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傅小平 《决策》2010,(2):24-25
经过十几年的历练,我逐渐变得不说话了。在政府办我与另一个当秘书的同事被人家用三个字概括,他是“说不死”,我是“死不说”。  相似文献   

2.
我父亲李天佑1970年9月底病逝。去世前的职务是军委办事组成员、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林彪出事后,有人宽慰我们:“你爸爸不死、也是要受牵连的。”父亲的死是悲哉?幸哉?  相似文献   

3.
曹操敢用人     
庞德与关羽决战,让部下抬着一具棺材上阵,存不败必胜之念,抱非生即死之心。“吾闻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今日,我死日也”。作为一个将领,能有这种求死的信念与敌决战,当然是极勇的表现了。 及至短兵交接,水盛船覆,为羽所俘,立而不跪,宁死不降,那份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我逐步养成了喜欢读书和收集资料的习惯,常把与书为伴视做人生趣事。一天午饭后,我随手翻开一本杂志,看到一文,标题是《死而不亡者寿》。感觉作者表述的观点很有  相似文献   

5.
抗日名将——吉鸿昌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抗日名将吉鸿昌临刑前写下的一首气壮山河的就义诗。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执政党如何领导和管理文艺是一个崭新的课题。40多年来,在如何领导文艺工作问题上出现过两种倾向:一是全面管死,最终政治替代文艺:一是放任自流,结果文艺脱离政治。如何才能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关键是掌握好“度”。一、适度调控包括文艺在内的意识形态,是我党40多年经验教训的结晶。  相似文献   

7.
吴稼祥 《领导文萃》2006,(10):141-145
七步诗在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应急救命的加法大概就是曹植的那首“七步诗”了。曹丕不仅想害他弟弟的性命,还想害他弟弟的才名。“老爷子在世的时候,”曹丕对跪在阶下、恃才自傲的弟弟说,“你老拿你写的文章炫耀,我怀疑那是你雇枪手干的。现在我要试试你是否真有才学。以那边那幅斗牛图为题,限你在七步之内诌诗一首,诌出来了,饶你不死,否则……别怨我。还有,听好了,诗中不能出现‘二牛斗墙下,一牛坠井死’的句子。”不料,曹植七步未到,诗已出口:两肉齐道行,头上带凹骨。相遇块山下,砉起相搪突。二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气不泄毕…  相似文献   

8.
部下的责任     
景公问于晏子:“忠臣之事君也何若?”晏子对曰:“有难不死,出亡不送。”公不悦,曰:“君裂地而封之,疏爵而贵之,君有难不死,出亡不送,其说何也?”对曰:“言而见用,终身无难,臣奚死焉?谋而见从,终身不出,臣奚送焉?若言不用,有难而死之,是妄死也;谋而不从,出亡而送之,是诈伪也。故忠君也者,能纳善于言,不能与君陷于难。”  相似文献   

9.
母亲望子成龙 我非常敬重我的母亲,一个了不起的女性,在我的一生中对我的影响最大的就是我的母亲。这不仅是因为我的血管里流淌着母亲的血,更重要的是母亲铸造我的性格、我的毅力以及我的悟性。 我出娘胎之前上面有4个男孩,但都死了。我生下来后,算命的说我命薄,这男孩养不活,于是被送出去寄养,到了3岁才领回家。母亲一心一意  相似文献   

10.
2007年的绝招     
在这个基本实现了煤气化的城市里,一卖煤球的小贩竟出奇地忙碌,生意做得很好,其诀窍就是男扮女装,花枝招展。并不无得意地放言:“现在干啥不都得追求个回头率嘛!”此招可称之为“哗众取宠”。街头一卖蟑螂药的小贩,在自己的药摊前竖起一块大牌子,上写:“蟑螂不死,我死!”有人打问他也不答话,只用手指指牌子.  相似文献   

11.
王育琨 《经理人》2004,(7):28-30
商业就是建立在性价比基础上的诚信关系, 不能发起向着性价比进军的公司注定是短命的2004年4月24日下午2点,李学勤携老伴一起来到德隆国际北京董事局的会议室,开始了他的绝食讨债壮举。李学勤早已哭干眼泪的双眼红肿而黯淡无光,嘴里不断重复: “不还我钱,我就死在德隆!”  相似文献   

12.
政治是齿轮     
法拉奇:殿下,您身 上的 政 治 色彩 不 是很浓厚吗? 西哈努克:是的,小姐,我在政治中陷得很深。我发现自己所做的一切得到的是恶报,这 意 味着我 在 无 谓 的努力中虚度了青春。既然如此,为什么我还要继 续 这种无 谓 的 努 力呢?今后我能贡献的最大力量是把我这个人、我的 声 望和 知识 用 于柬埔寨,我自己洗手不干了。即使如此,我也能 心安 理 得 地光 荣 而死。我打发走了法国人,我保卫了国家的独立,我为代表着未来的共产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今后我可以少问政治,少去冒险。我将生活得更好。过于活跃是错误的,在生活中不应该做过多的事,否…  相似文献   

13.
智库     
《决策》2013,(10):15-15
中国要真正的转型,不死一批企业不可能转型,如果中国的经济不掉下来也不可能转型。所以,我倒觉得从这个角度看是好事儿,就应该有好多企业活不下去,就得有一些破产的,我们才有机会重生。——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张维迎认为,企业不要想着做百年老店,这儿乎不可能。企业家做最大努力,发挥了作用,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14.
<正> 周朝高士常拟将死,老子去探望他。 老子问道:“有什么东西留给弟子吗?” 常拟不答,反问道:“我的舌头还在吗?”  相似文献   

15.
终端,一道几乎所有企业必须面对的坎。终端,也是众多企业为之纠结不已的一个命题,“做终端就死,不做终端等死”。  相似文献   

16.
好局长     
<正>局长外地考察归来,先后接到几个要设晚宴为他接风洗尘的邀请。局长对科员小张说:"你工资低,不必破费。你的心意我领了。这样吧,下午下班前,你等我的答复,好吗?"对副科长小王说:"你请我吃饭也是自己掏腰包,现在大家都靠死工资供房、送子女上学,都不容易,不用你请我吃饭了。这样吧,你晚上别安排其他活动,有人请我,你陪一下吧。"  相似文献   

17.
母语的庇护     
徐百柯 《领导文萃》2010,(12):143-143
1955年钱学森归国途中.在香港九龙火车站候车室,有记者用英语提问,他答道:“对不起,现在我要说中国话了!” 这是在用母语向世界宣告对祖国和民族的忠诚。中国诗人曾用同样的语言诵出:“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智利诗人也曾用另一种语言写道:“如果必须生一千次,我愿意生在这个地方,如果必须死一千次.我也愿意死在这个地方。”  相似文献   

18.
正"心死之忙",即人们因心灵被名缰利锁束缚而失去自由,却不自知,又无休止地为名闻利养而疲于奔命。现代人的许多心理困扰,恐怕大多源自"心死之忙"。"心死之忙",令人没有时间治疗、修复心理创伤。"心死之忙",令人疏于彼此关怀,造成人际疏离和冷漠。更为严重的是,"心死之忙",使社会变得扰攘,  相似文献   

19.
陶涵  林添贵 《领导文萃》2009,(17):95-99
邓小平表示,中国的统一是一件世界大事。邓小平宣称,当蒋经国依然健在时,“中国的统一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困难和复杂。国民党和共产党过去有过两次合作的经验。我不相信国共之间不会有第三次的合作。可惜,经国死得太早了”。  相似文献   

20.
尽孝     
正领导的妈死了,领导哭得很伤心,我也跟着领导伤心了好几天,因为我是全程陪着领导操办丧事的。丧事过后,领导表扬了我一番,说我这个副局长当得有水平,是下届局长的最佳人选。我说:"哪里话,还不是全仗领导的培养呀!"领导又正儿八经地问我:"有老娘吗?"我一惊,说:"有,在乡下。"领导说:"那好,我放你一周时间的假,你回去好好陪陪你老娘,尽尽孝道。"我说:"不用了,我老娘好着呢。"领导不高兴了,冲我嚷道:"难道还非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