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反思——拒斥“名辩逻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梁启超于 2 0世纪初在诸子学领域开创“以欧西新理比附中国旧学”的研究风尚以来 ,西方逻辑便成了我国“名辩”研究的最重要工具 ,“名辩”也因此而变成了“中国古代逻辑”的代名词。时至今日 ,“名辩即是逻辑” ,在许多中国逻辑史研究者看来 ,似乎已是一种不言而喻的常识。然而 ,如果对一百年来的中国逻辑史研究作一实事求是的反思 ,我们就不难看出 ,所谓的“名辩逻辑” ,不过是2 0世纪中国逻辑史界人为制造的一桩学术冤案 ,它在我国古代是根本不存在的。一我国古代有对名、辩的研究之实 ,而无“名学”、“辩学”之称 ,更无“名辩逻辑”…  相似文献   

2.
本文立足百余年来中国逻辑史比较研究的现状,对比较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反思,从比较的对象、比较的内容、比较的文化视野、比较研究中的训诂问题、比较研究的方法问题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基本的看法.主张以非形式逻辑作为方法研究中国古代的逻辑理论和思想,倡导加强逻辑与文化之间的互动研究,认为应该把中国古代的逻辑理论与思想同亚里士多的逻辑思想中的非形式逻辑部分进行比较研究;在比较研究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古书的正确训释,以免随心所欲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3.
始于 2 0世纪 80年代末而延续至今的中国逻辑史研究对象和方法之争 ,是我国逻辑学术发展的必然结果。这场争论的核心和主题 ,是中国古代有无“名辩学”以及“名辩逻辑”是否存在的问题 ,而强化对原本意义上的有关名、辩的理论研究 ,则是解决这场纷争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中国逻辑史应当是以名辩为代表的我国本土逻辑思想发生发展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即是中国固有名辩思想发生发展的历史。西方逻辑和印度因明在我国的输入及其研究情况,分别属于西方逻辑史和因明史的考察范围,它们既不是中国逻辑史的研究对象,更不能将其作为区分中国逻辑史不同发展阶段的依据和标志。从中国名辩思想本身的发展历程来看,它经历了先秦的创立时期、魏晋南北朝的持续发展时期、始于隋唐而终于明末的衰落时期、明末清初至20世纪80年代末的复兴时期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深入研究时期等主要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名辩与逻辑、因明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世纪将名辩与逻辑、因明作比较研究且贡献较大的学者 ,有孙诒让、梁启超、章太炎、谭戒甫、虞愚、章士钊、沈有鼎、张盛彬八位学者。其研究经历了一个由着眼于“同”到着眼于“异”的过程 ,且紧密围绕三个传统的推理进行比较。通过这种研究 ,为中国学术界形成了一个新的逻辑史学科和研究方向 ,促进了逻辑学在中国的传播、普及和发展。其研究的主要教训是 ,某些学者在运用逻辑学对名辩思想作解释时出现了牵强附会现象 ,不同程度地模糊或抹煞了名辩学的原貌和特色 ,造成对名辩学的逻辑成果评价不当等  相似文献   

6.
杨蕾 《中州学刊》2003,(3):131-133
20世纪 ,是中国逻辑史研究经历开拓、突破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它不仅开创了中国古代逻辑全面研究的先河 ,在中国学术和教育领域确立了中国逻辑史学科和研究方向 ,而且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造就了一支优秀的研究队伍 ,为新时期的中国逻辑史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进入新世纪 ,我国逻辑史研究承继上世纪 80年代以来的良好态势 ,继续呈现出一个较热烈的研究局面。各种角度、不同层面的挖掘在向前推进 ,各类观点不断推出、相互争鸣。总体而言 ,主要集中在本体反思、研究方法、逻辑学人和现实应用四个领域。下面 ,我对此进行简单介绍 ,同时也提出…  相似文献   

7.
马佩 《中州学刊》2013,(1):117-121
要正确理解中、西古代逻辑(学)的同、异,必须首先弄清楚存在于人类逻辑思维中的逻辑和逻辑(学)的区别。中、西古代逻辑既有同一性,又有区别性。"孙文"中有关"悖"概念和反证法的论述是不当的,这些论述也不足以证明中、西古代逻辑之间只有共同性,没有区别性。中国走向现代化,研究中国古代逻辑决不能以弘扬西方逻辑为主轴,以传承中国古代逻辑为辅助,而是要以弘扬中国古代文化为主轴,从而更好地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展我国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  相似文献   

8.
作为与西方亚氏逻辑和印度因明并列而称的中国古代土生土长、独自创立的逻辑学说,我们称之为名辩学或名辩逻辑。先秦就是我国古代名辩逻辑的开拓和创立时期,它使我国古代的名辩逻辑达到了最繁荣、最成熟的阶段。因此,总结先秦名辩逻辑的理论成果就可以总观我国古代名辩逻辑的真正水平和突出贡献,这对于了解和承认我国古代的名辩逻辑是世界  相似文献   

9.
晋荣东 《社会科学》2013,(4):113-120
受到"e-考据"研究设想的启发,通过检索和分析"晚清期刊全文数据库(1833—1910)"、"民国时期期刊全文数据库(1911—1949)"、"大成老旧刊全文数据库"、"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等电子数据库提供的相关资源,对有关中国近代逻辑史的若干疑难问题进行了考辩,纠正了一些广为流行的不实之说,初步回答了"logic"一词的日制汉字译名"论理学"最早何时被引入汉语学术界,"名学"和"辨(辩)学"最早何时被用来指称中国古代逻辑,以及"名辩"一词何时出现、最早何时被引入中国古代逻辑研究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和亲,亦被称为"和戎"、"和蕃",是指两个不同民族政权或同一种族的两个不同政权的首领出于"为我所用"的目的所进行的联姻.和亲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对维系民族友好关系、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都起到了比较重要的作用.深人研究中国古代和亲历史,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对巩固民族团结、促进经济文化交流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崔明德先生的力作<中国古代和亲史>(全书约70万字,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一书,是国内外迄今为止第一部全面贯通中国古代和亲历史的学术著作.该书材料翔实、论据充分、论述深入、逻辑严密,集系统性、思想性、学术性于一体,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研究的标志性成果,对历史学和民族学的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将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细读全书,颇多启悟,试为评之.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有逻辑思想,但没有逻辑学——答马佩教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义的思维形式即思维形态不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狭义的思维形式才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就传统逻辑而言,狭义的思维形式是用概念变项或命题变项代替思维形态中的具体概念或具体命题的结果。由思维形态构成的理论是逻辑思想,逻辑思想是从逻辑思维发展为逻辑学的中介环节。名辩理论的出现证明中国古代有逻辑思想,不足以证明中国古代有逻辑学。  相似文献   

12.
所谓的中国逻辑,就是指“中国古代逻辑”,换句话说,就是指以亚里士多德逻辑为传统的西方逻辑传入中国之前,未受其影响的中国传统逻辑。中国逻辑与墨家逻辑、墨家辩学、名辩学等概念紧密相关,但不等同。  相似文献   

13.
章太炎对近代中国逻辑科学发展的重要贡献,不仅在于他结合中国古代的名辩思潮及其有关论著,阐发了一些具体的逻辑原理,而且,也许还更重要的是,在于他用西方逻辑、印度因明来参照解释《墨经》等中国古典逻辑著作的基本内容,从而自觉地、系统地进行了世界历史上三种古老的逻辑科学的对比分析和研究.本文就是试图对章太炎在这一方面的成就和贡献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探讨.一墨家逻辑学、印度因明和西方逻辑学是世界文化史上三个古老的民族(中国、印  相似文献   

14.
中国逻辑史研究的方法很多,但训诂的方法是最重要的方法。如果没有清代乾嘉考据学的兴起,也许就没有中国逻辑史之比较研究的兴起,就没有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兴起。反观中国逻辑史研究百余年的历史,我们不能不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逻辑史研究中还存在着一定的训诂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助于还中国逻辑史以本来面目,重建中国逻辑史的新体系,同样,重视中国逻辑史研究中的训诂问题也可以使中国逻辑史研究和训诂学研究在某些方面实现交叉学科研究的会通,从而进一步促进这个研究领域的拓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逻辑史第一次讨论会,于一九八○年十二月一日至八日在广州举行;中国逻辑史研究会同时宣告成立。来自京、沪、津、粤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的高等学校、科研单位,从事中国逻辑史的教学、研究工作的专家和专业工作者共四十个单位、四十九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就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对象和方法,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一种意见认为,中国逻辑史主要以普通逻辑(形式逻辑)的发展史作为研究对象,同时研究一些与普通逻辑有关的哲学认识论和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国逻辑研究作为逻辑学的分支领域是从中国近代开始的。其后,一直到今天,中国逻辑研究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十分关注的重要领域。逻辑观念从中国近代以来的发展出现了从文化意义到哲学意义以及向逻辑意义回归的多重意义演变,这种演变在整体上直接影响了中国逻辑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模式。逻辑以证明为研究对象,中国逻辑史的对象是关于中国思想史中与证明有关的思想学说的研究。中国逻辑研究的方法主要有逻辑解读、文化解读、动态分析和比较研究等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中国逻辑思想史发动于何时?开创者是谁?学术界对此似有定论。温公顷先生的《先秦逻辑史》第一章《邓析》中明确写到:“我门把邓所作为先秦逻辑思想的开创者。”①汪奠基先生的《中国逻辑思想史》第一编第一章《先秦名辩学派的逻辑思想》也从“邓析与形名”介绍起②。周云之等著的《中国历史上的逻辑家》的第一篇即为《邓折在“两可”之说中所反映的逻辑思想》.可见也把邓析看成是中国第一位逻辑学家。近年来有学者对此提出了不同看法。陈孟麟《孔子在中国逻辑史上的地位》一文提出新的观点:“中国古人逻辑思想的发端,以孔子为代表。”…  相似文献   

18.
在近现代名辩研究史上,汪奠基首次明确把名辩话语的存续时间从先秦扩展至先秦以降直至近代,并将"名辩"含义与中国逻辑史的对象范围问题联系起来,对20世纪80年代的名辩研究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不过,汪奠基对名辩的理解呈现出某种复杂性。他赞成名辩之学是中国古代逻辑的具体形态,其中既包括形式逻辑的内容也包括对辩证思维的研究,但强调名辩话语不能完全归结为对逻辑问题的考察,对名辩之学的逻辑诠释必须防止若干错误的倾向。  相似文献   

19.
贵在拓荒─—简评《中国社团史》郑执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中国的民间社团许多是历代人民大众在封闭、专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以自发组织的形式,反映民情、民意,谱写民族文化的重要阵地。今天在深入探索研究历史上各类社团...  相似文献   

20.
曾昭式 《社会科学》2002,4(8):36-40
本文认为 ,逻辑学东渐本身构成中国现代逻辑史的内容 ,对西方逻辑学的研究是逻辑学东渐的结果 ,逻辑学的教学是逻辑学东渐的产物 ,逻辑学体制化建设是逻辑学东渐的表现 ,逻辑学东渐是墨家辩学复兴研究的前提 ,逻辑学的应用是逻辑学东渐的影响 ,这些内容都与逻辑学东渐有关。所以 ,研究中国现代逻辑史离不开逻辑学东渐。而逻辑学东渐是中国现代文化建设的需要 ,因此 ,研究中国现代逻辑史理应结合中国现代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