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摸清我国各类单位数量,掌握全国基本单位的组织形式、经济结构、规模、构成、行业分布、地区分布等情况,国家决定在今年12月31日进行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并于近日召开了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电视电话会议。会上,省委常委、副省长、省政府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领导小组组长王先民在黑龙江分会场代表我省发言。  相似文献   

2.
林炜 《浙江统计》2008,(7):31-33
基本单位是各类法人单位及其所属产业活动单位的总称,是构成整个社会经济活动最基本的单元,也是社会经济信息的主要来源和载体。基本单位的总体状况和结构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结构特点。本文主要依据2007年统计基本单位名录库的有关资料与2004年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比较,试从基本单位的角度,  相似文献   

3.
第一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是按照国务院通知精神组织实施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其主要目的是查清全国各行业的单位底数.为观察扣分析我国基本单位的地区、行业、经济类型分布与发展变化情况提供基本的统计信息,为国家制订产业政策、调整生产力布局和规划城巾过设提供决策依据。山西行基本单位普央1作.从lqo(十元q国务院F达普查通知到1997年底一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薛军副省长的直接领导和组织下.经过全省各级普查机构和广大普查人员的共同努力和奋力拼搏,圆满完成了组织实施、宣传发动、清查摸底、业务培训…  相似文献   

4.
一、基本单位普查和统计登记的重要意义 基本单位普查在我国尚属首次,今后将成为一项周期性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而统计登记是在普查的基础上对统计单位变动情况进行的经常性统计管理活动,其目的都是为了查清我省境内各行业的法人单位和这些法人单位所属的产业活动单位的底数。 通过基本单位普查,可以反映我国各类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的行业、经济类型、所有制、地  相似文献   

5.
国务院决定,2004年开展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普查目的是全面查清我国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等情况,建立健全基本单位名录库及其数据库系统,为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奠定基础。普查标准时点为2004年12月31日,时期指标为200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普查对象为我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普查内容为各类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财务状况以及生产状况等。四川省的经济普查工作,严格按照《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  相似文献   

6.
第三讲开展基本单位普查的目的和意义翟志宏一、基本单位普查的目的基本单位普查的具体目的有以下四点:1.查清我国各行业的单位底数。包括查清企业、事业、机关和社会团体等法人单位和各类产业活动单位的数量。为掌握基本国情提供资料;2.全面掌握我国各类单位的基本...  相似文献   

7.
夏雪芬 《中国统计》2002,(11):36-36
难以完整的现状 近几年来,为加强行政监管,工商、税务、技监、统计、民政、编制等部门均从部门的职能出发,依据自身的行政记录,建立了各自的单位名录库。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部门间的名录库没有相互衔接和信息共享,基本单位名录库难以适时更新,从而大大降低了其应有的作用。掌握各类基本单位的数量以及各类单位的组织形式、经济成分构成、规模结构、生产要素配置和地区、行业分布等情况,仍需依赖五年一次的基本单位普查,这不仅浪费人力和财力,也增加了基层负担。 从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过程中基普库与几个部门库的核对情况看…  相似文献   

8.
各地区行政公署,各市、县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的通知》(国发[1996]5号)文件精神,为切实组织好我省的基本单位普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普查的目的第一次基本单位普查同人口普查、工业普查、农业普查一样,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通过普查可以为全面掌握基本单位的底数、行业分布、经济类型、规模结构、地区分布等情况,为制定产业政策、调查生产力布局和规划城币建设提供重要的经济信息和社会信息,并为改革统计调查体系,有效地提高宏观数据质量奠定坚实的…  相似文献   

9.
基本单位普查在我国尚属首次,其目的是通过普查如实反映全国及各地区各类基本单位的变化情况,全面掌握基本单位的行业分布、经济类型分布、规模结构和地区分布的情况,为国家制订产业政策、调整生产力布局和规划城市建设提供依据,并为改革统计调查体系,有效地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打下基础。因此,强调整个普查的工作质量,保证普查资料的准确性,是这次普查实施过程中必须十分关注的核心问题。经过各级普查人员的辛勤劳动和积极努力,使这次基本单位普查的数据达到了较高的质量。回顾总结普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以…  相似文献   

10.
《四川统计》2008,(8):33-34
普查目的及意义 务院决定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目的是为了系统总结和评价经济建设的成就和经验;全面调查掌握国民经济的发展规模、区域布局、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技术的现状以及各生产要素的构成;摸清各类企业和单位能源消费的基本情况;建立健全覆盖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  相似文献   

11.
普查目的及意义国务院决定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目的是为了系统总结和评价经济建设的成就和经验;全面调查掌握国民经济的发展规模、区域布局、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技术的现状以及各生产要素的构成;摸清各类企业和单位能源消费的基本情况;建立健全覆盖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基础信息库和电子地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2.
经国务院批准,第一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于一九九六年组织实施。普查的标准时点为1996年12月31日。普查的对象和范围为我国除农户和个体户以外的所有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注]。根据国家的要求,至1997年6月底,省基本单位普查办公室对各地市上报的普查数据进行检验审核,并通过了国家质量验收。目前我省基本单位普查主要数据已经完成汇总。为了及时反映我省各类单位的基本情况,现将普查结果公布如下;一、基本单位的总体情况普查结果表明,1996年末,我省境内除农户和个体户以外,共有法人单位11.7万个,其中,企业法人单位6.52万个,事业法人单位1.63万个,社会团体0.11万个,行政法人(国家机关和政党机关)单位1.02万个,社区管理型机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2.42万个。  相似文献   

13.
9月27日 ,省政府在南京召开全省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电视电话会议 ,会议要求认真贯彻全国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在2001年12月31日进行全省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 ,以进一步摸清我省各类单位的底数 ,建立和完善有关部门相互衔接、互为补充、信息共享且能适时更新的基本单位名录库 ,为调整经济结构、制定产业政策、规划城乡建设、规范市场秩序、引导社会就业等提供基础信息。这次普查是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进行的 ,对象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法人单位及所附属的产业活动单位。这是继去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之后 ,我省…  相似文献   

14.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行全国第一次基本单位普查的通知》国发[1996j5号文件的精神,于1996年,我区对境内的1630个单位进行了调查,其目的主要是查清境内各行业的单位底数,为观察和分析基本单位的地区、行业、经济类型分布与发展变化情况提供基本统计信息。为地方政府制订产业政策、调整生产力布局和规划城市建设提供依据。回民区境内的1630个单位中,从业人员总数为107166人。由于城区内没有农业,即第一产业,其二产和三产的分布如下。其中第二产业从业人数为50125人,占到总人数的47%。二产(工业、建筑业)中的工业从业人数就高达43576…  相似文献   

15.
基本单位普查每隔五年进行一次。继1996年第一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后,按照国务院规定今年的12月31日将进行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众所周知,国民经济的活动是由成千上万个具体单位的活动所构成的,  相似文献   

16.
《上海统计》2001,(12):6-7
一、基本单位的概念 基本单位是指我国境内除住户以外拥有一定活动场所并从事一定生产活动的社会经济单位,按性质基本单位可以分成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是对我国各类单位所作的标准划分。所谓基本单位普查实际上是对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的普查。  相似文献   

17.
《浙江统计》2003,(3):39-42
单位是社会的细胞,单位的总体状况和结构特点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发展水平和产业特点。分析了解我省单位的基本状况,特别是企业的规模、结构及其发展变化情况,对于我省培育一批名牌产品,发展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和行业,加快建设优质高效农产品生产和精深加工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商贸和文化发展基地,提高我省产业和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浙江省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结果表明:与浙江经济大省的地位相适应,浙江省的各类基本单位发生了较大变化,单位数量快速增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结构构成优化,…  相似文献   

18.
按照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山西省第一次基本单位普查手1996年组织实施。普查的标准时点为1996年12月31日,普查的对象和范围为全省辖区内除农户和个体户以外所有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注)以及隶属省内法人单位在省外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产业活动单位。一年多来,在各级政府和普查机构的高度重视和精心组织下,经过全省数万名普查人员的努力和全社会的积极配合,全省普查数据江总工作已经完成,至1997年7月底普查数据已全部上报国家,并通过第一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办公室质量验收审核。为了及时反映全省各类…  相似文献   

19.
从全国基本单位普查资料看茂名市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全国基本单位普查资料看茂名市经济的发展一、从基本单位看茂名的经济结构(一)三次产业基本单位的分布第一产业的单位甚少,人数不多,从普查的资料看,从事大农业生产的单位仅为440个,占全部基本单位的237%。其中主要为小型农场、林场等。其中农业基本单位...  相似文献   

20.
由于基本单位普查对象比较多,普查单位情况比较复杂,各地在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法人单位基本情况表》、《产业活动基本情况表》和《个体单位基本情况表》的现场登记过程中原生性误差再所难免。为彻底消除现场登记原生性误差,提高基本单位普查的数据质量,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对消除全省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现场登记原生性误差进行了总结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