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生态社会主义对生态危机的现代阐释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社会主义是当代西方一个引人瞩目的马克思主义流派.面对全球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生态社会主义者揭示了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必然联系,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造成全球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生态危机就不可避免.拯救人类生存环境的根本途径就是创建全面发展的生态社会主义社会.生态社会主义者弘扬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对当代资本主义进行严厉的生态批判,为我们认识资本主义矛盾提供了新视野;同时生态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的内涵扩展到人与自然关系的层面,把消除生态危机视为社会主义的重要使命,不仅弥补了传统社会主义理论对生态问题的缺位,而且对我国实践科学发展观也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5,(2):170-171
本文根据二战后日本学校职业教育在校人数变动数据,阐述了日本学校职业教育的嬗变过程,分析了嬗变原因。建议中国中高职职业教育改革要厚基础、宽专业化,以人为本,既要面向产业经济发展,也要为个人发展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宋义霞 《唐都学刊》2008,24(3):43-46
儒学的"天人合一"以及由此而拓展和升华的生态伦理、价值取向,对于促进当代西安环境保护新的理念的建立与科学政策的制定意义深远.继承传统并开创环境保护的新途径,"以人为本"与"以自然为本"并重;建立环保伦理,要立法节约,惩治浪费,建立环保节约型政府,建立干部任用的环保指标机制;崇尚科学,因地制宜,保护各种资源,最好的环保是从人的心灵净化开始.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的现实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是体现时代精神的社会进步理念,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质就是以人为本。正是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前途和人的生存境遇的关注,生成了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使这一科学理论具有超越时空的普遍价值。中国共产党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科学精神,演绎着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精彩篇章。执政为民的理念,亲民的形象,爱民的情怀,诠释着以人为本的最高境界。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历史性飞跃,提示我们在社会和经济活动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生产力,重视人的主体地位,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为当代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永不衰竭的动力。  相似文献   

5.
唐启国 《创新》2009,3(2):94-95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是一个巨系统,由自然结构、空间结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文化结构等诸多因素构成。其中,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功能组织结构的基础结构。人类的一切活动均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的。尽管不同城市的功能结构不一样,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存在较大差异,但都要落实在特定的空间地域,城市空间地域是城市一切活动的载体。同时,特定地域空间结构的地理位置及其周边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对城市发展具有相当大的制约性。因此,城市空间结构一直是专家学者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新发展阶段,青海省高质量发展面临国家战略实践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双重要求,而生态文明的基础性约束给青海省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推动四地两体系建设既是基于青海现实基础的考察,也是国家战略在青海省实践的要求。以地域资本形成的视角来考察青海省四地两体系建设的理念、价值和现实进路,可以准确把握四地两体系建设连接地域资本的内在意蕴,进而从拓展社会资本、繁荣内生资本、夯实无形资本等方面重构青海省高质量发展四地两体系模式,以地域资本来涵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梁弘 《社科纵横》2008,23(5):62-63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做好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工作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实现人的全面、协调发展为目标,做好人力资源的长期规划,不断挖掘开发员工的聪明才智和潜力,促进企业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日本的地域开发 ,包括经济开发和社会开发两个方面。经济开发是社会开发的基础 ,社会开发又推动或制约经济的发展。从地域开发的历史来看 ,日本古代是以西部的近畿地区为中心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的。镰仓幕府时代 ( 1 1 92— 1 3 3 3年 ) ,中心由近畿扩展到关东地区。江户时代 ( 1 60 3— 1 867年 ) ,关东地区迅速发展 ,东北地区也得到开发。明治维新 ( 1 868年 )后 ,开始垦殖北海道。战后 ,作为后进地域开发的北海道 ,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世纪之交 ,北海道的地域开发又有新的进展。当前 ,在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关键时期 ,探讨日本北海道地…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 ,在当代社会 ,大众文化借助于现代传播媒介和商业化运作机制 ,不仅事实上已不容置疑地成为当代社会文化的主潮 ,而且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闲暇活动本身 ,改变了当代社会文化的走向。大众文化的孕育和成长 ,意味着当代文化进入了影像的、形象的或视觉的时代 ,意味着传统社会地域文化之间的鸿沟被填平 ,文化从特殊地域中凌越出来 ,而成为不同地域居民可以共同消费的文化 ,意味着生活与艺术的边界逐渐变得模糊 ,意味着公共话语与私人话语变得界限不清。  相似文献   

10.
"民本思想"与建设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秋华 《浙江学刊》2006,(2):222-224
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发展线索的探究,追索当代民本思想的深厚文化底蕴及其在当前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巨大作用,提出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发扬和实行新民本思想,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社科纵横》2015,(7):136-140
金代山东地区文化昌达,人才辈出,但因军事、政治、经济与文化走向因素影响,山东文士不断经历着空间的流动与变化,体现出该群体空间流动性大,崇圣、重理、轻死及重视教育、注重乡土观念和发展家族文学等地域特色。区域教育发达、文化多元的良好求学环境和深厚的文士阶层基础及文士们强烈的爱国爱家使命,是山东文士地域特色形成的重要推动力,而不同时期外地文士的交游与回归,又一步推动了该地域特色的形成。深入探讨该群体的地域特色及成因,必将对金代与山东历史文化的深入研究有所启迪与推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现代化历史上恢弘独特的理论与实践创新,城市功能的嬗变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城市功能嬗变的内生动力主要包括民众需求升级、市场经济发展、全方位对外开放和社会公平正义,这些内生动力在不断推动城市功能嬗变,使城市向着紧缩城市、宜居城市、低碳城市等功能发展,在城市功能嬗变过程中推进了中国式现代化。虽然叠加复合的内生动力在不断激发城市功能嬗变,但仍然存在内生动力不足的短板,亟须通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新发展理念等路径激发并持续生成城市功能嬗变的内生动力,通过城市功能的优化完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民众地理观念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很早就注意到各地域人群不同的外表特征和精神面貌,并对其进行了尽量完整而客观的总结。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民众记录各地域人格的载体从书籍、报纸发展到网络,记录的方式也出现了文字、漫画等各种方式。进入21世纪后,又出现了拟人化的地域人格表现形式,为现代社会中宣传地域文化、塑造城市形象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当代地域商人群体与古代商帮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帮是明代至近代中国社会由亲缘组织、地缘组织和业缘组织结合而成的封建经济组织,是他称他在意义上的客帮;当代所谓粤商闽商申商浙商等则是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当代地域商人群体,是一种本称本在意义上的非帮群体。当代地域商人群体内含古代都市经济、近代工业经济和当代草根经济3种经济元素,与商帮有许多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5.
高扬  袁祖社 《唐都学刊》2011,27(2):39-43
以人为本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文化中都有着丰富的源流,在当代,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以人为本又具有了新的理论起点与涵义。以人为本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历史发展主体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同时又是其在当代我国改革实践中的发展与创新。在当代中国,以人为本的实践价值指向便是实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在伦理意蕴的观照下,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指向。  相似文献   

16.
当代社区的两种空间:地域与社会网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福平  黎熙元 《社会》2008,28(5):41-57
在西方社区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 “社区失落论”、“社区继存论”和“社区解放论”三种不同观点。而这三种观点的核心实际上是讨论了社区的地域与社会网络的关系问题,更进一步说,是讨论地域性的亲密关系如何发生变迁的。本文试图从当代社区的实际形态出发,通过对三种观点的补充和发展,对于社区的两种空间——地域与社会网络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阐释,从而提出一个实现其二者如何在社区空间内实现系统性互动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7.
论"文化自觉"与当代中国人的社会发展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中国人寻求解决人与社会发展问题,不仅要追求社会发展的经济指标和物质文明的创造,更须自觉尊重中国人以家庭为重心的伦理文化传统,发挥"和合"的人文精神,关注人生命本性的完善.因而,真正实现中国社会发展观的创造性转化,根本还在于人,在于秉承儒家文化传统底蕴的中国人自己,在于中国人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8.
走进兰底镇,你会切身感受到这个面积128平方公里、人口3.8万人的风情小镇的热情与魅力.近年来,兰底镇积极探讨"作为传统农业为主、镇域经济一般的中等乡镇,如何实现科学发展"新课题,提出"围绕民生谋发展"的新思路,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社会和谐化建设,努力实现从"一般"向"一流"的跨越.这,不仅是自我加压的拼搏与冲刺,更是艰难的化蝶嬗变和浴火重生.  相似文献   

19.
社会管理创新的法律制度研究与科学发展观是紧密联系、内在统一的.社会管理创新的法律制度研究既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做好这项研究又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这是因为,关于社会管理创新的法律制度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密切相关,我们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完善和健全这些制度来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而这一目的的实现又与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是第一要务"和"以人为本"的核心内涵分不开.进行社会管理创新的法律制度研究就是要创造一种使"发展是第一要务"这一目标得以实现的最基本的社会条件.就是说,没有社会的和谐、稳定,就没有社会的发展.因此,在具体的社会管理创新的法律制度中,我们绝不能离开以人为本的精神和理念,即这些法律制度必须是以人为本得到具体落实的重要体现."发展是第一要务"的"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全面发展,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中心,人的全面发展是目的和归宿.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强调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内涵非常丰富,具体应包括十个方面:人的价值高于一切;人是目的,不是手段;人是发展的中心主体;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崇尚和彰显人性;坚持人的独立自主;尊重人的首创精神;权利优位于义务;权利优位于权力;尊重和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20.
董辉 《唐都学刊》2014,(5):95-99
立足社会转型期多元价值观对主流价值观的冲击和挑战引起的现宴,着眼于社会共同价值信念的重塑路径及其主体性认同确立的条件与内在机制,借鉴国外建构并推进主流价值欢.的有效方略,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念的基础上,辩证批判、吸收反映并代表着人类文明演进趋势的东、西方价值观念的合理因素,面向中国社会的历史、现实和未来,探寻中国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社会需要的、得到全社会赞同、支持和拥护的代表中华民族物质文化利益最大化、最优化的主流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本质上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模式一致,具有以人为本的时代特征和传统文化相生和谐的民族特色,有助于推动当代人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跨越,并从中获得塑造健康人格内在力量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