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人》1994,(11)
治类风湿病、骨髓炎专家──王光玲王光玲,享誉海内外的郑州市管城中医院关节炎、骨髓炎专科主任,一位被人们称之为类风湿病专家的成功者!王光玲大夫出身于中医名问,自幼耳濡目染,立志做一名济世救民的好大夫。在这一理想的指引下,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河南省中医学...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1995,(11)
类风湿、骨髓炎病专家王光玲郑州管城中医院骨髓炎、关节炎专科遐迩闻名。专科主任王光玲大夫出生于中医世家,父亲是省中医学院的资深教授。王光玲从大学毕业后,在父亲的指导下,开始了对中医治疗骨髓炎、关节炎的专题研究。经过艰苦探索,终于摸索出一条非手术治疗骨髓...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1995,(3)
类风湿、骨髓炎病专家王光玲郑州管城中医院骨髓炎、关节炎专科遐迩闻名。专科主任王光玲大夫出生于中医世家,父亲是省中医学院的资深教授。王光玲从大学毕业后,在父亲的指导下,开始了对中医治疗骨髓炎、关节炎的专题研究。经过艰苦探索,终于摸索出一条非手术治疗骨髓...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1995,(12)
类风湿、骨髓炎病专家王光玲郑州管城中医院骨髓炎、关节炎专科遐迩闻名。专科主任王光玲大夫出生于中医世家,父亲是省中医学院的资深教授。王光玲从大学毕业后,在父亲的指导下,开始了对中医治疗骨髓炎、关节炎的专题研究。经过艰苦探索,终于摸索出一条非手术治疗骨髓...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1995,(10)
类风湿、骨髓炎病专家王光玲郑州管城中医院骨髓炎、关节炎专科遐迩闻名。专科主任王光玲大夫出生于中医世家,父亲是省中医学院的资深教授。王光玲从大学毕业后、在父亲的指导下,开始了对中医治疗骨髓炎、关节炎的专题研究。经过艰苦探索,终于摸索出一条非手术治疗骨髓...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1995,(7)
类风湿、骨髓炎病专家王光玲郑州管城中医院骨髓炎、关节炎专科遐迩闻名。专科主任王光玲大夫出生于中医世家,父亲是省中医学院的资深教授。王光玲从大学毕业后,在父亲的指导下,开始了对中医治疗骨髓炎、关节炎的去题研究。经过艰苦探索,终于摸索出一条非手术治疗骨髓...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1995,(4)
类风湿、骨髓炎病专家王光玲豫中医广证字(1994)第88号郑州管城中医院骨髓炎、关节炎专科逻还闻名。专科主任王光玲大夫出生于中医世家,父亲是省中医学院的资深教授。王光玲从大学毕业后,在父亲的指导下,开始了对中医治疗骨髓炎、关节炎的专题研究。经过艰苦探...  相似文献   

8.
他是一个只有6个手指头的残疾人,却以精湛的技艺攻克了世界级医学顽症骨髓炎,36年来接治中外患者15万多人,为3万多名被一些医院建议截肢的患者保全了肢体。 他是一个只有初中文凭的农民,却摘取了国家级科技进步奖,成为全国首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站到国际医学讲坛上讲授“杨式疗法”…… 他就是先后荣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 等光荣称号的山西省稷山骨髓炎医院院长杨文水主任医师。  相似文献   

9.
年轻时,她曾和赵丽蓉同台搭戏,出演《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等评剧作品,是著名的评剧演员。上了年纪后,她在荧幕上塑造了众多小人物形象,深受广大观众喜爱,被誉为“演艺界最好的老太太”、“慈祥妈妈专业户”、“最值得尊敬的艺术家”等。  相似文献   

10.
顾育豹 《当代老年》2006,(12):14-15
红线女原名邝键廉,从艺后改名为“红线女”。她在粤剧界以“红腔”独树一帜,被誉为精美的“南国红豆”。1955年9月,红线女随同香港代表团应邀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翌年她毅然作出回内地定居的决定,受到周总理和陶铸等领导的高度赞扬与热烈欢迎。在南国,红线女“甜、脆、圆、润、娇”似行云流水般唱腔,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她除了传世不朽的戏曲艺术片《搜书院》和《关汉卿》以外,还主演过根据巴金原著改编的《秋》、根据曹禺原著改编的《原野》以及《慈母泪》等十几部电影,并主演过《雷雨》等话剧。  相似文献   

11.
展阳 《老年人》2008,(3):28-29
身为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在人们耳熟能详的《七巧板》、《大风车》里,鞠萍以她那纯真、甜美的形象,自然、活泼的主持风格,深受全国亿万小朋友和家长们的喜爱。习惯性地,大家都喜欢称呼她为“鞠萍姐姐”。其实,“鞠萍姐姐”已经步入中年,她的儿子今年已经15岁了。  相似文献   

12.
王辉 《老人天地》2013,(5):12-12
主持人敬一丹几乎无人不晓,她主持的《焦点访谈》和《东方时空》是中央电视台的金牌节目,她曾经连续被评为“全国十佳主持人”,多次荣获我国播音主持界的最高奖项——“金话筒奖”。  相似文献   

13.
她是《刘老根》中的山杏,她被尊称为“二人转皇后”.阎学晶:国家一级演员、吉林省四大名旦之首。从1994年开始.她便多次获全国大奖;近年来,才华出众的她不断涉足电视剧、小品等领域。除了《刘老根》外,她还先后出演了《笑笑茶楼》、《讨个媳妇过新年》、《都市外乡人》、《老婆万岁》、《小房东》等影视作品。她与牛群、刘晓梅合演的小品《打工幼儿园》荣获了2006年“我最喜爱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小品类二等奖。  相似文献   

14.
许戈辉,以其甜美的形象,轻松潇洒的节目主持.广受观众的共爱。她主持的《东西南北中》、《快乐周末》等节目,可谓家喻户晓。但我说的她可不是什么“腕儿”、“名人”的,她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子。做为她的朋友,我不止一次的对她说:“哎,辉辉:我想写写你的好玩儿行不行?”她说:“写吧!写吧!不过可不能把我写的太傻了。”我们几个女孩一起笑起来:“你本来就挺傻的。”第一天喜见辉辉是刮着的日子,她穿一件黑丝绒么至.象个刚从教堂倡诗班里出来的小灾救,头发短短的稚气的脑干干净净的呈现在我面前。“你是许戈辉?”我说.…  相似文献   

15.
刘砾遥 《职业》2010,(7):52-53
她28岁与花结缘,专事批发,人比花娇;她29岁大胆创新,携花入主超市专柜,独具慧眼;她历经十余年商场打拼,成功垄断济南市各大商场超市鲜花专柜,花界“小白”变“花王”。是什么成就了她的“鲜花王国”?是什么助她成功走上了“垄断”的康庄大道?本期《职业》为您揭开“济南花王”——郝俊美的神秘面纱,告诉你一个“花颜巧语”的创业法则。  相似文献   

16.
语文闲谈     
中古汉语里第三人称代词出现“伊、渠、他”。现代普通话里只保留了“他”,至于“伊、渠”只在某些方言里使用。王力《汉语史稿》:“第三人称的性别区分,最初由少数人提倡,始于1917年;本来希望在口语中造成一种分别,后来失败了”。“五四”前后,文学作品中用“伊”,后来都改为“她”。这个“她”字是刘半农在1926年的创造。可是,这只是书面语的视觉区分,不是口语的听觉区分,在口语中“他”和“她”听起来仍旧没有分别。“文法”改了,“语法”未改。  相似文献   

17.
周永波 《职业》2001,(4):20
在这个人人喊“忙”(其中不少人是“瞎忙”)的时代,能够以“京城闲妇”自称,这自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其实,“京城闲妇”申力雯一点也不“闲”,而是一个时时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一颗饱含善良的心勤于思考、勤于笔耕的当代作家。在她看来,“闲”只是一种心境,是一种生活意境,就如同齐白石的国画一样,散淡之中有一种独特的韵味和境界。“申力雯”自幼痴迷文学,且有着特殊的文学天赋。9岁的时候,她读《红楼梦》颇觉晴霎是自己的影子,于是她为自己取名“力霎”,同时寄意“立志从文”、“力行为文”。她的文笔犹如五彩蜡笔,流淌…  相似文献   

18.
我的奶奶戴洵是一位离休老干部。她在参加革命前只读过初中,后来凭着顽强的自学,又借担任大学系党总支书记的便利进课堂旁听,提高了文化水平和文学素养。她喜欢钻研中国古典名著,对《红楼梦》情有独钟,发表过一系列“红学”论文,圆了“半个红学家”之梦。离休后,有了充裕的时间,她迷上了创作,先是写点短文章,后便踌躇满志地向“大部头”进军。在短短的几年里,她写出了34万字的长篇小说《西来桥》和题为《军营之恋》的系列回忆小说第一部《沂蒙之恋》。后者是在爷爷逝世以后,奶奶强忍悲痛,以超人的毅力完成的,显得尤为可贵。…  相似文献   

19.
燕原 《当代老年》2010,(7):26-27
丁建华,我国著名的配音表演艺术家,曾参与上千部电影和电视片的译制创作,先后获得“上海青年艺术十佳”、“我最喜爱的女配音演员”等多种荣誉称号,担任主创的8部译制片曾获“金鸡奖”及“政府奖”,她在《追捕》、《魂断蓝桥》、《战争与和平》、《茜茜公主》、《真实的谎言》等影片里细腻动听、近乎完美的声音,成为一代人心目中的经典。  相似文献   

20.
可一 《老年人》2010,(2):24-25
萧芳芳,香港著名女影星,因出演《小星泪》、《女人四十》、《方世玉》和《虎度门》等200多部电影,获得了香港金像奖、台湾金马奖等诸多荣誉。为了表彰她为香港电影事业作出的贡献,2009年4月,香港电影金像奖协会授予她“香港电影金像奖终身成就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