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朝鲜战争结束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开始了同西方国家的"和平竞赛".与战争形式不同,"和平竞赛"是两大阵营在较为缓和气氛下的一种角逐.虽然冠以"和平",但终归是角逐.经济、技术、国防等实力总体上落后于西方的社会主义国家,希图通过迅速提升国力,赶上并超过西方国家.有专家考证,最早提出"和平竞赛"的是苏联的马林科夫,他在朝鲜战争停战的翌年即表示苏联主张同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进行"和平经济竞赛"[1](P147).  相似文献   

2.
巴黎公社的原则不是"议行合一",而是"真正民主"的原则和"必须有效地制约和监督公共权力"的原则.社会主义国家同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制度上的本质区别,在于它们所体现的阶级统治的内容和实质的不同,而不是在政权组织形式上是否实行"议行合一"."三权分立"作为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政体的具体形式不能照搬,但在"三权分立"这种形式中所体现的制约权力原则及其民主法治精神,应当属于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构建"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应当遵循"必须有效地制约和监督公共权力"的马克思主义原则,体现民主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3.
"敦睦他者"与"化整为零"——城市新移民的社区融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农村流动人口由农村流入城市,城乡之间的二元性矛盾引入了城市内部.在以户籍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国家正式制度的弹性逐步扩大的背景下,依据社区、市场和市民文化等资源,新移民与城市社会的融合正在自下而上悄悄地开始启动.外来新移民同城市社会的融合将依次经历"二元社区"、"敦睦他者"、"同质认同"等三个阶段.在目前所处的"敦睦他者"阶段,城市政府应依托社区采取一系列促进新移民社会融合的对策,同时自上而下地将各种机会、待遇、保障同城市本地户籍相剥离,以"化整为零"的方式逐步消除城乡二元 结构,创造一个纯粹个人之间公平竞争的平台.  相似文献   

4.
解决国家治理最为棘手的"本质两难",是"穷人经济学"中国化的最大意义和现实难题.对于"穷人经济学"的健康权的深度解读表明基于权力与权利扭曲关系的矫正和"健康权是一种基本人权"的严肃命题,强化穷人的能力建设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文化建设需要有基础,而这一基础就是蕴藏在我们生活中的丰富的人文资源.西部地区是中国自然生态和自然资源最为多样化,少数民族最为集中的地方,也是文化遗产和人文资源保存最为丰富的地方.国家重点课题"西部人文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是费孝通晚年指导的最后一个国家重点课题.课题不仅在理论上进一步理解与深化了费先生的"人文资源"思想,而且通过大量的实地考察和个案研究,对西北地区人文资源进行了全面梳理,对西部人文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总结出系统的理论,并提出了具体的看法.在当今的西部人文资源研究的领域里,在中国当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新农村建设、文化的自主创新、道德重建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等重要问题的讨论中,在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时,甚至在中国未来社会发展的战略规划中,都应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类哲学"——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人之为人"最为充分的理论自觉的马克思"类哲学",是当代"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最为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前提.在以马克思"类哲学"为理论基础的科学发展观视野中,"发展"本质上不是"物"的发展,而是"人"自我超越的创造性活动.  相似文献   

7.
唐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富裕和先进的国家",唐王朝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同很多国家建立了交往关系。在同各国的文化交流中,"胡风"对唐代的审美影响最为显著。鉴于这方面几无专门论述,撰此文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8.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出"路径依赖"陷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主旋律的的形势下,贵州经济发展方式怎么转变,正在成为贵州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贵州要想把握住全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大局,核心问题就是怎样缩小贵州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同全国发展水平形成的巨大差距,而最为关键的问题是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走出长期以来形成的"政策路径依赖陷阱"和"资源路径依赖陷阱".  相似文献   

9.
民商事案的"直接国际管辖权"是国际私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在国际法与国内法上的意义必须引起学界重视,要努力解决好直接国际管辖权的冲突.当国际民商事诉讼中一方当事人是国家时,主权豁免问题同直接国际管辖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学的竞争与利己主义、社会学的利他主义、人类学的互惠与合作概念等的基础上,"共赢"假设既承认竞争与合作,又注重互惠互利,在追求己身利益时兼顾他人利益,以促进共同进步与发展.从全球视野来看,世界各国早已处于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中,国家间形成了对立与同化、并存与联结的多元结构性关系,并且体现在世界格局转变、经济社会结构转型、全球文明进步三个方面.国家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方面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所坚持的利己型发展模式,最终带来的只是国家对立与世界冲突;另一方面则是中国所提倡的共赢型发展模式,最终目的 是建立一个全球和平与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要将"共赢"理念落实到行动,需要全世界各国以共商共识为前提,实现世界规模的共担、共享、共建,这正是构建全球与中国"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旨所在.  相似文献   

11.
肝炎病毒 为肝脏"天敌"之首.它们常将罹患者拖入肝炎-肝硬化-肝癌的死亡之路.目前科学家发现甲、乙、丙、丁、戊、庚等6种型号肝炎病毒,其中以乙、丙、庚等型号最为凶险.  相似文献   

12.
"民族"概念的演变主要有三个基本源流,分别是西方国家的民族概念、苏联及俄罗斯的民族概念、中国的民族概念."民族"概念的每一个基本源流都产生于特定的社会背景和学术话语体系中,都以自己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丰富着"民族"概念."民族"概念不同源流之间的对话应该是双向交流.中国的"民族"概念要敢于同外国的"民族"概念进行接触和对话,要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民族"概念.  相似文献   

13.
一 我国文学理论研究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研究,在近年的发展过程中,明显出现一股"西方马克思主义化"倾向.这一倾向,不仅在相当的程度上混淆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同"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本质区别,而且大有以"西马"文论取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以"西马化"取代"中国化"的趋势.这是不能不引起注意的.  相似文献   

14.
"期权"受贿是近年来滋生出的新的犯罪形态.为惩治和预防这种新型受贿犯罪,应当进一步完善对离职以后原国家工作人员从业行为的法律规范,并通过法定程序对<公务员法>的相关规定作出修订;在<刑法>中增加受贿罪的"约定"行为类型,以便为惩治"期权"职务犯罪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将<刑法>中规定的贿赂范围由财物扩大为"不正当好处",以同惩治"期权"职务犯罪的现实要求相适应;在<刑事诉讼法>中引入贿赂推定制度,以使我国的法律规定与国际推定及举证责任倒置原则相衔接.  相似文献   

15.
大乘中观学派的本体论是以"法性空"为核心观念展开的,而基督教则对"存在"这一概念做出了种种形而上学的规定与论证.比较这两种关于"存在"本性 的理论,我们可以发现,中观学派与基督教都认为世界乃是一种动态的存在过程,同 时都具有某种必然性的普遍性原则,并且都为信仰确立了真实的对象.而两者的不 同之处则在于,中观学派否认本体实有,强调世界"空"性.基督教则一般认为作为事 物基础的"存在"表征着普遍必然的实在本质.  相似文献   

16.
香港、澳门相继回归后,当代中国法律制度呈现"一国两制三法域"的格局.港澳法律制度虽然同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单一制国家之下,具有根本上的一致性和不同程度的联系性,但毕竟是一国范围内不同法域的法律制度,分别体现了英美法风格和大陆法传统.因此,对"一国两制"下的港、澳法律进行比较研究,不仅有助于各法域之间的相互借鉴,而且有利于进一步丰富中国的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17.
入关后,已有的满洲礼制不能满足现实政治扩张的需要,顺治朝开始全面继承明朝礼制,在祭礼方面最为彻底,基本上移植了明朝祭礼格局与祭仪模式,在嘉礼方面立足已有之制,吸收明制进行改进、补充与新创,军、宾、凶礼相对改动较少,但也呈现出明显的"汉化"趋势.顺治朝继承明朝礼制的根本动力是大一统政治的需要,通过继承明朝的"五礼"体系,重塑清政权的礼制合法性,完成了向大一统帝国礼制的转交.顺治朝随着汉礼的全面加入,满洲礼制逐渐呈现收缩之势,汉礼开始超过满礼,成为主流,清朝国家礼制发生了"汉化"的重大转向,成为清代礼制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新启蒙运动期间,艾思奇对"中国化"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并发表了一系列有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论述.这些论述同新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密切相连,与其旨趣吻合一致,不仅代表了新启蒙运动参加者对"中国化"问题阐释的最高水平,而且为毛泽东正式提出和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以有益的启示,在今天也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回归国家"与现代国家的建构   总被引:58,自引:1,他引:57  
徐勇 《东南学术》2006,21(4):16-27
本文认为,在当今"回归国家"的学术热点中,一种是向传统国家回归的价值取向,一种是重视国家研究的政治学分析框架.根据这一分析进路,应该着眼于现代国家建构的研究.相对于传统国家的现代国家具有两个基本特性一是民族-国家,一是民主-国家,前者是现代国家的组织形式,以主权为核心;后者是现代国家的制度体系,以主权在民为合法性基础.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现代国家建构中民族-国家和民主-国家的非均衡性,及由此引起的政治整合和文化整合的矛盾.认为依靠历史记忆和"祖先崇拜"的国族建构并由此向传统国家回归的思路既不现实,更不合理.对于处于现代化全球化浪潮中的当今中国来说,更主要的任务是建构一个民族-国家与民主-国家相对均衡的现代国家.  相似文献   

20.
试论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贵安 《江汉论坛》2003,5(10):49-55
本文认为,明末清初以黄宗羲、唐甄为代表的思想家提出的进步思想,属于"新民本"思想,将传统民本思想"重民-尊君"模式发展为"重民-限君"的政治思想模式.这种思想来源于传统,趋向于近代,与西方民主思想同"科"不同"种",在近代中国思想界迎进西方民主时,成为天然的嫁接砧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