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老年世界》2006,(16):F0003-F0003
刘佑华,自幼拜师习书,50余载,不论在校就读,从军为政,坚持笔耕不辍,终成军内外著名书法家。现为中国书协、中国书画协会会员,中华书法研究会、中国书法家行、草书研究会理事。被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中原书画院等20多家书画组织聘为书法家、高级顾问、名誉会长。湖北、河南、陕西等我国重要旅游景点都有书作被收藏刻石:日本、新加坡、韩国、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国际友人、华人收藏了他的作品。《旅游文化报》、《中华财富》杂志(珍藏版)等多家地方和中央媒体专题介绍了刘佑华书法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2.
书道,书法是也。中国将书法艺术称之为书法,日本将其称之为书道。日本书道是中国书法艺术与日本本土文化的融合与再创造。就我个人而言,书道一词更有韵味,更能体现出艺术的气息。新的时代中国书法更需要国人根据时代代入感的创新性继承。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西方书法的定义和西方书法的历史两方面阐述西方书法不同于东方书法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邓位华 《职业时空》2009,5(7):59-60
书法是中国的传统艺术,在高职院校开设书法课程,不仅是专业建设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需要。在职业教育的新形势、新问题下,书法教学的目标必须作出调整,即实用和审美两者兼顾。  相似文献   

5.
刘艺先生是一位集书法组织、书法创作、书法研究于一身的中国书坛风云人物。他的书法精于今草及章草,并擅行、楷、隶诸体。法度严谨、风格清健秀逸,洒脱自然。他的作品先后入选历届全国书法展览,又曾参加香港“中日书法交流展”、东京“中日代表书法家展”、台湾“当代中国书法精英展”、温哥华“当代中国画名家展”等国内外大型书法展览。  相似文献   

6.
岳亚斌 《现代妇女》2014,(10):346-347
民间书法不同于文人士大夫书,民间书法这一概念的提出也主要是正对与士大夫书法而提出的。何谓民间书法?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多种解释,但对其解释却没有一种固定的解释。笔者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民间书法以及民间书法家如何界定做一商榷。  相似文献   

7.
中国书法与绘画的发展历程大体相同,都使用相似的工具和材料,并且他们在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相互渗透。本文通过对古代的一些有关书法和绘画理论的释读从用笔、用墨、意境、布局等各个方面讨论了书画的融通性。  相似文献   

8.
正书法创作是书家、也是书法协会成就的根本标志。按照省书协提出的唱响"河北书法梦"、创建书法强省的目标,全省书家要端正导向、团结协作、相互砥砺、认真研究、用科学的方法,加倍努力,把河北书法创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一、端正书法创作导向,树立从传统经典中汲取营养  相似文献   

9.
陈鸿源 《老人世界》2008,(12):38-38
老年人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不仅生理上用手用眼用脑进行紧张的活动,而且心理上也伴随着一系列复杂的反应。老年人学书法,有一个好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一、不能急于求成,忽视基本功训练。近些年来,各种类型的书法展览、书法大赛如同雨后春笋蓬勃而起。一些老年人学书法企图走捷径,忙于东模西仿,有些连基本功都没有练好,也想在报刊上发表“作品”,  相似文献   

10.
孙过庭的《书谱》是罕见的书法史上书文并茂的作品,在书法的理论与创作上都为后世立下了标杆,文章恣肆宏美,议论精辟入理,可以说是古代书法理论的奠基之作.但是《书谱》不易理解,文章结构枝蔓较多,采用的是骈体文形式.本文通过书法的本体论、发展观等方面对《书谱》的理论框架进行了梳理,希望能够对《书谱》博大精深的书法理论体系以及特征做出正确、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在高校书法教学中,楷书可谓是重点之一。书法按字体分为篆、隶、楷、行、草五种,其中楷书的受众群体又是最多的,这与中国人生来接触的正楷字有很大的关系。随着书法教育在全国文化发展中地位的提升,写好书法,尤其写好楷书对高校的书法专业学生而言也成为了新时代的使命。本文从楷书技法的合理性和专业性、楷书的选帖、高校楷书技法的重难点分析三个方面对高校楷书书法教学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张新文 《老年人》2011,(4):53-53
劳动和运动可使人健康长寿的道理,可以说绝大多数人都懂得,而对于练书法亦能延年益寿的道理,似乎知之者不多。练书法是一种全身心投入且很有乐趣的活动,每当看到自己写出的字有长进、有创新、有风格时,愉悦的心情便油然而生。这种好心情,可使体内分泌有益的激素,增加机体的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13.
狂草出现于注重法度的唐朝,有其很深的社会文化背景,当时的帝王、文人、士大夫都重视、欣赏书法;唐初正书已非常成熟,为草书的发展奠定基础;书家前期的勤学苦练也是书写狂草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王澎芊 《职业》2022,(22):94-96
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也一直非常重视学校书法教育,但目前书法课程还未在技工院校中得到广泛推广。本文以书法教育为切入点,以“从学习颜真卿楷书过渡到其行书”为例进行具体分析,以期加强书法教育在技工院校中的推广。  相似文献   

15.
书法与做人,一提到这个问题,人们常这样说:“字如其人。”甚至有人说:“学字先学做人。”由此,不难看出。书法与做人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书法和做人都讲规矩中国人常说的一句话叫“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字的规矩就是基本点画。点画学好了,字就有样子有看头。点画学不好,字就不美,人们就不想看。而做人的规矩,就是堂堂正正、诚实守信、义薄云天。  相似文献   

16.
《公关世界》2008,(11):72-73
赵恒,别名赵恒男,1967年12月出生于河北省宁晋县,石家庄陆军学院毕业。书法师承祖传,父亲赵庆善老先生对其启蒙,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先后拜当代书法名家杜锡瑞先生、当代狂草艺术大家范润华先生为师。作品曾入选“全国青少年金石书画家作品展览”,并被日方收藏。作品曾荣获北京军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书法展”一等奖。  相似文献   

17.
书画艺术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极具民族特色的传统艺术,有着颇为深厚的历史积淀,而"书画同源"也是我国历来就有的说法。中国绘画与书法是关联性极强、密不可分的艺术,书法作为一门抽象艺术,将其笔墨线条与内在精神与绘画相融合,以书入画、书画结合成为我国传统书画艺术的一大发展方向,尤其自文人画兴起以来,书法艺术在传统绘画中的运用日益受到画家的青睐,书法对文人画的影响日益增强,文人画的书法化倾向逐渐萌芽、发展、深化和拓展,两者的完美融合使得文人画逐渐由写实转变为写意。本文通过分析书法与文人画的关系以及我国文人画的书法化倾向的发展历程,探究中国书法艺术对文人画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虽然不被书法研究者所重视,但书法集字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它对古代优秀书法作品的传承和书法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书法集字分为两类,一类是先有文再集字,以唐代“集王行书”碑刻为代表;一类是先有字样再集字成文,以清代碑帖集联为代表。集字书法作品是书法学习的重要范本,而集字作为书法学习的一个有效手段是书法临摹向创作过渡的桥梁。  相似文献   

19.
当代书法风格存在着多种特征,有展览效应,有时风效应等诸多因素.其书风内涵,书风特征更是当代书法创作上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书风特征,我们更应该加强对其内涵的丰富,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加强理论的研究,加强文史哲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需要不断的提高作品的内涵,更好的继承古人,对经典碑帖的传承.  相似文献   

20.
简体书法即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所创作的具有审美价值并反映情感的线条艺术,书法生态文化实为一种关于人与自然及社会共生共荣的书写生态的民族性精神存在。作为书法文化生态建设核心,简体书法创作的意义在于其所代表的方向和所具有的基石及充当智库的作用。转变观念、传承发展,回到"原"生态无疑是当前中国书法生态文化建设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