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学生社交焦虑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大学生社交焦虑与应对方式的特点和相互关系,可以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通过采用社交焦虑和应对方式问卷进行测评,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无显著性差异,但在解决问题应对方式中表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在社交焦虑和幻想应对方式中,理科生与文科生、文科生与艺术生的差异显著。不同的应对方式会影响到个体的情绪,进而影响到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引导大学生采用解决问题和求助等积极的应对方式,将有利于降低社交焦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249名高复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到高复生焦虑的主要原因是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其次是担心未来的前途,高复生的焦虑表现上,思维阻抑多于身体反应。高复生多采用积极应对方式,其选择依次是问题解决、忍耐、退避、发泄、求助和幻想;女生更容易因为准备不足而焦虑,女生比男生多倾向于选用求助和发泄的应对策略;问题解决与焦虑原因和程度呈正相关,幻想与他们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采用应对方式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人际交往能力评估量表对93名福州市家庭贫困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现出应对方式对家庭贫困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影响,应对方式对人际交往能力的作用差异显著;社会支持对人际交往能力有影响,社会支持对人际交往能力的作用差异显著;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在人际交往能力的关系中共同起作用。结论:家庭贫困大学生应采用混合型的应对方式和建立正常社会支持系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水平,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4.
针对贫困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等方面的研究发现,他们与非贫困生相比有显著差异;在贫困生中,男女性别相比也有差异,而年级相比则没有明显差异。对此,应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对贫困生进行心理和精神帮助。  相似文献   

5.
教师在压力情境下的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研究以初中教师为被试对象 ,探讨教师在不同压力情境下其应对方式的特点以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表明 ,教师的应对方式具有跨情境性 ,教师的应对方式和情境之间有显著的交互作用 ;主观支持对情绪宣泄和寻求支持 ,支持的利用度对积极评价、幻想和忍耐都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探讨大学生应对幽默、社交焦虑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选用应对幽默量表、社交焦虑量表和SCL-90问卷,对6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是应对幽默与大学生社交焦虑呈负相关,即应对幽默水平有助于减轻社交焦虑;社交焦虑水平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相关,社交焦虑水平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差。因此,应对幽默水平作为一种应对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段晨 《中文信息》2022,(2):242-244
社交焦虑,是指人在与人相处、人际交往相关环境时产生强烈的忧虑、紧张不安或恐惧的情绪反应和回避行为.根据调查发现,处于青春期乃至25岁之前的人群占比较多,其中,社交焦虑在大学生群体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成了困扰大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之一,这一心理健康问题,影响着大学生的正常交际活动,也对大学生人群健全人格的培养以及提高大学...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社交焦虑发生机制,使用33名高社交焦虑大学生和33名低社交焦虑大学生作被试,采用修订版的线索——目标实验范式,来检验高社交焦虑大学生是否比低社交焦虑大学生对评价性信息更敏感;为了检验高社交焦虑大学生是否有功能失调的自我评估,实验前和实验后,要求被试对自己在实验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估.研究结果显示,与无社交焦虑的控制组相比,高社交焦虑大学生有显著低的注意倾向分和注意倾向率.与无社交焦虑的控制组相比,实验前,高社交焦虑大学生的自我评估要低,但实验后的自我评估两组没有差异.该研究结果说明,高社交焦虑个体对社交评估信息更加敏感,他们实验前自我评估低不是由于自我图式的功能失调所致,可能只是自我呈现的一种防御策略.  相似文献   

9.
10.
生活方式与生活质量、美好生活向往息息相关,人口老龄化战略背景下,客观认识并积极应对生活方式变化对老年福利的影响尤显重要。基于生态系统理论,文章通过对北京地区778位老年个体调研数据,并借助有中介的调节模型探究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当老年人“被迫”减少外出次数甚至变为居家不出时,这种生活方式的变化显著降低了个体的生活满意度,但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能够缓解上述不利影响:当个体感受到更高水平社会支持时,更倾向采取积极应对的方式,生活方式变化对主观福利的负面影响将减弱,反之亦然。因此,提高老年群体主观福利状况需与积极老龄化战略相结合,在制定并完善突发事件中针对老年群体社会支持体系的同时也需要鼓励个体积极参与,形成外在社会支持与个体积极应对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1.
郭志峰 《阴山学刊》2009,22(4):117-120
使用简易应付方式问卷和不安诊断测验研究了554名大学生的不安心理与应付方式。结果表明:大学生不安心理主要表现于自我控制、自罪感和自我成熟。差异性上显著反映出男生好于女生、理科生好于文科生。应付方式各方面无显著差异。大学生应付方式选择较合理。不安心理与应付相关显著。由回归分析得知紧张感低、自我成熟度高、信任度高的个体更倾向于积极应付,紧张感强、自罪感强的人倾向于选择消极应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后南昌大学医学院四川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关系,为开展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汶川地震两周后南昌大学医学院四川籍学生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评估。结果汶川地震后四川籍大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与SCL-90各因子呈负相关(P均〈0.05),消极应对方式与躯体化、强迫因子呈正相关(P均〈0.05);家庭内支持、家庭外支持、社会支持总分与SCL-90各因子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汶川地震后,四川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其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以河北工程大学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抗挫折能力问卷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进行现状调查,使用SPSS 26.0软件,运用皮尔逊相关分析、相关样本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以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分析当代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和应对方式的总体现状,探讨当代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影响因素以及常用的应对方式。结果表明:(1)当代大学生抗挫折能力总体水平处于中等偏上的程度;(2)积极应对方式与消极应对方式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当代大学生倾向于选用积极应对方式来抵抗并战胜挫折,同时一些消极应对方式也被选用;(3)当代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影响因素包括:6个内在因素分别为性格、适应能力、主观信念、自我评价、责任感和情绪表达;14个外在因素分别包含家庭、学校、外部刺激和身体状况4个方面。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根据不同影响因素在不同个体或群体上的差异,针对性的进行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实操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高校贫困生社会资助是现有资助体系的重要补充。本文通过对实地调查资料的分析,认为目前社会资助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制约了资助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高校要切实转变观念、完善制度建设和加快育人模式改革,这对于整合多种资助资源、完善现有资助体系、满足贫困生的多层次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江苏高校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状况的调查显示,他们的社会支持状况总体良好。贫困大学生的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水平较高,但利用社会支持的主动性不够。家庭和学校是贫困大学生主要的社会支持来源。学校主要给贫困大学生提供了物质性支持,而精神性支持较少。开拓除家庭和学校之外的社会支持来源,吸引和开发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解决贫困生问题,是提高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来自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的华侨大学境外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与家庭环境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期为境外大学生的人格教育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以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家庭环境量表(FES-CV)为测量工具,进行相关研究。结果:境外大学生的家庭环境与人格特征的不同维度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对人格特征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EPQ各维度高分组被试与低分组被试在FES-CV量表某些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境外大学生人格维度中的精神质主要与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娱乐性显著相关,其中情感表达、矛盾性对其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内外向维度主要与亲密度、情感表达、娱乐性、控制性显著相关,其中娱乐性、控制性对其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神经质维度主要与矛盾性、独立性、组织性显著相关,其中组织性对其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称赞及其回应是人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言语行为。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来收集语料,对中英女大学生在称赞语及其回应的使用上存在的差异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中英女大学生在称赞语的使用频率和称赞语回应策略上存在许多差异。这些差异可以从中英两国的社会和文化的角度等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学根植于自身的社会文化体系中,两者在理论基础和实践标准上具有不可通约性。因此中西医之争,表面上是关于疾病疗效的争论,实质上是两种社会文化在争夺医疗市场的权力、利益和话语权。站在医学人类学的角度从哲学观念、认知方式、价值伦理、人与自然关系和治疗方式五个方面对中西医进行比较研究,不仅为解决中西医之争打开了新的视角,还提醒我们要重新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正确处理好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以期能够从文化视角更好的理解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一系列文化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社会功能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国民共同体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经济、政治、社会建设提供内化精神规范,为现代中华民族建设和谐的共有精神家园,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供基本保障,为中国在国际社会和平发展展示国家"软实力",为当今多极世界确立和谐理念的"中国价值观",推进中国及世界的和谐建设与和平发展,从精神上引领中国人民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