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青年》在五四现代白话文运动的兴起、发展乃至胜利的全过程中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以往学界在论述《新青年》对现代汉语形成的贡献时,往往局限在《文学改良刍议》等少数有意提倡白话文的文章上,忽视了《新青年》所倡导的思想革命在语言变革中的作用。《新青年》走在汉语现代化变革的最前列与其高举“德先生”、“赛先生”两面大旗进行思想文化革命密不可分.而这正是五四白话文运动与晚清白话文运动的根本性区别所在。  相似文献   

2.
中国语言从文言到白话的变革经历了从"戊戌变法"到"五四"长达二十余年的时间,<东方杂志>作为贯穿这一时段的一个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刊,对中国语言的变革给予了相当的关注,不仅为讨论提供了一定的空间,见证了这一时期中国语言变革的过程,而且杜亚泉也代表<东方杂志>提出了自己的语言观和变革立场.<东方杂志>早期的语言观与"五四"主流的白话语言观是对立的,虽然坚持文言显得保守,但也有一些合理的成分,值得引起人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3.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民族复兴的起点。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在“五四”运动中进一步扬弃。“五四”运动体现了鲜明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一面光辉的旗帜。“五四”运动开创的现代中国青年爱国主义传统应得到进一步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五四知识分子是中国第一代现代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世代,其独特性在于,代际认同与分化都是建立在报刊基础上的。与清代知识分子的典籍文人不同,这一代知识分子是报章文人,其活动围绕报刊展开。以《新青年》等新刊物为中心,五四知识分子通过阅读报刊、报刊撰文、创办刊物的形式,彼此联络交际,构建了一个有着共同取向和志趣的社会文化空间,取得了文化身份和文化精神上的认同,进而形成共同体。但是,五四知识分子在取得认同的同时也在不断分化。分化的根本原因与思想和人生取向的分野分不开。追求趋时性、议论性的社会介入与追求基础性、恒久性的学术建设的矛盾,最终导致了五四知识分子的分化。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界出现对五四白话文运动与现代汉语的反思热潮。在反思过程中,既有中肯、客观的评价,同时也有许多激烈的否定之声。本文旨在摒弃偏见,避免妄下论断,从五四白话文运动发生的前因出发,在展现正反两个阵营发出多重声音的同时,探讨种种影响及决定五四白话文运动成败的因素,展示语言革新过程的非直线性特征,进而呈现历史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百科全书的许多词条虽以知识理论的形态出现,但同时也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建构,它在历史叙事中对于材料的取舍和选择性评价,具有强烈的政治意图.白话文运动是中国有史以来汉语书面语发生的最大的颠覆活动,也是这百年之内中国语文演进的关键所在.本文试图在梳理史实的基础上,对<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的词条"白话文运动"(Verna...  相似文献   

7.
在二次革命失败后黯淡的政治格局下,欧事研究会和《甲寅杂志》成立的初衷是集合那些既受到袁世凯打击,又不愿认同于中华革命党的革命策略的知识精英,一方面从学理上否定和抵御袁世凯的专制政治,另一方面通过报刊言论供给国民以政治常识,促进社会觉醒与民众的政治参与能力。五四时期最为活跃的新青年派,研究系知识群体、文化保守派、留英学人都已在《甲寅杂志》上聚集并展示了他们的文化活动方式。只有以并置对观的多元研究视野考察这些知识精英群体的思想特点及其活动,才能更加全面地认识五四新文化运动。  相似文献   

8.
曾锋 《兰州学刊》2009,(2):78-80
“五四”白话文运动不是单纯的文学工具和形式的变革。文学革命者认识到文言是权力建制的工具,国人具有文字崇拜的心理,白话文运动具有推动全方位的生命解放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倪焕之》是五四新文学的重要收获之一。小说立足于大时代的社会动荡 ,聚焦于五四之后新青年的情感教育问题 ,在五四以来的中国新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倪焕之的希望与失望、昂奋与幻灭 ,是五四之后一代新青年知识分子的共同遭遇  相似文献   

10.
晚清时期白话成为天然可资利用的资源。在裘廷梁等人的理论倡导中,显现出晚清白话文运动的文化逻辑:白话更多用于解决社会政治危机要求下文化普及,并未触动到汉字本身,只是将书面书写方式通俗化,以应付社会文化中书面语的需求。同时,尽管士大夫们主观上还是在中国古代文学语言体系内作调整,但客观上已造成中国古代文学语言雅俗格局的分裂,展示出中国语言文字新的发展景象。  相似文献   

11.
秦国伟 《理论界》2014,(6):90-92
五四时期中国梦的双内核是富强和文明,这是摒弃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结果。五四时期实现中国梦的依靠力量是新青年。五四时期追寻中国梦的偏差有:以文化改造文化,文化为政治买单;对待传统文化武断粗暴;对现实问题的解决过于理想化。  相似文献   

12.
张春田 《云梦学刊》2008,29(4):103-107
无论在中国现代思想史还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玩偶之家>都是一个无法绕开的存在.在五四启蒙话语中.<玩偶之家>反思现代性的面相,被对于现代性的渴望与设计所遮反并且替代了."现代"的诱惑与诉求,已经内在于<玩偶之家>翻译和阐释的文化规划之中.  相似文献   

13.
《晨报》附刊与"五四"新文学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考察了“五四”新文学运动与《晨报》附刊———五四时期著名的一份报纸副刊———之间的互动关系,借此阐明20世纪20年代特殊的文学生存空间,那就是:日常的文学生活是以期刊为中心开展的。  相似文献   

14.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价值重估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重估一切价值的尺度是什么?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学界一直缺乏必要的认识,因而导致了对新文化运动阐释的许多混乱。其实,五四新文化先驱者们的实践早已证明: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也是重估一切价值的最高价值尺度。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们用以比较和判断东西方文明优劣的价值标准不是别的,是个人的独立、自由和权利。这是新文化运动的基本态度,因此也决定了新文化运动的根本性质。正因为这样,新文化运动才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了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尽管"五四"运动功不可没,但也存在严重缺陷。"五四"运动没有认识到科学首先是一种知识生产方式,其次才是具体的知识;科学与技术不同;科学不仅是一种精神和态度,更是一种技术和能力。更为严重的是,"五四"运动几乎完全无视法治的重要价值。"五四"人物没有认识到可控性这一因素,重实质正义、轻程序正义,仍陷于古代的重人治、轻法治的窠臼。我们今天既要继承"五四",也要反思"五四",批判其不足,才能超越"五四",也才能实现"五四"的初心。  相似文献   

17.
18.
通过科学家对库恩这一学说的评析,来揭示出他们对当代科学的态度。透过科学家对库恩学说的评价,凸显出库恩思想中的深刻意义就在于敦促我们:在科学如此昌明的年代,我们如何把握对当代人类生活具有重大意义的知识之两翼——科学与人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首次对休谟哲学进行科学哲学解读的是分析哲学家,但这解读由于对因果关系、心与外物解释的无视而沦为一种流于肤浅的一厢情愿,沿着与分析哲学相反的进路,休谟的科学哲学家身份在别一种维度被揭秘:与现象学科学哲学传统相似,休谟旨在重构科学合理性。这一重构因为休谟独特的观念理论而意义重大,它不仅是一场情感和本能取代理性的革命,更是一场由客观转向主观的哥白尼式革命。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认为,五四新文学具有浓重的浪漫主义倾向。这种浪漫主义倾向刻意地理想化人物和生活,掩盖了现实的真相。20世纪40年代,通过"新文艺腔滥调"的提法,张爱玲申明了自己对于浪漫主义的排斥,而特别能够体现张爱玲对浪漫主义的态度的,是她创作于50年代的小说《五四遗事——罗文涛三美团圆》。在这篇小说中,通过戏仿和影射五四一代的人和事,张爱玲表达了对于浪漫主义的嘲讽和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