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在卡布我和小李在卡布村度过了既痛苦又平静、既寂寞又充实的一段人生。在那些艰苦的岁月里,我们的物质、文化生活相当贫乏,温饱尚未解决,报纸、收音机、日历几乎没有见过,融雪开山季节也仅能同河南老家通一次信……按说,人生活在这种闭塞环境里该会感到不可忍耐吧?是的,刚开始确有这种感觉。但我俩合计,一定要战胜寂寞痛苦,发扬十八军“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把工作做到底。  相似文献   

2.
“天下有两种人。”我国当代学人钱钟书先生在他的著名小说《围城》里写道:“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下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却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相似文献   

3.
民族语文     
《中国民族》2008,(11):56-56
1990年,一位美联社记者了解到用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译制的影视片在这一年里就有1119部时,他的反应是“我无法想像这个国家的人在同一个时间里可能会讲着多少种语言”。  相似文献   

4.
旅伴(散文)     
列车颤去了沉重,飞驰般地把哈尔滨甩得老远老远。车厢里盛着寂寞。书本、杂志也失去了往日的魅力,没能牵住我牵挂女儿高考的那颗忧郁的心。“这座儿,坐坐行吗?”一位粉妆玉琢,婷婷玉立的朝鲜族少女站在了眼前。  相似文献   

5.
香水之恋     
佚名 《民族论坛》2006,(1):62-62
很想说一句:闻过了这世上千万种味道之后,我最爱的仍然是XXX牌香水。无奈自己是那种在任何方面都不能做到专一的人,包括对香水的态度。每一种香的喜悦都从不同的角度感染着我,使我产生无边的遐想。遐想从少年时代开始。在一次逛商场的过程中,不经意遭遇了一家香水加油站。柜台上高高矮矮、通体透亮的大玻璃瓶一字排开,瓶前的玻璃杯里插有玻璃棒,时髦的姐姐们轻轻摇着玻璃棒放在鼻边闻来闻去,于是我也上去凑热闹。那一次,选购了5毫升叫“真爱”的透明液体和一只有喷雾头的小玻璃瓶,鼻子的初恋从此开始。“真爱”有浓郁的香味,符合我年少时…  相似文献   

6.
草原的味道     
舒泥 《中国民族》2013,(1):8-12
有一年我工作的单位里两个包头的汉族同事在一起聊天, 一个人说:“哎呀,我爸爸当初跑大车的时候,看见蒙古族在杳无人烟的地方搭两个蒙古包,吃又酸又硬的奶做的东西。”另一个说:“我爸爸原来也下乡,他下完乡回来口味就不一样了。自己熬奶茶,冬天把冻得带着冰碴的肉直接泡在热茶里喝……”  相似文献   

7.
这清清的流水来自哪里?我为什么久久回忆不超!捧一把清水我尝一尝,呵,清香如乳甜如蜜里这清清的流水来自哪里?只甜得这里是一片荒山野地;如今新河岸上是无边的麦田,糠色的波浪时而平静时而掀起……这清清的流水来自哪里夕我怎么江是想不起!治头顺着河水往前看.一条椽色玉带伸到白云里。在那高瞥入云的岩壁,我看晃了一幅亘大的标藉:“开山劈岭,把天河水引下来!”呵,原来是当代的似佬人6lJ造奇迹!这清清的流水来自哪里@包玉堂~~  相似文献   

8.
蝴蝶姑娘     
前,在一个深山密林里,住着三兄弟,都是打猎的。三兄弟一个叫“里来”,一个叫“打来”,一个叫“羊来”,乡亲们统称他们做“阿里打羊”。那里还有一个叫“哈帕”的财主。有一天,哈帕对阿里打羊说:“你们住的地方是我的土地,你们打猎的山是我的山,你们三人,每天要给我交十只山羊来,少一只也不行。”“山上的野物又不是你喂的!”“这么多山羊我们哪里交得起!”凶残的哈帕不由分说,一声吼叫:“给我上夹杠紧紧地压他们!”阿里打羊三人被夹在两根木杠中,只听得几声惨叫,腰椎断了,肋骨折了,接着又听得惨叫几声,三个人都昏死了过去。阿里打羊三人的老…  相似文献   

9.
王蒙:永远怀念新疆黎曦从29岁到45岁,王蒙在新疆度过了一个人生命中最宝贵的16年。新疆人民的真诚和那片神奇土地上的文化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回忆……“在新疆的生活使我及我的作品于纤细、温和中,多了一种强烈的激情、幽默、粗犷和豁达。”王蒙如是说──初秋...  相似文献   

10.
正我经常感到很幸福,是因为自己可以清澈地回忆起童年的生活样子——我们住在靠近沙漠的湿地湾子里,七八户蒙古人,七八户汉人。沙漠边上有好多杨树和柳树,有被切割成形状不同的若干块庄稼地,有一滩可以隐藏牛马的枳芨林,有几十种叫不出名字的鸟儿……这里很安静!在这安静的十几户人家里,肯定能蹦跳出几个小伙伴吧,可以和我一起玩儿。夏天我们前往沙漠里的小湖边踩水,秋天到密林深处的林场果园里偷食小果子,冬天则会去生产队的棚圈顶上掏雀儿……这样的事情在记忆的幕景中时而闪现。然而,更强烈的关于童年的记忆却是一种味道,一种浓浓的家里的味道。  相似文献   

11.
三明治人生     
半年前我乘巴士在法国乡间旅行。一次,汽车要在一个小镇上停留十分钟。闲站没事儿,我便走进了附近的一家小餐馆。餐馆十分整洁,陈列台上有浓汤、各色沙拉以及咖啡和美酒。我想尝尝法式浓汤,便向老板点了一道。“不卖。”“什么?”我疑惑不解地问。“请原谅。因为您是搭乘巴士的人,所以,我想您还是随便点个汉堡包或者三明治的好,不瞒您说,为了熬这汤,我花去了整整好几个小时,它的味道是全法国最棒的。面对这么好的美味,可您却只能有几分钟来喝它,太可惜了!我决不会让您糟蹋它的。”我终于没能喝成这美味的法式浓汤。但我却是完全能够理解小餐…  相似文献   

12.
我的外公     
熊苏 《民族论坛》2001,(1):43-43
外公今年67岁,他个儿不高,却长着一个可笑的大脑袋。我最喜欢摸他的大头了,因为那上面几乎是寸“草”不生,只有几根稀疏白发可怜巴巴地耷拉在后脑勺。我逗外公玩,问他的头为什么那么大。外公笑眯眯地说:“因为我的脑袋里装满了智慧。”这是一部卡通片里的话,我听了大笑。  外公不是湘西人,他的老家在邵阳。听妈妈说,文革时因为外公在大学里讲了真话,被赶到湘西一个偏远的村子里当医生。那时,村里没有一个人看得起他,外公很痛苦,几次想自杀,但他终于挺过来了。我不明白为什么讲真话也会受到打击,外公很认真地对我说,因为那…  相似文献   

13.
1978年初一个寒冷的早晨,一缕平日里难得一见的阳光,照在西北一个边远小城破旧房前的小院里,我正在低头洗工作服,为第二天去新疆买耐火砖做行前的准备。突然一辆自行车急匆匆地推进院内,我还未来得急抬头看人,耳边已响起“小高,你考上大学了”的粗重的声音,一...  相似文献   

14.
欧洲纪行     
一段段回忆引来一阵阵感触;一回回阵痛换来一次次收获。回想起来,当时看来美好的东西现在感到更加美好;当时让我难堪或痛苦的事情现在看来是那么有意义!因为,人生本来就是一部交响诗,区别在于或长或短,或激烈或平淡而已。有人说,凡成功者都爱做梦;爱做梦则自然就爱回忆;回忆自然是为了更好地面对现实和展望未来。由此看来,我这个唱歌的人提着干涩的笔写此“欧洲纪行”的原由和用意,也就再清楚不过了。  相似文献   

15.
盛夏之际,我来到“火洲”吐鲁番。一下长途汽车,恍惚跌进奇热难当的大烤箱里,流风灼脸,黄土烙脚,心烦意乱……道路两边停着许多辆装饰华丽的小型面包车。这时,一个英俊的维吾尔族小伙子朝我走来,他笑着对我说:“雅达西(同志),请上我的车,到大十字一个人一毛伍分钱。”前来接我的安同志见我略有迟疑,一面往车上放包,一面对我说:“现在都坐这车,毛驴车一年前就没了。”车子载着我们一行8人在萄葡城里那长廊般的葡萄架下穿行。记得3年前我来到吐鲁番,曾写过一篇介绍吐鲁  相似文献   

16.
吴茗 《民族论坛》2006,(3):59-59
Blog,也就是我们讲的“博客”,英语字典里只有“航海日志”之意,现在被我们用来特指一种网上提供信息与人交流共享的方式。而在中国,博客的发展似乎越来越偏离最初的“博客精神”。很多人用它来书写自己的私生活,而且这种风气越来越盛,大有成为主流之势。最初的博客张扬的是“思想共享”,原本共享的是信息,而现在则被注入了私人的东西,再拿出来共享。于是标志着一个私生活共享的时代来临了。不想把木子美、竹影青瞳等提出来再造声势,只要看看搜索引擎里一目了然的各种Blog就可以发现,文章里的“我”多于一切。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和笔调…  相似文献   

17.
在罗斯居住的一套三居室房子里,门背后贴着一幅对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是外地一个李先生寄来的;一组三人沙发和老式衣柜,还是刚到汉源时一个热心人送的。墙上挂着一幅汉源县委县政府赠送的“越国界万里来中国,搞扶贫功德盖天下”和皇木镇党委政府赠送的“越时空之限,伸援助之手”的大红锦旗。房间里最奢侈的家俱便是今年汉源县委县政府赠送的一台29英寸彩色电视机。罗斯说:“这就是我的家”  相似文献   

18.
朱茜 《民族论坛》2006,(9):22-24
(一)那晚步出戏院的时候,已是夜里十一点多了,散场时的熙攘人流和车水马龙渐渐散了去,路上行人已稀。在等出租车的间隙里,我又回头看了看戏院门口大幅的宣传海报,《1699·桃花扇》的字迹在深沉的夜幕里已不甚清晰,耳畔依稀还萦绕着的三弦的咿呀声也慢慢地模糊了起来。“要车么?”一个中年人的声音招呼道。“嗯。”我回过神,拉开了车门。出租车缓缓起步,司机笑道:“是看《桃花扇》演出的吧?这年头,像你这样的小年轻,没几个人会看昆曲演出了。”“我看到的年轻人还不少呢。”我应道,“不过还是老年人多些。”“我在这块带了两天客了,基本上来…  相似文献   

19.
从前,有一个人得到了一些质地极佳的库西峡檀香木,他拿着到处去卖,却没有遇到一个敢买的人。他看见一间空房子,便到那里面去睡觉。恰好有一个卖炭的人,也在他后面来到了那间空房子里,于是两个人聊起天来了。檀香木的主人说:“这个地方没有买东西的人。”第二天早晨,他们二人又分头去卖货。晚上,他们又在那间空房子聚到一起了。那个卖檀香木的人看见那个卖炭人卖出去了很多炭。心里便想到:“嗨,这下子我可找到一个好办法啦!”  相似文献   

20.
1他说:孔繁森、吴登云都是汉族人:为什么就没有一个少数民族的孔繁森和吴登云呢?他说:我一生的理想就是要成为这样的一个人。……我突然感觉一丝悸栗,从握笔的手底传来;心底里慢慢渗出一句话:“一个过了时的理想!”这是在江西采访的最后一个夜晚。夜色包围他的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