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移动网络环境下消费者对增值服务的感知风险的前因进行了实证研究,采用问卷法对移动增值服务的主要用户群进行了抽样调查,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了消费者感知信息不对称,感知移动商务技术不确定性、移动增值服务的无形性等三个前因变量分别对消费者感知风险各维度的作用。结果表明消费者感知信息不对称对消费者感知隐私风险、财务风险、功能风险、心理风险和时间风险均有显著的正相关作用;消费者感知技术不确定性仅对感知功能风险、感知财务风险和感知时间风险有显著的正相关作用;而增值服务的无形性则对除感知财务风险之外的其他风险维度均有显著的正相关作用。研究表明增值服务的信息不透明是消费者感知风险的主要来源,另外消费者对移动技术缺乏了解和技术本身的不确定性也会增加消费者感知风险。研究结论为相关企业采取措施降低消费者感知风险,促进移动增值服务的接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广告传播产品稀缺诉求从而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已经非常普遍,甚至已经发展成为许多厂家或商家提高价格、促进销售的重要营销策略。但目前相关研究却比较少,已有研究主要从感知稀缺性和心理抗拒感解构消费者对产品稀缺诉求的反应机制,缺乏从感知竞争性和感知欺骗性视角整合性地探索消费者应对稀缺诉求的心理反应研究,无疑限制了对消费者稀缺效应本质性和全面性的有效洞察。 产品稀缺诉求会对消费者的消费动机和消费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当呈现产品稀缺诉求时,一方面会唤起消费者的感知竞争性,从而促使消费者产生促进性的购买意愿;另一方面也会唤起消费者的感知欺骗性,从而促使消费者产生防御性的购买意愿。采用以手机为实验商品的情景模拟研究方法,运用方差分析和Bootstrap方法检验感知竞争性和感知欺骗性的中介机制以及消费者独特性需求对产品稀缺诉求影响消费者感知竞争性和感知欺骗性的调节机制,得出重要研究结论。 4个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产品稀缺诉求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而且限量稀缺诉求比限时稀缺诉求更能促使消费者产生购买意愿;消费者感知竞争性和感知欺骗性分别独立部分中介产品稀缺诉求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并且均受到消费者独特性需求的调节;消费者感知竞争性和感知欺骗性共同完全中介产品稀缺诉求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而且该共同完全中介过程受到消费者独特性需求的调节。检验结果也发现限量稀缺诉求和限时稀缺诉求在诱发消费者感知欺骗性上并无显著差异。 研究结果不仅对深化和完善产品稀缺理论、感知竞争性理论和感知欺骗性理论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指导企业正确操作稀缺营销、增强营销效果和帮助消费者正确辨识稀缺诉求动机、理性消费稀缺诉求产品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了移动电子商务下交易成本的主要构成后,论文提出了搜寻成本、评价成本、支付成本、风险成本对消费者感知价值影响的假设,构建了移动电子商务下交易成本对消费者感知价值影响的假设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利用样本数据对假设模型进行了拟合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风险成本、支付成本、评价成本是移动电子商务下消费者网上购买商品的主要成本,均与消费者感知价值显著负相关,其中,风险成本与消费者感知价值相关程度最高,而搜寻成本对消费者感知价值的影响并不显著。此外,购物者的风险态度与其风险成本、评价成本显著正相关,通过对评价成本、风险成本的作用间接影响消费者感知价值。最后,依据研究结果,论文提出了促进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感知风险在消费者行为研究中是一个重要的变量,它对消费者信息处理及购物决策产生重要影响.随着网络购物的兴起,消费者的信息搜寻和购买决策过程都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本文对消费者网络购物感知风险进行了界定,提出感知风险可以由五个具体的网络购物感知风险维度构成,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15个项目作为测量指标.论文还对消费者网络购物感知风险不同结构的模型进行了探索比较,根据拟合程度和简约特点界定了消费者网络购物感知风险的概念和测量模型.  相似文献   

5.
王永贵  姚山季  瞿燕舞 《管理学报》2011,8(7):1004-1009
以认知评价理论为基础,采用实验研究方法探讨了消费者参与创新体验情境下影响胜任感与自治感的关键因素以及可能存在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消费者参与创新体验的活动过程中,当提供图像说明时,消费者的胜任感水平更高,自治感水平却更低;消费者对目标任务的感知复杂性会对自治感产生积极影响,但对消费者胜任感的影响不显著。消费者个性对操作说明与感知胜任感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地震对房地产市场消费行为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消费者行为的视角.研究了地震感知风险对房地产市场消费者行为产生的影响及其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地震感知风险对房地产市场消费者的感知质量和感知价值具有负向影响;地震感知风险越高,消费者越可能感觉为现有商品房付出了过高的价格:地震感知风险通过感知价格间接引起后悔感.这种后悔感对感知价值具有负向影响:地震感知风险通过感知价值间接负向影响房地产消费者的再购与推荐意向。文章最后讨论了研究结果.并为灾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促销类型对消费者感知及行为意向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韩睿  田志龙 《管理科学》2005,18(2):85-91
了解不同促销类型对消费者价值感知与购买行为的影响能更有效地开展促销活动,以我国市场上最常用的三种促销类型(买赠、返券、打折)为对象,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它们对我国消费者的交易价值感知和消费行为意向影响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探讨对营销者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网络水军言论如何左右你的购买意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考察网络水军言论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机理,在借鉴网络口碑及在线评论相关研究基础上,本文将网络水军的言论属性分为言论数量、言论质量、文本相似度以及时间集中程度四个维度,并结合消费者对网络水军言论的感知有用性、感知专业性以及感知风险建立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模型.实证结果表明,网络水军言论的确会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产生显著影响,并且正面的网络水军言论与负面的网络水军言论影响机理不同,即在不同情感倾向的言论环境中,消费者对网络水军言论的各个属性感知程度不同,进而影响了其购买意愿.  相似文献   

9.
研究发现,人们的集体内疚情绪和愤怒情绪都与感知伤害程度正相关。同时,集体内疚情绪更容易引发反省自我的行为意图,而愤怒情绪更容易带来惩罚他人的行为意图。另外,当群体认同较高时,更容易诱发人们的集体内疚情绪,而当群体认同较低时,更容易诱发愤怒情绪。由此,在社会层面将2种情绪结合起来,对比了情绪的诱因差异和效应差异。  相似文献   

10.
网络环境下消费者感知价值的理论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大海  杨毅 《管理学报》2008,5(6):856-861
在回顾和总结已有的消费者感知价值研究的基础上,汲取心理学的态度模型、信息系统领域的TAM模型和消费者行为学中的手段-目的链思想,将网络环境下消费者感知价值划分为3类:结果性感知价值、程序性感知价值和情感性感知价值,并给出了相应的定义,为进一步研究感知价值在网络环境下消费者行为中的地位和作用提供了概念基础。  相似文献   

11.
对“一边倒”的品牌联合匹配性正向影响品牌联合效应研究结论提出异议,认为当今时代背景下,联合品牌匹配性呈现中度不一致性时也会呈现良好的品牌联合效应。以实证方法研究中度不一致性对品牌跨界联合效应的影响路径,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消费者感知创新性在中度不一致性与品牌跨界联合效应之间起中介作用,消费者卷入度在中度不一致性与消费者感知创新性之间起调节作用,并据此对国内企业在品牌管理方面提出建议:一是在进行品牌联合的过程中,对于联合品牌的选择要把握适当的不一致性;二是重视消费者感知创新性的中介作用及消费者卷入度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将发言人特质与消费者品牌关系投资意愿相联系,目的在于分析前者对品牌声誉和品牌关系投资意愿的作用机理。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假设进行验证,以消费者感知为视角,检验了温暖感知、能力感知和权威感知特质对品牌声誉及品牌关系投资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温暖感知和能力感知正向影响品牌声誉及品牌关系投资意愿,权威感知正向影响品牌关系投资意愿,品牌声誉正向影响品牌关系投资意愿;研究还发现,品牌声誉在三个感知特质对品牌关系投资意愿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温暖感知与权威感知对品牌声誉及品牌关系投资意愿的交互作用显著,能力感知与权威感知对品牌声誉及品牌关系投资意愿的交互作用显著。研究结论对丰富发言人效应内涵及其对品牌关系的影响机制较有意义,且为企业的品牌社会化营销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在线冲动购买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并开始引起研究者们的关注.论文基于S-O-R模型,研究网络团购情景下两个重要因素:价格折扣与购买人数如何通过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情绪及感知风险,从而影响冲动购买意愿,并提出了冲动购买的形成机制模型.本研究通过一个眼动实验收集眼动数据和问卷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了检验.问卷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1)价格折扣与购买人数都对消费者唤起感具有显著积极影响,但只有价格折扣对于消费者感知风险具有消极影响;(2)唤起感与感知风险都通过对愉悦感的积极/消极作用对消费者冲动购买意愿产生影响;(3)购买人数正向调节价格折扣对唤起感的正向作用.眼动数据的分析结果进一步支持了这些结论,并提供了可能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以往研究品牌标识更多关注有形元素,却忽视了对缺失元素(如主动留白)的研究,而缺失元素对于品牌标识设计也同样具有重要价值。本文着眼于主动留白,通过五个实验研究品牌标识主动留白对于消费者感知和态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品牌标识主动留白存在会让消费者感知到品牌更有活力,品牌标识主动留白缺失会让消费者感知到品牌更加稳定;消费者对标识独特性感知在主动留白影响品牌感知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此外,这种品牌感知会影响消费者品牌态度,但这一过程会受到品牌诉求的调节作用。具体来讲,当品牌诉求为自由时,品牌标识主动留白存在所激发的品牌活力感知,将更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品牌态度;当品牌诉求为安全时,品牌标识主动留白缺失所激发的品牌稳定感知,将更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品牌态度。本研究拓展了品牌标识的研究领域,旨在为企业的品牌设计、管理以及品牌战略的制定等提供一定的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王国才  王希凤  许景 《管理学报》2010,7(5):692-695
在考虑营销努力的作用下,引入消费者对网上营销渠道的风险感知,研究风险感知对均衡结果的影响以及复合渠道协调问题.研究表明:制造商的利润和系统利润随着消费者网上购物风险感知程度的增强而减小;制造商对复合渠道进行协调时,整个渠道的绩效将得到提高,是对未协调复合渠道的帕累托改进.  相似文献   

16.
企业社会责任能够通过积累感知道德资本从而正向影响企业财务绩效。为了维护企业的利益,企业如何履行社会责任才能积累更高的消费者感知道德资本成为实践界和理论界关注的重要话题。然而,目前几乎没有研究探讨企业社会责任与消费者感知道德资本之间的关系。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本文将企业社会责任划分为公共性企业社会责任和技术性企业社会责任。通过预研究,本文证实公共性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感知道德资本的影响效应是真实存在的。进一步,实验1和实验2验证了高公共性企业社会责任会带来高的消费者感知道德资本;而且这一影响过程受到利他性归因中介。实验3表明企业宣传信息框架调节了公共性CSR对消费者感知道德资本的影响过程。  相似文献   

17.
感知隐私和感知安全对电子商务信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明侠 《管理学报》2005,2(1):61-65,75
安全和隐私问题成为阻碍网上交易发展的重要因素,并对电子商务信用产生消极影响.通过将法律规范(隐私)、技术方法(安全)和消费者行为(信用)三者相联系从消费者或交易者主观感知这一视角探讨了电子商务信用的有关问题,认为感知隐私与感知安全和电子商务信用是正相关的;最后,提出了未来研究应加强感知隐私、感知安全和电子商务信用的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8.
消费者网上购物感知风险构面研究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网络购物风险是影响消费者网上购买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揭示网上购物风险构面对互联网企业制定消除消费者感知风险的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对感知风险构面已有研究进行回顾与总结,然后利用焦点小组与深度访谈技术对消费者网上购物感知风险进行了定性探查,从而形成网络环境下消费者感知风险构成的初始要素,最后通过网络调研搜集数据,并使用因子分析等统计技术得出了消费者网上购物感知风险的4个构面网络零售商核心服务风险、网络购物伴随风险、个人隐私风险和假货风险.  相似文献   

19.
品牌故事是企业与消费者沟通的重要营销方式之一,示弱型和示强型的品牌故事哪种更能唤起消费者好感和取得消费者信任呢?消费者对不同类型品牌故事的感知和态度存在怎样的差异呢?本研究通过三个实验探讨了示弱和示强类型的品牌故事对消费者品牌态度影响的双重路径机制和作用边界。研究发现,激励感知和能力感知在品牌故事类型和消费者品牌态度中发挥了中介作用。与示强型品牌故事相比,示弱型品牌故事会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激励感知;而与示弱型品牌故事相比,示强型品牌故事会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能力感知。此外,本研究还进一步探索了消费者的内隐人格和品牌历史的调节作用。本研究结论丰富了品牌故事的理论发现,为企业品牌故事的设计和营销策略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20.
在线消费者感知不确定性及其影响因素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消费者行为角度探索在线消费者感知不确定性的原理以及不同影响因素对减少感知不确定性的作用.在研究中,我们将消费者感知不确定性分为商品感知不确定性和卖家行为感知不确定性,研究的影响因素包括商品属性体验、在线沟通、买家评价以及C2C网站保障.通过对淘宝网的买家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各影响因素能显著减少商品感知不确定性,并由此间接地减少卖家行为感知不确定性.其中,在线沟通还有助于直接消除买家对卖家行为的感知不确定性.此外,研究结果也显示,卖家行为感知不确定性显著地影响买家购买意愿,而商品感知不确定性则通过卖家行为不确定性间接影响买家购买意愿.根据实证结果,本研究主张当前C2C急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建立更加完善的保障机制和制定更公平的交易规则,以有效消除卖家行为不确定性,减少交易过程的信息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