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实施方案》的精神而新设置的一门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它既是一门历史课,又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是一门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同时,它也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历史知识的基础。我们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准确理解"纲要"课的性质和任务,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知识,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才能真正提高"纲要"课的教学实效性,才能使"纲要"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一门优秀课程。  相似文献   

2.
为了有效开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实践教学,首先,应系统挖掘以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活动资源和信息资源为基本内容的实践教学资源。其次,应该对实践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包括整合校内外的物资资源,实现校内校外资源共享和合理使用;整合实践教学的人力资源,做到主讲教师、学校党政管理部门和校外相关专家在实践教学中的相互支持和配合。最后,应从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和制定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这密切相关三个内容入手,完善实践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3.
陈慧文 《南方论刊》2014,(4):107-108
为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实效性,本文从改进教学方法入手,进行了深入的探析,阐述如何增强教学实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高校开展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活动,对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以及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要使"纲要"课的实践教学活动行之有效,教学管理部门和实施教学的部门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大纲,加强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管理,规范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完善实践教学的奖惩制度。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针对目前该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可以用课内、课外实践两种形式概括。课内实践教学可以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的影视资料让学生观看,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课外实践教学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本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可以结合学生自己的专业进行行业变迁的调查。  相似文献   

6.
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效果,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纲要"课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它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实现这些目标,应坚持以人为本、有所为有所不为和解放思想的原则,努力探索各种可行的途径与方法,充分发挥"纲要"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主渠道、主课堂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近些年来在该课程的教学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诸如,课程定位不清、教师积极性不足、学生不重视、教学效果较差等。为改变这种状况,应从课程性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提高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教学中,将集体智慧与个人专长相结合,既可以使教学内容充实而丰富,又适当减轻了教师的备课压力,为其进行教学科研结合创造了条件。实行一般讲授和重点讲授相结合,对重点内容深度挖掘,相关热点及时跟进,既能吸引学生对课程的关注,同时也能引领学生的思考。将专题教学和其他教学方式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增强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课程,单纯的课堂讲授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的时代发展和大学生的个性需求,要提高"纲要"课的教学实效性,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天津高校开展"纲要"课的实践教学,既可以利用本地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又可以挖掘本校独特的校史资源;同时实践教学还要关注时事热点,加强对网络资源和新媒体技术的使用。  相似文献   

10.
把握普遍性,尊重特殊性是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内在要求。不同类型高校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应该探索一套适合学校、学生特点的教学话语体系。构建医学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话语体系,对于把医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意蕴。准确分析医学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话语困境,从话语主体、话语内容、话语语境三重维度建构教学话语体系,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实效,进而提升医学生对“四个选择”的认同度,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输送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1.
12.
学界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有效性的探讨持续不断,却较少从学生不同专业的视角来研究。在问卷调查基础上经过细致统计分析,对“纲要”课教学现状有了较为全面的把握。不同专业学生的要求从教学方式到内容呈明显多样化特点,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性与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不相适应。应采用系统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环节向课外实践研究环节延展,从系统论角度将教学过程凝练为课堂教学、课外实践课题研究以及综合“考评”,每一环节都承担着基于不同专业的差异化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现代史深受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离不开与世界历史的结合。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增强大学生对祖国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帮助大学生建立科学的历史观和世界观。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的背景分析、阶级分析和事件分析与世界历史结合,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深度、分析问题的力度,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金光耀 《社会科学》2012,(5):164-165
中国当代史的研究已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相应地,中国当代史的教学也日益受到重视。作为大学历史系本科基干课程——中国通史的最后一段,中国当代史在各段通史中涵盖的时间最短,因为从1949年开始的当代史,在课堂教学中通常止于上世纪80年代,前后不到40年  相似文献   

15.
16世纪中叶,西欧国家和中国社会差不多同时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由于各自助力和阻力大不一样,西欧国家逐步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后来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扭曲了中国近代史的进程,使中国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革命与改良是当今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以往研究存在绝对肯定近代改良,否定近代革命;抑或过分强调革命积极性,而有意削减改良合理性的偏颇和缺陷。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讲教师应对中国近代革命与改良所处之两难境地,以及二者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客观承认二者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引导学生认识改良道路失败命运在于当时社会场景所限,而民主革命情势日趋成熟,与改良相较更具号召与吸引力。近代中国人民在改良与革命之间进行了艰难抉择,最终选择革命方式并于具体实践继续艰辛探索,具有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通过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对加强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很有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