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9 毫秒
1.
1 什么是审美对象?这是美学家们孜孜以求的难题。当代美学家帕克就说过:“美学科学原是要对美的对象和我们关于美的对象的判断以及我们创造这些对象的行动动机等,求得一个明确的一般观念。”美的本质是西方古典美学研究的重心,为了探讨美的本质,美学不能不首先回答什么是审美对象。因为审美对象是探讨美的本质时所指涉的具体对象,美的本质的争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审美对象构成成分的争论。波兰美学家w·坦塔基维兹指出:“客观论和主观论的争论……可以用下列的话来加以简单概括:当我们称某物是‘美的’或‘审美的’时候,我们是把它归之于客观对象所具有的一种特质。或是把客观对象看成为并不具有这种特质,而只是由我们赋予它的。……当柏拉图说‘美的东西是依赖于美的特质而成为美的’之时,他的美学观是客观论的;当休谟说‘事物的美仅仅当它被静观之时才在  相似文献   

2.
论西方现代派文学中的“丑”──兼及与传统文学的联系蒋承勇艺术家应该追求美、创造美,应该通过他们的创作去展示生活的美,进而激励人们去追求美的事物、美的生活。自古希腊开始,西方文学就是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和展示美的世界与人生的。古希腊的神话中,神的形象是按...  相似文献   

3.
美学上的主客体辩证法用以揭示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这种辩证关系表现为,人作为前设的主体与对象作为前设的客体,二者由对立走向统一。本文以西方古典至现代某些主要美学家的思想流变为线索,对美的辩证法的内在发展作了探讨,指出审美主体和美的客体的前设已经脱离了“存在关系”的原始根基,从而导致美的辩证法走向终结。这种追索或许对人们重新思考美的问题有一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不止一个评论家说过:“金波的儿童诗是美的.”[1]美是金波儿童诗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梁启超说:“我确信‘美’是人类生活的要素,或者还是各种要素中之最要者,倘若在生活全内容中把‘美’的成分抽去,恐怕便活得不自在.”[2]人人都需要美,就象需要阳光、空气和水;儿童更需要美,就象需要甘甜的乳汁.我国老一辈教育家、美学家蔡元培先生早就设想过:“让孕妇和儿童都能生活在由自然美和艺术美构成的环境之中,用和谐优雅的品格影响孕妇和儿童的心灵.”学校和社会都应该给人提供美的教育和美的环境,“使人时时刻刻都能接触到美,处处…  相似文献   

5.
在西方,从古希腊开始,人们常常把审美的和艺术实践的经验,或者提升到唯理主义哲学的高度来加以总结,或者提升到唯物主义哲学的高度来加以总结,形成了唯理论与唯物论两种对立的美论观。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以康德、席勒、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美学家,企图调和唯理论与唯物论之间的矛盾,另辟蹊径探讨美的本质。马克思、恩格斯对德国古典美学家的美论思想进行革命改造,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石上建立了科学的美论观,使美学研究发生了根本性的革命,成为我们探究美的本质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6.
“美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的美学观点之一。整个美学史证明 ,离开实践去谈美的问题 ,只能是一种纯粹经院式的饶舌。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诞生 ,引导美学家们把实践概念引入美学中 ,从而为美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一、实践是认识美的起点 ,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核心范畴是“自然人化”  美学 ,“自然人化”的根本意义在于自然物与人类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发生了联系 ,成为人类生活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 ,从而才具有审美价值。自然物的社会内容是人赋予的。没有人 ,没有人类的社会实践 ,也就没有自然物的社会美。自然…  相似文献   

7.
我们生活中的美,对于每个人来说是不陌生的。“好美之心,人皆有之”又是每个人天天向往和追求的东西。这里暂不谈现代人对美的看法,就是古人亦有对美的精湛描述。先秦时期就有孔子所谓“里仁为美”(《论语·里仁》)孟子的“充实之谓美”(《孟子·尽心下》)荀子的“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荀子·劝学篇》)以及屈原有“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的词句。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开创西方唯心主义两大派美学,柏拉图提出“美的理论”。德国的古典美学家黑格尔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从而把唯心主义美学推向新的高峰。俄国的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的美学理论,则是马克思主义以前唯物主义美学发展高峰。然而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产生是美学的最高形式,它是属于哲学领域的一个方面。中国哲学把道德原则的实现看作是个体内在的社会性心理欲求,道德的实现同时也就是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的实现。总之,一句话,美在于创造,人类在创造美中完善自身,社会在创造中向前发展,真正懂得美的人,并不是那些只重视享受美的人,而是在生活中创造美的人。  相似文献   

8.
如今,翻开各种各样的当代西方美学著作,满眼都是新术语;新概念,怎么也抓不住作者的思路,其论述问题的角度,展开问题的方向是那么陌生,怎么也找不到我们经常思考争论的诸如对“美的本质”,“美学的对象”等的论述和解答,甚至他们想说什么都摸不着头脑。的确,连美国当代美学家比尔兹利都认为,在整个西方美学史上,“二十世纪是美学发展空前活跃和百家争鸣的时期”。这个时期学派林立,思潮迭起,“它们所涉猎的问题非常广泛,而这些问题之间又缺乏紧密的联系”,更重要的在于,当代西方美学正进行着全面的破袭与裂变,正进行着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  相似文献   

9.
美的形态再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的形态” ,在美学界又有“美的范畴”说 ,本文通过辨析 ,认为以用“美的形态”说为科学。关于美的形态分类 ,我国美学界由于受西方美学界的影响 ,一般分为优美、崇高 (或壮美 )、悲剧 (或悲 )、喜剧 (或喜 )、滑稽、幽默等。本文本着宇宙对立统一规律、美所呈现的形态实际以及中西方的分类传统状况 ,认为应该简明地分为优美和壮美两大类。本文并且对美的这两种形态的含义、特点和功能等作论述。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美的规律”范畴的提出有着深厚的西方现代美学背景。西方现代美学认为美不再是纯客观的实体存在,而是包含着主体的关系存在。马克思提出的生产规律之一的“美的规律”也必然不再仅仅是美的事物的规律,而是包含着主体情感的审美规律。  相似文献   

11.
主持人语:目前,“生活美学”已经成为了全球的最新美学思潮,国际美学界在拓展美学疆域的基本路数上是一致的。德国美学家沃尔夫冈·韦尔施所做的工作是呼吁美学回到日常生活,并将这种美学称之为“超越美学的美学”,也就是超逾“以艺术为中心”的美学。在波兰举办的第18届世界美学大会上,当韦尔施重提“超越美学的美学”话题之时,却得到了美国环境美学家阿诺德·伯林特的反驳,但伯林特要求美学走向环境与韦尔施主张美学回到生活其实是殊途同归的。然而,生活美学并不像艺术哲学和环境美学那样是由西方美学家提出并占据了主导的美学思潮。东西方美学家几乎共时性地提出了“生活美学”的理念,而且,中国美学传统自本生根地就是“生活美学”传统。刘悦笛邀请国际美学协会前任主席柯提斯·卡特主编的《生活美学:东方与西方》英文文集,就致力于在全球范围之内、在东西互动之间来共同推动生活美学的进展。刘悦笛指出生活美学是东西方异曲同工创造出来的,它有着东西方两种哲思资源,但也面临着挑战,需要加以积极应对。赵强进而指出,晚明时期生活美学的要义就在于以“受用清福”为旨归的生活观念的生成,以营构艺术化、优雅化的日常生活情境、增进世俗日常生活的快乐为旨趣。  相似文献   

12.
自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提出“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以来,“美的规律”一直成为美学家们热心探讨的课题。由于马克思只是提出“美的规律”,并没有具体论述“美的规律”,因此,这个问题曾引起不少的推测和争论,至今无一种说法,获得大多数人公认。 我认为,虽然马克思在《手稿》中没有明确阐述“美的规律”是什么,但联系马克思在这部《手稿》中所体现的全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应该说,马克思是从总的原则上阐明了“美的规律”的。本文主要根据《手稿》的论述,谈谈对马克思“美的规律”说的一些粗浅理解。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美学史上,当人们探讨美与艺术的本质问题时,总是自觉不自觉地运用着形式这一械念,用来指谓美的事物其中特别是艺术作品的外部表征。从毕达哥拉斯学派和亚里士多德始,中经奥古斯丁、达·芬奇和莱辛等,直至康德,莫不如此。由是, 便形成了西方形式主义美学思想的发展轨迹。到了现代,由于理论自身的演变和深入,特别是由于艺术创作领域对作品形式的突出强调,形式问题更加受到重视。许多美学家们从各种角度、各个侧面对美的形式加以研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形式主义美学理论,并由此而使形式这一概念演变为  相似文献   

14.
暧昧的真实——论美感的发生机制徐岱1自从人类开始自觉地关注“美”的现象,对美与真的关系的思考,也就随之而进入审美思辨的视野,成为历代美学家们必谈的话题。所不同的是:在以往的本体论美学里,进行这种思考的目的在于把握·美·的·本·质的构成奥秘;而在现代美...  相似文献   

15.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牵导了两千多年来西方思想走向的两大哲学巨子 ,在西方历史上第一次系统地指出了“美”的哲学含义和构成美的本体要素。他们对一系列审美原则的精到分析 ,开创了西方人以总体知识为背景的 ,采取配套方法探讨美和美学问题的先河。对他们的美学思想进行分析和比较可看出许多相同和相异之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康德的纯粹美和依存美出发,阐述了康德把“美的理想”确立在依存美上。进而论述了“美的理想”与经验范本的区别和内在规定性。同时,也论及了“美的理想”对美学发展和艺术理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自古以来人们对体育的热爱和欣赏恐怕并不只是单纯地对力量、技巧的崇拜和对运动规则的玩味,毋宁说这种对体育的赞赏更多的是一种对善和美的积极肯定。在今天,体育越来越受到更多的人的关注和热爱,这种现象引起了人文学科研究者们的注意,美学便是在这种背景下渗透到体育学当中的。这种科际渗透的结果便是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体育美学。在传统的美学中,大多数的美学家们对“审美”、“美感”、“美的本质”、“美的起  相似文献   

18.
“美”字与民族的审美、文化心态发生着密切的联系,因而对“美”字的考释,不能不引起许多古文字学者、美学家们的极大兴趣,频频光顾,似乎成为一个永恒诉说不休的话题。为了考释的方便,先择其大者,略作评说如次。 按马叙伦以为上古传达美义的字是“媺”,而不是“美”字本身。这与对“美”本字的考释并不发生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苏格拉底“美是什么”追问本体,要求一个本质定义作为回答,是西方式的美学话语模式;希庇阿斯“什么是美的”以指示定义的方式指出美的形态,是中国式的美学话语模式。前者表现为封闭的终极模式,后者表现为开放的生成模式。苏格拉底和希庇阿斯的一场问答预示了西方美学和中国美学对话的不可能性与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论自然美     
美的本质问题是千古难解之谜,自然美的本质问题更是美学家们公认的难中之难。各种学派的各种观点与解释,往往会在这貌似平易的领域里碰到各种真正棘手的难题而不能自圆其说。有的观点甚至因此把美的本质肢解为两部分,认为社会美的本质在社会内容,而自然美的本质在自然形式,这两种不同形态的美的本质无法统一,因而也无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