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愈发密切。作为与我国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加强中老两国的文化交往对于强化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老两国交往的历史源流作为切入点,介绍了强化中老两国交流发展的基础,并基于强化文化软实力建设、打造文化品牌、创新传播方式、打通交流渠道、推进旅游合作及发挥学术交往优势等层面,阐述了在中老两国交往中彰显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策略,以期为有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老经贸合作关系日益发展李家忠中国和老挝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两国人民在长期共同发展中结下了深厚的传统友谊。1989年10月中老关系实现正常化以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等各个领域的友好交往与合作不断发展。两国对世界形势和重大国际问题的看...  相似文献   

3.
泰国是中国的友好邻邦,中泰两国山水相依,交往源远流长。中泰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承继于两国间的友好交往而历史悠久,建交以后两国的文化交流更是日益活跃。近年来,两国文化交流更是采用一种全新的形式展开,即孔子学院,孔子学院作为推广语言文化的政府机构,在泰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形式多样,影响持久,深受泰国人民的喜爱和欢迎。成为中泰文化交流的一个新基点,对中泰文化交流和中泰两国间的关系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自古以来就是交往密切的邻邦,两国有着相同的文化背景,两个民族都是勤劳智慧的民族。在长达二千余年的交往中,除近百年由于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而破坏了两国历史上传统的正常关系外,基本上是友好的。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历史是一面镜子,它可以使我们预见未来,本文试图对中日两国文化交往的历史作一回顾思索。一明治维新以前的中日关系史,大致可以说是日本向中国学习,中日友好交往的历史。日本文化以中国  相似文献   

5.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彼此之间有着两千多年友好往来的历史,文化上的联系十分密切,互相影响非常深远。中日友好关系的现状是历史主流的继续和发展。回顾两国交往的历史,对于两国世代久远的友好关系继续发展和促进两国文化交流颇有裨益。本文仅就中日两千余年往来史初期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及文化影响,作一概要的回顾和评价。  相似文献   

6.
简论战后中日关系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战后中日关系的进展可分为两国代表友好接触、群众团体友好互访、政府之间友好交往、邦交正常签订友好条约的四个阶段。其特点是①日本民间促官方,②经济促政治,③进步力量与反动力量不断斗争。  相似文献   

7.
正"共感带"连接熟悉的陌生人"山东半岛的公鸡打鸣,韩国忠清南道的农民就知道要开始耕作了,中韩两国是无法搬走的近邻。"中韩文化交流的"民间使者",(社)韩中文化友好协会会长曲欢如是说。她说,中韩两国有几千年友好交往的历史,虽建交比较晚,但25年来两国友好合作互信关系得到跨越式发展。在两国关系遇到暂时困难的情况下,中韩  相似文献   

8.
中日之间有着悠久的友好交往历史,也有着难以化解的战略心结,两国缺乏战略互信导致两国 间的复合安全困境,钓鱼岛等东海海洋权益争端严重制约了中日关系的发展。对于面临着复杂海上危机形势 的中日两国,如何应对中日之间可能发生的海上突发事件已成为新时期实现两国和平发展所必须解决的议 题。建构一种科学、合理的海上危机管理机制,对海上危机进行有效的应对就中日两国而言都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
中韩建交以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国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双方高层交往不断,政治互信增强。经贸合作快速发展,双边贸易额连年攀升。中国已成为韩国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和最大进口来源国。中韩自由贸易区也在积极准备之中,虽然两国的经济合作也存在一些问题,但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50-60年代中日民间贸易,经历了曲折的历程.但是,中国着眼于中日友好的长远利益,从开辟民间贸易渠道入手,把中日两国民间交往与官方交往联系起来,以民促官,以经济影响政治,有力地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 30周年。 30年来中日两国通过高层频繁互访、三个和平友好纲领性文件的制定和遵行 ,保证了两国和平友好关系和良好的经贸往来。 30年来 ,两国的经贸往来主要表现在双边贸易、日元贷款、日商对华投资等三个方面。展望 2 1世纪 ,中日双方如能有效地克服大国化趋势造成的摩擦 ,进一步正视和处理好历史问题 ,解决好技术协助和交流等问题 ,将展现出更大的合作空间和领域 ,取得更大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自1991年中国与东盟开启对话以来,双边关系不断深化,在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实现了合作、互利、共赢。但是近几年,南海问题的加速升温、台湾当局的"南向政策"及其影响、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中的竞争与利益冲突、"中国威胁论"加剧了东盟国家复杂的心态等问题与矛盾影响着中国与东盟的团结与合作。重视并采取适当的方式处理双边关系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有利于巩固并加强中国与东盟的友好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3.
进入 90年代 ,中国与东盟国家和东盟组织间已分别建立了外交当局双边定期磋商制度和高级官员磋商制度。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发展到全面友好合作的新时期经历了三个阶段 :(1)从 6 0年代到 70年代前半期 ,中国与东盟组织没有建立直接联系 ,与东盟国家基本处于冷战状态。 (2 ) 70年代中期到 80年代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有较大发展。 (3) 90年代 ,中国与东盟关系进入全面友好合作的最好时期  相似文献   

14.
“一带一路”是沿线国家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友好合作平台,智库合作在其间发挥着润滑剂和推进器的作用。印度是“一带一路”沿线不可忽视的大国和中国最重要的邻邦之一。中印智库已经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发展道路,加强合作、实现共赢是大势所趋。中印智库合作面临着重要历史机遇,双方友好往来历史悠久、人文交流迈向深入、智库高端人才集聚、权威意见需求迫切;与此同时,也需应对来自第三方力量和不确定因素冲击、制度化约束和独立性缺乏、国际影响力话语权较弱等带来的挑战。提出通过强化政治互信交流、着力培养智库国际影响力、共建共享学术平台及研究成果等发展对策,推动中印智库合作可持续发展,营造两国智库间的友好合作氛围。  相似文献   

15.
二战后,非洲华人居留国(地)和祖籍国以及非洲华人的观念和社会结构,都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化,这对非洲华人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非洲华人经济的变化发展又对居留国(地)的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加强了中非的经贸往来与友好合作关系。非洲华人经济持续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华人的适应能力,它保持了华人经济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清代新疆自乾隆朝统一之后的一个半世纪内,一直是重要的流放地。本文主要依据流放官员的诗文·从吟咏新疆各民族风情、赞同各民族友好交往、重视加强与协调民族关系这三方面论述清代新疆流人与民族关系。意在阐发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一部分,是多民族与多宗教并存的地区,是各民族共同开发建设的。特别是清统一之后,更是促进了民族友好交往,获得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7.
杨晓萍 《国际论坛》2012,(4):37-43,80
"稀缺—冲突"视角是解释跨境水资源与国家间关系的经典范式之一,但通过对有关国家间解决跨界水资源冲突形式的研究,可以发现国家采取军事行动来解决跨境水资源问题的概率往往很低。相反,跨境河流为相邻国家提供了广泛合作的可能性。本文认为,鉴于中印共同崛起的非冲突性和非排他性,中印在跨界水资源问题上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关键取决于双方是否能够拥有足够强大的政治意愿。从长远看,中印在水资源等功能性问题上的务实合作将有助于弥补中印间长期存在的战略信任不足问题。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和谐亚太战略的形成有国内外多种因素;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安全和环境保护诸方面,具有全面性、重点是加强地区合作、注重运用软实力等特点。它在新世纪新阶段指导中国与亚太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有助于促进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构建和谐世界,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对外关系具有借鉴意义;它是马克思主义国际战略中国化的新成果之一,在当今世界的国际战略领域占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的中日关系一直都处于停滞甚至倒退状态,但这并不是两国国内大部分人所愿意看到的。尽管中日两国政府都力图发展双边关系,但日本国内的政治右倾化是破坏中日关系的一股强劲力量。因此,要发展中日关系,首先应该遏制住日本国内破坏中日关系的观念和行为,然后按照新功能主义的理论开拓两国合作的技术领域;在一个领域的合作成功之后,转向其它领域的合作,最终建立一种有效的合作机制,从而使得两国关系进入良性运转的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