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镜花缘》引用《山海经》神话手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镜花缘》对唐敖海外游历的描写是全书的精华 ,这一海外世界大都取材于《山海经》和一些志怪小说 ,本文对《镜花缘》引用《山海经》神话的手法进行系统的分类和说明 ,归纳出直接引用《山海经》中珍禽异兽、奇花异草 ,根据《山海经》中提到的点滴国民特征扩张幻想渲染夸张 ,仅用其国名的含义演绎故事情节借题发挥无中生有等手法。  相似文献   

2.
韩流生颛顼之说不存于现存的中原文化系统典籍,却存在于南方文化系统的《山海经》中,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认同《山海经》涵括了真实的先民历史,本文拟通过文献的比较分析,以及参考考古成果,略探讨是否有韩流这一代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楚辞》《山海经》作为保存神话资料最丰富的两部先秦典籍,其中的神癨具有明显的趋同性特点。不论是主宰天地人间、拥有至高无上权威的至上神,还是具有贤德睿智、地位显赫的人类各族祖先神,或是掌管自然界各种具体事物的功能神,在称谓和司职上都有众多相同或相近之处。这种趋同反映了《楚辞》、《山海经》在文化渊源上的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4.
同《周易》一书一样,《山海经》是中国古代典籍中最为奇特的一部。关于它的性质,作者与成书年代及其价值,虽历来众说纷坛,却论之者颇多;但对它的“荒诞”,至今学术界尚未作出理想的科学解释。为使《山海经》的研究走出迷茫,今笔者不揣浅陋,试力求给以合乎逻辑的解释。其说当否,恳请方家指正。《史记·大宛列传》载太史公曰:“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不仅太史公不敢言“《山海经》所有怪物”,班固在《汉书·张骞传》赞语中,更加上了“放哉(荒唐)”的判断词。王充《论衡·谈天》也说《山海经》“为…  相似文献   

5.
图画是远古时期传递知识与观念的重要手段,随着文字出现,图、文结合形成中国上古"图书"传统。《山海经》因《山海图》成书,它上承商周青铜彝器图画,是"图书"传统中重要一环。作为一部先秦时期记录"怪物"之书,《山海经》所记多是描述这些"怪物"的样貌特征以及如何祭祀、趋避。本文从《山海经》所载内容入手探讨其"怪物"之书的本质,由之论定其"图书"特征,从时间的纵向维度、空间的横向维度并结合民族学田野调查,重新厘定《山海经》文献特质,即《山海经》是一部图文结合由先秦巫觋掌握的"图画"文献。  相似文献   

6.
《山海经·海外东经》有"■(虹)■(虹)在其北,各有两首"一句,如果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前人的注解存在逻辑上的矛盾之处。根据甲骨文以及传世典籍的记载,可推知"各"字当单独作一句读,对应典籍中的"格""■"字,当训解为"来也""至也"之义。根据出土文献的行文体例,还可以进一步推测认为,"虹虹"原本当作"虹=",是"虹虫"之合文,而非重文。《山海经》中这句话,当校读为:"虹虫在其北,格,有两首。"句意谓:虹虫隐身处在它的北方,当虹出现时,有两个头。  相似文献   

7.
殷祖王亥传说的文化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亥是殷人先祖,有关他的传说散见于《山海经》、《竹书纪年》、《楚辞》等典籍。有关王亥的传说内容不多,具体情节也比较简单,但却是研究古代各部族文化的重要资料,从中可以看出东夷文化与夏文化的碰撞,以及东夷文化本身的某些特征。王亥传说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他在有易被杀,二是他成了大地的丈量神。本文就是从这两方面加以辨析,揭示出王亥传说的生活原型和文化背景。 一 王亥为何在有易被杀? 王亥是在有易放牧时被杀,《山海经·大荒东经》有明确记载:“王亥托于有易、河伯仆牛,有易杀王亥,取仆牛。”王亥借河伯和有易的草场放牧,却被有易杀死,他的牛群也成了有易的财产。有关王亥被杀的原因,《竹书纪年》作了进一步的交代:“殷王子亥宾于有易而淫焉,有易之君绵臣杀而放之。”照此说法,  相似文献   

8.
刘季冬 《学术界》2013,(1):101-109,283,284
斯宾格勒在其著作《西方的没落》中论述阿拉伯与俄罗斯文化时指出,由于受外来文化的入侵及影响,阿拉伯文化与俄罗斯文化发生了严重的变形。斯宾格勒将这种受外来文化影响而产生变形的民族文化称为"伪形文化"。刘再复先生借用斯宾格勒"伪形文化"这一概念,用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并作原形文化与伪形文化之区分。他以其认定的《山海经》所体现的文化精神为标准,将体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精神的文化典籍称为原形文化,将背离这一文化精神的文化典籍称为伪形文化。根据这一原则,刘先生将中华古典文学四大名著区分为:《西游记》、《红楼梦》是原形文化,《三国演义》、《水浒传》是伪形文化。本文对《山海经》所体现的文化精神进行了新的梳理,提出了与刘先生不一样的认识,即《山海经》所体现的文化精神是优劣并存的,并非只体现优秀文化精神。在此基础上,对文学四大名著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与刘再复先生不一样的看法:《三国演义》、《水浒传》并非中华文化的"伪形",而《西游记》、《红楼梦》并非只体现优秀文化精神的"原形文化"。  相似文献   

9.
晋代玄言诗人、学者郭璞(276—324,字景纯,河东闻喜人),在序、注、图赞《山海经》中提出的神话学上奇丑美学思想,已出版的几部中国美学史及同类论文均无涉及而付之阙如,不能不说是件憾事。为补缺漏,现试作评述如后。 (一) 郭璞的神话学涉及到神话起源、本质、思维特征及方法许多方面。他在序、注、图赞《山海经》中提出的这些思想,具有反传统反潮流精神则是其取得成功的主因。《山海经·序言》开篇写道:  相似文献   

10.
《山海经》在中国知识体系的构架中几经迁移,由数术略形法家移植到史部地理类,转而又与“小说”这个类目建构了亲缘关系。《山海经》与“小说”完成对接的内在动力主要来自于,它叙述“遗事”的体例特征,怪、异的美学风格,以及诞、幻、虚的成书性质。《山海经》还与《穆天子传》《搜神记》等聚合成为知识统一体,这成为《山海经》与“小说”形成亲缘关系的外缘推助力。《山海经》演化成为中国“小说”的源头,这实是承续、顺应了它在中国本土知识体系建构中的归类逻辑,以及运动轨迹。  相似文献   

11.
杨钊 《江汉论坛》2012,(2):101-104
《异鱼图赞》为杨慎考订博物之名著。图赞作为一种文体,在内容上上承万震《南州异物志》、沈怀远《南越志》的博物,义兼美恶,寓道于器,对明代鄙陋学风展开批评;而体制效郭璞、张骏之赞体。上承《尔雅》,因图而立赞、"前赞后题","赞"为精整的四言韵文,在"题"中多引典籍加以解释说明,而内容上突出异鱼之独特性,写作中"或述其成制,或演以新文",语言质朴、雅驯,文风古隽,在文体上是对郭璞《山海经图赞》、《尔雅图赞》,张骏《山海经图赞》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山海经》虽是一部先秦古籍,但历来为学者视为怪诞之书。清代考据之学大盛,出现了一批研究《山海经》的著作,其中成就最为突出者是郝懿行所著《山海经笺疏》。此书自问世后即获得学者们的高度评价,成为乾嘉学派的代表性著作之一。现代学者研究郝懿行时大多侧重于他的另一部名著《尔雅义疏》,而很少关注《山海经笺疏》。本文试对《山海经笺疏》的学术成就、版本及其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笔者在阴山山脉狼山地区发现了成千上万幅古代游牧人的石岩画,其中不少画面强烈表现出狼山地区原始居民的美学观念、世界观和精神世界。这些画面,与我国古典名著《山海经》记载的人类野蛮时代和开化时代的情况是非常相象的。《山海经》中的部分内容,可以作为解释阴山岩画的一把钥匙,而一些岩画可说是对《山海经》的图解,两者进行对比研究,不仅对正确地判断部分岩画的时代和那个时代的社会面貌有巨大意义,同时对剖析长久争论不休的《山海经》的思想内容和解决其成书时代有很大帮助。本文拟通过岩画的题材内容与《山海经》的有关记载逐一对比的方法,来探索部分岩画的时代和内容,并力图揭示凿刻这些岩画的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14.
《山海经》记载的西部边远地区的土著居民,在形貌上具有多种鲜明的特征,他们白色皮肤,独臂或交臂、长股、肋骨合成板块状.这些形貌特征并不是现实的客观存在,而是先民在联想和想象中创造出来的.太阳在西部天空运行的态势,是先民创造西部土著居民形貌特征的依据和媒介,所运用的思维带有朴素直观的性质.  相似文献   

15.
刘新生 《东岳论丛》2011,32(5):114-117
《山海经》涉及山川、道里、部落、物产、祭祀、医巫、原始风俗等内容。以《山海经》为中国小说的源头之一,一方面在于它以简捷的叙事方式记载了一系列的神话传说,一方面在于它在叙述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老练的叙事态度和扼要精到的叙事技巧。《山海经》内容具有民间性和远离现实的特点,它叙述了许多不可征的神怪奇异,因而在"不语怪力乱神"的务实社会氛围中注定了远离文化主流而成为"小说之流"。  相似文献   

16.
《战国策》作为战国典籍,在思维上具有发散特征,主张注重对形势的顺应和改造,言辞上磅礴恣肆,较之战国时代其他典籍,有着鲜明的个性特色。作者由《战国策》4种“势”的情况中的地势,引出了“地理势能”这个新概念,认为地理的分裂造成了这种潜在的蓄势力量,从而形成了战国中的外交合和力与张力,对策士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了影响,并因此造就了《战国策》中的一系列特征。同时还分析了地理势能与4种“势”的关系,其中地理势能与时势、事势是并向的,与人势是对向的。  相似文献   

17.
《山海经》是人们常见常用的书,可是对此书名称的理解历来颇不相同。为此,不妨也谈谈个人看法。《山海经》原为说图文字,前人已有论述,如明代杨慎的《山海经补注序》、清代毕沅的《山海经新校正序》。我认为,既然是说图文字,它应当随图行世,最初未必有其名。不然,先秦诸子如《庄子》、《吕氏春秋》时见引用,为什么都不说出自《山海经》呢?查《隋书·经籍志》云:“汉初,萧何得秦图书,故知天下要害。后又得《山海经》,相传以为夏禹所记。”这是唐朝人据当日所见《山海经》写本而作的追述,并不能说明秦朝已有该书名称。但它所说…  相似文献   

18.
《山海经》记载的沿江冢陵,从长江上游一直绵延到中游,早期冢陵则远在雅砻江流域。这些冢陵的大体方位,可以通过《山海经》与《水经注》的对读加以认定。另外,长江和汉水沿岸有关颛顼转生以及陵墓的记载,也可以加以破译。江汉沿岸的冢陵传说,反映出先楚集团及楚族迁徙的轨迹,以及楚文化与巴蜀文化的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9.
袁珂先生以《山海经》为战国时楚人所作,其论据有四:一、楚盛巫风,而《山海经》与巫术有关;二、有楚方言;三、楚辞神话与《山海经》相合者极多;四、楚为黄帝、颛顼之后,而《山海经》于此二神的事迹记述最多。袁说近是,下文将补充七条证据。一,楚辞特有的修辞在《山海经》中时有出现。(1)《北山经》云;蔓联之山有兽,见人则呼,名曰足訾,其鸣自呼,灌题之山有鸟,见人则跃,名曰竦斯,其鸣自呼。郝懿行《山海经笺疏》云:“《楚辞·卜居》云:‘将哫訾傈斯’,王逸注云:‘承颜色也’。哫訾,即足訾,其音同;傈  相似文献   

20.
《山海经》书中有二处提到“涅石”: 《山海经·北山经》:“贲闻之山,……其下多黄垩、多涅石”;“孟门之山,……其下多黄垩、多涅石”。按:贲闻之山不明所指,孟门之山据《名胜志》云:“今在山西平阳府(临汾)吉州(吉县)”(《山海经广注》卷三)。《山海经还有三处提到“石涅”。关于石涅,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