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暖的火炉、美丽的烤鹅、丰富的馅饼、幸福的圣诞树……卖火柴的小女孩微笑着死去,幸福地活着原来是非常具体的。20岁以前,我觉得圣诞节是教堂里的弥撒;25岁以前,我觉得圣诞节是《冬季恋歌》里的爱情;30岁以前,我觉得圣诞节最好吃顿法国大餐。  相似文献   

2.
读书与著述     
浏览一些古今学者有关读书与著述的言论,可以看到两种好似矛盾的倾向。一方主张慎写特别是慎发表,如黄侃重基本功,告诫学生30岁以前不要轻易在报刊上发表文字,他自己更是声明“五十岁以前不著书”。另一方主张勤写多写,朱光潜介绍过自己边读边写的治学方法,认为带有研究问题地读,可以读的更认真、精细。任凯南对学生说,你们在30岁以前,应该大胆发表一点东西,好坏没有关系;不然的话,过了30岁就难得有勇气拿出自己的东西了。他自己就终生没有出过一本著作。  相似文献   

3.
从9岁被立为王储,等待55年之久的王子,不希望有任何的人生转折。他仍然是那么健康,像以前一样繁忙,让人觉得即使是到了70岁,他也还会保持着这样的尖峰状态。  相似文献   

4.
正我们的文化,近年以各种方式介绍了太多太多的所谓"不平凡"的人士,而且最终,这种肯定的评价总会落在他们的资产和身价上,这是穷怕了的经历留下的一种"文化后遗症"。"如果在三十岁以前,最迟在三十五岁以前,我还不能使自己脱离平凡,那么我就自杀。""可什么又是不平凡呢?""比如所有那些成功人士。"  相似文献   

5.
今天,人们亲眼看到我们社会中的一个新现象:老年人的队伍越来越大,但是身体仍然很好,而且比以前更加活跃.老年学家们把65-74岁的人称为青年老人,把75-84岁的人称为老年老人,而把85岁以上的人称为高龄老人.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只有后者才被认为是真正的老人.  相似文献   

6.
以全国第六次和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准数据,结合CLHLS微观数据库,对2050年以前城镇失能老年人口养老服务需求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中国城镇老年人的失能率不断提高,其中在65岁以上、80岁以上及10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体中,其平均失能率分别为28.98%、42.12%和76.04%;未来城镇重度失能老年人口规模将不断扩大,2050年以前其所占比例会超过城镇总失能老年人口的25%,而且男性重度失能人口规模始终低于女性重度失能人口规模;未来城镇重度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人员需求数量处于上升状态,预计2050年以前其每年需求的平均规模会超过500万人;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未来城镇失能人口将高于农村失能人口。因此,应尽快建立覆盖城镇居民的长期照护机制;针对不同的城镇失能人群构建差异化的长期护理模式;加快建设针对城镇失能老年人的专业照护人员队伍;完善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规制。  相似文献   

7.
朱文婷  陈锡喜 《创新》2014,(1):50-55
机遇是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由诸多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有利时期"。由于事物发展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故而,机遇作为发展的偶然性表征,其整体趋势将受到历史必然规律的制约。马克思重视对机遇概念的思考,在其论著中不断修正个人认知,最终提出"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机遇思想;毛泽东在革命和建设环境中发现机遇、把握机遇的战略尝试,则是马克思机遇理论在中国的延伸。  相似文献   

8.
沈炯初论     
1 沈炯(502——560)字礼明,吴兴武康(浙江吴兴县)人,生于梁代一个一般的官宦之家。祖父瑀曾任梁浔阳太守,父续虽也任过梁的记室参军,但仍以“布衣疏食终其身。”综观沈炯的一生,大致来说可分为三个阶段。四十六岁以前(即五四八年侯景之乱以前)为第一阶段。在这大半生中,他虽常出入于  相似文献   

9.
课程改革以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存在许多弊端,教师死板说教,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参与意识不强,课堂上甚至出现学生各行其事,教师闭目讲学的“怪现象”。而新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试行为我们改善原有政治教学中的弊端提供了机遇。但是,新课改已经试行多年,反思当前高中政治课教学存在着以下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在一些公开课、优质课、评比课中存在着以吸引和满足学生感官刺激为目标的教学倾向;二是日常教学中考分至上的教学思想仍然大行其道。这两种倾向值得广大一线教师警惕。  相似文献   

10.
无论是国家的发展,还是企业和个人的发展,都离不开机遇。机遇是人们谋求发展的必要前提,因而常常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目前社会上比较流行的关于机遇的说法,主要有2种,一是说“机遇是种缘,可遇不可求”;二是说“机遇是命,命中有的推不开,命中没有求不到”。这两种说法虽然带有浓重的唯心主义色彩,但由于它们把机遇归结为难以言状的非人意志所及的东西,却拥有普适的功能。当某人事业成功,发展顺利的时候,常会说:“这是因为机遇好。”以此表示谦虚。当某人决策失误,给他人或单位带来损失时,也可以说:‘“这是因为机遇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