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关乎社会民生之本的重要问题。大学生基层意识是指大学生毕业后积极到基层工作服务、锻炼成长,是大学生自身成长、社会人才培养的需要。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教学课程设计、大学生社会实践环节、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来培养大学生基层意识,对于大学生实现职业生涯科学规划、转变择业观念、拓宽就业渠道、提升就业意愿、增强就业能力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校在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上,一是要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三是要深化高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高毕业生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3.
明确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职责,探讨如何加强高校就业工作的制度、体系和条件建设,在就业工作运行机制上提出加强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信息网络、就业服务网络的"一课两网"建设.形成人才培养与强化服务的结合,增强大学生职业素质,提供良好的就业服务,提高就业工作的质量与成效.  相似文献   

4.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数量和质量,是影响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之一。高校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前沿,对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以此从高校的角度,简要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从就业机会、就业能力和就业观念三方面入手,探讨了积极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和措施,以期对大学生就业工作实践有一定的贡献和帮助。  相似文献   

5.
新疆高校是新疆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也是引导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的重要部门,因此,新疆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质量的高低关乎大学生是否能充分就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政府划拨专项资金,以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构建全方位的新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新模式;改革新疆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提升基础教育质量,调整专业设置,加强师资队伍素质建设;加强自治区人事部门与教育部门的沟通协调,促进新疆高校毕业生就业;强化新疆高校少数民族毕业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其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从自主择业看高校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 ,毕业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 ,就业制度的改革使大学生就业观念发生了变化。就业制度的改革和人才市场的需求 ,要求高校树立素质教育观念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营造素质教育氛围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7.
浅谈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创业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教育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以及就业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大学生就业这个主题,贯穿学校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本文就如何做好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服务进行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何茂羽 《学术论坛》2012,35(5):211-215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民生问题。在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就业岗位不足和结构性就业难问题并存。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就业同样存在就业难问题。高职大学生就业定位问题是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关键问题,而解决好高职大学生就业定位问题,对提高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着城市人才需求趋于饱和、专业结构与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调整不相适应、基层就业项目需求数量有限等诸多问题,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与此相对应的是城镇化进程中,新农村建设需要人力资本的投入,对"产、工、销"人才、乡镇企业创新人才等潜在需求数量大。因此,需要通过积极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开拓大学生农村就业渠道,高校人才培养的农村导向,形成有利于大学生农村就业的舆论导向,从而更好地推动大学生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全国大学毕业生数量在逐年递增,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较大,如何解决因毕业生数量增加而带来的就业问题,笔者试图从为大学生开展就业指导课程入手,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择业观念,面对学生对就业指导日益增长的迫切需求,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研究,尽快实现该课程的科学性、有效性和规范性。  相似文献   

11.
大学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不仅影响经济健康发展,更关乎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稳定。大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问题,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扩大就业、稳定就业和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我市尚有未实现稳定就业的大学毕业生2.2万余人,就业压力仍然很大。要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就要进一步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随着独立学院毕业生人数的迅速增长,随之而来的就业问题愈加受到社会的关注.总体来看,独立学院毕业生具有就业率高、就业行业分布广泛和就业满意度一般等特点.同时,由于受到社会经济环境、社会认可度、人才培养模式和就业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就业形势严峻,必须引起政府、学校以及毕业生等各方的关注和重视.进而提出应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在人才培养上突出创新、在就业服务上不断完善以及在就业观念上加强引导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高校扩招所引发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长期的结构性问题,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缓解和解决的。对于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应该转变教育观念开展创业教育;政府和高校应该积极扶持,拓宽就业渠道,广开就业门路;社会和学生应该转变就业观念,以创业促就业,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创业教育新探索——以温州大学创业教育实践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谢志远 《社会科学战线》2007,145(1):329-330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益突出。这就要求高等院校一方面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大学毕业生对社会的适应性;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使高校毕业生不但能更好地就业,还要能创业,能创造更多的岗位以使更多的人能够就业。温州大学创业教育实践的探讨,不但为解决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极富现实意义,而且能为全国的创业教育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一、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新机制1.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新途径一是基础层面,主要是正确理解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涵。目前各高校的创业教育主要途径局限于操作层…  相似文献   

15.
由于近年来我国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年年攀升,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难题。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就业创业指导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开拓就业资源、全过程就业指导、引导毕业生多渠道就业、深化校企合作、就业工作信息化、精准帮扶等途径,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引领作用、党支部的凝心聚力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意识,提高他们的就业创业能力,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核心因素是大学生个体的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不匹配,高校做为人才供给方,肩负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高校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观念相对滞后等问题,高校应找准自身定位,建立清晰的培养目标,运用课程地图技术强化人才培养与就业能力培养的关联,加强就业能力专门课程的建设,充分发挥教学主渠道的作用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校连续多年的扩招,造成了高校毕业生高储备、高增长,又逢金融危机的爆发致使企业用工受到较大影响,大学生面临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有高校教育体制和就业体制因素,还有社会和大学生自身等因素。我们要深入研究解决这一难题的措施对策,要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进教育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平衡;要充分发挥指导和服务作用,积极创建大学生就业平台;要全面加强就业能力培养,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18.
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其内在制约因素包括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心理定位、价值取向、竞争力等。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了解掌握学生就业自身障碍产生的原因和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指导策略,有利于学生调整就业心态,以务实的态度积极就业。  相似文献   

19.
姜明  薛萌 《阴山学刊》2011,(5):121-124
大学生能否充分就业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我国大学生就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在支持大学生多渠道就业的同时,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主动融入社会的积极选择,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之一。积极探索大学生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20.
促进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对策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促进我国大学就业可以从政府、市场、高校和社会四个层面寻求对策。政府主要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岗位、调整大学生供给、建立相应的激励、引导和保障机制为大学生就业创造制度和政策环境;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供求机制、定价机制和竞争机制及保障市场运行的法律体系是形成大学生就业市场机制的重要内容;高校要通过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与就业指导和提高就业服务意识与服务水平,为促进大学生就业提供基本保证;用人单位和家长共同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就业则是大学生就业参与主体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