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福建农村劳动力转移总体状况为切入点,具体联系福建农村劳动力规模和行业的分布、劳动适龄人口的迁移、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等基本分析,来认识福建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入加速时期的内涵和特征及其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人口众多,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是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按国际通行的劳动年龄(15—64岁)计算,1982年我国大陆的劳动适龄人口为6.216亿。就是按国内现行劳动制度,即男16—59岁、女16—54岁计算,劳动适龄人口仍有5.551亿。无论按哪种办法计算,都大于苏联(2.859亿)、美国(2.461亿)两大国人口总和。因此,许多人认为,在这样的国家里搞现代化建设,劳动力是最不用担心的。但事实并非如此,这个不成问题的问题,却很令人瞩目。据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我国全部在业人员中:文盲和半文  相似文献   

3.
从职业教育的入学机会和在校率、职业教育培训条件和能力状况、农村劳动力培训结果以及农户贫困的新特征等方面,描述、分析了武陵山区农村劳动适龄人口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机会状况;揭示了区域贫困条件下职业教育与培训边缘化问题、贫困文化环境下职业教育与培训低期望水平羁绊、以及优质教育资源匮乏状态下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低成就现象,并针对性地探讨了保障武陵山区农村劳动适龄人口职业教育培训机会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长江三峡库区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上)罗林人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适龄人口中具有从事劳动能力(包括智力和体力)的人们的总称。按我国现行政策规定.我国的劳动适龄人口是指男15岁到59岁.女15~54岁这一年龄组中的人口。英国经济学家哈比森指出:“人力...  相似文献   

5.
劳动适龄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劳动力的直接来源,其状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该国或该地区物质产品的生产和提供劳务的规模。研究一国或某地区劳动适龄人口的现状,准确地评述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提出合理利用劳动力资源的可行对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主要利用我国历届人口普查资料,揭示浙江省劳动适龄人口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寻求合理利用浙江劳动力资源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市地区不同户籍群体劳动力市场状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上,不同户籍群体的劳动力市场状态存在较大差异。与非农业户籍劳动力相比,农业户籍劳动力的劳动参与率和就业率较高,失业率较低;与本地户籍劳动力相比,外地户籍劳动力的劳动参与率和就业率较高,失业率较低。按照更为详细的户籍分类来考察,外地农业户籍和本地农业户籍劳动力的劳动参与率、就业率普遍较高,失业率很低;本地非农业户籍劳动力的劳动参与率、就业率最低,失业率最高;外地非农业户籍劳动力的劳动参与率、就业率及失业率处于中间水平。计量分析发现,控制了其他影响因素之后,户籍特征对劳动适龄人口的就业状态具有显著影响,户籍身份不同所反映的享受城市本地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差异确实对劳动适龄人口的劳动力市场状态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未来劳动力供给趋势的预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力的供给涉及到人口规模、年龄结构变动以及劳动参与率的变化,虽然关于北京市劳动适龄人口(劳动力资源)方面研究的预测比较多,但由于北京市劳动参与率的数据和分析缺乏,因此劳动力供给的预测研究相对较少。而且相关的预测多是根据2000年普查资料为基础进行的,预测结果与这几年的实际情况出入较大。为此,以2005年最新人口和劳动就业数据为基础,采用联合国PEOPLE人口预测软件,并在调整分析劳动参与率数据历史变动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对北京市未来劳动力供给的动态变化趋势进行了多方案的预测。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市的劳动力供给在经过一个时期的增长后,绝对规模和比重都将出现下降,提高生育水平无助于改变这种状况,而人口的迁移如果规模不是足够大也难以改变这种状态。劳动参与率的下降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劳动力供给即将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未来15年是我国劳动力资源快速增长期□胡英劳动力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有劳动能力人口的总体。目前国际上劳动年龄人口的下限为16岁。从理论上讲,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和高龄人口不应视为劳动力资源。但由于在16岁以上人口中,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占极少数,劳动力...  相似文献   

9.
以1990和2000年西藏自治区人口普查资料为基础,对未来西藏人口的发展态势作了预测。预测分析显示,西藏正处于人口快速转变之中。未来25年内,随着总人口的变动,西藏劳动适龄人口的规模、年龄结构、比重也将发生显著变化,2010—2030年间将会出现劳动力适龄人口比例最大,社会总负担比最轻的“人口红利”期。西藏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大力发展教育、农牧业及副产品加工业、旅游业以及外贸和边贸,以实现真正的“人口红利”。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多区域人口预测模型,利用PADIS软件对未来40年城镇和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结构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在2014年出现高峰,到2025年开始呈快速下降趋势.受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影响,劳动年龄人口结构也呈现出城乡分化的差异性特征.未来城镇劳动力资源总量总体呈增加趋势,但会经历先增后减的过程,农村劳动力资源呈逐年下降.从结构观察,城乡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均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各时期城镇劳动年龄人口占比都高于农村.城镇劳动力老化趋势明显,农村劳动力则经历不断老化再到相对合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农村适龄劳动人口增长处于旺盛时期,农业领域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有限,乡镇企业增长乏力,城市化进程滞后等是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扶持发展乡镇企业、加速城市化进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大力开拓国际劳务市场是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中国农村人口结构变迁规律,基于2003~2012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跟踪调查数据,以山西10个村的样本为例考察了近10年来农村人口结构变化趋势和轨迹。研究发现,农村人口10年来平均年龄增长了4.3岁,而农业劳动力平均年龄增长5.6岁从性别和在家居住时间看,46岁及以上女性和61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是农村生产生活的主力军从工作时间和就业方向选择看,尽管农村劳动力仍以家庭农业经营为主,但外出就业和受雇用已成为农村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的主要手段从文化程度和健康状况看,滞留在农村的农业人口质量较差。研究认为,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外流,中国农村人口结构和就业结构已发生巨大变迁,农村人口“老龄化”和“空心化”、农业“女性化”和“老年化”特征突显,这些问题将深刻影响中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中之重是农村人口“老龄化”及养老问题,新农村建设与户籍制度改革应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关注农业生产的“老年化”和“女性化”特征,以及关注计划生育政策调整与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建设农业强国既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立足基本国情农情、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本文构建了农村人口转变与建设农业强国的理论分析框架,结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未来农村常住人口总量和结构进行预测。研究表明,到2035年农业劳动力需求量将不足6 000万人;到2050年我国农村常住人口总量与总人口之间的比值将下降到20%~22%之间,农村16~64岁劳动力与农村总人口之间的比值将下降到50%以下。农村人口转变将影响我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供给、深刻改变传统的人地关系格局、影响农业技术进步的偏向路径以及加速推进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迈进。在建设农业强国的新征程中,要根据农村人口总量和结构变化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数字化、构建农村人力资源培训体系以及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就业人口现状,2000-2010年城市、城镇、乡村人口就业速度,我国三大产业就业人口变化及人口年龄组劳动参与率变化的研究表明:若退休年龄不变,2030年我国潜在劳动力将比2010年减少14%;若男女退休年龄分别推迟5年,则2030年潜在劳动力仍将与2010年相当。然而,青年劳动力的比例下降快,农村尤其明显;2020年以后我国劳动力递减速度快,2040年我国60岁以上、65岁以上和8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将超过28%、22%和4%。近20年我国经济发展很快,但面临老龄化的严重挑战,老龄化通过劳动力老化、社会保障、生产成本、商品出口、社会消费、货币汇率等途径,对经济持久地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农村劳动人口从农业生产中转移到非农业部门,是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自1978年以来,中国农村非农部门的发展已引起国内外普遍的关注。本文试就非农部门的发展和目前农业劳动人口的转移和就业问题作一探讨。一、1949—1987年中国就业增长及其原因的历史回顾1.1949—1979年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缓慢(1)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异常缓慢。1949—1979年,长达30年的时间里,中国农村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从89.4%降到81.0%,年均下降1.65%;农村劳动力占社会总劳动力的  相似文献   

16.
据测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还将加快,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一、人口老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1、人口老化使经济活动人口短缺,经济活动人口中大部分是劳动适龄人口,在发达国家由于人口出生率几十年持续下降,出生人口绝对数减少,劳动适龄人口数量也相应减少,使从事经济活动人口日渐短缺。 2、人口老化带来经济活动人口的老化,由于人口老化,使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口中年轻人比例下降,老年人口比例上升。  相似文献   

17.
才市聚焦     
<正>2013年中国劳动人口将首超10亿达到峰值国家信息中心和中国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最新发布的经济信息绿皮书《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报告(2013)》显示,中国的总劳动人口数量2013年将达到顶峰,首次超过10亿人。之后,总劳动人口数量将逐步下降,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大量农村劳动力持续向外转移,农村可供转移的剩余劳动力也将持续减少。  相似文献   

18.
农村贫困监测调查结果表明 :5 92个国定贫困县绝大部分农村劳动力仍从事传统的农牧业生产劳动 ;劳动力外出打工盲目性较大 ;劳动力文化素质低 ,对其收入有明显的影响。一、劳动力基本情况( 1)劳动力结构。 1999年农村贫困监测在全国 5 92个国定贫困县共调查了 48969户 ,2 18465人。其中 ,整劳动力为 114 0 5 2人 ,占被调查人口的 5 2 2 % ,半劳动力为 2 3 2 95人 ,占被调查人口的10 .7%。平均每户家庭有整半劳动力2 .8人 ,平均每个劳动力负担人口为 1.6人。与全国相比 ,国定贫困县平均每个农村劳动力多负担人口 0 2人。( 2 )劳动力就业情…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城镇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尤其是下岗失业人员、自然新增劳动适龄人口和退伍军人的就业压力较大。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包括客观经济条件的局限、个人择业观念落后以及劳动力市场不健全等。通过对未来十年就业形势的预测可知 ,黑龙江省城镇的就业压力将是长期存在的。针对以上问题 ,近期内应着力发展非正规就业与灵活就业 ,促进劳动力要素的流动 ,加强待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长期中则应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 ,着力发展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服务业 ,并促进国有单位职工向非国有单位流动。  相似文献   

20.
农村劳动力的计量与农村剩余劳动力、农业劳动力和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计量关系密切。然而 ,目前的计量方法多为静态计量 ,几乎没有一种方法能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全面系统的数学表述。为了能更准确地进行长期预测 ,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动态的计量方法。文章通过引入农村可劳动人口概念 ,借助人口发展方程的建立思路 ,对农村劳动力进行了系统的数学表述 ,相应提出了连续型和离散型计量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