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柏竹 《老年世界》2013,(12):25-25
幸福人人想要,长寿个个向往。如今遇上了中华民族盛世繁华的好时代,人们生活质量越来越高,长寿老人越来越多,幸福氛围越来越浓。幸福长寿的秘诀都不是绝对的,而每个长寿老人都有自己的长寿方法,国家长寿研究机构对500多名85岁以上的长寿老人跟踪15年的研究,得出一条共同的结论,那就是多情促长寿,多情晚年人不老,幸福安详显年轻。  相似文献   

2.
"儿孙绕膝"、"四世同堂"曾经是老年人认定的晚年生活幸福的一种标准,但随着儿女独立组建家庭的比例增加以及人才外流的兴起,"空巢"老人一下子多了起来,"空巢"似乎已成为孤苦、寂寞的代名词。然而近年来,有一些老年人开始主动选择独享"空巢",乐于享受自己的"二人世界"。更有随着独生子女外出上学或工作,"空巢"呈现低龄化趋势,这些中年人不甘于忍受寂寞,正在努力营造自己的多彩人生。有专家预测,未来10年,"空巢"家庭将成为老人甚至中年家庭的主要形式,所占比例可能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3.
李黄珍  樊明茹  杨清清 《职业》2011,(19):12-14
护理老人的工作,数月如一的重复生活,要的不只是耐心,更是爱心、用心和真心。当你走近这些特别的家政服务员,你会发现,原来这些家政阿姨个个都是"全能冠军",老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让老人安心,是她们最大的幸福。  相似文献   

4.
生活新信息     
71岁老翁迎娶96岁婆婆"这是我的第一个老婆"(外7篇)据华龙网报道:今年96岁的孤寡老妪钟陈氏,是永川区陈食镇敬老院年纪最大的老人。2011年1月5日,她终于在迟暮之年找到了自己的幸福,敬老院里71岁的潘自才老人带着她办理了结婚手续。记者来到该敬老院,听二老讲述了他们的故事。敬老院里有间10平方米婚房陈食镇敬老院成立29年了,陈旧的底楼有一间屋子特别醒目:门上贴着一个大喜字,门窗比别的房间都要干净。这就是潘自才老人和钟陈氏老人的新房。新房10平方米左右,显得干净整洁。床上有红色床单、红色被子和印着喜  相似文献   

5.
心利 《老年世界》2009,(21):21-21
“儿孙绕膝”、“四世同堂”曾经是老年人认定生活是否幸福的一种标准。随着儿女自立和人口的流动,“空巢老人”一下子多了起来,多少老人曾为此嘘叹落泪。然而随着近两年社会养老机制的完善,一些老人开始主动选择独享“空巢”,乐于享受自己的“二人世界”。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失能老人(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群体的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失能老人数量已经超过3700万人,预计到2015年将接近4000万人.如何让失能老人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已成为各界关心的话题.  相似文献   

7.
每年一进入冬季,刘老师都会如临大敌,因为每到这个季节,他"老寒腿"的毛病稍不小心就会犯。前段时间,天气突然变冷,家人怕他受凉,给刘老师全副"武装",手套、皮衣、皮帽、护膝全部用上了。可是一周后,刘老师觉得膝关节发胀、酸困疼痛,最后连走路都困难,只好来到医院。医生检查后告诉他,这完全是因为"保暖过度"引起的,还提醒刘老师,要想平安度过冬季,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如果幸福有秘方,那应该是什么?一位84岁的老人用24年的退休生活,算出了幸福生活的加减秘方:减去生活的欲望,增加爱的给予,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相似文献   

9.
<正>幸福侠互助养老项目启动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让年轻的老人帮助年老的老人,让有力量的老人帮助没有力量的老人,让健康的老人帮助不健康的老人,帮助老人走向社会,走进人生辉煌的第二个春天。幸福侠互助养老项目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第一个养老项目正在落地当中,同时一个可以复制的样本工程也正在启动,幸福侠互助养老用真心感召日月。  相似文献   

10.
很多人打官司是为了争遗产,可郑州一位九旬老太打官司,却是为了"强制"养女继承房产。原来,养女很孝顺,老人想让养女继承房产,不想遭到养女的婉拒,老人担心将来自己的亲生儿女和养女争房产,遂将养女告上法庭,请求法院判令养女继承全部房产。这真是一场幸福  相似文献   

11.
“组织”始终把老人的生活放在首位,解决老人实际困难,提升老人幸福指数 谁说农村老人没单位、没组织,江西省萍乡上栗县新益村的老人可没有这个感觉。他们很骄傲,自己的困难有人帮,因为村里的老年协会成为他们的“组织部”。“组织”提升老人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12.
近日,山东省蓬莱市老龄办与蓬莱市委老干部局、市妇联等单位共同开展了蓬莱市首届“幸福老人”评选活动,最终评选出了100名“幸福老人。  相似文献   

13.
倾听     
《现代妇女》2008,(12):5-5
“常回家看看”,是子女孝敬老人最贴心的方式。 ——今年重阳节,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上海公布的“老年人生活幸福指数”显示,子女不常回家看望父母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满意度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日本:提倡"一碗汤距离" 在精神赡养老人方面,日本有套独特的办法.许多日本老人选择与子女住在一起,因为日本有一种社会习俗,即,只有父母与已婚孩子共同生活才被认为是正常的、能给人以安宁的生活形态.即使老人与子女分开居住,为保证子女"常回家看看",日本提倡"一碗汤距离"原则,即父母和孩子两家之间的最佳距离是"煲好一碗汤送过去刚好不凉".新加坡:与父母同住有津贴 新加坡国会早在1995年就通过了《赡养父母法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为"赡养父母"立法的国家.为了弘扬孝道,新加坡政府出台了不少明显带倾向性的政策.  相似文献   

15.
归根到底,精神赡养是件自我救赎的事。如果不把晚年幸福压迫在子女身上,如何做到有质量的长寿呢?让自己的生活有目标,延长自己的职业生涯,心态乐观进取,能够让老人的生活更有质量。  相似文献   

16.
从前的人,一把伞可以用很多年,现在的人一年用很多把伞故乡的体育场附近有一个老人聚居的"茶亭",每天都有老人在那里喝茶。我回乡居住的时候,总是去那儿闲坐。有一天,一位阿伯听别人感叹"西瓜好吃,可惜籽儿多",他说:"现在的世事、现代的人情比西瓜的籽儿还要复杂。"别的老人就问:"你是怎样看待的?""这很简单,"老人充满自信地  相似文献   

17.
“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近门”。高楼大厦似乎是把人聚集到了一起,但事实上,它却使人们更加孤独。去年退休在家的刘老师最近就挺烦,儿子在郊区为老两口买了套大房子,可刘老师一点儿也不领情,还常抱怨:“我觉得这地方一点儿也不好:楼层太高,上下楼不方便,平时找邻居说话更是费劲。”渐渐地,老两口开始想念原来的生活和老邻居。  相似文献   

18.
空巢老人是指那些没有生养子女,或者有生养子女但因结婚后分开生活、外出打工等没有人陪同在身边照料,只剩下独居的岁数较大的长辈。他们是随现代社会兴起的、并且增长十分迅速的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我们在江西省吉安市万安县潞田镇潞田村展开对"当前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调研与分析",期望能够通过此次实践调研,深入到当地的生活,真正了解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并争取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帮助农村空巢老人解决当前的困难,让他们可以快乐幸福地度过晚年生活。  相似文献   

19.
各地报刊     
《老人天地》2008,(11):55-55
合肥:老教师娶30岁新娘同侍患病前妻72岁的王宽樵是合肥市一名退休教师,老伴高巧红71岁,50多年来两人日子平淡清苦,却充实幸福。1991年高巧红患帕金森氏综合症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养子遗弃了两位老人。有  相似文献   

20.
正对门邻居是一对退休的教授夫妇。刘老师的衣着时髦,发型常换,喜欢逛街跳舞,是个时尚先锋;陈老师则喜欢找年轻人聊天,他们家里总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常,老两口看上去比我们这些上班族还"忙碌"。和两位老师相比,我父母的晚年生活要老套许多。前些年,他们一直在帮哥嫂带小孩,过着家和幼儿园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后来,侄女上了初中,不再需要他们接送,两位老人的空闲时间突然多了起来,反倒不知该干些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