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关于它的研究,一直受到史学界的重视。特别是近十年来,许多问题的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较大的进展。本文只就其中一些主要方面进行概括性评介,并以此纪念太平大国运动140周年。一、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和历史作用太平天国是一场农民运动,但它是否是革命运动?一种观点认为,太平天国和此前的历次农民起义都不能改变旧的生产方式,也不可能摧毁旧的封建制度,不能称作革命。李新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从来没有把农民起义说成“革命”,但对太平天国,有时却称为“革命运动”。这是就世界全局而言,太平天国起义是资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但从太平天国本身来分析,总体上仍是农民起义、农民战争,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因此,应称之为太平天国起义,或太平天国运动,不能称之为革命(《关于中国近代史分期问  相似文献   

2.
罗尔纲先生著《太平天国史稿·卷二十二·石达开传》中照录了石达开离京时向太平天国军民表白自己态度的五言告示。其中有这样四句:“用是自奋励,出师再表真,力酬上帝徒,勉报主恩仁。”这个五言告示,当时在多处出现,辗转传抄,字句颇有出入,在此文中,笔者不拟对其他字句出入进行探讨,只想指出一个问题,即第三句是“力酬上帝德”而非“力酬上帝徒”。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在清代叫直隶省,可是太平天国却称为“罪隶省”。太平天国做为农民政权,它的斗争矛头始终对准了清王朝,一八五三年太平天国在南京建都后,为彻底推翻满清王朝的反动统治,曾大举进行北伐,试图迅速攻克清朝统治中心一北京。由于河北是清朝京都的畿辅,所以出自对清朝黑暗腐朽统治韵极大愤恨,天王洪秀全宣布:“因妖现秽其地,妖有罪,地亦因之有罪,改并贬直隶为罪隶省。” (《贬直隶省为罪隶省诏》)这就是太平天国对河北不称直隶,而贬称“罪隶省”的由来。在太平天国记载的文献中几乎见不到直隶的字样,一般都称为“罪隶”、或“妖穴”。  相似文献   

4.
1960年2月出版的《安徽史学》创刊号上,刊载了罗尔纲同志的一篇长文:“捻军正名——一个有关立场问题的名称的商榷”。我在反复读了这篇文章以后,逐渐地产生了几个疑问。现在提出来,请罗先生和其他同志指教。罗先生认为,在我国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活跃于安徽、河南、江苏、山东一带,其中主要是安徽的蒙、亳地区的起义农民,即通常被称为捻军者,不应称为捻军,而应“在(捻军的)不同阶段中,对它提出不同的称请”——如1855年张乐行号为“大汉明命王”后,就应称为“大汉起义军”或“大汉”;1857年“加入太平天国”后,应称为“太平天国张乐行部”或“太平天国龚得树部”等;1863年蒙、亳军队数万人请“遵王赖文光领导”后,应称为“太平天国新军”或“太平天国鲁王任化邦部”、“太  相似文献   

5.
一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农民革命,它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冲击着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基础,并向它的精神支柱——以偶象崇拜和孔孟儒学为中心内容的封建文化,展开了英勇的挑战。太平天国反对封建文化的主要措施是扫除偶象崇拜。洪秀全从农民革命的需要出发,把基督教神学的某些成分改造成为自己的理论武器,把天父皇上帝塑造为关心劳动人民疾苦的“独一真神”,用真神崇拜去打倒偶象崇拜。早在一八四三年,洪秀全最后一次应试落第转  相似文献   

6.
太平天国革命俗称“洪杨革命”。它的两位主要革命领袖洪秀全与杨秀清的关系,是十分微妙和复杂的。从宗教方面来说,洪秀全是拜上帝会的缔造者,享有仅次于天父皇上帝与天兄耶苏的最高宗教地位,是“真主”。但是,由于杨秀清具有“代天父传言”的特殊身份,他不仅是“禾乃师赎病主”,而且是“圣神风(皇上帝意志的教化者)”和“圣灵(皇上帝的降托者)”。因而,杨秀清成为太平天国举国上下共同信仰的一位“真神”。正如《天条书》明  相似文献   

7.
论太平天国政治的客家渊源——兼辨“客家武装移民”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太平天国运动发源于广西客家社会。拜上帝信仰有利促进了广西客家社区军事化的形成和太平天国起义的发动,客家族群心态深刻影响了太平天国的社会形态和政治制度。太平天国起义不是所谓的“客家武装移民”,从一开始它就是一场以推翻清王朝统治作为主要政治目标的农民起义。  相似文献   

8.
常熟县南门外,原有一座“报恩牌坊”,一九○五年又发现了此坊之“碑序”,这是太平天国时期为纪念忠王李秀成的政绩所立的。据罗尔纲先生考证,牌坊是“忠王李秀成克复江苏、浙江之后,使广大人民得到安居乐业的生活,常熟人民感恩报德”而建立的(《太平天国文物图释》)。虽无直接证据,还是比较合于情理的。六十年代,戚本禹别有用心地大批李秀成;文化大革命中,李秀成更被作为“太平天国革命的叛徒”、“地主阶级的代理人”,而大批特批。直到一九七七年七月出版的某些著作,仍然把李秀成作为“地主阶级的代理人”进行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所说的“中国的社会主义”不是指太平天国 ,而是针对西方传教士 ;传教士郭实腊把中国平民造反的要求看作是西方的社会主义 ;马克思指出了太平天国革命的弱点和局限性 ,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带有宗教色彩 ,除了改朝换代以外 ,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  相似文献   

10.
洪仁玕与《资政新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仁玕是洪秀全的族弟,拜上帝会最早的成员之一,也是太平天国后期重要领导人之一。他参加太平天国革命虽然只有短短5年多,但却是太平天国的重要人物,被称为太平天国领导集团中“最开通的中国人”。洪仁玕对太平天国的重要贡献就在于他曾提出一系列改革的主张和措施,他的思想比较集中系统地反映在他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中。 一、《资政新篇》产生的历史背景 1.国内形势 洪仁玕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社会经济和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一方面中国原有的资本主义萌芽仍在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自然经济正在逐步崩溃,中国已经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漩涡之中。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促进了这种发展”。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和要求。 2.国际形势 清朝封建统治走向衰落的时候,世界资本主义正处在上升时期,西方一些国家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富强起来,这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抢占原料产地积极对外侵略,争夺殖民地,中国便是他们掠夺的主要目标之一。1840年英国用炮舰  相似文献   

11.
一何怀宏博士有一个发问 :如果没有上帝 ,道德何以可能 ?① 虽然是借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某主人公之口提出的 ②,但通过把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概括为一个相反的命题“如果没有道德 ,上帝何以可能 ?”以及对这一命题隐晦的怀疑 ③,我们似乎有理由相信 ,那发问也是何怀宏自己的道德思考。在另一部小说中 ,陀思妥耶夫斯基把这个发问进一步演绎成 :假如没有上帝 ,是否一切事情都可以做 ,一切行为都可以允许 ?并回答说 ,“既然没有灵魂不死 ,就没有道德 ,一切都可以做”④ ,以此对 19世纪中叶俄国社会黑暗堕落的现实进行了理性的鞭挞。于是 ,这让…  相似文献   

12.
一八五一年一月十一日,伟大的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举行了金田起义,从此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革命战争。太平天国革命发生在鸦片战争失败和中国社会开始走向半殖民地的时期,显然是由于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身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所引起的农民革命战争。正如马克思在“中国的和欧洲的革命”中所说:“这一次革命爆发的原因无疑地是由英国大炮把名为鸦片的那种麻醉剂强加于中国所引起的。”从太平天国革命的历史事实来看,这次革命战争的敌人有两个方面:一面是国内清朝封建统治;另一面是外国侵略者。因而在  相似文献   

13.
石达开远征之失策吴晓石达开是太平天国第一流军事将领。金田起义后,他“自永安出长江、克金陵,大小数百战,所到披靡,未尝稍挫。”对太平天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李秀成称誉他“文武备足”、“谋略甚深”,是“太平天国的第一个军事大人才”。而清军则号之为“石敢当...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一下洪秀全与皇上帝、孔夫子的关系,看一看他所创立的拜上帝教,其基本内核是属于以皇上帝为代表的西方文化,还是以孔夫子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从而了解洪秀全以拜上帝教发动太平天国革命,到底是要在中国推行所谓“神权政治”,还是要反抗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天父下凡     
一、托梦和下凡太平天国所采取的宗教形式,洪秀全是上帝托梦,杨秀清是上帝下凡,萧朝贵是耶稣下凡。基督教信奉上帝、耶稣,从来没有托梦或下凡一说,洪秀全、杨秀清搞的这一套把戏不是洋货。托梦之说,我国古已有之。殷高宗以梦得傅说;周文王以梦得吕尚;江淹梦失去五色羊,“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李白梦笔生花,“后天才瞻逸,名闻天下”。正史、野史上这种荒诞记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 对于太平天国拜上帝信仰,史家们一直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一个与西方基督教教义关系密切的宗教竟成为一场中国农民大起义的精神旗帜,这当然会引发人们的连翩浮想。拜上帝教的起源、教义、特性、功能等诸多问题都已受到相当的关注,有了许多的探讨。然而,不可思议的是,一个前提性的问题却一直遭到忽视,这便是太平天国的人们究竟是否真诚地信仰拜上帝教。脱离这一问题去争论拜上帝教的功用,研究显然缺乏基础。  相似文献   

17.
近30年来学界在马克思是如何评价太平天国的问题上观点迥异。但如果认真研读马克思相关经典文本并结合马克思在19世纪50-60年代的研究旨趣,就会发现马克思是在不同的语义上评价太平天国的,并因此形成了不同的结论。如果把太平天国指代为一场因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而爆发的“农民起义”,那么马克思对它的态度是同情的;如果把太平天国指代为一场“大规模武力战争”,那么马克思对它的历史作用的评价存在一个先扬后抑的变化;如果把太平天国指代为一次“小农社会理想”的试验,那么马克思对它的态度则是始终如一的否定。  相似文献   

18.
贾庆军 《船山学刊》2008,(3):214-216
黄宗羲继承了儒家传统中“天”的现念,“天”是一个非人格的至善至高之存在,不可以人事事天,任何人格或神格的“天”都是对“天”的降格。而“上帝”则是接近人格或鬼神之存在.已经丧失了至高无上性。所以,黄宗羲不会接受西方“天主”或“上帝”之本质.直斥之为谬言邪说。  相似文献   

19.
一、中华思想分合史纵观三千年中华思想发展史,是一个分分合合的过程。从万物有灵论到多神论,又从多神论到一神论。商朝的“上帝”和周朝的“天命”都是这种一神论。我们把它统称为“天命论”。就像“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柏拉图就从先前的粗糙的多神教中创造出一个单一的、至高无上的、正义的宙斯来”那样,中国古代也创造出一个单一的,至高无上的、正义的神——“天”来。从思维发展来看,从原始部落的图腾到天命论的观念产生,认为自然  相似文献   

20.
关于太平天国的基层地方政权组织——乡官制度问题,近年来,渐渐引起学者们的重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见于各种历史书刊的有关论文,就有张振鹍:“太平天国的乡官制度”;曹国祉:“太平天国的地方政治制度”;郦纯:“乡官制度”;另外还有许多学者如范文澜、罗尔纲等,也都在他们的著作中对太平天国的乡官制度附带地有所论述,他们都认为,太平天国的乡官制度是一种由人民自己来推举基层地方行政人员的民主制度;太平天国的各级乡官极大部分都是由劳动人民来充当的。太平天国乡官制度的创建与实施,是太平天国革命创造性的表征之一,因此,很好地、深入地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