化与发展 ,得益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学人。理学的兴起是儒家知识人面临政治危机、民族危机和文化危机 (佛教的挑战 )的一种文化自觉的表现及产物。理学知识分子在民间自由讲学 ,关心百姓疾苦 ,参与社会政事 ,以社会清流维系着世道人心 ,成为活的政治与道德资源。理学把中国文化的精髓保存下来 ,发扬光大 ,并下移到民间社会。元代是理学传播、普及并上升为官方哲学的时代。明代理学沿着朱陆异同问题的讨论而发展、成熟 ,并随着王阳明后学的分化而转向 ,但仍属于儒学内部的自我调整与更化。理学是东亚的精神文明。理学家讨论的本体宇宙论、道德形上学、道德境界、  相似文献   

6.
李红霞 《江淮论坛》2004,(3):127-130
本文从南宋朝野上下的祝寿风尚、理学思潮的影响、文人结社酬唱等外部环境和词体文学自身特点出发,全面系统地审视了南宋寿词繁盛的社会文化成因,藉以寻绎南宋寿词的价值及宋代社会政治、文化状况的某些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7.
张文利 《人文杂志》2004,(5):140-143
宋室南渡到孝宗时期 ,理学的发展呈现兴盛势头 ,宋诗也于这一时期走出了北南宋之交几无大家的相对萧条局面 ,迎来了它的中兴时期。南宋前期理学兴盛与诗歌中兴局面的同步出现 ,有其内在的关联性 ,理学家普遍具有的较高的文学素养、理学思想对文学观念的渗透及理学家与文学家在某些方面的相契合 ,是形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张雪红 《兰州学刊》2009,(6):145-147
11世纪的那场政治论争——“熙宁之争”引起传统德才价值观念在宋代发生改变,宋代社会也由此进入王安石时代。南宋后,理学逐渐取代了王学成为官方哲学,理学家对“熙宁之争”进行了系统批判。而从理学对“熙宁之争”的批判话语系谱中,确能曲折地反映出传统新儒家教化主旨的深刻变迁。  相似文献   

9.
南宋理宗朝,理学成为官学,正式确立了统治地位。肩负着道德理想的传承使命,南宋后期的理学家不断完善着诠释天理、建构秩序的政治蓝图。在理学由思想领域向政治领域拓展的过程中,《大学》逐渐成为南宋理学家阐释政治构想与价值取向的承载文本,《大学衍义》的完成将这一进程推向了新的高峰。通过对大学之道的义理诠释,真德秀将理学家的治国方略以政治伦理的形式予以固定,为积弊重重的现实政治提供思想指导,也为理学思想的政治化创造了极富时代意义的经典范式。  相似文献   

10.
朱熹的反腐倡廉思想─—兼论南宋中期的社会矛盾俞兆鹏朱熹的理学具有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反腐倡廉,是朱熹理学在政治思想领域的具体发挥,也是朱熹理学为克服南宋中期社会危机所作出的急切反应,又是朱熹忠君爱国思想和廉洁奉公品德的集中体现。研究朱熹的反腐倡廉思想,...  相似文献   

11.
林威 《东岳论丛》2004,25(3):133-135
金元易代之际,山东东平继承了金代学术风尚,成为北方的重要学术中心.元统一中国后,随着南宋理学在北方的传播,东平学风发生了向理学的转向.造成这一转向的时代动力是儒学在元初丧失文化核心地位而引发的生存危机.以延重开科举为标志,在尚文章的文士和重德行的理学家共同推动下,理学在元代完成了官学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寿祝文学(寿诗寿词),在中国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尤其南宋寿词创作之多,更是被前人质疑.但我们将它还原到民族悠久的文化背景中,会发现它始自原始的祭祀礼仪文化、发展于儒家倡导的中庸和谐的主流思潮,鼎盛于南宋新理学的勃然兴起.从原始祭祀到寿圣寿官再到寿亲寿友,涉及到各个时代各种层次的寿祝活动,寿祝文学的创作也就从一个个细微的角度真实而形象地反映着作者浓厚的生命意识和希冀社会"以和顺天、以和兴邦、以谐安民"的主观意识.  相似文献   

13.
稼轩词与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稼轩词与理学戴武军一提起理学,人们就想到它在文学史上起的阻碍作用,突出它背时、消极的特征。把它与豪视一世、独绝古今的稼轩词扯在一起,似乎有点不伦不类.但理学作为南宋最有影响的哲学,它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哲学思辩能力。理学,作为儒家创造精神的凝固,它有不...  相似文献   

14.
许至 《江苏社会科学》2023,(2):175-183+243-244
理学通俗化文献在朱熹等理学家的积极推动下,经历了从形成、发展到成熟的历史演变过程,在宋元时期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以三种重点文献为论述中心:一是从奠定理学通俗化理念的《小学》入手,它主要弥补了朱子四书学的理论漏洞从而完善整个理学体系;二是从儒家经典与诗歌互动的《训蒙绝句》展开,它赋予儒家典籍丰富的情感与审美要素以拓展儒家经典阅读的普及面;三是以仿蒙求体的《性理字训》为中心,它使抽象艰涩的性理概念通俗易懂并发挥出理学工具书的功用。在此基础上,考察诸类文献与理学理论发展的关系、相关衍生文献的类型、民间实际流传情况以及在东亚国家(朝鲜与日本)的历史影响,从而爬梳出一条长期为人忽略的朱子学民间传播的历史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5.
宋儒林希逸的理学思想一直没有得到足够关注.笔者研究林氏的《鬳斋庄子口义》以及其晚年诗文集,逐步认识到林希逸是南宋理学家中一个有特色的人物.林氏思想集中于由内在进路体认天理,并且倡导开放的文化观,其基本内涵可以界定为:即心悟理、三教归一、归于自得.这是南宋理学发展中朱、陆之外的另一种思路.厘清这条思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南宋理学的内部形态.  相似文献   

16.
杨万里(1127———1206),号诚斋,是南宋四大诗人之一,然而他不仅是诗人,而且在文学思想及诗论方面也是颇有建树的。他在年轻时曾与理学家张浚父子交往,其文学思想无疑为儒家道德所规范,并接受理学影响。他曾长期在朝廷中做官,担任过吏部郎中、秘书少监等...  相似文献   

17.
王晓龙  宋乾 《河北学刊》2007,27(6):103-107
宋代理学家面对社会历史的变革与其他学术派别的挑战,在认真总结各家之长,完善学术体系的同时,注重通过教育讲学传播自身学派的思想。理学大儒们在传播中选取一些重点内容来突出学派特点,并便于学者领悟理学宗旨。这其中主要包括理学继孔孟绝学的道统论、以"天理"为中心的思想体系论、以"四书"治经的为学次序论、以"格物致知"的治学方法论等。这些传播内容的反复宣讲,达到了抬高理学学术地位、扩大其教育传播范围的目的,对南宋后期程朱理学"官学"地位的确立也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从先秦开始,对人(作为族类的人)自身价值的反省,便构成了儒家价值体系的逻辑起点,而这种反省一开始即关联着广义的天人关系(包括人在宇宙中的地位)。魏晋以后,特别是隋唐时期、佛道二教风行,对神的膜拜渐渐使人自身的价值变得模糊了,儒家的人文原则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于是,对人自身价值的重新确认,便历史地提到了理学的面前。与玄学首先注目于天不同,理学一开始将侧重点转向人自身的价值。《老子》曾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里既蕴含着道法自然的观念,又表现出忽视人文价值的趋向。其中后者在某种意义上可以代表佛道的共同看法。对这种价值取向,理学家颇有异议。理学的奠基者之一张载便明确指出:“老子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此是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南宋初期理学家胡寅复杂理学体系构成的分析,具体揭示了他在理学提升诗歌的诗学实践中所取得的历史成就.由于胡寅诗学能够较好地协调好情、理关系,其诗歌既有对情的张扬,又有对理的独特探寻.这对南宋理学家的诗歌实践无疑具有范式意义.  相似文献   

20.
理学是经由隋唐的王通、柳宗元、韩愈、李翱和“宋初三先生”的胡瑗、孙复、石介等先驱者的不断倡导,而由范仲淹、欧阳修等人开其端绪,逐渐形成的一股声势浩大的批判宗教(佛道)蒙昧主义,复兴先秦儒家传统的理性主义思潮。对于这一思潮的特性,人们可以作出许多种不同的概括。但本文认为,理学思潮至少有两个最基本的特性。这两个最基本的特性,过去不是被人们所忽略,就是被人们所误解。一理学思潮的第一个基本特性,是理学家都主张要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强调正心诚意修身的同时,也不忽视治国平天下和事功的重要,认为二者应该结合、统一起来。在理学家们看来,人与社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不可分的统一体。所以主体的道德修养,不应只局限于主体自身内省修养的狭窄范围,还应联系社会,囊括有人伦日用、治国淑世的事功方面。但这二者之中,理学家最重前者,认为正心诚意修身是体,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用。理学家们认为,一个人连主体自身的道德修养都搞不好,又那里去谈得上建树利国利民的社会事功呢?理学家们都十分强调体用二者的统一,认为一个人只讲主体的修养,而脱离社会,那只能是“有体无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