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典经济学这个概念在西方学者那里分别具有不同的内涵,具体说有三个方面:一是以凯恩斯为代表的指认古典经济学的"模糊"内涵;二是以熊彼特为代表的指认古典经济学的"经济"内涵;三是福柯所指认的"现代性"内涵。从本质上看,西方学者是从各自的学术立场出发,曲解了马克思的古典经济学之意蕴并由此否认马克思主义的当下意义。从马克思的研究视域出发可知,马克思的古典经济学主要指认的是其"政治"内涵--对社会权力结构的解剖。在这个基础上,马克思揭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物质"(社会存在)这一哲学概念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生产力这个概念,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表示,在创造物质资料的社会生产活动中人们与自然界的关系.但是,对生产力问题的研究和生产力概念的使用,并不是马克思的独创.早在马克思以前,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为了研究社会财富的来源,就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并开始使用生产力概念.马克思在阐明自己关于生产力的科学概念时,接受了古典经济学家思想的积极因素,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和人类历史的发展,从而克服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局限性,赋予生产力概念以新的含义,使它成为历史唯物主义体系中的一个具有奠基意义的最重要的范畴.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关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思想探析马壮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博士生)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对生产力问题从哲学和经济学意义上都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毛泽东的生产力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理论宝库中的重要内容,是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的精神遗产。一、...  相似文献   

4.
关于企业的性质,是经济理论界长期关注的一个问题,从古典经济学到新制度经济学,对企业性质的解释是各持己见.依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从社会生产的组织形式讲,企业是一种特定的分工协作形式和生产力的具体组织形式;从社会经济产权结构讲,企业表现为一种特殊的权利分配形式和生产关系的微观层次载体,因而企业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5.
区域特色经济与新产业区的新兴古典经济学理论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特色经济与新产业区理论由于其相当强的实践指导意义,一直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这一区域经济概念是和分工与专业化经济密切相关的,其传统的经济学基础基本上是建立在研究资源配置的新古典经济学上的.对于因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产生的报酬递增和产业区的产生发展的演化过程,新古典经济学的解释力并不强,而以分工和专业化为基础的新兴古典经济学却能很好地应用到特色经济与新产业区理论中.对两种理论的深入分析,说明以新兴古典经济学为基础建立新产业区的经济学理论支撑体系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学的发展历史上 ,主流经济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成两个阶段 :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2 0世纪 80年代 ,以罗森、贝克尔、杨小凯、博兰和黄有光等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 ,借助超边际分析的方法 ,将古典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分工与专业化变为决策和均衡模型 ,而从中发展出新兴古典经济学这一全新的经济学思想。其对经济学的发展必然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文章拟从对新兴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进行比较分析的角度来考察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方法 ,及其对经济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引言经济学中效率的概念相当多,如“X非效率”,金融学上的效率等。在新古典经济学中的效率是指帕累托效率,进而发展为卡尔多——希克斯效率,新制度经济学所讲的效率则另有不同。不同的效率标准对经济工作的指导意义各不相同,本文拟通过分析效率的概念来阐述其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现实意义。一、新啬芬经济学中放率的低息新古典经济学中使用的效率的概念相当狭窄,即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效率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的。他认为:对于某种资源的配置,如果不存在其它生产上可行的配置,使得该经济中所有个人至少和他们在初始情况一样…  相似文献   

8.
制度分析与新古典经济学的一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古典经济学忽视制度因素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使它不能正确、有效地解释现实的市场经济的活动。制度分析把对财产权结构、交易成本、不完全的信息、有限制的理性等的分析纳入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新古典经济学的面貌.使之具有了现实性。制度分析关于财产权、交易成本、有约束的最优化和现代市场经济合同关系的论述,对于我国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模式的经济体制改革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剥削概念的提出,是从经济学意义上立论的,因而剥削从起点上、本原上是一个经济范畴。由于它与一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联系,其终极发展是自身的灭亡,故它又是一个历史范畴。剥削在一定历史时期起着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步作用。因此,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剥削观,科学认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剥削问题,必须承认剥削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事实存在。生产力标准是认识当代中国剥削存在的根本标准,用经济范畴、历史范畴看待剥削问题,才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0.
异化劳动概念的来龙去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察了马克思在《1 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异化劳动概念的来龙去脉。异化劳动概念的哲学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异化” ;它的经济学来源是英法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 ,对于异化概念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改造 ;以异化和扬弃的辩证发展规律研究政治经济学领域 ,使之出现了革命性变革。异化劳动概念包含多方面的内涵。在政治经济学领域 ,它是由劳动价值论到剩余价值论的桥梁 ,后为剩余价值论所代替  相似文献   

11.
人类追求、积累财富的社会经济活动具有的自然性质与社会性质二重特点,这是新古典综合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研究对象选择上不同的主要原因。作为人类经济行为假定的研究前提,新古典综合采用的是“假人”假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采用“真人”假定。在理论分析工具的使用上,新古典综合采取“边际──均衡”、线性式因果分析、抽象──具体的分析方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采取矛盾分析、辩证分析、具体──抽象──具体的分析方法。结论是:经济学其理论及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只能由人类经验和经济事实来验证。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法经济学的理论前提理性经济人,即个人利益最大化之“理性”进行经济史上的梳理,把经济学上的理性回放到哲学的视域中,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角度.对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中的理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基于新古典经济学的法经济学之经济理性进行了粗浅的分析.认为经济理性在近代被膨胀为追求最大效用的工具,经济人被转化为一种理性选择概念,市场被视为一种计算手段和机械结构。  相似文献   

13.
经济理性假说是隐含制度规范意义的行为假设。由此带来了新古典经济学危机。经济理性假说有其优点与缺陷,通过对Simon有限理性学说、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研究、Albin对新古典经济学根本改向作出了预言。  相似文献   

14.
谈李斯特经济思想对发展中国家经济成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斯特是19世纪上半期德国资产阶级中最进步的经济学家。他从当时德国的国情出发,反对英国古典经济学的自由贸易理论,提出了国民经济学理论、关税保护论、生产力论和经济发展阶段论。这些经济思想至今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成长仍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5.
非对称信息理论及其对新古典经济理论的修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对新古典经济理论的基本假定提出质疑入手,认为由于市场上买卖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信息的不对称会带来诸如次品与逆选择、败德行为、委托—代理问题等影响市场的有效运行,甚至造成市场失灵的问题。之后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进而指出信息经济学在许多方面比新古典经济理论更能解释和指导现实,弥补和修正了新古典经济理论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经济学的劳动生产力概念,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成为唯物史观的核心范畴。这一生成过程是伴随着唯物史观理论完成的。劳动生产力向人回归的理论历程,是马克思思想嬗变的转折点。这一切源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体系的最初文本。生产力概念的生成,始于经济学批判,源于共产主义理论要求,生成于哲学的科学阐发过程。把生产力理解为唯物史观的基础概念,使我们对唯物史观的社会形态理论有了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对社会生产力内涵的思考昭明对社会生产力内涵的理解和认识,是当代经济学和哲学理论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但在社会生产力内涵的理解上,至今仍存在着分歧。为了解决思想上的认识问题,本文就社会生产力内涵作一些肤浅的探讨,以便能更准确地把握其内涵实质,形成反映现实特...  相似文献   

18.
新兴古典经济学用超边际分析方法,从内生个人选择专业化水平的新视角重整了以新古典经济学为核心的多种互相独立的经济学理论,从而大大扩展了经济学的解释能力和范围。将该方法运用到对制度建设如何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经济学意义的解释上,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制度建设是通过促进社会分工水平的上升,个人专业化水平得以提高,带来生产效率的改进,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李斯特对英法古典经济学所大加批判的 ,只是他所认为的这一理论体系中没有研究国家经济问题 ,他并未全盘否定古典经济学 ,而是有条件地接受或认同了古典学派的个人利己主义和经济自由主义原则 ,以及自由贸易学说。李斯特不是古典经济学的反对者 ,而是继承和完善英法古典经济学的经济学家  相似文献   

20.
从经济学角度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规律,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以及社会主义的分配规律.同时从经济学意义上探讨了依据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实现社会经济关系的变革,推进新的科技革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依据生产力的发展和广大人民的利益要求,解决利益分配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