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桑弘羊经济思想的评价,是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上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一方面,他在一个幅员辽阔的封建大国中,以体现重商观点的经济政策,挖掘了当时社会的经济潜力,有效地解决了汉武帝时期紧迫而复杂的财政问题,并从经济上进一步强化了封建中央集权。另一方面,又因为他的思想和政策偏重于以封建法制和商业手段维护国家的经济专利,忽视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需要,从而使他的政策在推行中给社会带来许多弊病而引起一些人的强烈不满和反对。这种瑕瑜互见的复杂情况,对正确地认识、评价桑弘羊的经济思想带来不少的困难和障碍。然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要求对待各种历史问题,必须根据当时的历史条  相似文献   

2.
汉武帝为巩固皇权,解决财政危机实行了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等一系列经济措施。昭帝时期,中央召开了盐铁会议,以桑弘羊为代表的维持派与以贤良文学为代表的反对派展开了论辩。其两者实质是春秋战国以来“放任”与“干预”两种不同的经济管理模式争论的继续,并对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留下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读了胡寄窗先生著的《中国经济思想史》中册第二章“桑弘羊与盐铁争议”,得到不少启发,也有很多怀疑。现在仅就胡先生对汉武帝时期所实行的几项经济措施的分析,提出一些不同意见,请胡先生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4.
“开本之途,通有无之用。”(《本议》)是桑弘羊在盐铁会上与贤良文学辩论的根本指导思想,他舌战群儒,力排众议,把贤良文学们崇本抑末,以农为本、抑制工商的儒家经济思想驳得体无完肤。桑弘羊抛弃儒家观点,用经济眼光解决经济问题,根据客观实际的可能与需要,采取相应的经济措施。他指出,“本”固然要要,“末”亦不可忽视,它们都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源泉,实现国强民富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西汉武帝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君主。他既是封建社会一位政治改革家,又是经济家。从公元前140年到公百前87年,在位54年间,他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都有较深远的影响。西汉中期之所以达“盛世之治”,这与汉武帝的雄才大略、识时济世的经济政策是分不开的。 一、大规模的财政改革, 以充实基础 汉武帝刘彻即位时,是在高祖刘邦拨乱反正,“文景之治”的基础上而发挥他的文治武功。在政治上“强杆弱枝”之举  相似文献   

6.
汉武帝死后六年(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八十一年)举行的盐铁会议,是西汉中期的一次儒法大斗争。这场斗争的鲜明特点是,政治路线的两军对垒,表现为经济政策的根本分岐,并且直接同意识形态的尖锐斗争结合在一起。杰出法家桑弘羊,他长期理财不单着眼于经济,更主要着眼于政治,着眼于意识形态,因而赢得了这场斗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7.
在刘汉王朝武帝刘彻的的年代里,他发动了好几次防御性和统一中国的战争。“这些战争扩大了中国的疆域,奠定了地大物博的现代中国的基础;打开了中国与中亚细亚以至欧洲、中国与日本、中国与南洋的交通;向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发展比较落后的各族人传播了汉族的文化;输入外国的物产和文化,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物质的和精神的生活。这些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上无疑都是起了重大的进步作用的。”汉武帝之所以能达成这样的文治武功,他的雄才大略,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和民族的愿望,固然起着一定的作用,然尤为重要的,就是那时有一个良好的经济基础,而创造这个经济基础的首先不能不归功于桑弘羊。  相似文献   

8.
张江洪 《船山学刊》2008,(2):151-153
董仲舒面对汉武帝时期新出现的诸多社会问题。着手从思想领域廓清认识,他从哲学的高度出发。以“中和”、“合”作为其哲学范畴。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概念,创立了以“三纲五常”为核心思想的封建伦理。并提出了缓和当时社会矛盾的经济措施。推动了西汉中期社会的和谐、稳定与统一。  相似文献   

9.
<正> 汉武帝执政后,在思想政治方面,罢黜“黄老”,独尊儒术;在经济方面,放弃文景“与民休息”的政策,实行了算缗、告缗、均输、平准等一系列“新”经济政策。这些“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既有其积极作用,也有其消极作用。但是,史学家们在评论汉武帝及其“新”经济政策时,却很少注意它的消极作用。笔者不揣浅陋,提出一孔之见,以求教于大方。汉武帝“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虽然成功地解决了当时的财政困难和政治危机,为后来历代统治者称道并效仿,但是,当我们将汉武帝前后经济发展状况作一对比分析后则发现,它的消极作用远远大于其积极作用。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卜式是汉武帝时期一位忠心爱国 ,经历独特的货殖家 ,他善于经营 ,家资殷实 ,因屡以家财捐资政府 ,深得汉武帝赏识 ,从而入仕 ,不断加官进爵。又因反对盐铁专卖 ,指陈时弊 ,而遭贬绌。纵观卜式的宦海浮沉 ,都与汉武帝推行的几项政治经济政策有关密切关系。一、卜式与算缗及告缗卜式为汉武帝时期河南郡人 ,自幼“以田畜为事”[1] (P2 62 4) 。他为人忠厚勤勉 ,双亲死后独自抚养少弟 ,到少弟壮年时 ,才分家。由于他善于经营 ,分家后“独取畜养百余” ,“入山牧 ,十余年 ,羊致千余头 ,买田宅”[1] (P2 62 4) 。“西汉羊价 ,见于居延汉简 ,每头…  相似文献   

11.
西汉著名理财学家、经济思想家桑弘羊创造性地发展了前人的重商理论和经济思想,推行了一系列重要经济改革措施,为西汉社会经济的繁荣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对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经济和政权的建立和巩固起了巨大的作用。本文系统阐述了桑弘羊在理财、重商理论、经济改革、货币与价格、宏观经济和调控等方面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正> 众所周知,黄庭坚在诗歌创作中是以杜甫为效法的榜样的。尽管人们对他的“宗杜”有不同看法,但他在对杜甫诗歌的学习中,孜孜进行艺术方面的探求,对宋诗的发展起了重要影响,这是不能否认的。他的诗歌讲求“章法”、“句法”、“字法”。在这方面,他有理论阐述,并在作品中鲜明地表现出来。在章法方面,他认为“文章必谨布置”,在句法上,他说“但熟观杜子美到夔州以后诗歌,便得句法简易而大巧出焉。”(《与王观复书》)在  相似文献   

13.
儒学与汉武帝的民族政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有为皇帝,他在建立和发展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大业中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他统治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学处理民族问题、制定民族政策,拓宽了疆域,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研究儒学对正确认识汉代以经治国以及汉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具有重要意义。一、儒家“大一统”的民族观所谓“大一统”民族观念,即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统一于华夏的观念。“大一统”观念由来已久。周朝就是一个“协和万邦”的多民族的统一国家,产生了“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相似文献   

14.
评司马迁“善者因之”的经济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所提出的“善者因之”的经济思想正日益引起史家的注意。有的同志对此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们认为,“司马迁经济思想的历史意义一方面表现在他揭露了汉武帝时期封建专制主义经济政策走上了扼杀经济发展生机的道路,另一方面表现在他提出了封建经济正常发展的原则及其所必然的理沦”。笔者认为司马迁“善者因之”的经济思想,在揭露和批判汉武帝经济专制政策方面的作用应该肯定,但对称司马迁提出了“封建经济正常发展的原则”的说法,则不敢苟同。由于对“善者因之”这一思想的认识,关系到如何评价中国传统的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因此笔者不揣冒昧,就此论列一二,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  相似文献   

15.
王夫之临终前曾自撰墓志铭,其中有日:“希张横渠之正学,而力不能企”,这句话表明王氏对张载的极度推崇。那么王氏所推崇的“正学”到底是什么样的学问呢?他为什么要特别推崇这种“正学”呢?本文拟根据王氏的《张子正蒙往·序论》及《注》中有关论述,作些探讨。一“正学”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辕固生传》。辕固生是汉代一位著名的儒家学者。他专治《诗经》,汉景帝时被任命为经学博士。他以非难黄老之学而得罪过窦太后。汉武帝时,他已经90多岁了。武帝为了推崇儒学,仍想微用他,只因那些阿谈奉承的德生攻击,才作罢。武帝在微调…  相似文献   

16.
从黄帝、荤粥说到夏与淳维舒顺华司马迁撰修中国从远古以至汉武帝时的历史,不从孔子删订的《尚书》始自尧、舜①,而依《孔子家语》、《大戴礼记》以黄帝、顼、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省略“三皇”②,历述“黄帝以来,至太初(汉武帝年号)而讫”③,的确是经过一番反...  相似文献   

17.
(一) 司马相如是汉武帝时代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也有重要地位。然而对于他,人们有许多误解。例如,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中国文学史》认为司马相如是“当时一部分进取心较强的封建地主阶级分子”中的一员,属于“积极支持汉武帝的一些政治和军事的行动”的一类作  相似文献   

18.
董仲舒的对策年代是一个关系到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怎样搞起来的大问题,也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传统的建元元年(公元前一四○年)对策说认为,是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我曾论证董仲舒对策于元光元年(公元前一三四年)五月,证明他不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创始人。后来一些学者也著文反对建元元年对策说。苏诚鉴反对建元元年对策  相似文献   

19.
《闲情偶寄》是李渔非常重要的著作。在给礼部尚书龚芝麓的信中.他说自己:“庙堂智虑.百无一能;泉石经纶,则绰有余裕。惜乎不得自展.而人又不能用之。他年贺志以没,件造化虚生此人,亦古今一大恨事。故不得已而著为《闲倩偶寄》一书,托之空言,稍舒蓄积。”从这段话的后半部分来看.《闲情偶寄》几乎是《史记》和《聊斋志异》一类百。但事实上,这部书和后两种书是完全不同的。司马迁撰写《史记》,既是秉承父业,也是在实现他自己的个人价值。儒家的“三不朽”之说决定了生活在汉武帝时代的司马迁不可能不把“立言”看作是“经国之…  相似文献   

20.
<正> 终军,字子云,汉武帝时人,年少好学,以能言善辩、学识渊博而名扬郡中。元狩元年,18岁的终军即被选为博士弟子,赴长安受业.其后,他颇受汉武帝器重,先后拜为谒者给事中、谏大夫,备顾问应对,多出奇谋。终军一生最重要的活动是出使南越。秦末原南海郡龙川令赵佗乘战乱占据南海、桂林诸郡,自立为南越王,与汉朝关系时好时坏,其后赵兴即位,汉武帝即召他与王太后一同入朝,归顺于汉,拟选择一位能干的使臣出使南越。终军自告奋勇,主动请求前往,奏称:“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