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古代中国与西方世界,圣哲先贤们已对理欲间的关系与作用有着独到见解与精辟分析。关于理欲的各种学说如百家争鸣;关于理欲的各门学派也“各领风骚”。他们中有关于欲的,如纵欲说,无欲说,禁欲说,寡欲说等;也有涉及理的,如存理去欲说,理存于欲说等。及今,经过改革开放大潮的冲击与价值观念嬗变的洗礼,人们对理欲问题的思考似乎又陷入了新一轮的迷惘与困惑之中。有必要对理欲间的关系与作用给以重新定位:要以理为指导,用理来规范、指引、提升欲之诉求;以欲为基本,用欲来补充、发展、促进理之升华;找到二者积极作用的最佳契合点,以实现二者良性作用的最大化,达至“共赢”,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2.
3.
4.
戴震对理学"理"、"欲"二分思想进行了批判,提出"理存乎欲"的观点,其思想路径是将"理欲之辨"与对理学诠释传统的批判结合起来。戴震在"理欲之辨"中展开了对理学以"自私"为特征的诠释传统的反思,进而提出"无私"与"无蔽"的观念,对理解的历史性进行了批判,同时,其"理"、"欲"统一思想的阐发亦在此过程中得到了完成。  相似文献   

5.
"理欲之辨"是中国传统儒学难以疏解的价值情结.特别是朱子学的"存理灭欲"主张,把传统"寡欲"思想推向荒谬而危险的境地.逻辑地解析理欲冲突的根源,历史地澄清"灭欲"思想的意义,有助于将人的欲求从伦理禁锢中解放出来,使其转化成为社会发展的内在驱力.  相似文献   

6.
戴震是传统社会最后一位系统阐述人性思想的儒家学者。他提出“血气心知之谓性也”,且更为强调“血气”的优先性。他将“欲、情、知”视为人的心灵的三要素,也是把身体的感受性放在更优先的地位。至于体现“性善”的“仁义礼智”,在戴震那里则是与“生生之道”紧密联系。戴震批评宋明理学将“理”“欲”对立,认为“理”即在“欲”中,人不可“无欲”“禁欲”,但可“无私”和“节欲”。戴震的人性思想反映了儒家内部人性讨论的焦点从“善恶之辨”到“理欲之辨”的演变,也展示出普遍道德和人性差异的张力。从古今社会之异的角度看,他的思想颇可与以多数人的价值为主导的现代社会接榫,也能提醒以“高尚”之名压制正常生欲的危险,但却无法应对物欲流行的局面,乃至有可能使道德失去客观普遍性。  相似文献   

7.
康有为提出"天欲人理"说对宋儒"天理人欲"说予以反驳.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传统"理欲之辩"作出新的诠释表征了近代价值观的变革.康有为对欲望的肯定是建立在价值观变革和现代化进程双重基础之上的.从价值观变革看,针对宋明儒学过度压制人的感性欲望,康有为高度肯定了人的欲望的合理性,其近代启蒙意义不可抹杀;从现实生活看,近代工业化与现代化进程中的物质进步为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8.
明中后期以来,为了消除心学末流耽空蹈寂、任情恣肆的思想流弊,部分阳明后学通过论证本心“生生不容已”的自然发用,强调人之本性是道德理性与自然欲求的统一,主张立根于本心,通过即体即用的诚意工夫达致寂感合一的良知本体并依心体发用。在现实层面,部分阳明后学为了维护民众的普遍性利益,限制统治者的私欲膨胀,将絜矩之道阐释为协调统治者个人欲望与民众社会性欲望的道德规范,赋予公私关系以新的内涵,进而发展了王阳明的亲民思想。  相似文献   

9.
10.
王船山礼学思想在学术界多有关注,但其遵礼实践的逻辑展开在学术界缺乏探讨。船山遵礼之道的逻辑开显表现为如下几个层次:即作为遵礼之礼的"礼"彰显为人道而为人之独;作为遵礼之理的"理"贯通于气、礼之间,并与人息息相关;"礼"与"理"贯通:彰显了遵礼的必要理由而最终得以逻辑展开。船山遵礼之理的逻辑展开,实质上彰显了礼、气、理之间的相互贯通与度越,背后实质上凸显了船山遵礼实践的必要理由。  相似文献   

11.
王夫之“天人之学”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身心的关系,其“人从天治”与人有“功于天之化”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丰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其“理势合一即天”与“君相可以造命”、“一介之士可以造命”的人与社会历史及其规律的关系是对中国传统历史观的突破、具有近代历史观的启蒙意义;其“先天之性,天成也。后天之性,习成之”的人与人之身心关系改造了中国传统的人性学说,突出了“习成”对“天成”的实践作用,但它并未超越中国传统道德价值观的框架。  相似文献   

12.
方红姣 《船山学刊》2007,63(1):27-30
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学派,是推进20世纪船山学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从理气观、性命论、知行观、历史哲学四个方面对船山思想作了积极的创造性的研究,并提出了王船山是中国哲学史上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的最高峰,是明清之际中国近代启蒙思潮的重要代表等观点,在学界影响很大,同时也大大促进了船山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德勒兹的哲学思想与福柯的哲学思想之间存在着一种互为参照、互促共进的关系。两人均为新尼采哲学的旗手,很大程度上皆以德勒兹所阐发的尼采思想为共同的思想来源。但由于吸取视点的差异,即德勒兹重视“欲望”的作用,而福柯珍视“权力”的效果,致使两人晚期思想出现较大理论分殊。厘清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将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两者的思想脉络,乃至当代法国后现代哲学的整体思想品格。  相似文献   

14.
经济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经济理性是一个具体运用理性化能力的过程,它以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为核心,它是一种有界理性。经济非理性与经济理性是一个相对立的范畴,它是集对经济理性研究范式修正、质疑与补充、辅助的概念性工具。从经济哲学层面分析,经济理性与经济非理性辩证统一,相辅相成。在经济活动中,两者都不能偏废。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价值理性与科学理性的辩证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浩 《东南学术》2005,(6):33-37
本文认为,学界对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的理解中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科学理性的理解模式,即认为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是科学,另一种是价值理性的理解模式,即认为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是对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性的张扬.其实,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的本真内涵是这两者的辩证统一,缺少了其中任何一个维度,对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的理解都是不全面的.  相似文献   

16.
自湘军兴起后,近代湖湘人才荟萃,以群体优势而言,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大致形成了三大群体。即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洋务人才群,以谭嗣同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人才群,以黄兴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人才群。他们都较多受中国古代优秀思想家的影响,受湖湘文化的薰陶,都在中国近代风云变幻的大舞台上历经磨难。纵观这三大群体接受前人思想精华,开创事业的历程,古代湖湘文化的集大成者王夫之的影响不可小觑。一1840年,湖南新化人邓显鹤主持校刻《船山遗书》于湘潭王氏守遗经书屋,收录经部著作18种,计150卷。由于印数不多,邓刻《船山遗书》流传不广,但…  相似文献   

17.
刘冠军 《江汉论坛》2002,3(7):11-14
运动不灭原理是自然界运动发展的一个重要规律,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从科学认识论的视角看,运动不灭原理有三种不同的形式: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是其动力学形式,能量守恒定律是其物理学形式,运动转化守恒性原理是其哲学形式;而且这三种形式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具有辩证的内在统一性。  相似文献   

18.
语言交流与生活、文化形式的变异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 ,或潜在、或表象地对接受主体产生多层面的影响。中国古代语言、文化对日本文化、精神及生活史方面的影响即如此。这种影响 ,大多是以语言为载体实现的。语言和文化的纵向交流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发展史 ;横向交流则是不同国家或民族的交流史。其交流的规律 ,总是像大河流水 ,由高处流向低处 ,从阶段性的先进流向阶段性的滞后。为了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复兴 ,无论何时 ,我们对外来语言和文化都应该采取有选择的、积极的姿态  相似文献   

19.
王宏图 《社会科学》2003,(7):108-115
本文从文学话语的特性入手 ,对新感觉派诸位作家的创作特点作了深入的阐释 ,认为他们的作品文本与 2 0世纪的占据主流地位的文学作品不同 ,着重剖析人们的深层心理动力 ,展现其难以察觉的无意识世界 ,在毫不掩饰地表现人的感性欲望之际 ,它们自觉或不自觉地颠覆了传统的神圣价值观念。然而 ,这些作品文本所潜藏的意识形态倾向却具有某种保守性 ,它们无奈地认同于现实世界 ,缺乏乌托邦的超越维度。  相似文献   

20.
唐前传记文主要包括史部的史传、杂传和集部的行状、碑志.唐宋时期,史部杂传数量大幅下降,而集部传体文日益增长.唐宋传体文体制可分为正体和变体两大类:正体之传恪守"纪一人之始终"的规范.但也有变化;变体之传又可分为自传、讽喻传、拟人传、传物、传奇等类,拓展为全新的杂文文体.唐宋传体文流变过程中.古文家是主要推动力量,变体、破体是其内在动力,而增强文学性是其主要趋势.唐宋传体文流变为元明清传体文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