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业保险制度在社会保障较为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现状表明,失业保险制度升级为就业保险制度,能有效克服失业保险制度保障失业有余、促进就业不足,失业保险制度难以与就业促进等无缝对接问题。就业保险制度尝试用保险的方式解决就业问题,具有保险覆盖的范围更广,失业给付的附加条件增多,政府出资的范围明确,追求财务独立,整合政府就业促进部门及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的职能等特点。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有不足,需要以就业保险的制度优势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可以通过逐步扩大覆盖面,完善保险费率与保险待遇制度,加强就业促进和就业预防功能,提高失业保险的管理成效等方面入手,构建我国的就业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2.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自建立以来,为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各方面改革的深入,现有失业保险制度的缺陷逐步暴露,呈现“重生活保障,轻就业促进”的局面,导致其主要功能未充分发挥,失业问题较为严重:实际失业率较高、失业人口和就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从1986年开始经过三次改革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而发展,在缓解就业压力和保障失业者基本生活上逐渐显现出了重要作用.但是,长期以来,失业保险制度强调保障失业者基本生活,不注重促进就业功能发挥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显得越来越突出.失业保险制度究竟应该如何改善,从哪些方面改善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因此,我们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就解决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文章提出了由8个指标构成的衡量失业保险制度促进就业功能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该体系对1999—2009年我国失业保险制度促进就业功能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析,进而提出完善失业保险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失业保险的内在缺陷与就业保障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2):21-25
失业本质上是伴随经济运行与调整的必然现象,意味着劳动力需要顺利地完成就业与失业状态之间的自由转换,从而实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现有失业保险机制存在固有的缺陷 ,属于一种被动的政策,而非积极的政府行为。就业保障是失业治理在根本思路上的转变, 公平与效率应当是基本立足点。在当前形势下,推行积极的就业保障应当成为中国劳动就业政策的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6.
冯森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17(2):36-38
人才匮乏是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瓶颈.高等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培养各类人才的专门平台.激励大学生到西部地区就业无疑是优化我国人力资源配置,推动西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王金营;王冬梅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1):141-150
构建一个异质性代理人模型以分析数字技术对就业升级的影响,使用2011年到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并运用工具变量法进行实证检验。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数字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就业升级。经过替换指标、更换工具变量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的结果表明这一结论是稳健的。第二,数字技术对就业升级的影响存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的异质性。具体而言,在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较高的地区数字技术对就业升级的影响是显著的。第三,发现了数字技术影响就业升级存在空间溢出的证据。数字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本地的就业升级,但是对相邻地区的就业升级有抑制作用。研究结论为理解数字技术对中国就业升级的影响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为更好地制定积极就业政策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
城市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不仅为女性就业和再就业带来压力,也为女性就业和创业提供了发展机遇。国家就业政策需要从消极的劳动力扶助转化为积极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国家就业管理的工作模式需要从配置就业岗位的“就业与再就业”模式,转变为创造就业岗位的“就业与创业”的工作模式,并实现就业发展、女性发展和城市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9.
利用1990—2009的省(市)级面板数据估算了我国的就业弹性。对比了弧弹性与点弹性的估算结果,分别估算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并分析了各产业就业弹性的地区(东部、中部、西部)差异。得到的主要结论是:技术进步在总体上表现出节约劳动倾向;产业结构对总体就业弹性的作用明显;东西部地区的产业就业弹性差异显著。从整体上来看,第二产业还具有较大的就业潜力,但从长远来看,第三产业将是拉动就业最重要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4):59-59
我校将学习实践活动与服务灾区科学发展、促进大学生就业相结合,针对灾区重建对高校毕业生的实际需求,结合学校专业优势和地缘优势,通过大力宣传动员、主动联系灾区用人单位、提供优质配套服务等多项措施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地震灾区建功立业。目前,已有77名毕业生报名到汶川、绵竹、青川、北川等地震重灾区就业,其中54名毕业生已经通过了灾区相关单位的初审。 相似文献
11.
马滟宁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108-115
以提供就业岗位为主要手段的残疾人保护性就业模式,对促进我国残疾人就业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但从近些年我国残疾人就业的实际情况来看,集中就业和按比例就业两种形式对残疾人就业的安置能力已濒临极限,残疾人保护性就业陷入了严峻的发展困境。残障社会模式认为,针对残疾人的歧视、偏见以及环境和制度等方面的社会性障碍,是阻碍残疾人就业的根本原因。有效消除阻碍残疾人就业的社会性障碍,既可以进一步发掘保护性就业模式的政策潜力,又可以最大程度地促进残疾人市场化分散就业规模的扩大,使残疾人就业彻底走出保护性就业模式的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12.
二、三产业对就业增长影响测度模型构建及实证分析——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与东部部分发达地区比较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振伟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1):126-129
首先分析边疆民族地区与就业增长现状,并通过构建第二产业就业的产值弹性测度模型证实了第二产业并没有拉动就业增长;再通过构建第三产业就业的产值弹性的测度模型和弹性变化趋势的动态模型,证实第三产业是促进边疆民族地区就业增长的主要动力;进一步分析第三产业就业增长与第二产业产值增长的关系,发现第二产业的发展是第三产业就业增长的基础,脱离了第二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就业量的增长也就成了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最后,根据边疆民族地区的区位特点,提出了促进就业增长的总体思路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