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通过对重庆市农村留守儿童影视收视行为的问卷调查及分析,探讨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在没有监督、引导状态下接受影视作品过程中的道德倾向问题,尤其探讨影视作品中的暴力行为、犯罪手段、奢华生活、色情内容等对农村留守儿童法制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的不良影响,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人格缺陷、心理障碍;学习整体上较差;道德意识淡薄、行为出现偏差等同题突出.要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我们必需加强家庭教育责任、注重学校针对性的教育及改善社会环境等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引导.  相似文献   

3.
农村留守儿童语言伦理失范是个体问题折射在群体社会性行为的问题,涉及生活、教育、文化等方面的综合性社会问题。影响农村留守儿童语言伦理失范的因素有家庭、学校、社会等,其中留守家庭人伦关系离散的变化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的语境影响最为关键。本文将留守家庭看作特殊的“伦理实体”,围绕此实体建立系统的干预机制,即“明伦”“通理”“持道”的相互支撑、落实符合道德原则言语行为的“执言”的内部干预系统,同时配合外在干预,即对留守家庭成员话语角色定位的指导,达到文明乡村语言伦理秩序的重建。  相似文献   

4.
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乡村留守儿童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政治素养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繁荣和新农村建设的生命进程。因此,大力加强乡村留守儿童的思想政治教育,努力提升其文化道德素养,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界定留守儿童与生命教育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留守儿童生命教育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探究了道德建设视阈下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生命教育问题的主要方式,阐释了农村道德教育对于留守儿童生命教育发展的影响,进而从道德育化、生命育化以及常识培育等方面提出解决留守儿童生命教育问题的道德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6.
论家庭教养方式对农村留守儿童行为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湖南农村留守儿童行为的调查发现,家庭教养方式对留守儿童的学习行为、社会交往行为、日常生活行为有着直接的影响:民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能使留守儿童的学习行为更健康、社交能力更强、日常生活行为更好;专制型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的行为发展有利有弊;放纵型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的行为发展则更多的是消极影响。建立和谐家庭、建设和谐社会,家庭教养方式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不同教养方式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道德成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留守儿童"及"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关注.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留守儿童主要有四种教养方式--隔代教育、寄养教育、寄宿教育和自我教育.不同教养方式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道德的成长产生很大的不良影响,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道德成长问题提出了可行性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转型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留守儿童作为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尤其是他们的教育问题。文章通过梳理留守儿童的道德成长环境及其现状,力图从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对留守儿童的道德成长问题产生的原因作一个全面的探究,以期对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基线数据,识别出8324个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采用OLS回归模型,以非留守儿童为参照,先分析压力感知对留守儿童学业表现的影响,再检验其稳健性、分析其异质性,最后揭示教师支持在上述影响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的学业表现明显更差、心理压力明显更大;压力感知对留守儿童学业表现的显著负向影响有别于非留守儿童,学业压力对留守儿童学业表现的影响更小,而心理压力的影响更大,且均通过了稳健性检验;压力感知对留守儿童学业表现的影响因家庭收入水平差异和父母文化水平差异而存在异质性,家庭收入水平不高者和父母文化水平低下者的学业表现更容易受压力感知的负向影响;教师支持在压力感知对留守儿童学业表现的影响中未发挥调节作用,但却显著弱化了心理压力对非留守儿童学业表现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湖南农村留守儿童行为的调查发现,外出务工的父母与留守在家的孩子的沟通频率对留守儿童的学习行为、社会交往行为、日常生活行为有着直接的影响:父母与孩子沟通频率越高,留守儿童的学习行为更健康、社交能力更强、日常生活行为更好;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1.
推进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服务体系建设是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教育关注的新阶段。民族地区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在实践领域得到了较大关注和发展,但难以有效的为留守儿童权益保障服务,根本原因在于构建理念、社会环境、利益协调机制等方面存在困境。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服务体系,需要尊重和保障留守儿童基本权益,充分利用农村地区各种教育本土资源,以及建立共同参与的教育协同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2.
农村流动儿童的教育是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必须关注的方面。农村学校流动儿童教育存在缺乏道德文化认同感、不适应当地道德文化实际、学生和家长素养比较差、学生缺少动力、学校缺乏积极氛围等突出问题,可以通过坚持公平公正教育原则、营造道德文化教育氛围、开展道德文化教育活动、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开展流动儿童教育研讨、重视发挥家长教育作用等策略来应对。  相似文献   

13.
企业文化与企业伦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企业行为是否合乎伦理,不仅取决于企业领导者的道德状况,更取决于企业其他各级管理人员和全体雇员的伦理意识与道德水平,而所有这一切,又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但在当代,企业文化的价值观整合功能和道德行为塑造机制正遇到人们价值取向多元、劳动力文化背景多元和企业组织结构多元的挑战。为使企业文化在变化了的环境中能够支持合乎伦理的行为,企业的领导者必须对企业价值观作出适应时代的调整,对企业文化进行深层次的变革。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进程务工,加入到民工潮的行列,他们的子女成为留守儿童。与此同时,很多农村留守儿童表现出道德认识模糊、道德情感淡漠、道德行为失范的道德教育问题,其中家庭道德教育缺位、学校道德教育错位和社区道德教育移位是其主要原因。转变父母的家庭道德教育观念,监护人树立科学的道德教育观,端正学校办学理念,提高农村教师素质,举办家长学校,净化农村社区环境,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问题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亲社会行为是一种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积极行为,而儿童亲社会行为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对儿童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日趋突出,针对农村留守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形成因素,提出了培养农村留守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6.
基于湖南安仁、澧县、安平276名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调查数据,对湖南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入学成熟水平进行考察,深入探究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入学成熟水平的现状及差异,并结合父母文化程度、父母职业及家庭经济状况等对农村儿童入学成熟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发现:1)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入学成熟水平之间差异显著;2)相比于留守儿童,父母文化程度对非留守儿童入学成熟水平的影响更显著;3)相比于非留守儿童,家庭经济水平对留守儿童入学成熟水平的影响更显著;4)留守时间和个人因素对留守儿童入学成熟水平有显著影响。主要建议:家庭应创造支持留守儿童入学成熟水平发展的环境;幼儿园应全面关注留守儿童入学准备教育;政府应在留守儿童入学准备教育上发挥引领与指导作用;建立政府、幼儿园、家庭三位一体的帮扶机制。  相似文献   

17.
从生活技能、人际交往、生活目标、价值观念、自我意识和社会行为等方面对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社会化现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当前民族地区农村儿童社会化的质量整体不高,两类儿童社会化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非留守儿童的社会化状况好于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处于非正常家庭环境中的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更为突出,更易陷入各种社会化困境,出现社会化障碍,面临社会化危机。  相似文献   

18.
学龄前期是儿童心理行为形成的关键期,同时也是不良心理行为的易感期,因而学龄前留守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更应受到关注。亲子分离造成的亲情缺失、监管缺失和家庭教育缺失导致学前留守儿童比较敏感、内向、悲观、焦虑等不良心理特质。亲子分离和教育意识与方式是造成学前留守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核心因素。学前留守儿童心理重建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解决亲子分离、完善监护制度,促进亲情回归;国家、政府、社区推出一系列扶持措施,防止亲情流失;父母之间建立合作互助组,形成亲情共享来保障农村留守儿童能享受亲情呵护、为他们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提高父母及代理监护人的教养意识,优化教养方;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意识、方法来提升学前留守儿童的心理关怀质量,促进学前留守儿童的心理重建。  相似文献   

19.
留守儿童是城镇化过程中特有的现象,该群体的问题不容忽视。留守儿童的心理特征表现为自卑、逆反和任性;行为特点则是极端性的攻击性和畏缩型,这样的心理在其美术作品中也有所反映。针对留守儿童的性格特点在小学阶段采取适当的美术教育,可以在完善其性格的同时培养其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0.
留守儿童目前已成为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他们在缺乏正常家庭教育的情况下,面临着诸如生活、安全、道德、心理、教育方面的问题。根据留守儿童产生的原因及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农民工应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积极回乡创业、就近就业,认为这样对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