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篇的连贯与衔接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之前,人们对连贯与衔接关系的研究重视了个体的作用,却忽视了社会意识形态在连贯与衔接中的作用及衔接产生的动因。运用维索尔伦的顺应理论,衔接与衔接手段是通过顺应人类交际需要而产生的。从主体顺应社会意识形态角度,保证语篇连贯的衔接是顺应社会意识形态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广告与意识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告是为商品营销服务的 ,同时 ,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又不仅仅局限于商业领域。广告具有非常明显的意识形态特性 ,并由此对人们的观念世界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广告既对人类意识形态发挥积极作用 ,同时 ,又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作者在台刊《宗教哲学》第 7卷第 2期上发表文章,探讨现代人类思维受到宗教信仰意识形态的深刻影响。过去人类不论是价值观、世界观或是宇宙观皆受到宗教的规范与解释,因此宗教成为提供人类生命意义的价值体系。然而近代以来,科学实证主义观念的普遍发展,人们相信依靠自身的理性力量,反对传统的神权力量,以求自我建立一种崭新的思想体系,这就形成各种意识形态产生的社会因素;意识形态的影响力日盛,逐渐取代传统宗教的功能,并以“准宗教”形态出现。是以今日宗教信仰的神圣性逐渐丧失,而朝向世俗化方向发展,而各种意识形态的世俗性价值观的兴起与影响力则日显重要。本研究最后认为宗教与意识形态皆是人们的价值信仰体系,皆以强调社会正义的实践为最终现实理想,两者必须调和,减少对立与冲突,方能为人类幸福提供一条正确的方向。 (叶普照摘编 )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指出:“犯罪——孤立的个人反对统治关系的斗争,和法一样,也不是随心所欲地产生的。相反地,犯罪和现行的统治都产生于相同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第379页)这段话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深刻地揭示了犯罪的阶级本质。犯罪和法律一样,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不是人类社会从来就有的,也不是万古长存的。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  相似文献   

5.
超越科技意识形态,建立生存论意义上的意识形态,是当代社会和人类生存发展的价值需要。人类生存的二重结构是确立意识形态的依据。生存理性是生存论意识形态建立的理性基础。共产主义是扬弃科技意识形态的现实活动。  相似文献   

6.
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之间,都是既紧密联系而又互相制约。这种既联系而又互相互制约的作用,贯串于人类的整个历史,只不过因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有程度上的差别。 宗教、风俗和民间文学,都是产生得比较早,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特别是在原始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的社会意识形态,三者之间,有着许多共通的地方,又都各自具有独立存在的特点,它们既互相紧密联系,又互相制约,因此,研究人类文化史,研究民间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同志根据唯物论的反映论的基本原理,对文艺作了一个定义性的科学论断:“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这一论断明确地指出:一,文艺是一种观念形态,或称意识形态。二,这种意识形态是在社会生活的基础之上产生的,文艺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三,文艺对生活的反映不是一  相似文献   

8.
音乐艺术产生于社会性的活动和人们的思维活动 ,它作为意识形态的一种 ,必然反映着现实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作为其自身价值的音乐美必然产生于社会需要。历史发展证明 ,音乐的发展取决于它的社会功能 ,音乐的社会功能是人类精神生活的社会需要与音乐自身社会性内容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历史观论述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历史地位及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使我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及其社会发展理论 ,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0.
葛元仁 《中华魂》2020,(2):26-30
一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这是面对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向无产阶级发动的猖狂进攻,按照《共产党宣言》中"与传统的观念进行彻底决裂",对全党发出的战斗动员令。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思想意识形态的斗争就始终存在。不同的意识形态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完全是由于不同的阶级在社会生产资料的占有上所处的地位不同,导致的生活资料分配的不同的结果。因此,任何意识形态都有其阶级利益的诉求。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科学的意识形态,这是它与以往一切旧意识形态的根本区别。现实中一些学术文献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科学性”的把握上存在着一些片面性或者误区,影响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形象和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同。因此,要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性”就必须从其产生的社会基础、无产阶级的阶级属性以及其自身的“历史生命力”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批判意识形态"虚假性"、"欺骗性"和研究作为社会上层建筑和人类文化发展的载体的精神生产现象时揭示了"思想的生产与分配"的规律。列宁和葛兰西发展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不再一般地谈论意识形态虚假性,而是强调无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导权"及其实现战略。马克思、列宁及葛兰西在意识形态批判、建构过程中揭示的阶级社会和作为人类文化现象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思想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写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完成《德意志意识形态》 ,是马克思哲学思想形成的重要阶段 ,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这一阶段有机联系的两个理论成果 ,对人类实践活动本质和规律的揭示 ,是这两个理论成果产生的基础和前提。实践问题既是社会历史问题 ,又是认识问题 ,是一个如何认识“感性世界”包括我们自己的社会存在的问题 ;从一定意义上讲 ,不阐明实践所蕴含的最一般意义上的主客体关系问题 ,就不可能进一步正确说明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社会与自然的关系。用以实践性为本质特征的认识论去分析人类的生存方式和发展形式 ,是唯物史观产生的重要条件 ,并对今天科学和哲学发展中一些重大问题的解决 ,产生着持久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4.
指出由于工具理性的膨胀,价值理性的缺失,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与工具理性主义日益紧密结合,从而产生了国际霸权主义,这是资本主义在张扬工具理性中的必然选择;认为所谓的全球化,其实质是美国霸权主义在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方面的进一步扩张;指出要实现人类社会的和谐共存,就必须进行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充分整合.  相似文献   

15.
语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列宁:《论民族自决权》) 语言和思维密切联系着。“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和工具。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从有社会存在的时候起就有语言存在。它是人类的重要标志,为人类所特有。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语言既是交际工具,又是社会斗争和发展的工具”(斯大林:《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社会以外没有语言,任何动物都没有语言。语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在批判意识形态"虚假性"、"欺骗性"和研究作为社会上层建筑与人类文化发展的载体的精神生产现象时揭示了"思想的生产与分配"的规律.列宁和葛兰西发展了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不再一般地谈论意识形态虚假性,而是强调无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导权"及其实现战略.马克思、列宁及葛兰西在意识形态批判、建构过程中揭示的阶级社会和作为人类文化现象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思想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生态中心主义将人类中心主义视为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将人类中心主义解读为立足于人类的贪欲对大自然进行掠夺。但是考察西方近现代思想史可以发现,思想家们所主张的人类中心主义主要是立足于人类的福祉,而非人类的贪欲。在生态危机的产生过程中,人类中心主义不是作为内在的驱动力,而是作为现代意识形态、作为资本主义社会利用自然的正当性证明来发挥作用的。把人类中心主义视为形成生态危机的驱动力,遮蔽了资本主义制度的驱动作用。将人类中心主义发展为生态人文主义,有利于避免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欲望式理解和反生态式运用。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处于差异性社会,差异性社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意识形态矛盾产生的根源.差异性社会意识形态矛盾表现为:西方各种反马克思主义与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冲突和矛盾,社会意识多样化和多元文化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一元指导地位的挑战,社会成员生活方式多样化与价值取向多元化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消解与抵制.解决差异性社会意识形态矛盾的路径一是要做好各阶层间的利益协调工作,缩短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差距;二是在意识形态领域,要处理好主流意识形态领域与非主流意识形态的矛盾关系.  相似文献   

19.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良好的道德品质风尚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道德不可能脱离和超出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从写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完成《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哲学思想形成的重要阶段,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这一阶段有机联系的两个理论成果,对人类实践活动本质和规律的揭示,是这两个理论成果产生的基础和前提。实践问题既是社会历史问题,又是认识问题,是一个如何认识“感性世界”包括我们自己的社会存在的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不阐明实践所蕴含的最一般意义上的主客体关系问题,就不可能进一步正确说明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社会与自然的关系。用以实践性为本质特征的认识论去分析人类的生存方式和发展形式,是唯物史观产生的重要条件,并对今天科学和哲学发展中一些重大问题的解决,产生着持久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