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帕维尔·伊万诺维奇·佩斯捷利(1793—1826)是十二月党人第一个秘密政治组织——“救国同盟”(又称“祖国真正忠诚子弟协会”)章程的主笔,是“救国同盟”的第一个、也是唯一外省分会——米塔瓦分会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幸福同盟”的最活跃分会——土尔钦分会的领导核心。他第一个在“幸福同盟”总委员会会议上提议在俄国建立共和国,并使之成为“幸福同盟”的政治纲领;他率先抵制“幸福同盟”莫斯科代表会议通过的关于解散同盟的错误决议,创建了自始至终以在俄国建立共和国为奋斗目标的秘密革命组织——“南方协会”;他呕心沥血、经过近十年的艰苦努力,写出了“流传至今的  相似文献   

2.
郭嵩焘是清代第一位驻外公使 ,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位知名的政治家 ,外交家和思想家。作为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驱 ,郭嵩焘“禁烟”一事展现了这位历史人物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和爱国之心。  相似文献   

3.
王建柱 《老友》2008,(11):10-11
李肇星,作为一位活跃在国际舞台受到广泛关注的外交家,他的名字早已为国内外所熟知。但作为一位很有造诣的诗人,则是在近几年内才声名鹊起。李肇星,在向外交与文学两座高峰攀登的过程中,领略着遍山的风景。正如著名作家冯骥才所说:"外交家们应该庆幸,因为他们之中有一位诗人,他们独特的生活才得以光彩地展现给世人;诗人们应该庆幸,因为他们之中有一位外交家,诗的天地才出现如此一块高贵而迷人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在丹麦文坛上曾经发生过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位男批评家对诗人赛西尔·布德苛的诗歌进行评价。尽管赛西尔(Cecil)这个名字在丹麦语里是中性的,但这位批评家在评论“他”的第一部诗集时机械地认为他所评论的是位男诗人。文章热情洋溢,充满了生气勃勃的动词,相比之下,却很少运用形容词。一年之后,他发现了这位诗人是个“女的”,于是在评价“她”的第二部诗集时,态度大变……,他充全按照“女人”的尺度,对赛西尔的诗歌进行评价。这种批评正是女权主义批评要批评的对象。  相似文献   

5.
在山西省壶关县城,只要提起一位走路蹒跚的花甲老教师——王洪景,人们都异口同声地称他为“报痴”。就是这位老教师,从1954年开始,40多年如一日省吃俭用,自费订阅党报不中断,家中最珍贵的东西就是堆满各种报剪集的箱柜。就是这位老教师坚持不懈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了一批又一批的青年教师和在校学生,被师生们称为“党报宣传员”。  相似文献   

6.
但丁之卒到今天六百多年了。六百多年来,欧洲文坛经历了无数变迁,其名家之多,象灿烂的群星,其名著之众,如浩淼的烟海。但作为“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作为向中世纪封建文化猛烈开火的第一声、六百年历史长河里的前排人物,却是意大利的民族诗人但丁。他是一位“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恩格斯指出:“封建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相似文献   

7.
苏佩斯利用现代成像技术对大脑认知活动进行成像实验,这一实验意义重要但是却被忽略.这一实验成立的技术基础是脑电图(EEG)、脑磁图(MEG)、正电子成像术(PET)、功能磁核共振成像(fMRI)等四类大脑成像技术的成熟应用;哲学基础是技术图像的相似性,依赖于图像形状的概率相似;伦理基础是实验者的自愿.前者是外在基础;后两者构成了内在基础.它对整个哲学传统中物与观念之间的区分提出挑战,尤其是对现象学中关于“事物意向与观念意向之间存在着根本区分”的命题提出了挑战.所以成为现象学的科学哲学需要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位于798艺术区的"佩斯北京"重点推出《毛焰个展》,此次展出的画作整体呈现了艺术家毛焰近一个时期的探索与收获。其中既有大尺幅的完整创作,同时也有向大师们致敬的习作组画。展览除却《托马斯》肖像新作外,首度将大尺幅女人体作品作为另一亮点展出。其中《椅子上的小魔女》与《微胖的裸女》两幅作品,透过冷峻的色调,敏锐的人物造型给以观看者透彻心底的冲击与情结。  相似文献   

9.
与乡土诗人王文军相识是在2013年末的一次朋友聚会上,朋友介绍说王文军是一位乡里的干部。我看着这位个头不高、头发绒稀、面带和善、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显得文质彬彬的王干部,开玩笑地说,怎么看也不像乡里的干部,倒像一位诗人。朋友说你说对了,他就是一位诗人。于是我认识了这位诗人,后来居然成为了好朋友。2014年的10月,王文军来锦州送我  相似文献   

10.
黄遵宪是清末著名爱国诗人、外交家、政治活动家和教育家。在中国近代史上,他是一位走在时代前面,对我国近代史进程产生过影响的人物。百年回望,这位前贤顺利时虚怀若谷、不骄不躁;逆境中充满自信、不卑不亢。他思想先进,视野广阔,加之丰富的生活阅历,赋予他的诗歌创作以丰富的社会内容。他生于山歌之乡嘉应,儿时便感受着客家文化的熏染,所以他对客家山歌有着深沉浓重而又难以割舍的情结。在他的山歌作品中,活用口语和新名词,化深邃的理论思维以通俗的语言廓清。一、山歌之乡的卓越才童黄遵宪称赞客家山歌是“天籁之音”,并慨叹“人籁易为,…  相似文献   

11.
有着20多年公众企业和私有公司CEO职业经历,为众多机构提供咨询服务并担任很多公司董事会成员的泰德·普林斯博士,曾走访和研究了全球130多位CEO,了解他们的财务风格,汇集领导力管理的咨询案例,并利用他创办并领导的佩斯领导力研究院的数据库和领导力模型,  相似文献   

12.
去年十月底,我收到《新疆文艺》编辑部寄来维吾尔诗人尼米希依提的遗作——柔巴依十五首,约我翻译(已载于该刊一九八○年第一期)。尼米希依提是当代蜚声维吾尔诗坛数十年、颇孚众望的一位诗界老前辈。他的创作对当代维吾尔文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在现代维吾尔诗人中,不少人直接间接地受到过他的教益。他不但受到广大读者的爱戴,也为他的同行们所敬重。在文化大革命中,这位诗人惨遭“四人帮”迫害,不幸于一九七二年八月二十二日含冤离世,终年六十五岁。  相似文献   

13.
“死亡”和“永生”是艾米莉·迪金森诗歌中和永恒主题。这位独立于19世纪美国文学的主流之外的诗人却开创性地通过不拘一格的韵律,含义隽永的意象,深刻而恰切地表现这一主题,并把笔触深入到人们内心深处的隐痛与希冀,成功地将生命的意义,人性的复杂表现的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4.
诗人坚持诗歌创作,是因为人生在世,天意难违;诗人痛苦源于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诗歌是终极理想对丑恶现实的烛照;异域之爱很可能战胜本土之爱,我的散文诗里,流淌着圣琼·佩斯等法国诗人高贵而风流的血统;法国诗与中国诗犹如法国少女和中国少女,各有其不可替代的神韵与肉感;尖峰体验奠定一首诗的架构,即肉体,集体无意识则赋予一首诗以灵魂。  相似文献   

15.
被毛泽东主席称之为“中国生物学界的老祖宗”——胡先骕博士,是一位国内外著名的学者。这位哈佛大学的博士于1940年至1944年担任国立中正大学首任校长,他精心擘划、筚路篮缕、励精图治,使这所“开创于战时,建立于战地”的大学成为饮誉全国的著名大学。缅怀这位集科学家、教育家、文学家、诗人于一身的杰出校长是有意义的。广大学子称他为我们永远的老师,是一位让人永远“记在心里的人”。写的这些是几个侧面而非全部。  相似文献   

16.
张贤亮笔下的苦难不仅仅是食、色,张贤亮把苦难变成一篇篇富有感知的文章张贤亮是一位经受过大苦难的人。自那篇早已不为现人所知的115行长诗《大风歌》(1957年)起,命运就注定要使这位未来的杰出诗人戴上一顶“右派分子”的“华冠”。同样,历史又注定要使这位诗人的缪斯梦在白日里终极般破灭,从而成就一位“从黑暗中爬过来的”、以“出卖痛苦”为生的卓越的小说作家。直到30年后,在那篇《男人的一半是女人》(1985年)风波中,仍然有许多人不理解张贤亮为什么想要借助于小说来表述某种无以名状的痛苦,他们只懂得从表面意象上捕捉罪…  相似文献   

17.
雷平阳的诗歌创作体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当代生态文化与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是其重要主题之一。 诗人将生态环境的变迁置于时代发展的洪流之中,通过对“森林”、“草原”、“河流”等系列意象的书写,表达了他对当代生态环 境问题的高度关注,对于古老精深的生态伦理问题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一位时代歌者的责任意识和勇敢担当。  相似文献   

18.
《诗经·陈风·宛丘》的主旨迄今主要有四类观点。综合考察此诗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诗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可得出三点结论:一、陈国的巫风习俗是包括《宛丘》在内的《陈风》赖以产生的历史文化基础;二、诗中的“子”指游荡于宛丘的善歌舞者,“荡”、“望”蕴含着诗人对“子”的道德评价。三、此诗通过描写一位痴迷歌舞者终日游荡于宛丘的情景,反映了陈国歌舞繁盛的巫凤习俗,隐含着诗人对陈国歌舞无度现象的批判。  相似文献   

19.
美国文学有其优秀的传统,其中之一便是它的浓郁而鲜明的民主色彩。由此,人们永远不会忘记瓦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 1819—1892)这位杰出的民诗主人。他一生致力于宣传:“自由土地,自由劳动,自由人”的民主主张。为了民主,他的“笔底和舌尖”发出了“隆隆然愤怒的雷声和风暴。”他是一位战士,是一位高举民主大旗,走在历史前面的战士;他是一位歌手,是一位唱出时代最强音的歌手;他是一位鼓手,是一位无怨无悔的资产阶级革命的鼓手。《草叶集》便是惠特曼强劲的民主心声的写照,因为它有“毫不含糊的明确性,”这明确性来源于诗人鲜明的政治立  相似文献   

20.
柳亚子是我国近代的一位著名诗人、史学家和革命家。茅盾在全国第四次文代会上的讲话中说:“柳亚子是前清末年到解放后这一长时间期内在旧体诗词方面最卓越的革命诗人。”“柳亚子的诗词反映了前清末年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这一长时期的历史——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如果称它为史诗,我以为是名符其实的。”郭沫若在《柳亚子诗词选·序》中称他是一位“不断革命的诗人”。郭老以前还特意写了一篇《今屈原》的文章,把柳亚子比拟屈原,赞美画家尹瘦石以柳亚子为模型画的一幅《屈原像》。亚子对它很喜欢,并且题诗歌咏。世上竟有这样凑巧:柳亚子这位在我国几乎家喻户晓的革命老诗人于一九五八年六月二十一日在北京不幸逝世,这一天是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