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政府对城市贫困人门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差额救助的新型社会救济制度,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在解决贫困人口基本生活和社会稳定方面起了较大作用。随着保障对象的逐年扩大和保障标准的提高,三条保障线变为两条保障线的逐步落实,它对财政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所以研究既能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又能减轻财政支出压力的途径,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一、我市*低生活保障的现状我市从1996年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全市累计发放保障金439万元,救济人数近5000人。随着各项改革的逐步深入,…  相似文献   

2.
社会保障制度是由包括社会救助制度在内的多项相关联的制度构成的有机体系,社会救助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子系统;而社会救助制度又是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核心,辅以其他必要救助制度建立起来的。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只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和辅助程序,切不可将二者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势在必行,其构建思路是: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为基本骨架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满足当地基本生活需求为标准来确定未来农民享受的养老金水平,提高医疗保险的补偿标准、调整报销比例,以城乡居民收入的比率和支出的比率计算并确定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强制推行农村社会养老和医疗保险,普遍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过程中,一批破产、停产、半停产企业的出现,这些企业的职工及下岗职工,生活困难,加之一些离退休人员和无业人员,构成了城市居民中新的贫困人口,同时原有的社会经济对象因物价上涨而生活更加困难,这些人的生活困境已成为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为此,一项旨在保证城市居民最基本生活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应运而生并推展开来.这项制度以低标准起步、保障面宽、政府保障为特点,受到各界的好评.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诸如保障线确定难、保障对象变更快、资金来源能否保证及配套政策等一系列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各地采用不同方法确定最低生活保障线,应统一最低生活保障线的计算方法,将其划分为食物线和非食物线两部分:食物线根据热量支出法计算得到,非食物线则以低收入群体的恩格尔系数计算得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调整机制为:食物线与食品价格指数挂钩,非食物线与社会平均收入水平挂钩。北京市的实证研究表明,采用这一新方法得到的理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均优于实际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相似文献   

6.
自1997年以来,为切实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大庆市集中主要精力探索、改革了城乡社会救济制度,全面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次改革,大大提高了城市社会救助工作的水平和规范化程度,建起了城市居民基本生活保障的最后一道安全网,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化国有和地方企业改革创造了条件,在维护城市社会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截止到2002年6月末,全市共有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65134人,占城市人口的4.7%,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其中:市辖区低保人数为12132人,占…  相似文献   

7.
一、新疆企业职工社会保障现状目前 ,我区社会保障改革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 :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提高 ;社会保障筹资渠道进一步拓宽 ;实施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的政策 ,确保国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帮助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 ;确保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失业保险制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条社会保障线”已经基本确立并在不断完善。在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中 ,面向广大劳动者的社会保险是整个体系的重点和…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1978-2010年我国财政收入、居民收入与政府雇员收入增长情况和财富分配格局变化的分析发现,1994年以前,财富分配格局中财政收入的增速最低,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财政收入占GDP比重逐渐提高,财富分配向国家倾斜。在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持续提高的同时,1978-2010年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政府雇员收入从绝对值看在2007年以前增长速度最快,2007-2010年后增长速度放缓。民众内部财富分布在收入差距方面的排序由大到小依次是政府雇员与农村居民、政府雇员与城市居民、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为了缓解收入分配不公,使民众能最大程度地享有改革开放的成果,财富分配应进一步向居民倾斜,增加居民收入在GDP中所占比重。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规范政府雇员收入,提高政府预算透明度。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加快税制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9.
陶玉龙  戚颖颖 《理论界》2013,(10):52-55
长期以来,我国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发挥满足城市弱势群体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也存在着“低保养懒汉”、“一保永逸”等诸多弊端.本文从发展型社会政策这一全新的视角出发,对现行的低保救助制度进行深入的分析,对发展型低保救助制度的政策目标进行重构,提出建立和完善发展型低保救助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省城市贫困人口主要由困难企业职工、失业待业人员、部分退休职工、城镇中的“三无”对象、部分外来人口。根据调研测算我省城市贫困人口约为100万~120万人。其分布特点是:行业集中,相对集中在商贸、物资、供销、轻纺等系统;区域集中,集中在分布一些中小城市。城市贫困层的产生不纯粹是市场公平竞争的结果,是多种原因相互影响形成的。①城市贫困层的出现是体制转换过程中历史问题的集中释放;②个人素质低,家庭负担重也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因素;③宏观层次上的产业结构调整、行业经营困难、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是形成贫困的又一重要因素。城市贫困层的存在对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增长有着重大的负面影响。缓解和消除城市贫困是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课题。首先要求各级政府领导干部要在思想上,认识上高度重视城市贫困层问题,尽快建立与完善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富有成效地实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根本之策在于以经济开发援助为主,深化改革,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大力推进再就业工程  相似文献   

11.
辽宁、河北两省农村低保制度研究报告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张时飞  唐钧 《东岳论丛》2007,28(1):67-79
所谓“全民低保”,并不是要给“全民”人人发一份“低保金”,而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由于受到各种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收入下降甚至中断使之陷入贫困时,由政府给予最起码的生活保障的国家制度。按国际惯例,低保制度一般被称为社会救助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不可或缺的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说,全民低保无非就是城市低保加农村低保。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要求:“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际上,截至到2006年第三季度,全国共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面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得到低保救助的贫困人口已经达到607万户,1222万人。农村低保乃至全民低保已经不是一颗还需等待其慢慢长成的青涩果子,而是一个跳一跳就能摘下来的成熟果实,现在的问题在于最后这一跳怎样跳。通过对辽宁、河北两省实施农村低保制度的实地调查,本报告如实地描述了这项制度目前发展的现状、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在与基层实际工作者及低保政策的“用户”进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和完善农村低保制度的政策建议。这些建议将对“全民低保”的“最后一跳”发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任务已摆在了面前.这就要求我们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有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使统一认识,用正确理论加强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一、社会保障制度的涵义与我国的现实所谓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通过立法对社会成员进行某种形式的补贴,以弥补他们由于退休、失业、伤残、疾病、生育等原因造成的损失,使他们能够维持必要的生活水平”①,也可以说是以社会力量保证全体社会成员至少都能达到最低生活水平而形成的一种分配制度.自从1883年德国通过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保障法之症病保险法…  相似文献   

13.
简论建立高等教育评估制度解授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进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要“逐步建立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体制”。这是使高等教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重大决策。“政府宏观管理”与学校“自主办学...  相似文献   

14.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具体可以分为生理性、资源性、突发性、社会性农村极度弱势群体。应根据收入变化适时调整保障水平,同时从制定依据、标准构成及保障线确定和保障线调整等方面科学确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国家财政负担、社会保障税的开征和社会捐助是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筹措的主要渠道。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的管理涉及管理主体与具体操作方式、管理内容、检查监督机制及资金的保值增值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财政主导地位的丧失与重新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财政主导地位丧失的表现1.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极度下降,在社会财力分配中的主导地位丧失。社会生产出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应由国家集中分配的数量和比例,是有规律可循的。主要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国家职能范围大小两个因素。财政是否居主导地位,看社会可供公共分配的财力是否为财政集中,财政收入应有一定规模。1992年发达国家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加拿大分别为345%。46.5%、39.8%、471%。436%。从经济起飞较早的亚洲“四小龙”看,财政收入规模也较大。1991年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新…  相似文献   

16.
我国市场经济秩序混乱的深层次动因 ,应从经济生活中“双重转轨”的历史特殊性以及企业制度改革、市场价格体制改革同时推进等特殊问题中寻找。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在建立和规范市场秩序中的作用 ,加快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法治秩序和道德秩序  相似文献   

17.
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不可缺少的。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可分为两种基本方式:“积极”调节,即政府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的程序,相继采取经济预测、制订计划、实施计划、控制、信,急反馈等环节,对整个市场经济的运作产生主动、“积极”的导向作用,从而使整个宏观经济向着社会中心期望的方向或目标运行;“消极”的矫正方式,即当经济的运行处于正常状态或没有超出某一既定的临界值时,政府对经济生活采取较为放任的态度,而超过了这一范围时,政府才采取措施予以纠正,一旦经济运行回复到正常状态,政府就又采取放任态度。从我国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基础来讲,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以政府对经济生活的被动的、“消极”的矫正为基本方式是值得考虑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8.
建立现代社会保险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环节,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配套措施。这是目前理论界占统治地位的观点,其理论依据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概括为“五大支柱”,社会保险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五大支柱”之一。笔者并不...  相似文献   

19.
试论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基本原则和“摸着石头过河”的思维方式推进的中国渐进式改革,发展至今,终于有了全新的成果,这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诞生。这个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全新概念极大地震撼并随之改变了中国人尤其是城市人的价值观念、社会心理和精神趋向。其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市场经济不存在零失业率。高失业率对经济有相当危害性,因此.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如果没有一套有法律效力的统一的失业保险制度,就谈不上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故,本文拟对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作一探索。一、我国失业保险简单…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根据我们国家和企业的社会主义性质,无疑要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搞清楚.本文将重点探讨有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党委参与决策的几个问题.一、现代企业的基本组织形式任立现代企业地皮的目的,就是要找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激现实现形式,找到国有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的企业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