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手机媒体上的社交和学习软件成为当代大学生普遍使用的工具,但由于手机媒体所具有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导致手机网络空间上的信息质量参差不齐,使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着更高的要求.文章结合实际,分析了大学生思政教育绿色传播机制存在的一些问题,从三方面探讨了大学生思政教育绿色传播的内在价值逻辑,提出了相应的实践机制,以期使手机媒体成为开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工具,提高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2.
很多人使用手机都有一些误区,比如说打手机时总喜欢走来走去,在角落里接听电话等.频繁地移动位置会造成手机信号的强弱起伏,手机总是在向发射站传送无线电波,手机的辐射量加大.而在角落里使用手机信号较差,这会使手机功率加大,从而造成辐射强度增大.  相似文献   

3.
委婉语是人类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是用语言来调剂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它的使用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本文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委婉语在社会交际中的功能,即:人际交往中的礼仪功能,言谈措辞的积极功能,使语言妙趣横生的幽默功能,掩盖事实真相的欺骗功能和鞭挞社会的讽刺功能。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人际关系"在中国社会变化过程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现有研究存在不足,而"关系/网络分析"(guanxi/network analysis)作为一种研究工具和理论,它独特的视角与方法可以中国现实分析提供一种崭新的认识.本文将以一些网络分析的研究成果为例来说明其特征与优势,并认为它的研究视角与契合中国人的社会心理特征与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社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由于个人行为与社会结构是一个互动的统一体 ,所以当社会发生变化时 ,个人行为也必然会作出相应的调整 ,从而形成新的不同于传统社会“差序格局”的人际关系模式———“紧缩圈层结构”。与这一新型人际关系结构相适应 ,它具有相应的功能 (包括正功能和负功能 )。其中正功能主要包括整合功能、激励功能和稳定功能等。负功能主要表现为它有可能引起人际关系分化 ,破坏社会整合 ;有可能造成人际冲突和矛盾 ,不利于社会稳定 ;对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不利等等。我们应该适当地利用其功能 ,使其成为一种合理的人际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6.
当今时代是一个移动传播的时代,也是移动的社会、移动的技术和移动的个人联盟的时代。手机传播不仅是移动传播技术的扩散,还是现代社会"移动转向"的表征。这种以移动性为突出特征的社会既可以称之为第二现代,也可称之为后现代。它是人类经历三次移动转型后对"亲近的暴政"的缓解。它对人际传播、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的变迁均具有先锋意义。进入21世纪后,中国蛙跳式地进入手机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技术在个人和商业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社会变迁和技术革新,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变得日益加速化、移动化和商业化。个人对生存发展利益的不断追求,在推动移动性发展的同时,也使手机传播与人类联系和互动的延伸互为因果。因此,既需要对手机传播作技术、经济、新闻价值的解释,也需要对手机传播与中国社会结构、社会关系转型的关联作进一步考察。  相似文献   

7.
手机媒介互动性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维护的效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大学生处于渴望交往与被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其心理正常发展、保持个性健康和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依托情感、信息、物质、社交的互动成为其维护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手机媒介以其快捷、便携、互动等众多优势,成为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维护的有效工具。为此,基于手机媒介互动性的分析,结合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质,探索性地分析了手机媒介的互动性对其人际关系维护起到的正效用和负效用。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数字通讯技术日臻完善,媒介融合进一步深化,手机日益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随之而衍生的手机过度性、病态性使用等现象日渐凸显,尤其是处于社会化过渡阶段的青少年,手机沉迷现象表现得更为突出。需要不断尝试,从行为主体、客体及环境三个方面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适度干预,积极引导青少年的手机使用行为,使手机这一时代高科技产物真正成为整个社会的福音。  相似文献   

9.
西方主流经济学和传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资本和人力资本理论的认知存在重大分歧,取得二者在人力资本理论上的统一有利于劳动经济学的更好发展。不管人力是否天然就是一种资本,当其被视为人力资本时,就具有了包括要素功能、效率功能、均平功能和稳定功能在内的四大社会功能,所以人力可以作为一种有益的、人为赋予的社会功能性资本而存在。赋予包括普通劳动力在内的人力以资本身份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性意义,它不仅是经济系统内部的公平效率要求,也是整个社会系统的公平和效率要求。  相似文献   

10.
蒋原伦 《东南学术》2021,(5):215-222
从最初的移动通讯工具发展到今天的智能化运用,手机在功能上有了很大的进展,不断开发出来的应用程序和与之相应的功用,使得手机从各个方面进入人们的生活,大大拓展了人们生活的边界.与此同时,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逐步进入到手机之中,丰富了手机的内涵.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手机象征着机主的主体,是其私人生活和情感生活的组成部分.手机也是人们进入社会生活的重要媒介之一,作为技术之物,手机似乎重新组织了人们的生活,人们越依赖手机,手机就越干预人们的日常生活.当然,这种现象不仅仅是技术发展的结果,它跟今天社会的体制、信息化程度和监控环境相关,跟社会一体化进程相关.而今,手机也成为监控人们的有效工具.由此手机成为人们亲密的异己者,也许有朝一日,它会成为可恶的异己者.  相似文献   

11.
浅谈手机媒体在政府信息发布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国3G的发展使手机媒体逐渐成为人们日常沟通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政府向公众公布必要的信息,以法律形式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与传统媒体相比,手机媒体在信息的传播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所以随着3G的大规模发展,手机媒体在政府信息发布中将扮演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2.
"软实力":城市发展的另一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软实力"的维度,分析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城市文化不仅具有经济生产能力,作为社会资本,它具有强大的社会凝聚力.针对当前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城市文化建设的有关思路.  相似文献   

13.
作为某种具有社会功能的假证件,它的功能性在于为被排斥在特定领域中的社会成员提供了参与该领域竞争的机会。这种社会性排斥是与特定时期的资源分配形式相联系的。具有某种身份的社会成员具有特定的资源占有方式及其资源获得的数量。在社会稳定时期,社会资源的分配方式与社会成员的身份保持着相对稳定的一致性,但是,在社会转型期,常常会出现社会资源分配方式与社会成员的身份变化不同步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不具有某种身份的社会成员就被排挤出特定的资源领域。但是,在主流社会价值观譹的引导下,这部分成员就会选择其他的,例如使用假证件等非正规手段来实现在该领域中参与竞争的目的。本文通过对北京中关村一带市场上流通的各种假证件进行分类,区分了三种涉及不同社会领域的假证类别:文凭类、经济类、和证件类。在探讨三种不同种类的假证与其相关的社会现象之间内在联系的基础上,重点从使用假证的角度剖析了假证存在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4.
论藏族宗教仪式的类别与社会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藏族以藏传佛教和本教为主体的宗教仪式的类别和功能作了分析,认为藏族宗教仪式对藏族个人和社会具有正向的心理慰藉和社会整合功能,也具有一定的负功能。  相似文献   

15.
手机文化与社会区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慧英 《兰州学刊》2008,(11):172-175
从“大哥大”到手机,从极少数到五万万,从几万元到几百元,2007年底,全球手机用户已达到33亿之多。当手机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时,它从一种地位的符号变成一种个性化的符号,它用它兼容性的多元特征诠释着新的媒体文化逻辑,给社会带来了新的区隔方式,无论是从身份、性别、年龄还是从消费、品位等方面,都形成了新的社会分化,它对人们的话语权、符号权力、交往空间、消费观念等政治经济层面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手机文化成为社会区隔的一项重要指标。深入研究手机文化与社会区隔的关系,是媒介文化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6.
大众传媒与社会控制--论大众传媒的社会控制功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大众传媒正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社会控制的工具和手段,大众传媒主要通过舆论导向与舆论监督、建立和巩固信仰、社会暗示及教育实现其社会控制功能;大众传媒既有社会控制的正功能,也有负功能。大众传媒的负功能将对社会控制产生消极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对社会政策的过度干预会削弱正式控制力量、舆论导向的不确定性影响控制效果、不合理的社会暗示容易误导社会成员、公众对大众传媒的过度依赖影响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和社会关系的和谐。认识大众传媒的社会控制功能及其作用机制,正视大众传媒的负功能对社会控制的消极影响,有助于更好地实现社会控制,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闻媒体作为社会信息的栽体,它具有公共服务性和社会共享性.新闻媒体普遍被视为一种公共事业,而被称为"社会公器".广大人民群众享有依法运用新闻工具充分发表意见、表达自己意志的权利和自由、享有对固家和社会事务实行舆论监督的权利和自由.但事实上,"媒体是社会公器"尚处于理想的言论状态,应该构建"媒体使用学"的理论体系,将媒体的使用上升到学科建设的高度,探索其理论和方法,从而推动"媒体公器论"得以实现的历史进程.本文探讨了建构媒体使用学的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内容.  相似文献   

18.
社会组织作为多元治理视域下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它既非如市场主体那样以营利为目的,也不像政府那样以强制手段来行使职能,而是以志愿精神为指导内化自身。作为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角色出现的社会组织其本身就是目的,而不必首先是工具、手段,以满足人们情感的、利益的、信仰的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需求。但社会组织在追求"价值理性"的过程中,往往容易陷入"志愿失灵"的尴尬境地。因此,要使社会组织的功能真正得以发挥,需要重新审视社会组织行动过程中功能发挥的理性指向,结合第一、二部门的理性指向——工具合理性和第三部门原有的价值合理性,重构一种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行动理性——交互理性,以更好地实现资源整合和功能发挥。  相似文献   

19.
羽尘 《中文信息》2005,(2):58-62
另类的产品往往都蕴涵独特的设计理念和超越常态的设计风格。作为当前普及率极高的数码产品之一,手机早已不是一个只用来接听电话的工具了,它同时也体现了使用者独到的审美趣味和有别于他人的个性追求,是对自身审美价值的一种诠释。于是,另类手机出现了,其怪异的造型和新潮的设计瞬间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在过去的2004年中,我们能看到不少另类手机的身影,它们虽不是市场的主流,但也是其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本文里,我们对去年市场上的相关手机产品进行了盘点,评出了2004年度的十大另类手机。  相似文献   

20.
学校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主要途径.结构功能主义认为学校教育具有社会化和选择两项基本功能,个体在接受学校教育后能获得社会适应的基本素质,有利于提高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但是,学校教育对于个体社会适应还存在负功能,有时会使个体在社会适应中出现问题.因此,需从学校教育之于个体社会适应的负功能以及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分层的筛选机制两个层面反思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的学校教育,在此基础上,从注重多元化知识和价值的培养、坚持教育公平、加强社会实践三个方面修复学校教育之于个体社会适应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