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传统教科书哲学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哲学界在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寻找新的发展道路的过程中确立了两条基本路径;实践哲学的路径和知识论批判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哲学有如哈贝马斯所言也是一种"形而上学"。根据马克思哲学的特点,并区别于传统的形而上学,我们可以称之为"历史性解释原则"。深刻剖析这个原则的理论内涵,有助于我们重新理解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3.
文本与解释     
不论是哲学研究还是哲学史研究都离不开文本以及对文本的解释.这就涉及文本语言和解释语言之间多层次的复杂关系,尤其在经典阐释和中西哲学对话方面,这种关系更为突出.正确认识文本与解释的关系对于哲学史研究,对于当代哲学的创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格义、解释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当代中国哲学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来自于这一问题的生发历史.马克思哲学的义理之格创造了中国哲学的哲学语境,并且赋予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初特点:它以民族主体性的自觉守护作为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前提,并且在开启民智的大众化哲学普及运动中,完成了以时代为背景的中西文化的对接.它的意义不在于在多大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貌,不在于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一个陌生的国土和民族中得到扩张,也不在于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如何"颠覆"了旧有的传统,从而完成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未竟之业.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格义"的种种努力,其意义在于开创了一个民族传统中从来没有过的语境,在这个语境中,开启了理想与现实对话的平台,它使中国在民族与世界、历史与现代的对接中,获得了新的身份标识.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理解与解释的关系及科学哲学的历史进程的分析 ,对国内学术界一种流行的见解———科学哲学发展中出现了“解释学转向”———提出质疑 ,认为科学哲学发展进程中历史主义学派实现的并不是“解释学转向” ,而是“解释的转向”。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理解与解释的关系及科学哲学的历史进程的分析,对国内学术界一种流行的见解——科学哲学发展中出现了“解释学转向”——提出质疑,认为科学哲学发展进程中历史主义学派实现的并不是“解释学转向”,而是“解释的转向”。  相似文献   

7.
张翔 《学习与探索》2007,(1):112-117
宪法解释应当以何种方式展开是中国宪法学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通过对美国1793年确立的“禁止咨询意见”原则的探究可知,宪法解释模式的选择必须与宪法解释机关的功能相适应。虽然各个国家确立了不同的宪法解释模式,但基本上都体现了“功能适当原则”。中国现有体制下的宪法解释只能适用抽象解释的模式,宪法解释程序的建立也必须以此为前提。  相似文献   

8.
王志成 《浙江学刊》2004,(1):179-182
本文通过辩论证明当今不再可能存在"全球宗教哲学的本体论"之类的东西了;宗教哲学不需要一个本体论基础;人们对宗教哲学本体论的设定不可能基于任何宗教传统的经验根据,因为宗教经验本身是由宗教哲学的语言规定的;宗教哲学不是揭示任何宗教传统的真理,而是一种艺术的创造.  相似文献   

9.
判决理由:哲学解释学在法律解释中的最终落脚点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王晓  董必秀 《浙江学刊》2003,(5):142-146
法官解释法律的过程是抽象的法律向具体个案裁判转化的过程 ,从哲学解释学的角度看 ,该过程经历了理解、解释和判断三个要素的相互作用 ,其间充满个体的主观性、创造性和群体的参与、程序的约束以及社会法律价值观念衡量等因素 ,而个案裁判是这一过程呈现的最终结果。因而为使判决具有说服力 ,法官在判决中说明理由就十分必要 ,这是满足判决正当化 ,实现法治所必需的 ,也正是我国审判改革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10.
葛兰西以"实践哲学"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代名词,阐述了自己的哲学观点,体现出葛兰西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特理解。葛兰西强调实践哲学是"绝对历史主义"的哲学,并将历史主义原则贯彻到哲学的产生、哲学观、人的本质等多个问题的论述中。葛兰西强调要"历史地"考察问题,将实践作为哲学的本质,认为实践哲学是超越了传统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实践一元论。  相似文献   

11.
西方话语霸权下中国哲学学科合法性之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世纪初中国哲学史学科初创以来 ,学者对西方哲学概念范式与中国传统学术思想、哲学的普遍性与民族性关系等问题的反思 ,从未中断。中国哲学史的研究 ,亦经历了一个由诠释原则的多元到一元再到多元化的转变过程。近年学界对中国哲学学科合法性的质疑与反思 ,表现了人们对中国传统思想研究的一种民族性和个性化的要求。借鉴传统学术注重“通”的精神 ,注意体认传统整体性的人文教养 ,强调诠释原则的多元互补性和中西哲学思想诠释的双向互动 ,使中国哲学的研究逐步走向个性化 ,这是我们能够对全球性“普遍哲学”有所贡献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司法哲学是法官涉及法律、司法和法治认知的一套综合性理念和思维,而决定法官司法哲学的是其司法权认知。传统的司法权认知主张法官无意志,是消极主义和保守主义司法哲学的理论基础和政制理念;现代司法权认知主张法官有意志,认为司法权系一种权力存在,积极主义和进步主义司法哲学就建立在此认知基础之上。司法哲学与司法价值中立之间存在紧张关系,法官应尽可能地适用消极主义和保守主义司法哲学,除非迫不得已,否则当以克制适用积极主义和进步主义司法哲学为司法哲学之基本要义和最高原则。  相似文献   

13.
列奥·施特劳斯著作的重要性在过去十年中不断增强,乃至今日,他被认为是20世纪最独特、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人们曾一度把他看作是一位解释政治哲学传统经典的优秀阐释家,但是,今天人们已经开始把他看作是一位凭借自己的哲学思想成名的政治哲人.施特劳斯通过对西方传统经典的解释发现:“哲学”与“政治”之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冲突,最好的政制需要政治哲学,却承担不起对政治哲人的认可,这是政治生活的根本困惑.为了克服这种政治哲学的悖论,施特劳斯提出运用“显白教诲”和“隐微教诲”相结合的写作艺术作为政治哲学的根本任务,此中的微言大义破解了“哲学”与“政治”之间关系的千年难题.  相似文献   

14.
田杜国 《社科纵横》2023,(3):100-105
在法家、儒家、朱子理学等众多思想的影响下,“以法为教”“应合经义”“奉法循理”“一准乎礼”“以严为本”“严格解释”的中国古代刑法解释原则相继被确立起来,中国古代刑法解释权限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官方释律的独占地位日渐式微,带有学理解释性质的私家释律先后经历了禁锢、解封、发展、兴盛四个历史发展阶段。在刑法解释方法的层面上,除了扩大解释、限缩解释、类推解释、当然解释、历史解释、体系解释等具体的刑法解释方法被广泛地加以使用之外,经义训诂、连事比附、辩名析理、成案解释等众多中国古代特有的刑法解释方法也被创制出来,并在中国古代刑法解释实践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房子的地基叫做"基",大树的树干叫做"本".所谓"基本问题",就是说它是一个全局性的问题.我们学习和研究一门学科,抓住这个学科的基本问题很重要,就像要进入一个房间,掌握了进门的钥匙一样.每个学科都有自身的基本问题,中国哲学也是如此.但是我们对于中国哲学基本问题的把握还不够到位,常常把哲学教科书中所说的哲学基本问题当成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笔者认为,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不是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问题,而是天人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6.
张蓬 《浙江学刊》2006,1(3):67-73
在西方哲学问题的历史逻辑中,不仅存在着从近代的认识论哲学向语言哲学的转向,同时还发生着从近代的"解释哲学"(认识论哲学)向"历史"(哲学)的转向.应该说马克思的哲学引领了后一个哲学转向.马克思哲学对哲学的消解和对现实历史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使哲学从"解释"走进了"历史".哲学在"历史"中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批判的性格,当代西方哲学的批判性就是哲学的这种转向给予的.当代西方哲学中的"经济政治批判"、"社会批判"、"文化批判"都是这种转向的逻辑在历史中的延伸.  相似文献   

17.
毛莉 《社科纵横》2008,23(3):173-174
作为当代西方哲学人文主义思潮中的一个重要哲学流派,伽达默尔用哲学诠释学的观点讨论并阐明了翻译是一种极富主观性的解释和对话过程,意义是一种动态生成物,是读者通过文本的中介在与作者的对话中生成的,是在主体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生成的.  相似文献   

18.
基督教在寻求哲学的理解过程中,将促使理性自觉到哪些原则?或者说,在历史上,哲学从基督教信仰中化解出了什么样的原则?这一设问所要追寻的就是这里所说的基督教信仰的内在原则,亦即,那些借助于哲学的反思而可被理性所理解、因而内在于理性而可以从理性自身开显出来的原则。对基督教信仰的内在原则的分析表明,真正的宗教信仰与哲学这个被视为理性之典范的科学之间有着比人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的关系它们之间一致的地方并不少于矛盾的地方。深刻的反思表明,对于哲学来说,基督教永远是一个有待进一步理解的信仰系统,就如哲学本身永远是一个开放的自由体系一样。  相似文献   

19.
哲学的使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哲学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不能放弃对自身统一界说的追寻.对哲学的界说应参照科学进行,而探索科学尚未研究或不能研究的问题,就是哲学的使命.这一具有高度包容性的哲学界说,不仅有历史的依据和理论的证明,也能对"哲学无定性"、"哲学问题无定论"、"哲学无用"等一系列元哲学问题做出更有效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实践哲学历来是哲学的主要领域之一,其中存在着众多的理论范式.实践哲学必然包含两个面向:一是关于实践的哲学,即对实践的理论解释;二是作为实践的哲学,即实际地对人们的实践发生影响.一种实践哲学范式,当这两个面向相统一时,则处于常规时期;而当这两个面向相分离时,则处于危机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走出危机的出路在于,实现"关于实践"的哲学与"作为实践"的哲学的统一,使其既能对实践作出理论解释,同时又能实际地对人们的实践发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