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中国传统文化之“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屈”的向度上来观察 ,“忍”无疑有其消极性 ,也有挫伤中国人“强梁敢进之思”之嫌 ;不过传统之“忍”既有其屈从、迎合专制臣服要求的一面 ,也有先人体察天道、承受生存挑战的另一面 ,即弘毅坚韧、前瞻致远的精神以及包羞忍耻的坚强品格。因此 ,对传统之“忍”所包含的正面价值 ,即“屈而后伸”的诉求 ,理应予以更大的关注 ,因为从文化传承的意义上说 ,这一面无疑是更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幸福观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思想儒释道三家对于幸福的认知出发,论述了儒家"内圣外王"的幸福追求;道家"自然无为、返朴归真"的幸福境界和佛家"追求解脱"的幸福真谛,从而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的幸福观。这些幸福观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幸福观的重塑,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也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付启元 《南京社会科学》2015,(3):134-139,156
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和平思想。中国传统和平思想主要体现在儒、道、墨三家学说之中。儒家讲王道仁政,注重人伦秩序;道家讲无为不争,主张用道安治天下;墨家讲兼相爱、交相利,倡导非攻备御。中国传统和平思想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自身的整体平衡与和谐,有明显的道德主义倾向。和平思想作为中国文化的主流一直延续至今,为我们今天发展和平学,构建和谐世界提供了丰厚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4.
江淹是我国南朝诗人、辞赋家,在南朝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学界对江淹的作品及其生平给予了较多的关注,而对其思想的研究相对有所忽略。江淹的思想兼有儒道释三家,三者相融为一。江淹思想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儒家思想贯穿其一生,成为江淹一生最根本最重要的指导思想,其儒家思想具有通脱的特点,是南北朝动乱不安时代儒家思想在安身立命方面的曲折反映;而以道家思想与佛教思想为辅,其佛家思想又依附于道家思想之上。  相似文献   

5.
家具的风格发展离不开特定社会的哲学思想。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有关人与自然、心境与物境、人神崇拜、保守与变易等思想对中国传统家具有着很大影响,其中,天人合一的自然哲学理念是影响中国传统家具艺术特征的最主要因素。在提倡文化自觉与自处的当今世界,深刻了解隐蕴于传统家具背后的哲理内涵可使我们进一步领会传统文化精神,提高自身的素养,结合时代精神去把握中式家具设计的准则与尺度。  相似文献   

6.
两千多年来,儒家、道家、禅宗三种美学思想各持己见,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围绕着人的本质和礼乐教化等重大问题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争论,各观点之间又相互补充。中国传统美术的审美观正是在这些不同观点的交织影响下产生,并发展成熟起来的。  相似文献   

7.
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哲学命题,而和谐社会观是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的和谐社会观主要体现在儒家、道家、墨家等代表人物的思想体系中。他们的和谐社会思想为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王玲  王大伟 《阴山学刊》2012,(2):107-110
慈悲与宽忍是佛教的重要思想,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这两种思想逐步融入中华传统文明中,无论是对提升民众道德修养,还是为政府提供治世之方,都有他们的踪影。佛教中的慈悲与宽忍思想不仅对古代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如果研究得当,其对当今和谐社会的建设,同样会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正在经历一个从粗放发展到可持续发展的转型。这是发展的资源与环境条件所注定的转变。在这种转变中,各种现实动力与传统思想资源是促成转变的两大因素。在与资源和环境的相容性发展政策选择中,中国传统的儒道两家,对于相关问题积聚了富有现代价值的思想资源。但是,可持续发展政策毕竟是现实动因促成的政策举措,因此不能将传统思想直接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政策选择的依据。儒道两家有关资源环境与人的相容性关系的理念,只能是可持续发展政策的间接精神基础:不过在两种关联中,其消极关联促人尊重传统智慧,其积极关联推动政策制定者使用相关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0.
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思想,依随时代之运演,大体经历了先秦子学、汉唐汉学、宋明宋学、明末清初以迄清季的清学诸阶段,而纵观其发展大势,不难看出,儒家经学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根干和价值本原,这乃是中国传统思想发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最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1.
王文建 《理论界》2007,(12):160-16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与马克思所设想的未来高级的和谐社会的目标一致,而且也与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所追求的和谐思想一脉相承。传统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思想提出的重要依据,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又为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这个战略的实施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也提供了深厚的历史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2.
《周易》作为华夏古文明的重要经典,其产生是中国古代文明理性化进程的重要环节。它承前启后,一方面,上承"巫史传统",系统荟萃了上古以来的巫术及卜筮活动的经验成果;另一方面,在其长期的成书演变及传播过程中,形成铸就了作为中国本土主流文化形态的儒、道两家的思想传统,以及民间社会层面上的吉凶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解释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历代思想家在解释文化经典时 ,既重视前人的解释 ,又根据时代要求 ,发挥义理 ,实现了继承和创新。解释学的意义就是说明、解释、理解和创新。从先秦儒家解释学的创新精神和道家解释学的直觉辩证法及自由精神境界 ,到两汉今文经学的微言大义与古文经学的求实精神 ,再经魏晋南北朝发展到唐代今古文合流的义疏之学、宋代的儒道佛三教合一的义理之理 ,都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中解释学的继承和创新精神。正是这种精神 ,使中国传统文化在发展中保持着一脉相承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4.
"忍"与"和"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提倡的处世法则,无论在古代还是今天都颇为人们所推崇,因为没有"忍",也就不会有"和"的产生,作为一种并生的文化理念,"忍"不但是"和"出现的基础和前提,而且"忍"的包容、克制、行事的涵义又在一定层面上丰富了"和"的内涵及发展。"忍"作为一种生活哲学的内容,固然有其畸形和消极一面,但如果恰当引导运用这一价值观,将对推动社会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儒家思想主要是道德思想,其道德思想的核心观念是仁和礼。仁是礼的内在自觉性,因而仁统一于礼。道家思想也主要是道德思想,其中的哲学本体论没有发展出真正的哲学认识论。道家思想本身不是美学,它的道德修养态度并不是真正的审美态度。不过,后来的某些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将道家思想转化成了一种美学。传入中国的佛教,特别是其中的禅宗,被道德化了,从而失去了基本的宗教超越性,也成了一种道德思想。三家道德思想的共同性在于修身养性,其结果都是修养主体自我性的消亡。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味———妙悟的描述 ,发现从味到妙悟的范畴演变过程体现了在中国古典文艺审美传统中儒道观念的主次关系的重新安排或转化以及禅宗的深刻影响。在从味到妙悟的发展中 ,道家的妙悟说通过与儒家比兴论的斗争 ,并吸取中国化佛教禅宗顿悟对审美心理层面的恰当描述而成为中国传统文艺审美的主导价值思想。  相似文献   

17.
张翅 《理论界》2008,(6):130-131
春秋战国时期剧烈的社会变革使得思想学术领域空前活跃,当时的儒、墨、道、法等各个思想流派都曾从维持社会安定的角度出发探讨过预防犯罪问题,并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和主张,既相互斗争,也相互影响和补充。其中虽有明显缺陷,但也不乏原始的综合治理和社会控制学说的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18.
意境说与儒、释、道的对立互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宗教思想的特点决定了其影响意境说的方式,横向剖析可以清楚地看出意境概念基本内涵的形成及其融合都来自于儒、道、佛的影响,纵向考察则可以轻松理出儒、道、佛思想对立统一影响意境说生成、成长及成熟的轨迹。意境说是中国古代宗教思想与中国古代诗学、美学共同孕育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9.
天人合一: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文化对于宇宙的认识持有机自然观,这种宇宙观的核心思想就是“天人合一”,它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来源和基础。儒学的“天人合一”偏重于天道与人道精神层面的一致性,道家则倾向于天与人在自然性上保持一致。中国古典建筑深受儒道文化的影响,无论是民居房屋建造,还是园林营造,都承继了“天人合一”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20.
陈赟 《社会科学》2002,(10):40-44
20世纪形成的中国古代思想传统认为 ,中国古代思想在宋明儒学中达到了最高成就 ,中国未来的文化复兴也必将是宋明儒学的复兴。本文对此提出质疑 ,认为现代迫切的工作是重新认识中国古代的思想传统 ,而明清之际一系列思想家对于先秦与宋明思想的区分 ,为此指明了一条更具有前景性的道路。本文以王船山哲学为例 ,对先秦思想与宋明传统的差异作出了系统的区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