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指导,分析了新时期的艺术、阶级和自由诸问题.  相似文献   

2.
金德万 《江汉论坛》2002,1(11):43-47
在中国革命时期,毛泽东并没有留下论述意识形态的专门著作,但在他撰写的大量指导中国革命的著作中,尤其是<实践论>、<矛盾论>、<新民主主义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著作中,反映了他系统而又丰瞻的意识形态思想.毛泽东的意识形态思想是根据时代的变化和中国革命实际的需要,创造性地发展和丰富了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说,是东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典型,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思想武器.毛泽东所创造的一些理论范畴和命题概念至今还放射着真理的光芒.  相似文献   

3.
2004年1月1日实施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表明中国经济法制在"一国两制"政治架构下开始了创新性实践.一方面,<安排>的立法目的与我国现有经济法制明显不同,凸显中央政府处理"两岸三地"问题的政治考量;另一方面,<安排>超出现有法律分类,具有鲜明的法律特征.<安排>的实施与发展对我国经济法律实践提出了挑战由于其具有潜在的广泛影响力,内地众多政府部门必须克尽职守,履行好监督管理职能,确保兴利除弊,实现<安排>的立法目标;发展<安排>则需解决社会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4.
1945年12月重庆<客观>刊载的有关毛泽东咏雪词的两篇文章,是毛泽东诗词的第一批研究成果.这两篇文章是当时围绕毛词而开展的思想战线上的一场斗争的产物;<"毛词"溯源>是对毛词版本的来历及版本的本来面目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该文引录的毛词同原稿的文字完全一致;<毛词解>是一篇批驳反动文人对毛词的曲解丑诋,正确阐述毛词思想内涵的文章;两篇文章本身表明新中国建立以前,一些文化工作者就对毛泽东诗词进行了许多研究,其成果决不是片言只语.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所阐述的"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的著名诊断,不仅是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历史经验的哲学总结,也是他认识和处理中国社会诸矛盾的基本观点.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其中特别是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关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等篇章里,重温了马克思的"人道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完成了的人道主义"是通过不断社会改造,取得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正是"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1950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实施之后曾一度遭到封建婚姻观念的强烈抵制,并造成了很严重的社会后果.直到1953年3月我们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贯彻<婚姻法>运动,才使封建婚姻观念大大削弱,使新民主主义的婚姻观念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观念形态.群众运动是推动新婚姻观念确立的直接动因,社会的变革与发展则是根本动因.  相似文献   

8.
"古史辨"派与20世纪的《春秋》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所作<春秋>是一部蕴涵作者"微言大义"的政治学著作.20世纪初期,"古史辨"派在学术界发起并主导了一场关于<春秋>性质问题的讨论.在当时社会反封建思潮的鼓动下,"古史辨"派继承并发挥了传统今文经学家的怀疑精神和古文经学家的"六经皆史"说,得出"孔子不作<春秋>"、"<春秋>为史学著作"等错误结论."古史辨"派的<春秋>性质研究对整个20世纪的<春秋>研究产生了消极影响,也制约了此间经学史、史学史领域相关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因性练才"说是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中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论观点.这一观点,其基点在于论述人的天赋之"才"与本然之"性"之间的复杂关联,其核心在于阐明"才"、"性"、"体"之间互交互融、互动互感的审美生存态势,本质在于揭示一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和谐统一的生态文艺观.本文以"体性"篇为基础,参照<事类>、<才略>、<神思>、<程器>、<明诗>、<熔裁>诸篇,对刘勰的"因性练才"说蕴藏的丰富的生态文艺思想予以阐明.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在理论上对党所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是立党兴国富民的理论旗帜;<讲话>提出了面向新世纪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地解决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行动纲领;<讲话>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在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上实现了创新突破,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实现党在新世纪伟大历史任务的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我们变革现实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因为它一刻也不能离开客观现实.毛泽东同志首次成功地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用来指导中国革命,并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其中<实践论>的发表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标志.<实践论>论述了"知、行"统一观,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点中国化;<实践论>合理地整合了"经验论"和"唯理论",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中国化;<实践论>剖析了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源,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标准中国化.因此,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生机和活力仍在于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姜启渭 《江汉论坛》2005,1(10):24-26
劳动价值论是政治经济学的永恒主题,但不同时期,讨论的重点容有不同.劳动价值理论的假定前提这个问题,是许成安先生最先在<学术月刊>1999年第4期提出来的.<江汉论坛>2002年第7期发表了我的文章,对许文观点进行了商榷,题为<劳动价值"假定理论前提"及其"不存在"问题>.许先生看后不以为然,于2003年7月在<江汉论坛>发表文章予以反驳,题为<再论劳动价值论暗含的假定前提与姜启渭先生商榷>.我也不愿从此止步停笔,于去年又写了眼前这篇进一步商榷的文章.  相似文献   

13.
姚小鸥 《学术界》2001,(4):135-142
<巾舞歌辞>是保存在<宋书·乐志>和<乐府诗集>等文献中的宝贵戏剧史料.由于声辞杂写,不可通读,近两千年来无人解晓.杨公骥教授通过研究发现,它是汉代著名歌舞剧<公莫舞>的科仪本,从而将有剧本可考的中国戏剧史提前了一千多年.这是中国戏剧史上的重要发现.西北师大赵逵夫却声称拥有这一学术成果的所有权,其根据即为赵逵夫1989年在<中华文史论丛>和1992年在<西北师大学报>上所发表的两篇大量抄袭、剽窃和错误百出的文章.本文对这一严重的学术侵权现象进行了揭露,并揭示剧本中关于"洛道五丈渡汲水"一句唱词对研究汉代道路交通系统的重要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4.
《尊隐》三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迎九 《学术界》2001,(4):200-204
<尊隐>是近代"开风气"的思想家龚自珍的一篇奇文.本文试图从<尊隐>的写作时间、与受公羊学的关系、文章的复义性以及"山中之民"究竟代表什么社会力量等方面进一步探讨这篇文章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5.
张茂泽 《人文杂志》2000,(3):111-115
郭店楚简<性自命出>篇的心理心和<中庸>"至诚"本心不同,其气性论和<中庸>"德性"论也不同.从心性论角度看,<性自命出>篇不属于思孟一派,更接近荀子.或可说它介于孔子和荀子之间,为<荀子>心性论的渊源之一环节.  相似文献   

16.
晁福林 《学术界》2001,(6):186-189
<庄子>的<寓言>一篇与其前面的<外物>篇有密切关系,特别是其沿着言意之辨的思路所进行的论析,具有重要意义.其所云的"受才乎大本",指人的躯体为天地所生,但人须待灵魂附体,才算真正有了生命,此即其所谓的"复灵以生"之意.庄子引述孔子之语说明若要使人心服口服,靠各种"言"都是不行的,而必须靠阐明大道的"意".<外物>篇所提出的"得意忘言"的命题,在<寓言>篇中得到进一步阐发.  相似文献   

17.
杨朱思想在战国时流行甚广,按其宗旨,属于道家.杨朱的为我主义,仅孟子略言,无专书传世,不知其详.幸有<列子·杨朱篇>,使后世得知其言论大要,所以<列子>一书含有先秦两派,即列子学派和杨朱学派的哲学思想.在此,对<列子>书中的杨朱学派思想作两个方面的探讨其一,关于<杨朱篇>年代问题考辨;其二,杨朱思想与<列子·杨朱篇>思想的同异.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2004年第1期<野草>上发表的<聚餐>(作者杨猎)这篇小说,进行全息的文化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和文化心理学视野的解读,指出了当代中国大陆新写实小说,对于社会转型期内广大社会生活群体--贫民、平民社会生活群体复杂社会文化心理特点的独特描写手法、分析视角和深层剖析,阐明了当代中国大陆文学作品出现的"由走出家因到荣归故里"这一新的审美价值取向追寻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9.
阎伟 《学术论坛》2006,3(9):147-151
文章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出发,重新审视巴赫金关于陀氏小说人物的"未完成性"理论.通过对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一书中关于"未完成性"三大理论基础--作者统一意识的消退、主人公的思想的自我发展、主人公与作者思想的平等对话的分析,再结合<卡拉马佐夫兄弟>中人物形象类型化的特点,认为<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人物性格已经定型即完成了.巴赫金的"未完成性"理论并不能说明陀氏小说人物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庄子@寓言>篇主要发挥了<齐物论>与<外物>的意旨.庄子在论析寓言、重言、卮言等问题以后指出万事万物永远处于变化状态,新事物不断地替代旧事物."方生方死,方死方生”(<齐物论>语).当人去认识去言说当前事物的时候,这事物已经成了旧事物.<寓言>篇"孰得其久”的"久”字当读若旧.庄子认为而这旧事物也不是随便就可以被认识被表达的,只有"和以天倪”的"卮言”才能对于变化中的事物进行有限的表达描述.这说明任何语言也赶不上"意".庄子关于天钧、天倪及其关系的理论,从一个方面说明言、意之辨的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