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实现要靠组织路线来保证。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他再次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理所当然,高校党务政工干部队伍建设,是高校党委组织建设的带根本性的问题,也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现实问题。高校的党务政工干部队伍,同教师队伍。后勤队伍一样,都是办好高校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尤其是这支队伍肩…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重要谈话中指出,“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即选什么样的人来担负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职务?用什么样的人去带领全体党员和广大群众开创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新局面?说到底,就是确立怎样的用人标准问题。关于用人,我们党的组织工作历来强调德才兼备,并以此做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标准。其中,对干部的德才标准如何科学理解与正确把握,是干部标准问题的核心。要正确…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经济、文化、伦理的变革时期,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道德遗产,已成为众所关注的问题。本文试图以辨证唯物主义原理为指导,本着对待文化遗产要“吸取精华,剔除糟粕”的原则,对传统美德的批判继承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1道德是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行为准则和规范。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式之一,它的形成、发展、变化最终是受社会经济关系制约的。恩格斯曾经指出:“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的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  相似文献   

4.
经济学是各门研究人类社会中的经济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总称。是社会经济生活的理论反映,是人类智慧在经济领域里的精神凝结。经济学具有特定的社会功能,这种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9个方面:1.正确运用经济学中的有关科学知识,使社会生产过程的组织形式更加合理化、科学化、运行更加高效,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过程既是人与物之间结合的统一过程,同时也是人与人相互协作的统一过程,这种生产过程的自然结合和社会结合形式的不同,对社会生产力的影响是巨大的。科学合理地结合形式能极大地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否则就严重阻碍生…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市杨经济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系问题,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关系问题,是人们普遍关心、颇感困惑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着重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不能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特别是能不能与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的结合以及怎样结合的问题。一、市场经济是可以同社会主义称神文明结合在一起的1979年11月邓小平在接见外宾时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当时邓小平强调的,…  相似文献   

6.
论人水和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人水关系是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体现了人与人的关系。可从两种理想类型人手探讨人水关系。在“人水不谐”型里。人与水环境的互动呈恶性循环:水污染导致居民患病,影响经济发展,诱发贫困;随着污染危害的加深,出现人口迁移,进而加剧社会分化与社会不平等等次生社会问题。“人水和谐”型为人与水互动的良性循环: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下发展生产,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为保护环境提供了动力,也为社会发展提供经济基础。重视当代中国的现代性特征及生态知识,是实现由“人水不谐”向“人水和谐”转型的认知前提。  相似文献   

7.
培养人、选拔人,是组织干部工作的主要任务.毛泽东曾经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①邓小平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的这一思想.他指出:“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②由此可见,干部工作是党的一项十分重要和关键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对“劳动价值论”的哲学思考凌道明关键词哲学,社会关系,使用价值质变,价值量的扩张,软商品生产,国民经济核算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F045劳动价值论的核心问题是在物质财富创造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马克思在谈到资本的本质时指出:"资本也是一种社...  相似文献   

9.
用法律规范促进和保障社会经济的发展,已成为一切现代化国家共同遵守的原则。所有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无不致力于运用法律手段调整经济关系和其它社会关系。就是说,厉行法治,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中国改革开放十五年来的实践也告诉我们;要想经济能持续稳定地快速发展,必须要有一个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即法治环境,而这一切又必然要求全体人民,特别是领导者有较强的法治观念。没有全民族的法治观念,就不可能创立真正的法治环境,也不可能有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然而,在中国现阶段,重视“人治”,轻视“法治”的观念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0.
辛岩 《中华魂》2010,(1):45-45,37
毛泽东认为,在经济建设中贯彻“统筹兼顾”的方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正确处理生活资料的生产与人自身的生产的关系。新中国成立前夕.帝国主义预言家宣称,中国众多的人口是“不堪负担的压力”,人民政府将由于解决不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不得不向它们乞讨过日子。针对艾奇逊之流的这种谬论,毛泽东指出:“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早在1983年就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国际社会,国际社会的繁荣与稳定也离不开中国。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际合作也越来越密切的今天,探讨培养中国儿童国际观的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重视培养儿童的国际观,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具有战略眼光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是我党建党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党的三代领导人都十分重视干部工作。毛泽东同志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邓小平同志指出,“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说,关键在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和十五大报告对新时期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贡献与失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问题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和有益的研究。以历史眼光和辩证方法看待毛泽东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无疑会对今天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产生积极影响。一、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卓越贡献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家的设想,社会主义是一个无商品、无货币、无市场、无信用的社会,也即是说,由国家计划管理生产,由国家直接分配企业生产的产品。恩格斯指出:“一切生产部门将由整个社会来管理,也就是说,为了公共的利益按照总的计划和在社会全体成员的参加下来经营。”①并说:“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  相似文献   

14.
中央政府创新“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实践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考察了60年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历程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指出中央政府一直把如何处理好这一焦点问题贯穿于不同时期党的方针、政策之中,且对“公平和效率”的看法也是一个逐步认识和发展的过程,是在曲折中前进的,同时更是一个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过程。中央政府对“公平与效率”的关注在各个时期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内在合理性,该合理性的基点在于: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物质生产作为人类社会基本的实践活动,不仅具有客观物质性,而且具有精神特性。物质生产的精神文化特性既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也表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之中。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生产劳动,是有利于人的精神文化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经济与文化一体化是现代经济的主要特征,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城乡关系的二重性:对立与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关系问题是研究社会经济运行的重要课题,对这一问题加以探究,有益于从广角度和深层次揭示社会经济的变迁态势。近代以来,以对外开埠通商和新式工业在城市兴起、发展为契机,传统城乡关系开始转型,旧式城乡“无差别的统一”关系日益明显地向“对立统一”关系转变,城乡间既对立又统一的二重性关系成为近代中国城乡关系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一方面。城市工商业的发展,有效地增强了城乡间的经济联系,城市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半殖民、半封建的畸形社会经济结构,又弱化了城乡关系中联系性加强所产生的对城乡发展的积极性拉动作用。城市的发展相当程度上是建立在其对乡村剥削与掠夺的基础之上的,致使两者间的差距不断扩大,并最终滞缓了近代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生态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生态问题不仅是技术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和人的问题。当代生态环境的恶化、生态危机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和背景。就现阶段中国的情况而言,在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上,应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优先、兼顾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以经济社会发展带动生态环境保护,以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当代生态危机的解决,需要把生态问题和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到人生存的高度来认识,需要以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基础,以人类中心主义为价值观支撑,使自然环境真正成为“人的无机身体”。  相似文献   

18.
中国正在经历由“效率优先”向“兼顾社会公平”的历史转型,设计活动不能继续安于从属点缀、视觉美化的现状,设计的角色应该从“从属”走向“引领”。文章借鉴了三重底线理论,分别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分析,设计如何为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社会和谐公平及生态环境优化提供正能量。经济方面,要提高企业的自主设计创新能力,以设计来完成企业创新驱动;社会方面,设计者要充分考虑到所有使用者的需求,让更多人参与到设计中来,重构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环境方面,不能以过度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为代价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设计应引领一种认识方式、行为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转变,塑造可持续发展的幸福观。要完成这一转变,需要从完善我国相关法律制度、对消费市场正面引导、增强公众对于公共设计的参与程度三个方面为设计赋能。  相似文献   

19.
中国哲学中,潜藏着一股“世界主义”思潮,既有打破“国家中心论”的较低层次的世界主义,有打破“区域中心论”的较高层次的世界主义,也有打破“人类中心论”的最高层次的世界主义。世界主义的各种形态,齐备于中国哲学家的头脑中,这在世界哲学史上是不多见的,值得认真发掘。从原有的哲学格局看,西方哲学的视野主体上还是“地球中心论”与“人类中心论”的,基本上还是以解决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为主。但中国哲学的“世界主义”视野提供给人类一种伟大的智慧:要解决人类的问题,就不能以人类为中心,就必须置身人类之外;要解决人与人的关系问题,就不能以人与人的关系为中心,就必须置身人与人的关系之外;要解决地球的问题,就必须突破“地球中心论”,必须置身地球之外。换言之,不突破“地球中心论”,不突破“人类中心论”,恐怕还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类所面临的问题;不解决人与物的关系问题,不解决物与物的关系问题,恐怕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中国哲学中的“世界主义”视野,是打破各种“中心论”的一把利剑;它使中国哲学不可能产生西方式的“痛苦中心论”、“生命中心论”,更不可能产生西方式的“人类中心论”。  相似文献   

20.
郭晓君、赵建辉在《哲学研究》2005年第12期中撰文指出:人的现代化是指人的自身生产、综合素质、实践活动能够适应并推动社会进步的要求,是传统人向现代人全面转化的过程。人的现代化与整个社会进步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是一个整体进化或转化。现代发展是综合发展,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主体、中心和终极目的。实现人的现代化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没有人的现代化就谈不到人的全面发展,更谈不上构建和谐社会。在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建设中,有时见物不见人,片面强调经济现代化,留下了深刻教训。进入21世纪以来,以信息技术、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社会已经构成,可是我国人的现代化程度却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我国不仅在城镇中存在大量的法盲、科盲、市场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